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5詞典 4分類詞匯 81
《國語辭典》:別裁(別裁)  拼音:bié cái
1.區(qū)別取舍?,F(xiàn)多指詩歌的選本。如清沈德潛有《唐詩別裁》、《明詩別裁》、《五朝詩別裁》。唐。杜甫 戲?yàn)榱^句六首之六:「別裁偽體親風(fēng)雅,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br />2.特別的體裁。如:「詞有別裁,與詩不同?!?br />3.別出心裁。清。梁章鉅《退庵隨筆。卷一七。讀子》:「則焦氏之書,亦具有別裁。」
《漢語大詞典》:紀(jì)傳(紀(jì)傳)
(1).紀(jì)傳體史書中的本紀(jì)與列傳。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紀(jì)傳為式,編年綴事?!?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當(dāng) 漢 代史書以 遷 固 為主,而紀(jì)傳互出,表志相重,於文為煩,頗難周覽。”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五節(jié):“只有紀(jì)傳沒有志書,不能說是完整的國史?!?br />(2).指紀(jì)傳體史書體裁。 唐 劉知幾 史通·古今正史:“自斯已后,作者相繼。為編年者四族,創(chuàng)紀(jì)傳者五家?!?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 司馬遷 史記為紀(jì)傳之祖?!?br />(3).指紀(jì)傳體史書。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huì)通二:“ 阮孝緒 《七録》:一經(jīng)典,二紀(jì)傳,三子兵,四文集,五伎術(shù),六佛,七道?!?/div>
《國語辭典》:形制  拼音:xíng zhì
1.形式、構(gòu)造。漢。王充《論衡。詰術(shù)》:「府廷之內(nèi),吏舍比屬,吏舍之形制,何殊于宅?」《晉書。卷二五。輿服志》:「皂輪車,駕四牛,形制猶如犢車?!?br />2.利用地形而加以制服控馭?!妒酚?。卷九七。酈生傳》:「愿足下急復(fù)進(jìn)兵,收取滎陽,據(jù)敖倉之粟,……以示諸侯,效實(shí)形制之勢(shì),則天下知所歸矣。」
《國語辭典》:六家  拼音:liù jiā
1.學(xué)術(shù)的流別,有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見《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2.史書的六種體裁,有《尚書》的記言體、《春秋》的記事體、《左傳》的編年體、《國語》的國別體、《史記》的通史紀(jì)傳體、《漢書》的斷代紀(jì)傳體。見唐。劉知幾《史通。卷一。六家》。
《國語辭典》:隨筆(隨筆)  拼音:suí bǐ
隨意隨事自由抒發(fā)紀(jì)錄的散文體裁。世人常以此作為雜文的書名,如宋洪邁的《容齋隨筆》、清袁枚的《隨園隨筆》。
《漢語大詞典》:二體(二體)
(1).指文、武兩種舞蹈形式。一說指陰柔、陽剛兩種音樂風(fēng)格。左傳·昭公二十年:“聲亦如味,一氣、二體。” 杜預(yù) 注:“舞者有文、武?!?孔穎達(dá) 疏:“樂之動(dòng)身體者,唯有舞耳。文舞執(zhí)羽、籥,武舞執(zhí)干、戚。舞者有文、武之二體?!?清 毛奇齡 竟山樂錄卷三:“二體者,聲有陰陽也。舊曰文、武二舞,非也。舞是樂容,非樂聲也?!?br />(2).兩種體裁。《初學(xué)記》卷二一引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序》:“夫 楚 謡 漢 風(fēng),既非一骨; 魏 製 晉 造,固亦二體?!?br />(3).特指史書編年體與紀(jì)傳體。 唐 劉知幾 史通·二體:“然則 班 ( 班固 )、 荀 ( 荀悅 )二體,角力爭(zhēng)先,欲廢其一,固亦難矣。”
(4).指陰、陽。 宋 范仲淹 《水火不相入而相資賦》:“雖天生之材,本四象而區(qū)別;蓋日用之利,合二體以交相?!?/div>
《國語辭典》:體格(體格)  拼音:tǐ gé
1.身體的發(fā)育情形和健康狀況。如:「體格檢查」、「體格強(qiáng)壯」?!都t樓夢(mèng)》第七九回:「此人名喚孫紹祖,生得相貌魁梧、體格健壯,弓馬嫻熟、應(yīng)酬權(quán)變,年紀(jì)未滿三十,且又家貲饒富,現(xiàn)在兵部候缺題升?!?br />2.詩文的體例格調(diào)。如:「此詩體格高逸?!?br />3.體態(tài)?!都t樓夢(mèng)》第三回:「身量苗條,體格風(fēng)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國語辭典》:體態(tài)(體態(tài))  拼音:tǐ tài
姿勢(shì)、形態(tài)。如:「體態(tài)高雅」、「體態(tài)輕盈」。元。馬致遠(yuǎn)《漢宮秋》第二折:「體態(tài)是二十年挑剔就的溫柔,姻緣是五百載該撥下的配偶?!?/div>
《漢語大詞典》:隨感(隨感)
(1).隨時(shí)產(chǎn)生的一些感受。 冰心 《漫談散文》:“我自己不善于寫長文章,而往往又有些隨感,不吐不快,這時(shí)拿起筆來,把涌溢的情思,自由地?fù)]灑傾瀉在紙上,就往往寫成一篇不拘于格律聲韻的短小散文?!?br />(2).稱反映這些感受的文章的體裁。 阿英 《小品文談》:“這一期的小品,是以‘隨感’為主的, 魯迅 的《熱風(fēng)》可作代表。”
《漢語大詞典》:理體(理體)
(1).猶事理。后漢書·儒林傳下·李育:“﹝ 李育 ﹞嘗讀《左氏傳》,雖樂文采,然謂不得圣人深意,以為前世 陳元 、 范升 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圖讖,不據(jù)理體,於是作《難左氏義》四十一事。”
(2).治政之體要。北齊書·源彪傳:“度支尚書 元脩伯 , 魏 文成皇帝 之后,清素寡欲,明識(shí)理體。”《舊唐書·辛替否傳》:“若以造寺必為其理體,養(yǎng)人不足以經(jīng)邦,則 殷 周 已往皆暗亂, 漢 魏 已降皆圣明。”資治通鑒·唐中宗景龍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理體,猶言治體也,避 高宗 諱,以‘治’為‘理’?!?宋 王讜 唐語林·言語:“ 魏 徵 陳古今理體,言太平可致, 太宗 納其言?!?span id="7zzvbnt" class="book">《元典章·刑部二·禁治游街等例》:“游街拷掠,誠非理體;若不禁治,枉傷人命,關(guān)係非輕。”
(3).論說體裁。 唐 李華 《〈蕭穎士文集〉序》:“ 賈誼 文詞最正,近於理體?!?/div>
《漢語大詞典》:三體(三體)
(1).指的風(fēng)、雅、頌三體。“七月流火” 唐 孔穎達(dá) 疏:“諸詩未有一篇之內(nèi)備有風(fēng)、雅、頌,而此篇獨(dú)有三體者?!?br />(2).指 唐 詩的七絕、七律、五律三體。 宋 周弼 有三體唐詩六卷,即選此三體。
(3).指 唐 人賦詩唱和的三體。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三:“今人概言和韻,而不知 唐 詩賡和有三體,一曰依韻,一曰次韻,一曰用韻?!痹ⅲ骸耙理崳迷谝豁?,不用其字。次韻,和元韻,效其次第。此創(chuàng)于 元 、 白 ,其集中曰次用本韻是也。又次韻亦曰步韻,曰踵韻。用韻,但用彼韻,不次先后。”
(4).漢字的三種字體。在真書流行前,稱古文、篆書、隸書為三體。后漢書·儒林傳序:“ 靈帝 乃詔諸儒正定五經(jīng),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驗(yàn)?!?span id="5ddtxt9" class="book">《舊唐書·隱逸傳·司馬承禎》:“ 承禎 頗善篆、隸書, 玄宗 令以三體寫《老子經(jīng)》。”宋史·文苑傳三·句中正:“﹝ 句中正 ﹞嘗以大小篆、八分三體書孝經(jīng)摹石, 咸平 三年表上之?!?br />(5).漢字的三種字體。真書、行書、草書。新唐書·柳公權(quán)傳:“ 宣宗 召至御座前,書紙三番,作真、行、草三體?!?br />(6).史學(xué)中稱編年、紀(jì)傳與紀(jì)事本末三種體裁。編年體始于春秋,紀(jì)傳體始于史記,后 宋 袁樞 創(chuàng)紀(jì)事本末體,史部分類乃相沿分為三體。
《國語辭典》:變體(變體)  拼音:biàn tǐ
1.改變體式?!赌鲜?。卷三八。列傳。柳元景》:「初,惲父世隆彈琴,為士流第一,惲每奏其父曲,常感思。復(fù)變體備寫古曲?!?br />2.改變后的形體、體式。如:「這幅字看似仿王羲之行書的變體,流暢中多見幾分魏碑的剛氣?!?/div>
《國語辭典》:筆記(筆記)  拼音:bǐ jì
1.隨手記錄或指所記錄的文字。如:「上課筆記」、「演講筆記」?!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五回:「天下事真是愈出愈奇了!老弟,你這回到南京來,將所有閱歷的事,都把他筆記起來,將來還可以成一部書呢!」
2.一種文體。大抵雜記見聞、辨訂俗訛,或綜述古義。如陸游的《老學(xué)庵筆記》。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傳〉:「辭賦極其精深,筆記尤盡典實(shí)?!?/div>
《漢語大詞典》:詩記(詩記)
兩種文學(xué)體裁“詩”和“記”的并稱。 宋 張舜民 《畫墁集·郴行錄》:“ 岳陽樓 ,經(jīng)始於 張燕公 ,終 唐 之世,屢圮,皆完葺。 慶歷 中, 滕宗諒 謫守,始大加增飾,規(guī)制宏敞,甲冠上流,取 宋 梁 以來所題詩記,刻石于夾樓?!?/div>
《國語辭典》:游記(遊記)  拼音:yóu jì
一種記載游覽參觀等見聞、經(jīng)歷的文體。如西湖游記、旅美游記。
《漢語大詞典》:小曲(小麯)
制造白酒的發(fā)酵劑。也叫酒藥。發(fā)熱量少,適用于南方氣候。用小曲制成的酒,叫小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