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66
分類詞匯
66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66,分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1
2
3
4
5
5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空即是色
三藐三佛陀
芥子納須彌
不空成就如來
五陰世間
圓融三諦
有情世間
不凈觀
不生不滅
做功課
中陰身
慈航普渡
五種性
三法印
三福田
《國語辭典》:
空即是色
拼音:
kōng jí shì sè
佛教用語。空,即空性。指沒有實體的特性。色,指物質(zhì)現(xiàn)象??占词巧脯F(xiàn)象是空性的顯現(xiàn)。就像藍(lán)天是虛空的顯現(xiàn),但若飛上藍(lán)天想找出虛空的原貌,則什么也沒看到。《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div>
分類:
佛教
佛教用語
實體
特性
《國語辭典》:
三藐三佛陀
拼音:
sān miǎo sān fó tuó
佛教用語。為梵語samyaksa?buddha的音譯。意譯為正等正覺者。佛教謂得究竟覺悟的人,即佛陀。《
妙法蓮華經(jīng)
》卷二:「告諸比丘:『是堅滿菩薩次當(dāng)作佛,號曰:「華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埂弧!挂沧鳌溉稹?。
分類:
佛教
佛教用語
梵語
音譯
《國語辭典》:
芥子納須彌(芥子納須彌)
拼音:
jiè zǐ nà xū mí
佛教用語。佛教認(rèn)為一切法空,原不相礙,所以芥子雖小,也能無礙地容納須彌山?!?a target='_blank'>大慧普覺禪師普說》卷一八:「以至芥子納須彌,須彌納芥子之類亦非假于他術(shù)?!?/div>
分類:
佛教
佛教用語
一切法
《國語辭典》:
不空成就如來(不空成就如來)
拼音:
bù kōng chéng jiù rú lái
佛教用語。五方佛之一。位在大日如來右手第二位。象徵事業(yè)。在密宗寺院及宋、遼古剎中,和大日如來、阿閦佛、阿彌陀佛、寶生佛合稱為「五方佛」。
分類:
佛教
佛教用語
如來
右手
二位
《國語辭典》:
五陰世間(五陰世間)
拼音:
wǔ yīn shì jiān
佛教用語。指輪回眾生的每個個體?!?a target='_blank'>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五之三:「得是三昧故能照三種世間,謂眾生世間、住處世間、五陰世間?!挂卜Q為「五眾世間」、「五蘊世間」。
分類:
佛教
佛教用語
輪回
眾生
個個
個體
《國語辭典》:
圓融三諦(圓融三諦)
拼音:
yuán róng sān dì
佛教用語。中國天臺宗的重要觀念。三諦,指空諦、假諦、中諦??罩B是指現(xiàn)象沒有實體;假諦指現(xiàn)象只是幻有;中諦指現(xiàn)象是既非無也非有的方式存在。天臺宗認(rèn)為說空諦也就包含假諦和中諦;說中諦也就包含空諦和假諦。三諦互相融通?!?a target='_blank'>止觀義例》卷上:「爾前雖觀圓融三諦,但是自行、觀行相似,約位仍在若俗若真?!?/div>
分類:
佛教
佛教用語
中國
天臺宗
觀念
《國語辭典》:
有情世間(有情世間)
拼音:
yǒu qíng shì jiān
佛教用語。指有情識的生物?!?a target='_blank'>阿毗達(dá)磨俱舍論》卷一○:「世尊于此有情世間生、住、沒中建立三聚?!挂卜Q為「眾生世間」。
分類:
佛教
佛教用語
有情
生物
《國語辭典》:
不凈觀(不凈觀)
拼音:
bù jìng guān
佛教用語。五停心觀之一。用來對治貪心的修行方法??煞譃橛^自身不凈和觀他身不凈兩種。透過思惟人身種種的不凈,而生起厭離心,不貪著世間的快樂。
分類:
佛教
佛教用語
貪心
修行
行方
《國語辭典》:
不生不滅(不生不滅)
拼音:
bù shēng bù miè
佛教用語。佛教認(rèn)為一切現(xiàn)象,只是因緣條件的組合,沒有現(xiàn)象的本體,人們察覺到的現(xiàn)象,只是個幻相。因此現(xiàn)象既沒有真實的存在過,當(dāng)然也無所謂滅失?!?a target='_blank'>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滅?!鼓铣R。王巾〈頭陀寺碑文〉:「況視聽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滅者哉?!?/div>
分類:
不生不滅
佛教
佛教用語
只是
因緣
組合
《國語辭典》:
做功課(做功課)
拼音:
zuò gōng kè
1.指寫作教師規(guī)定的課業(yè)。如:「小孩子經(jīng)常喜歡一邊做功課,一邊看電視?!?br />2.佛教用語。指佛教徒做早晚課,或除早晚課外,自訂的用功項目,如誦佛典或念佛、持咒等。
分類:
佛教
佛教用語
寫作
教師
規(guī)定
佛教徒
課業(yè)
早晚
《國語辭典》:
中陰身(中陰身)
拼音:
zhōng yīn shēn
佛教用語。指死后、未轉(zhuǎn)世之前的生存型態(tài)。梵語antarābhava的意譯。但不是所有佛教部派都同意有中陰身的說法。而中陰身的存在時間,不同部派也有不同的說法。一般認(rèn)為最久可維持四十九天。也稱為「中有」。
分類:
佛教
佛教用語
轉(zhuǎn)世
生存
型態(tài)
《國語辭典》:
慈航普渡
拼音:
cí háng pǔ dù
佛教用語。指助人脫離苦海。如:「觀音大士慈航普渡,救苦救難?!?/div>
分類:
佛教
佛教用語
助人
脫離苦海
《國語辭典》:
五種性(五種性)
拼音:
wǔ zhǒng xìng
佛教用語。指造成眾生在修行道上最終成就不同的稟賦,謂之種性。種性有五種,即聲聞乘種性、緣覺乘種性、如來乘種性、不定種性、無種性。具前三種種性的眾生將可分別達(dá)到阿羅漢、辟支佛、佛的終極果位。不定種性,具有三乘的種子,但會達(dá)到什么果位尚不確定。無種性則永不能解脫輪回。五種性之說主要流行于瑜伽行派,但是否決不可改變,瑜伽行派論師也有不同的主張。《
大乘入楞伽經(jīng)
》卷二:「有五種種性,何等為五?謂聲聞乘種性、緣覺乘種性、如來乘種性、不定種性、無種性?!?/div>
分類:
佛教
佛教用語
造成
眾生
修行
行道
道上
最終
成就
稟賦
《國語辭典》:
三法印
拼音:
sān fǎ yìn
佛教用語。佛教用以辨別是否符合佛法的三種準(zhǔn)則。即一諸行無常,二諸法無我,三涅槃寂靜。諸行無常,謂一切條件所構(gòu)成的現(xiàn)象是剎那生滅;諸法無我,謂所有存在都沒有實體;涅槃寂靜,謂息滅煩惱就不會輪回。《
大乘法苑義林章
》卷一:「若一切教為此三種理印所印等,名為了義,違三法印等,非了義經(jīng)?!?/div>
分類:
佛教
佛教用語
辨別
別是
是否
符合
佛法
準(zhǔn)則
《國語辭典》:
三福田
拼音:
sān fú tián
佛教用語。佛教以父母、師長為報恩田;以修行人乃至佛陀為功德田;以貧窮困厄的人為貧窮田或悲田。因為對這些人供養(yǎng),能生福,如田地生出滋養(yǎng)的植物?!?a target='_blank'>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卷三:「善男子!若有人能如說多少供養(yǎng)如是三福田者,當(dāng)知是人于無量世多受利益?!?/div>
分類:
佛教
佛教用語
父母
師長
為報
報恩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