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帶劍(帶劍)
(1).佩劍。韓非子·入奸:“聚帶劍之客,養(yǎng)必死之士?!?span id="naytymw" class="book">《史記·秦本紀(jì)》:“ 簡(jiǎn)公 六年,令吏初帶劍?!?唐 王維 《送從弟蕃游淮南》詩:“讀書復(fù)騎射,帶劍游 淮陰 ?!?br />(2).佩帶的劍。東觀漢記·虞延傳:“賜 延 錢及帶劍佩刀?!?br />(3).投壺的一種招數(shù)。把箭投插入壺耳中。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雜藝:“投壺之禮,近世愈精。古者實(shí)以小豆,為其矢之躍也,今則唯欲其驍,益多益喜,乃有倚竿、帶劍、狼壺、豹尾、龍首之名?!?王利器 集解引 司馬光 《投壺格》:“倚竿,箭斜倚壺口中,帶劍,貫耳不至地者。”
《漢語大詞典》:負(fù)劍(負(fù)劍)
(1).謂推劍于背。戰(zhàn)國策·燕策三:“ 秦王 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fù)劍!王負(fù)劍!’遂拔以擊 荊軻 ,斷其左股?!?span id="khrtxbx" class="book">《史記·刺客列傳》“王負(fù)劍” 唐 司馬貞 索隱:“ 王劭 曰:‘古者帶劍上長,拔之不出室,欲王推之於背,令前短易拔,故云“王負(fù)劍”?!?br />(2).佩劍;持劍。戰(zhàn)國策·趙策一:“君其負(fù)劍而御臣以國,舍臣於廟,授吏大夫,臣試計(jì)之?!?南朝 陳 徐陵 《梁貞陽侯與王太尉僧辯書》:“況復(fù)邦家不造,至此橫流,宗社無依,何所逃責(zé),因以提戈負(fù)劍,臥泣行號(hào),言念 荊 巫,志雪讎恥?!?span id="qjnnunn" class="book">《新五代史·吳世家論》:“﹝ 楊行密 ﹞嘗使從者 張洪 負(fù)劍而侍, 洪 拔劍擊 行密 ,不中?!?br />(3).抱小孩之狀。禮記·曲禮上:“負(fù)劍辟咡詔之,則掩口而對(duì)?!?鄭玄 注:“負(fù)謂置之於背,劍謂挾之於旁?!?孔穎達(dá) 疏:“負(fù)劍辟咡詔之者,豈但在行須教正,在抱時(shí)亦令習(xí)也?!焙笠蛞灾笇?duì)孩子從小的教習(xí)。 清 錢謙益 《趙景之宮允六十壽序》:“余兒時(shí)受先宮保負(fù)劍之訓(xùn),曰:‘孺子如有聞也,必以 趙先生 為師?!?br />(4).謂伏劍取死。負(fù),通“ 伏 ”。墨子·節(jié)葬下:“是故百姓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勝計(jì)也,此其為敗男女之交多矣,以此求眾,譬猶使人負(fù)劍而求其壽也?!?孫詒讓 間詁:“負(fù)伏通。左傳·襄三年:‘ 魏絳 將伏劍?!?孔 疏云:‘謂仰劍刃,身伏其上而取死也?!?/div>
《漢語大詞典》:服劍(服劍)
(1).佩劍。腰間佩帶的劍。戰(zhàn)國策·齊策四:“遣太傅賫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鮑彪 注:“服劍,王所自佩者?!?br />(2).謂隨身佩帶劍。呂氏春秋·順民:“孤將棄國家,釋羣臣,服劍臂刃……執(zhí)箕帚而臣事之?!?高誘 注:“服,帶?!?span id="lidkzye" class="book">《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服劍者期於銛利,而不期於墨陽、莫邪?!?br />(3). 周 時(shí)一種短劍。西清古鑒·周服劍:“右身,長一尺三寸四分,臘廣一寸四分?!?/div>
《漢語大詞典》:星文
(1).星象。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雜藝:“及星文風(fēng)氣,率不勞為之?!?唐 沈彬 《入塞》詩之二:“苦戰(zhàn)沙門臥箭痕,戍樓閒上望星文?!?br />(2).指星神。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 苕生 答之……客路偶然攜眷屬,游蹤未必感星文?!?br />(3).借指劍。 唐 劉長川 《寶劍篇》:“匣里星文動(dòng),環(huán)邊月影殘?!?br />(4).指佩劍的人。 唐 劉禹錫 《酬楊八庶子喜韓吳興與余同遷見贈(zèng)》詩:“星文辭北極,旗影度 東遼 ?!?br />(5).星光。 明 孫默 《舟泊富春》詩:“垂釣今何在,星文照旅魂?!?/div>
《漢語大詞典》:說劍(説劍,説劒)
亦作“說劒”。 莊子《說劍》篇,寫 趙文王 好劍, 莊子 往說之,云:“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眲?文王 好天子之劍。后遂以“説劍”指談?wù)撐涫隆?唐 楊炯 《從甥梁錡墓志銘》:“歷諸侯而説劍,直之無前;引司馬而操弓,觀者如堵?!?唐 高適 《酬秘書弟兼寄幕下諸公》詩:“説劍增慷慨,論交持始終。” 宋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湯朝美司諫見和用韻為謝》詞:“説劍論詩餘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頗堪哀?!?
亦作“說劒”。解掉佩劍。説,通“ 脫 ”。禮記·樂記:“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説劍也?!?span id="pizggyl" class="book">《左傳·定公十三年》:“ 趙孟 怒召 午 ,而囚諸 晉陽 ,使其從者説劒而入?!?
分類:佩劍文王
《漢語大詞典》:冠劍(冠劍)
古代官員戴冠佩劍,因以“冠劍”指官職或官吏。 南朝 梁 江淹 《到主簿日事詣?dòng)臆娊ㄆ酵酢?/span>:“常欲永辭冠劍,弋釣畎壑?!?宋 司馬光 《楚宮行》:“滿朝冠劍東方明,宮門未啟君朝醒?!?/div>
《國語辭典》:奇兵  拼音:qí bīng
趁敵人毫無防備,出其不意加以襲擊的軍隊(duì)?!逗鬂h書。卷七四上。袁紹劉表列傳。袁紹上》:「外結(jié)英雄,內(nèi)修農(nóng)戰(zhàn),然后簡(jiǎn)其精銳,分為奇兵?!埂度龂萘x》第一七回:「術(shù)兵雖眾,皆烏合之師,素不親信;我以正兵守之,出奇兵勝之,無不成功。」
《國語辭典》:擊劍(擊劍)  拼音:jí jiàn
1.以劍相擊刺之術(shù)?!妒酚?。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少時(shí)好讀書,學(xué)擊劍?!?br />2.一種劍術(shù)競(jìng)技活動(dòng)。比賽時(shí)選手穿著金屬制成的服裝,頭戴網(wǎng)狀金屬面罩,用劍互刺互劈。以擊中對(duì)方身上的有效部位次數(shù)多寡定勝負(fù)。
《漢語大詞典》:脫劍(脫劍)
(1).解下佩劍。比喻棄武修文。語出禮記·樂記:“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説劍也?!闭h,通“ 脫 ”。《孔子家語·辯樂》作“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脫劍”。 唐 賈至 《閑居秋懷寄陽翟陸贊府封丘高少府》詩:“憶昔皇運(yùn)初,眾賓俱龍?bào)J;解巾佐幕府,脫劍升明堂。”
(2). 漢 劉向 新序·節(jié)士:“ 延陵季子 將西聘 晉 ,帶寳劍以過 徐君 。 徐君 觀劍,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 為有上國之使,未獻(xiàn)也。然其心許之矣。致使于 晉 ,故反,則 徐君 死于 楚 ……于是 季子 以劍帶 徐君 墓樹而去。 徐 人嘉而歌之曰:‘ 延陵季子 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焙笠浴懊搫Α庇脼榈磕钔鲇阎?。 唐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詩之二:“悲來欲脫劍,掛向何枝好?”
《漢語大詞典》:棄劍(棄劍,棄劒)
亦作“ 棄劒 ”。
(1).投劍。呂氏春秋·知分:“ 荊 有 次非 者,得寳劍于 干遂 ,還反涉 江 ,至於中流,有兩蛟夾繞其船…… 次非 攘臂袪衣拔寳劍曰:‘此 江 中之腐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已,余奚愛焉。’於是赴 江 刺蛟,殺之而復(fù)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br />(2).古人習(xí)慣佩劍,因以“棄劍”指棄俗、棄世而歸道。 南朝 梁 江淹 《學(xué)梁王兔園賦》:“逮至山頂,丹壁四平。靈木夾道,神草列生。俯瞰 太一 ,下視流星。既投冠而棄劍,亦抗魄而盪靈?!?唐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書懷示息秀才》詩:“棄劍學(xué)丹砂,臨爐雙玉童?!?/div>
《漢語大詞典》:秀霸
漢光武帝 劉秀 所佩劍名。 南朝 梁 陶弘景 《刀劍錄》:“ 后漢 光武 秀 在位三十三年,未貴時(shí)在 南陽 鄂山 得一劍,文曰‘秀霸’,小篆書,帝常服之?!?/div>
《漢語大詞典》:籯書囊劍(籯書囊劍)
負(fù)笈佩劍。 程善之 《丁未寄子實(shí)遼東》詩:“籯書囊劍踏山河,白面書生絶塞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