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5詞典 4分類詞匯 81
《國語辭典》:通志  拼音:tōng zhì
1.各省的志書稱為「通志」。如《江蘇通志》、《湖南通志》等,以別于縣志而言。
2.通達其意?!稌x書。卷五一?;矢χk傳》:「其后鄉(xiāng)親勸令應(yīng)命,謐為釋勸論以通志焉。」
3.書名。宋鄭樵撰,二百卷。仿通史的體例,起自三皇,終于隋代,以詳述歷代的文物制度著稱。采摭浩博,議論亦多警辟,至今資為考鏡。后人以此書與《通典》、《文獻通考》合稱為「三通」。
《國語辭典》:體式(體式)  拼音:tǐ shì
1.體制、格式。《南史。卷二七??讑J傳》:「奐博物強識,甄明故實,問無不知,儀注體式,箋書表翰,皆出于奐?!?br />2.體裁、類型。如:「詩與散文的體式不同?!?br />3.文字的式樣。如:「拼音字母有手寫體和印刷體兩種體式?!?/div>
《漢語大詞典》:舊體
舊體裁。例如:舊體詩。
分類:舊體體裁
《國語辭典》:筆談(筆談)  拼音:bǐ tán
1.隨興書寫,不拘文體的筆記文章。如宋。沈括著有《夢溪筆談》。
2.以書寫或輸入文字溝通。如:「聲帶開刀那幾天,我只能用筆談的方式與人互動?!?/div>
《國語辭典》:年畫(年畫)  拼音:nián huà
過年時所張貼的應(yīng)節(jié)圖畫,用以討吉祥或增強歡樂的氣氛。如:「楊柳青年畫」。
《漢語大詞典》:失體(失體)
(1).不合體裁或標準。魏書·劉仁之傳:“﹝ 仁之 ﹞性好文字,吏書失體,便加鞭撻,言韻微訛,亦見捶楚?!?金 王若虛 《文辨四》:“凡人作文字,其他皆得自由,惟史書實録、制誥王言,決不可失體?!?br />(2).有失體統(tǒng)。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 高宗 曰:‘前此朝士,若乘馬馳騁,必以為失體。’”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禮部·舊制一廢難復(fù):“至于吏部選君,見都察院不肯行跪禮,而五部尚書至吏部,反揖四司郎官,最為失體。至 嘉靖 末年, 張永明 為都御史,始正之?!?/div>
《漢語大詞典》:雜錄(雜録)
(1).古代史學(xué)體裁之一種。 唐 高彥休 《〈唐闕史〉序》:“故自 武德 、 貞觀 而后,吮筆為小説、小録、稗史、野史、雜録、雜記者多矣?!?br />(2).古人多以此為書名。如:新唐書·藝文志二有 鄭處誨 明皇雜録二卷, 房千里 《投荒雜録》一卷。
《國語辭典》:漢賦(漢賦)  拼音:hàn fù
文體名。一種極力鋪陳辭藻,藉描寫事物,而寄托情志的文學(xué)體裁。為漢代文學(xué)的代表。
《漢語大詞典》:瑣語(瑣語)
亦作“璅語”。
(1).猶瑣言。記述逸聞、瑣事的文章體裁,常作書名。晉書·束晳傳:“ 太康 二年, 汲郡 人 不準 盜發(fā)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得竹書數(shù)十車,其……《瑣語》十一篇,諸國卜夢妖怪相書也?!?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書證:“《汲冢璅語》乃載《秦望碑》……皆后人所羼,非本文也?!?span id="zmkzena" class="book">《清朝野史大觀·逸事二·沈孝子負骨歸葬事》:“事見邑人 徐承烈 ‘雜著’……﹝ 承烈 ﹞著《燕居瑣語》十六卷,載 嘉慶 《德清縣志》,書尚未刻,‘雜著’即《瑣語》藁本未編輯者?!?br />(2).瑣碎的言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迄至 魏 晉 ,作者間出,讕言兼存,璅語必録?!?清 黃虞稷 《〈書影〉序》:“下此而《齊諧》志怪,璅語藂談,上之無當於身心,次亦何關(guān)於問學(xué)?!?魯迅 《書信集·致陶亢德》:“此書(《南腔北調(diào)集》)殆游詞瑣語,不足存,而竟以出版者,無非為了彼既禁遏,我偏印行,賭氣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傳紀(傳紀)
正史記述人物的兩種體裁“紀”和“傳”的合稱。亦泛指史傳。后漢書·孔融傳:“竊觀故事,前 梁懷王 、 臨江愍王 、 齊哀王 、 臨淮懷王 并薨無后,同產(chǎn)昆弟,即 景 、 武 、 昭 、 明 四帝是也,未聞前朝修立祭祀。若臨時所施,則不列傳紀?!?/div>
《國語辭典》:制裁  拼音:zhì cái
1.用法律的力量,對犯錯的人加以約束或處分?!顿Y治通鑒。卷二七六。后唐紀五。明宗天成三年》:「及安重誨用事,稍以法制裁之?!?br />2.法學(xué)上的制裁泛指對于違反法律規(guī)定者,國家所給予的處罰。例如民法上的剝奪親權(quán)、契約的解除;刑法上的自由刑與生命刑;行政法上的罰鍰、撤銷營業(yè)許可;國際法上的中斷外交關(guān)系和人員往來等。
《國語辭典》:特寫(特寫)  拼音:tè xiě
1.對特定新聞事件或人物,運用文學(xué)上的寫作技巧所作的具有報導(dǎo)性或娛樂性的內(nèi)容。
2.一種特別拍攝的手法。攝影機與主體之間的距離非常接近,故整個鏡頭中所攝入的便是特定部分的放大,以突顯拍攝主題。
《漢語大詞典》:律體(律體)
律詩的體裁。 清 趙翼 甌北詩話·七言律:“ 沈約 輩又分別四聲,創(chuàng)為蜂腰、鶴膝諸説而律體始備?!眳⒁姟?律詩 ”。
分類:律詩體裁
《國語辭典》:律詩(律詩)  拼音:lǜ shī
一種近體詩。形成于唐初,每首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五六兩句要對仗,每句有一定的平仄??煞譃槲逖月稍姟⑵哐月稍妰煞N。
《國語辭典》:立體(立體)  拼音:lì tǐ
1.建立體制、準則。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宗經(jīng)》:「禮以立體,據(jù)事制范?!?br />2.數(shù)學(xué)上指以面為界,有長、寬、厚,在空間占有一定位置的物體,稱為「立體」。
《國語辭典》:樂府詩(樂府詩)  拼音:yuè fǔ shī
民間歌謠或可配樂歌唱的詩。參見「樂府」條。
《國語辭典》:樂府(樂府)  拼音:yuè fǔ
1.職官名。漢武帝置,為掌管音樂的機關(guān),職掌制定樂譜,采集民間詩歌以入樂,并負責(zé)訓(xùn)練樂工。
2.漢代樂府所采集保存的民間詩歌稱為「樂府」。后泛稱凡配樂的詩歌詞曲,以及文人模仿樂府的作品為「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