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六曹
(1). 東漢 開始尚書分六曹治事,有三公曹、吏曹、二千石曹、民曹、主客曹,其中三公曹尚書為二人,故稱“六曹”。后主客曹分為南、北兩主客曹,仍稱“六曹”。 魏 晉 以后,尚書六曹屢有變更,至 隋 ,尚書省分吏、殿中(左戶)、祠、五兵、都官、度支六部, 唐 定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故后世亦以“六曹”稱六部。 隋 唐 前,曹即尚書, 隋 唐 后,曹為各部尚書的下屬機構,如 隋 度支尚書之下屬為度支、倉、左戶、右戶、金、庫六曹。 唐 沈亞之 《賢良方正能直言諷諫策》:“夫尚書六曹之設,猶人之有六腑也?!?清 龔自珍 《明良論一》:“當是時,猶有如 賈誼 所言‘國忘家,公忘私’者,則非特立獨行以忠誠之士不能,能以概責之六曹、三院、百有司否也?”參閱后漢書·百官志三隋書·百官志中、舊唐書·職官志一。
(2). 唐 時州府佐治之官亦分“六曹”,即功曹、倉曹、戶曹、兵曹、法曹、士曹;3. 宋 徽宗 時,州縣亦置六曹,曰兵曹、刑曹、工曹、禮曹、戶曹、吏曹。故俗以六曹為地方胥吏之通稱。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狼虎般排著祇從,神鬼般設著六曹?!?/div>
《漢語大詞典》:糾曹(糾曹)
亦作“糺曹”。 州郡屬官錄事參軍的別稱。職掌糾舉六曹,勾稽失謬。 唐 劉寬夫 《汴州糾曹廳壁記》:“郡府之有録事參軍,猶文昌之有左右轄,南臺之有大夫中丞也。糾正邪慝,提條舉目,俾六聯(lián)承式,屬邑知方?!?span id="km6t2aj" class="book">《太平廣記》卷一六○引《異聞錄·秀師言記》:“從此后六年,攝本府糺曹,斯乃小僧就刑之日,監(jiān)刑官人即 九郎 耳?!?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予參 成都 議幙,攝事 漢嘉 ,一見荔子熟。時 凌云山 、 安樂園 皆盛處,糾曹 何預 元立 、法曹 蔡迨 肩吾 皆佳士,日相與同槃桓?!?/div>
《漢語大詞典》:六押
唐 制,中書省舍人六員,分押尚書六曹,佐宰相判案。見新唐書·百官志二。后因以“六押”為中書舍人之別稱。 宋 蘇軾 《答彭舍人啟》:“然而憲臺省闥,無預於文詞,儒舘學宮,不關於政理,惟此六押之任,要須二者之長?!?/div>
《漢語大詞典》:裁帽
宋 代公卿大吏至六曹郎中等官員所戴之帽。為席帽前檐加全幅黑紗并僅圍為其半而成。宋史·輿服志五:“重戴。 唐 士人多尚之,蓋古大裁帽之遺制,本野夫巖叟之服。以皂羅為之,方而垂簷,紫里,兩紫絲組為纓,垂而結之頷下。”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三:“ 五代 始命御史服裁帽。本朝 淳化 初,又命公卿皆服之……今席帽、裁帽分成為兩等,中丞至御史,與六曹郎中,則於席帽前加全幅皁紗,僅圍其半為裁帽;非臺官及自郎中而上,與員外而下,則無有為席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