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9—1129 【介紹】: 宋濟州巨野人,字以道,一字伯以,自號景迂生。晁端彥子。神宗元豐五年進(jìn)士。以文章典麗,為蘇軾所薦。哲宗元符三年知無極縣,上書斥王安石及紹述諸臣政事之非。高宗即位,召授徽猷閣待制兼侍讀,以病未赴。晚年信佛。工詩,善畫山水。博通五經(jīng),尤精于《》。有《儒言》、《晁氏客語》、《景迂生集》。
全宋詩
晁說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宋史·晁補之傳》)。因慕司馬光為人,自號景迂生。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進(jìn)士。哲宗元祐初,官兗州司法參軍,紹圣時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縣。徽宗崇寧二年(一一○三),知定州無極縣。后入黨籍。大觀、政和間臨明州造船場,起通判鄜州。宣和時知成州,未幾致仕。欽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書少監(jiān)、中書舍人,復(fù)以議論不合,落職。高宗立,召為侍讀,后提舉杭州洞霄宮。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見《嵩山文集》附錄其孫子健所作文集后記,《晁氏世譜節(jié)錄》,及集中有關(guān)詩文?!£苏f之詩,以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舊鈔本《嵩山文集》(集中“禎”字皆缺,注“今上御名”,當(dāng)沿宋本之舊)為底本。校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七九八
晁說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又字伯以,自號景迂生、老法華、天臺教僧,清豐(今河南清豐)人,端彥子。熙寧中,父官杭州,隨侍。元豐五年登進(jìn)士第。歷任兗州司法參軍,蔡州、宿州教授。元祐中,群公以博極群書、雅有史學(xué)科薦,蘇軾以文章典麗、可備著述科薦。元符三年應(yīng)詔上書,坐入邪籍二十馀年。崇寧中,為承議郎、知磁州武安縣、定州無極縣,監(jiān)陜州集津倉。大觀末監(jiān)明州造船場。宣和中通判鄜州,知成州。靖康元年以著作郎召,除秘書少監(jiān)兼太子諭德。未幾,除中書舍人兼太子詹事。坐請補外落職。金兵南略,避難高郵。高宗繼位,召為徽猷閣待制兼侍讀,提舉萬壽觀,再請,得提舉杭州洞霄宮。建炎三年正月卒于江寧舟中,年七十一。博通六經(jīng),尤長于《》,著述多達(dá)三十馀種,今存者僅《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晁氏客語》。見《晁氏世譜節(jié)錄》(《嵩山文集》附),陸游《景迂先生祠堂記》(《渭南文集》卷一八),范祖禹《手記》(《范太史集》卷五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7—1148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少蘊,號石林。哲宗紹圣四年進(jìn)士。為丹徒尉?;兆诔圻w翰林學(xué)士,極論士大夫朋黨之弊。帥潁昌府,發(fā)常平粟賑民,抵制宦官楊戩等搜括,捕抑貪吏,遭廢黜。高宗即位,除戶部尚書,遷尚書左丞。紹興中,除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致力于抗金防務(wù)及籌措軍餉。官終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平生嗜學(xué)博洽,尤工于詞。有《建康集》、《石林詞》、《避暑錄話》、《石林燕語》、《石林詩話》等。
全宋詩
葉夢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蘊,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后定居吳興弁山,家有石林園,因號石林居士。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除起居郎,二年,遷翰林學(xué)士,三年,出知汝州,尋落職,提舉洞霄宮。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起知蔡州,移帥穎昌府。忤楊戩、李彥,提舉鴻慶宮。欽宗靖康元年(一○二六),知杭州(《乾道臨安志》卷三)。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落職,提舉太平觀。二年,為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三年,罷歸湖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一六、一七、一八、二○)。紹興元年(一○三一),起為江東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壽春等六州宣撫使,抗擊金兵。十二年冬,移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十四年,請老,提舉洞霄宮。十六年,致仕(同上書卷一四七、一四八、一五二、一五四)。十八年,卒于湖州。葉氏家富藏書,著述繁多,《石林總集》一百卷等,已佚;有《石林居士建康集》(《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十卷,今存八卷,系帥建康時詩文)、《石林燕語》、《避暑錄話》、《巖下放言》等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夢得詩,以毛晉汲古閣原藏明抄本《石林居士建康集》為底本,校以鄧邦述校跋清影印抄宋刻本(簡稱影宋本)及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
葉夢得(1077-1148) 字少蘊,號石林居士。蘇州吳縣人,居烏程。有《石林詞》。
全宋文·卷三一六二
葉夢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蘊,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后卜居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卞山之石林谷,因自號石林居士。紹圣四年登進(jìn)士第,調(diào)丹徒尉。大觀中,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以忤童貫,降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汝州,尋落職奉祠。政和中,起知蔡州,歷知潁昌府、應(yīng)天府、杭州,或起或廢。高宗建炎二年,復(fù)為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兼侍讀,尋除戶部尚書。三年二月,拜尚書左丞。以與宰相朱勝非意見不合,執(zhí)政十四日而罷,以資政殿學(xué)士歸隱卞山。紹興元年,起為江南東路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壽春等六州宣撫使,次年罷。八年,再任江東安撫制置大使、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兩鎮(zhèn)建康,布置江防,多得其力。升資政殿大學(xué)士、觀文殿學(xué)士,移知福州。十六年,拜崇信軍節(jié)度使致仕。十八年卒,年七十二。夢得博學(xué)強記,著書三十馀種。今尚存《春秋讞》、《春秋考》、《春秋傳》、《石林燕語》、《避暑錄話》、《老子解》、《石林詩話》、《石林詞》等十七八種。《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3—1142 【介紹】: 宋高密人,徙居濰州北海,字叔厚,一字處厚。徽宗政和八年進(jìn)士。自幼聰穎,十歲能為邑人作墓銘。調(diào)淄縣主簿,為太學(xué)正,遷博士,攝給事中。高宗南渡,授中書舍人,知漳、明州。累除翰林學(xué)士。所撰詔命數(shù)百,文簡意明。以寶文閣直學(xué)士知紹興府,適金人入侵,督繕城郭,厲甲兵,用心勞苦。后退居臺州。平生廉儉寡欲,潛心辭章,洞曉音律。有《北海集》。
全宋詩
綦崇禮(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高密(今屬山東)人,后徙北海(今山東濰坊)。登徽宗重和元年(一一一八)上舍第,調(diào)淄縣主簿。召為太學(xué)正,遷博士。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起居郎兼權(quán)給事中,拜中書舍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一)。四年,除試?yán)舨渴汤桑嬷睂W(xué)士院,未幾出知漳州(同上書卷三三、三八)。紹興二年(一一三二),移兵部侍郎,兼直學(xué)士院(同上書卷五六)。四年,拜翰林學(xué)士,進(jìn)兼侍讀、兼史館修撰,尋出知紹興府(同上書卷七五、七八)。五年,罷,退居臺州。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三十六卷(其中詩一卷),另《兵籌類要》十卷,附錄三卷。《宋史》卷三七八有傳?!◆氤缍Y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酌校他書所引。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六三八
綦崇禮(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世稱北海先生,濰州北海(今山東濰縣)人。幼聰穎,入太學(xué)。登政和八年上舍第,調(diào)淄縣主簿,改太學(xué)正,遷博士、秘書省正字。建炎二年,除尚書工部員外郎,尋為起居郎,攝給事中。三年,拜中書舍人。明年,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除吏部侍郎。求外,拜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漳州,移明州。紹興二年,復(fù)為吏部侍郎,移兵部,直學(xué)士院,俄除翰林學(xué)士。后又兼侍讀、史館修撰。四年,換寶文閣直學(xué)士、知紹興府。期年丐閑,三任觀祠。十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崇禮工文辭,氣格天然渾成。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數(shù)百篇,明白洞達(dá),為世稱道。著有《北海集》六十卷、《兵籌類要》十卷(存)。見《名臣言行錄別集》下卷七及《宋史》三七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4—1145 【介紹】: 宋壽州人,郡望東萊,字居仁,人稱東萊先生。呂好問子。高宗紹興六年賜進(jìn)士出身。歷官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兼侍講、權(quán)直學(xué)士院。曾上書陳恢復(fù)大計。秦檜為相,私有引用,本中封還除目。又與趙鼎深相知,忤檜,被劾罷。工詩,得黃庭堅、陳師道句法。卒謚文清。有《童蒙訓(xùn)》、《江西詩社宗派圖》、《紫微詩話》、《師友淵源錄》、《東萊先生詩集》等。
全宋詩
呂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據(jù)曾幾《東萊先生詩集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四),字居仁,學(xué)者稱東萊先生,開封(今屬河南)人。幼以蔭授承務(wù)郎?;兆谡汀⑿烷g,官濟陰主簿、泰州士曹掾。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除樞密院編修。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遷職方員外郎。高宗紹興六年(一一三六),召為起居舍人,賜進(jìn)士出身。八年,擢中書舍人,兼侍讀,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同年十月,因反對和議,罷職,提興太平觀。卒,謚文清。曾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后人亦將其附入江西詩派。有《東萊先生詩集》二十卷、《外集》三卷,及《紫微詩話》等。《宋史》卷三七六有傳?!伪局性?,前二十卷以宋乾道間沈度刻《東萊先生詩集》(《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本)為底本;二十一至二十三卷以宋慶地多五年黃汝嘉刻江西詩派本《東萊先生詩外集》(簡稱黃本,殘存第十八至二十卷,外集三卷全,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及清蔣光煜藏鈔本《紫微集》較沈本、黃本多出詩六十二首(其來歷不明,中有顯非呂作之詩,因無所歸屬,姑仍予錄入),合編為第二十四卷。
全宋文·卷三七九七
呂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初名大中,字居仁,壽州(治今安徽壽縣)人,公著曾孫,希哲孫,好問子。以公著遺表恩,授承務(wù)郎。元符中,主濟陰簿、泰州士曹掾,辟大名府帥司干官。宣和六年,除樞密院編修官。紹興六年,特賜進(jìn)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權(quán)中書舍人。八年二月,遷中書舍人,三月兼侍講,六月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以忤秦檜,提舉太平觀。紹興十五年卒,年六十二。本中上承家學(xué),復(fù)從楊時、尹焞等游,為時名儒,學(xué)者稱東萊先生。著有《春秋集解》、《師友雜志》、《官箴》、《童蒙訓(xùn)》、《紫微雜說》及《東萊先生詩集》等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1204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子充,又字洪道,號省齋居士,晚號平園老叟。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jìn)士。授徽州戶曹,累遷監(jiān)察御史。孝宗即位,除起居郎,應(yīng)詔上十事,皆切時弊。權(quán)給事中,繳駁不避權(quán)幸。后任樞密使,創(chuàng)諸軍點試法。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進(jìn)左丞相。光宗時,封益國公。遭彈劾,出判潭州。寧宗初,以少傅致仕。卒謚文忠。工文詞,有《玉堂類稿》、《玉堂雜記》、《平園集》、《省齋集》等八十一種,后人匯為《益國周文忠公全集》。(⊙ 《攻愧集》卷九四神道碑》
全宋詩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號平園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鄭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詵通判廬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jìn)士,調(diào)徽州司戶參軍。二十七年,舉博學(xué)宏詞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為太學(xué)錄,累遷編類圣政所詳定官兼權(quán)中書舍人兼權(quán)給事中。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因繳駁龍大淵、曾覿除知閤門事,奉祠。乾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劍州。六年,除秘書少監(jiān)兼直學(xué)士院。八年,兼權(quán)中書舍人時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閣待制、侍講,累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承旨。七年,除參知政事。九年,除知樞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紹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興府。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益國公致仕。未幾,為韓侂胄指為偽學(xué)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開禧三年(一二○七),賜謚文忠。生平著書八十一種,有《平園集》二百卷。事見本集卷首年譜,《宋史》卷三九一有傳?!≈鼙卮笤?,以清黃丕烈校跋并抄補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宋開禧二年刊本(簡稱宋本,原藏日本靜嘉堂文庫),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底本校者校補及異文甚夥,部分有判斷,不少僅羅列未定。整理時凡異文與宋本相同,文義且無窒礙者,概從宋本。四庫本錯奪衍倒極多,而編次較底本、宋本合理,從四庫本。編為十四卷。
詞學(xué)圖錄
周必大(1126-1204) 字子充,一字洪道,自號平園老叟。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jìn)士。二十七年舉博學(xué)宏詞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國公,卒謚文忠。與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交深誼篤。有《益國周文忠公全集》200卷,其中包括《省齋文稿》、《平園續(xù)稿》、《省齋別稿》、《二老堂詩話》等24種。
全宋文·卷五○一四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初字弘道,自號平園老叟,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紹興二十七年進(jìn)士及第,授徽州司戶參軍。二十七年中博學(xué)宏詞科,授建康府學(xué)教授。孝宗即位,除起居郎,遷權(quán)中書舍人。權(quán)給事中,繳駁不避權(quán)幸。淳熙五年,除禮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七年,除參知政事。九年,除知樞密院事。十四年,拜右丞相。十六年,進(jìn)左丞相,封益國公。紹熙二年,除觀文殿學(xué)士,判潭州。慶元元年,以少傅致仕。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贈太師,賜謚文忠。著有《周益國文忠公集》二百卷(存)。見周綸《周益國文忠公年譜》(本集卷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7—1206 【介紹】: 宋吉州吉水人,字廷秀,號誠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jìn)士。調(diào)零陵丞。張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xué),遂名其書房“誠齋”。孝宗初知奉新縣,以薦為國子監(jiān)博士。歷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進(jìn)太子侍讀。淳熙十四年以反對呂頤浩配享廟祀,出知筠州。光宗立,召為秘書監(jiān),出為江東轉(zhuǎn)運副使。寧宗嗣位,乞致仕。后屢召不起。性剛直,不附韓侂胄。立主恢復(fù)之計。工詩,自成誠齋體,與尤袤、范成大、陸游號稱南宋四大家。有《誠齋集》。
全宋詩
楊萬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jìn)士,調(diào)贛州司戶參軍。歷永州零陵丞、知隆興府奉新縣。孝宗乾道六年(一一七○),召為國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國子博士告詞》注),遷太常博士、將作少監(jiān)。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同上書《廣東提舉告詞》注),尋除本路提點刑獄。召為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應(yīng)詔上書,擢東宮侍讀。十四年,遷秘書少監(jiān)(同上書《秘書少監(jiān)告詞》注)。十五年,因上疏駁洪邁太廟高宗室配饗議,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jiān)。紹熙元年(一一九○),兼實錄院檢討官,會孝宗日歷成,宰臣令他人為序,遂以失職丐去,出為江東轉(zhuǎn)運副使,權(quán)總領(lǐng)淮西江東軍馬錢糧。因論江南行鐵錢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贛州,未赴。寧宗即位,屢召屢辭。慶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書《通議大夫?qū)毼拈w待制致仕告詞》注)。開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節(jié)(《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一○○)。有《誠齋集》、《易傳》等傳世。事見其子長孺撰墓志(清乾隆刊《楊文節(jié)公文集》卷末附)?!?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三有傳。 楊萬里詩四十二卷辭操一卷,以宋端平間刊本(原書藏日本東京宮內(nèi)廳書陵部)為底本。校以宋淳熙、紹熙間遞刻之《誠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荊溪集十卷西歸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續(xù)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簡稱宋遞刻本,藏北京圖書館,原該共六十三卷,今殘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誠齋集》(簡稱四庫本)。參校明末毛氏汲古閣鈔本《誠齋集》(簡稱汲古閣本,今藏上海圖書館)、清乾隆六十年吉水楊氏帶經(jīng)軒刊《楊文節(jié)公詩集》(簡稱楊本)。另從諸書輯得之集外詩,編為第四十四卷。
詞學(xué)圖錄
楊萬里(1127-1206) 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有《誠齋集》,詞附其中。
全宋文·卷五二八五
楊萬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中紹興二十四年進(jìn)士第,為贛州司戶,調(diào)永州○陵丞,知隆興府奉新縣。時相交薦之,召為國子博士。遷太常博士,尋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轉(zhuǎn)將作少監(jiān)。出知漳州,改常州。尋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就除提點刑獄,以憂去。免喪,召為尚左郎官,孝宗親擢為東宮侍讀。累遷左司郎中,秘書少監(jiān),以直秘閣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jiān),兼實錄院檢討官。出為江東運副,忤宰相意,改知贛州,不赴,遂乞祠。除秘閣修撰、提舉萬壽宮,自是不復(fù)出。寧宗時進(jìn)寶文閣待制致仕。開禧二年卒,年八十(《宋史》本傳作「八十三」,誤),謚文節(jié)。萬里早年受學(xué)于張浚,工詩,為南宋四大家之一。著有《易傳》二十卷(存)、《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存)等。見《宋史》卷四三三本傳,清鄒樹榮編《楊文節(jié)公年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0—1204 【介紹】: 宋建寧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嚴(yán),號東塘居士。孝宗隆興元年進(jìn)士。授溧陽主簿。歷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為吏部尚書兼侍讀。寧宗嘉泰三年,同知樞密院,進(jìn)參知政事。罷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鎮(zhèn)江府。奉祠致仕。學(xué)問淹博,其疏奏多切時弊,詩文格調(diào)清新。任四川安撫使時,嘗命屬官輯蜀中詩文為《成都文類》。有《東塘集》。
全宋詩
袁說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號東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僑居湖州。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jìn)士,調(diào)溧陽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國子正、太常寺主簿、樞密院編修官、秘書丞。淳熙間,知池州(《宋會要輯稿》瑞異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由提點浙西刑獄改提舉浙西常平茶鹽(《金石補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八三)。三年,知臨安府(同上書刑法四之九○)。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遷戶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權(quán)戶部尚書。三年,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一)。召為吏部尚書兼侍讀,出知紹興府兼浙東路安撫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樞密院事。三年,遷參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尋加大學(xué)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東塘集》,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二十卷。事見本集附錄《家傳》。 袁說友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其中詩七卷)為底本。酌?!?a target='_blank'>永樂大典》殘本。館臣漏輯詩十二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一九四
袁說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號東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寓居湖州。登隆興元年進(jìn)士第。淳熙四年為秘書丞,歷知池州。紹熙中入為侍左郎中,知臨安府。寧宗即位,為戶部侍郎兼侍講。慶元二年出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復(fù)入為吏部尚書,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二年除同知樞密院事。三年,拜參知政事。罷知鎮(zhèn)江府,以資政殿大學(xué)士致仕。嘉泰四年卒,年六十五。著有《擇善易解》,《東塘集》。嘗命僚屬纂輯蜀中詩文為《成都文類》五十卷(存)。見《東塘集》附《家傳》,《宋史翼》卷一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8—1239 【介紹】: 宋廣州增城人,字正子。光宗紹熙四年進(jìn)士。歷潯州司法參軍、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知新城、通判邕州,俱有治績。擢廣西提點刑獄,獎廉劾貪,罷行利病,風(fēng)采凜然。寧宗嘉定中,權(quán)發(fā)遣揚州事、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浚濠創(chuàng)砦,選將練兵,金人深入無功。知成都府,為本路安撫使,拊循將士,人心悅服。理宗端平初,授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二年召除參知政事,三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累上疏言政事之當(dāng)罷行與人才之當(dāng)用舍。嘉熙三年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奉祠。卒謚清獻(xiàn)。有《崔清獻(xiàn)公集》。
全宋詩
崔與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號菊坡,增城(今屬廣東)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jìn)士,授潯州司法參軍。歷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知建昌縣,通判邕州,知賓州,提點廣西刑獄。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為金部員外郎。七年,知揚州兼淮東安撫使。十二年,召除秘書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撫使。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十七年,召為禮部尚書,不拜,便道還廣。理宗即位,提舉宮觀。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尋拜參知政事、右丞相,皆辭。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提舉洞霄宮。三年,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致仕,卒,年八十二,謚清獻(xiàn)。有集傳世,系后人所編,存詩一卷。事見本集詩文、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獻(xiàn)公行狀》、陳子經(jīng)《續(xù)通鑒綱目》、陳璉《崔清獻(xiàn)公祠堂記》(《宋丞相崔清獻(xiàn)公全錄》卷一○),《宋史》卷四○六有傳。 崔與之詩,以上海古籍書店影印據(jù)明嘉靖十三年刊本之抄本《宋丞相崔清獻(xiàn)公全錄》為底本,校以《嶺南遺書·崔清獻(xiàn)公集》(簡稱嶺南本)、《兩宋名賢小集·菊坡集》(簡稱菊坡集)。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粵詩·卷二九
崔與之(一一五八 — 一二三九),字正子,號菊坡,增城人。宋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補太學(xué)生。四年登進(jìn)士。初授潯州司法參軍,調(diào)淮西提刑司檢法官,歷知建昌縣,通判邕州,知賓州,提點廣西刑獄。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為金部員外郎。七年,知揚州兼淮東安撫使。十二年,召除秘書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撫使。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十七年,召為禮部尚書,不拜,便道還廣。理宗即位,屢次授官皆辭。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尋拜參知政事、右丞相,皆力辭。嘉熙三年(一二三九),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提舉洞霄宮,致仕。卒年八十二。贈太師,謚清獻(xiàn)。有《宋丞相崔清獻(xiàn)公全錄》。乃后人所編,存詩一卷。事見集中所附李肖龍《崔清獻(xiàn)公言行錄》、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獻(xiàn)公行狀》,《宋史》卷四○六有傳。
全宋文·卷六六七八
崔與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一字正之,號菊坡,廣州增城(今廣東增城)人。紹熙四年自太學(xué)登進(jìn)士第。歷知新城,通判邕州,提點廣西刑獄。嘉定七年,知揚州、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修浚城壕,創(chuàng)立五寨,組織忠義民兵抗金。擢秘書少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撫使,進(jìn)四川安撫制置使。整飭邊防,安撫將士,金人不敢來犯。蜀人以比張詠、趙抃,稱為「三賢」,立祠祀之。移知潭州、隆興府,辭不就,得奉祠。端平初,起為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除參知政事,又拜右丞相,皆以老病辭。嘉熙三年卒,年八十二。累封至南??す?,謚清獻(xiàn)。《宋史》卷四○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98—1275 【介紹】: 宋南康軍都昌人,字子遠(yuǎn),號古心。以鄉(xiāng)舉入太學(xué),有文名。知吉州,創(chuàng)白鷺洲書院。權(quán)知隆興府,又創(chuàng)宗濂書院。歷右正言、侍御史。坐事閑廢十二年。度宗即位,召同知樞密院事,擢參知政事,拜左丞相兼樞密使。咸淳九年,予祠。元兵至,為游騎所執(zhí),既而脫歸。元兵破饒州,萬里率子赴水死。謚文忠。
全宋詩
江萬里(一一九八~一二七五),字子遠(yuǎn),號古心,都昌(今屬江西)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jìn)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端平二年(一二三五)召試館職,累遷著作佐郎。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權(quán)吏部尚書,同簽書樞密院事。五年,知福州兼本路安撫使(《福建通志》卷二九)。度宗即位,召同知樞密院事,遷參知政事。以忤賈似道丐祠。恭宗德祐元年,元兵破饒州,赴水池死(《宋史》卷四七),年七十八。謚文忠?!?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八、清道光《都昌縣志》卷二二有傳。今錄詩十四首。
黃鶴樓志·人物篇
江萬里(1198~1275) 南宋官員。字子遠(yuǎn),號古心。南康軍都昌(今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人。寶慶二年(1226)進(jìn)士,為官40馀年,歷官91任,官至左丞相兼樞密使。秉性峭直,力主抗元。元兵攻破饒州時,江萬里率子江鎬等投水殉國。卒贈太傅、益國公、太師,謚文忠。江萬里是南宋末年仕林和文壇領(lǐng)袖,曾創(chuàng)辦白鷺洲書院,著有《宣政雜錄》等。有七律《題黃鶴樓》。
全宋文·卷七八七三
江萬里(一一九八——一二七四),字子遠(yuǎn),號古心,南康軍都昌(今江西都昌)人。入太學(xué),以舍選出身,歷池州教授,試館職,知吉州,創(chuàng)白鷺洲書院。入直秘閣,權(quán)知隆興府,創(chuàng)宗濂書院。擢尚右郎官兼侍講,拜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刑部侍郎,兼國子祭酒、侍讀,拜端明殿學(xué)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出知建寧府、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度宗朝,遷參知政事,進(jìn)封南康郡公,累官至左丞相兼樞密使。咸淳十年卒,年七十七。贈太師、益國公,謚文忠。見《宋史》卷四一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22—1289 【介紹】: 宋饒州樂平人,字翔仲,號碧梧。理宗淳祐七年進(jìn)士。遷太學(xué)錄。召試館職,試策言強君德、重相權(quán)、收直臣、防近習(xí)等,忤董宋臣、丁大全,名重一時。景定中遷起居舍人,極言董宋臣不可再用。度宗咸淳元年,簽書樞密院事兼同提舉編修《武經(jīng)要略》。進(jìn)同知樞密院事。五年,進(jìn)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被賈似道視為異己而罷政。晚年自號玩芳病叟。有《碧梧玩芳集》等。
全宋詩
馬廷鸞(一二二二~一二八九)(生年據(jù)本集卷一八《老學(xué)道院記》“著雍困敦(戊子,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之歲,余年六十有七”推算),字翔仲,晚年號玩芳病叟,饒州樂平(今屬江西)人。端臨父。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進(jìn)士,調(diào)池州教授。開慶元年(一二五九)召為校書郎。景定四年(一二六三)進(jìn)中書舍人。五年,遷禮部侍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進(jìn)簽書樞密院事。五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八年,因與賈似道不合,九疏乞罷。九年,為浙東安撫使、知紹興府。十年,辭免,奉祠(《宋史》卷四七《瀛國公本紀(jì)》)。至元二十六年卒。著有《玩芳集》、《木心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一○),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成《碧梧玩芳集》二十四卷,今人續(xù)輯《碧梧玩芳詩馀》一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四有傳?!●R廷鸞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对フ聟矔繁荆ê喎Q豫章本)以及《永樂大典》、《詩淵》所收詩。另輯得集外詩編為第四卷。
全宋文·卷八一七七
馬廷鸞(一二二二——一二八九),字翔仲,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人。淳祐七年進(jìn)士,禮部試第一。官池州教授。歷太學(xué)錄、史館???、翰林權(quán)直、秘書少監(jiān)、中書舍人、禮部侍郎,進(jìn)端明殿學(xué)士、樞密使。咸淳八年與左相賈似道不合,九疏乞罷政。晚年家居,建碧梧精舍,自號玩芳病叟,著述自娛。入元,屢召不起,至元二十六年卒,年六十八。廷鸞工文辭,理宗末年,久居兩制,朝廷詔誥多出其手。著有《碧梧玩芳集》(殘存)、《六經(jīng)集傳》、《語孟會編》、《楚辭補記》、《洙泗裔編》、《讀莊筆記》、《張氏祝氏皇極觀物外篇》、《讀史旬編》等。《宋史》卷四一四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