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傳心(傳心)  拼音:chuán xīn
禪宗認為心就是究竟的真理,所以傳授佛法使弟子證悟究竟的真理謂之「傳心」。宋。劉棐〈景德傳燈錄后序〉:「蛙蚓發(fā)機,管弦傳心,乃至墻壁瓦礫,無非說法。」
《國語辭典》:傳燈(傳燈)  拼音:chuán dēng
佛教以燈象徵智慧,眾生因智慧而解脫,故稱教導佛法為「傳燈」。清。錢謙益 定慧寺詩:「麒麟可即圖,龍像俱傳燈?!购笠嘁娪糜诿耖g宗教的傳法。
《漢語大詞典》:三車(三車)
(1).佛教語。喻三乘。謂以羊車喻聲聞乘(小乘),以鹿車喻緣覺乘(中乘),以牛車喻菩薩乘(大乘)。見《法華經(jīng)·譬喻品》。 南朝 宋 謝靈運 《緣覺聲聞合贊》:“誘以涅槃,救爾生老。肇元三車,翻乘一道?!?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號號 僧伽 ,有時與我論三車?!?王琦 注:“三車,謂羊車、鹿車、牛車也……當是以三獸之力有大小,三車之所載有多寡,喻三乘諸賢圣道力之深淺耳?!?明 唐順之 《山行即事》詩:“相期 白社 里,共聽演三車。” 清 錢謙益 《仙壇唱和詩》之二:“《妙華》已悟三車法,臺教今為繼別宗?!眳⒁姟?三乘 ”。
(2). 唐 窺基 博通釋典,嘗至 太原 傳法,以三車自隨,前車載釋典,中車自乘,后車載妓仆食饌。路遇一老父點化,頓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為法相宗大師。見 宋 贊寧 《唐京兆大慈恩寺窺基傳》。詩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贈》詩:“雙樹容聽法,三車肯載書。” 錢謙益 箋:“此詩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雙樹聽法,亦應許我如 慈恩 三車自隨,但我只辦用以載書耳。”
《國語辭典》:三乘  拼音:sān shèng
佛教用語。梵語tri-yāna的意譯。謂三種能使眾生獲得證悟,息滅煩惱的途徑。即從他人聽聞佛法而悟道的聲聞乘;自己觀察自然現(xiàn)象而悟道的獨覺乘,和以成佛為目標的佛乘。獨覺乘也稱為「緣覺乘」、「辟支佛乘」,佛乘也稱為「大乘」、「菩薩乘」?!洞蟪饲f嚴經(jīng)論》卷二:「善趣及三乘,大悲有三品。」《西游記》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div>
《漢語大詞典》:三乘
(1).佛教語。一般指小乘(聲聞乘)、中乘(緣覺乘)和大乘(菩薩乘)。三者均為淺深不同的解脫之道。亦泛指佛法。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俢六度。雖階三乘,而要由修進萬行,拯度億流,彌歷長遠,乃可登佛境矣?!?span id="ea2acko" class="book">《西游記》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潘飛聲 《甘露寺》詩:“荒苔佛座參三乘,老樹僧房坐六朝?!?br />(2).道教語。謂以 元始天尊 所傳為大乘上法,屬洞真部;以 靈寶天尊 所傳為中乘中法,屬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傳為小乘初法,屬洞神部。云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詳觀四輔。”
《國語辭典》:單傳(單傳)  拼音:dān chuán
1.一師傳授而不雜別派。宋。楊萬里 書黃廬陵伯庸詩卷詩:「句法何曾問外人,單傳山谷當家春?!?br />2.世代相傳僅有一子者。
《國語辭典》:缽盂(缽盂)  拼音:bō yú
出家人的飯器。唐。岑參太白胡僧歌〉:「窗邊錫杖解兩虎,床下缽盂藏一龍?!?/div>
《漢語大詞典》:七祖
(1).七代祖先。 前蜀 杜光庭 《中元眾修金箓齋詞》:“臣等九玄七祖,受福諸天,貽祚流祥,傳休無極?!?br />(2).佛教稱傳法相承的七代。華嚴宗以 馬鳴 、 龍樹 、 杜順 、 智儼 、 法藏 、 澄觀 、 宗密 為七祖。禪宗南宗以 達摩 、 慧可 、 僧璨 、 道信 、 弘忍 、 慧能 、 神會 為七祖。禪宗北宗以 弘忍 的另一弟子 神秀 為六祖, 普寂 為七祖。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身許雙峰寺,門求七祖禪?!?唐 呂巖 《與潭州智度寺慧覺》詩:“請師開説西來意,七祖如今未有人。”參閱景德傳燈錄·弘辯禪師。
《漢語大詞典》:祖庭
(1).語出禮記·檀弓上:“小斂於戶內(nèi),大斂於阼,殯於客位,祖於庭,葬於墓?!北局^祭奠于祖廟之中庭,后用“祖庭”猶言祖奠,謂送殯前舉行的祭奠。 唐 李端 《代宗挽歌》:“祖庭三獻罷,嚴衛(wèi)百靈朝?!?唐 李商隱 《重祭外舅司徒公文》:“屬纊之夕,不得聞啟手之言;祖庭之時,不得在執(zhí)紼之列?!?br />(2).指佛教宗祖布教傳法之處。儒林外史第二八回:“當下走進三藏禪林,頭一進是極高的大殿,殿上金字匾額:‘天下第一祖庭’?!?span id="a2u20ss" class="book">《隨筆》1979年第2集:“ 唐 朝 惠能 和尚繼承五祖衣缽,從 湖北省 黃梅 東山寺 到此定居,遂成禪宗正統(tǒng),稱祖庭, 宋太祖 賜名‘南華禪寺’。”
(3).祖師。 清 龔自珍 《題鷺津上人書冊》詩:“上人定生 南宋 后, 茲云 懺師其祖庭?!?br />(4).祖屋,家族的舊居。 清 孔尚任 《與莓垣書》:“家門諸務,惟賴吾弟一人調(diào)護其間,如波濤柱石,孤立良難。愚雖身處江湖之遠,而心仍在祖庭之前。”
(5).祖父。 明 李東陽 《陸孝子詩序》:“ 鳳 之祖庭 玉君 履善貽福,而 仁甫 續(xù)學弗試,猶有待于后。”按, 仁甫 , 鳳 父。
《漢語大詞典》:本山
(1).佛教語。對各宗派傳法的中心寺院之稱。也叫本寺,下屬各寺稱為末寺。 晉 慧遠 《萬佛影銘》:“共立此臺,擬像本山?!?br />(2).此山。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他是本山人,乃是本房檀越,就中與我獨厚?!?/div>
《漢語大詞典》:佛衣
即袈裟。佛教禪宗六祖以前皆用為傳法的信物之一。 唐 劉禹錫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鑒禪師第二碑》:“初 達摩 與佛衣俱來,得道傳付,以為真印?!?唐 劉禹錫 《佛衣銘》:“佛言不行,佛衣乃爭。”參見“ 傳衣鉢 ”。
《國語辭典》:傳衣缽(傳衣缽)  拼音:chuán yī bō
佛教中的禪宗以袈裟及缽代代相傳,作為佛法傳承的信證。后泛稱學術技能的授受為「傳衣缽」?!端问?。卷二四九。范質(zhì)傳》:「舉進士時,和凝以翰林學士典貢部,覽質(zhì)所試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數(shù)處之。貢闈中謂之『傳衣缽』。」
《漢語大詞典》:瀉瓶(瀉瓶)
原為佛教語。謂傳法無遺漏,如以此瓶之水傾瀉入他瓶。藝文類聚卷七八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許長史舊館壇碑》:“勝殿密響,瀉瓶楊芬?!?唐 玄奘 《謝〈圣教序〉表》:“才異 馬鳴 ,深愧瀉瓶之敏?!?/div>
《漢語大詞典》:缽袋(鉢袋)
亦作“缽帒”。猶衣缽。佛教中由師授徒表示傳法的袈裟和缽。引申為傳授下來的思想、學術、技能等。 宋 陸游 《別建安》詩之一:“三十年來云水僧,常挑鉢帒繫行縢?!?宋 陸游 《示子聿》詩:“我死汝應傳鉢袋,勉持愚直報明時?!?清 查慎行 《得樹樓雜鈔》卷十五:“鉢袋,猶禪家所云衣鉢也。惟 放翁 詩常用之?!?
《國語辭典》:信衣  拼音:xìn yī
中國禪宗傳授的法衣。象徵師父認可弟子對其教法的證悟,因法衣有證明的作用,故稱「信衣」?!毒暗聜鳠翡?。卷二。婆舍斯多》:「我?guī)熾y未起時,密授我信衣法偈以顯師承?!?/div>
《漢語大詞典》:法信
佛教師徒傳法的信物。西溪叢語卷上引 唐 李舟 《能大師傳》:“五祖 弘忍 告之曰:汝緣在南方,宜往教授,持此袈裟,以為法信。”
《國語辭典》:涅槃經(jīng)(涅槃經(jīng))  拼音:niè pán jīng
佛教經(jīng)典。有大乘、小乘兩部,分述釋迦在入涅槃前的傳法遺言及修道狀況。大乘部又分北本四十卷和南本三十六卷兩種。
《漢語大詞典》:信具
佛教禪宗傳法,授衣缽以為憑信,因稱衣缽為信具。 唐 柳宗元 《曹溪第六祖賜謚大鑒禪師碑》:“ 大鑒 始以能勞苦服役,一聽其言,言希以究,師用感動,遂受信具。循隱 南海 上,人無聞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