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使者  拼音:shǐ zhě
奉命出使的人?!妒酚?。卷七三。白起王剪傳》:「諸侯攻秦軍急,秦軍數(shù)卻,使者日至。」《三國演義》第二回:「遣使者布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賞賜,則四海自清平也?!?/div>
《漢語大詞典》:真一
(1).道教名詞。本指保持本性,自然無為。后多用以指養(yǎng)生的方法。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信心術,守真一而不化?!?晉 葛洪 抱樸子·地真:“割嗜慾所以固血氣,然后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卻焉,年命延矣?!?明 劉基 《淮南王》詩:“收拾真一歸中圓,化為五色黃金丸?!?br />(2). 中國 伊斯蘭教名詞。指真主獨一無偶,為天地萬物的主宰。這是 中國 伊斯蘭教著述中闡明真主根本特征的第一個概念。
(3).指真一酒。 宋 蘇軾 《真一酒歌》:“釀為真一和而莊,三杯儼如侍君王?!?宋 蘇軾 《真一酒》詩:“人間真一 東坡 老,與作 青州 從事名?!眳⒁姟?真一酒 ”。
《漢語大詞典》:真一酒
酒名。 宋 蘇軾 居 嶺南 時自釀酒。其《真一酒》詩引:“米、麥、水三一而已。此 東坡先生 真一酒也?!庇肿宰⑵湓姡骸罢嬉簧?,頗類予在 黃州 日所醖蜜酒也。”
《國語辭典》:天使  拼音:tiān shǐ
1.天帝的使者?!妒酚?。卷四三。趙世家》:「余霍泰山山陽侯天使也?!埂段饔斡洝返谌兀骸肝夷颂觳钐焓?,有圣旨在,此請你大王上界,快快報知!」
2.舊稱皇帝派遣的使臣。唐。劉禹錫〈謝賜冬衣表〉:「九月授衣,載馳天使?!埂度龂萘x》第一四回:「正要收拾起兵,忽報有天使赍詔宣召?!?br />3.基督教稱上帝的使者為「天使」。在西方的文學藝術中,其造形多為帶翅的小孩或女子。
4.比喻可愛的小孩或女子。如:「張先生的千金是個乖巧聽話的小天使。」
《國語辭典》:真主  拼音:zhēn zhǔ
1.真命天子或賢明的君主?!逗鬂h書。卷一三。公孫述傳》:「吾欲??ぷ允兀源嬷?。諸卿欲并力者即留,不欲者便去。」宋。陸游 自遣詩:「中天日月逢真主,數(shù)畝桑麻伴老農?!?br />2.回教稱所信奉的唯一真神為「真主」。
《國語辭典》:天方  拼音:tiān fāng
古稱麥加和阿拉伯地區(qū)為「天方」。如:「天方夜譚」?!睹魇?。卷三三二。西域傳四。天方傳》:「天方,古筠沖地,一名天堂,又曰默伽?!?/div>
《國語辭典》:經(jīng)師(經(jīng)師)  拼音:jīng shī
1.職官名。舊時講授經(jīng)義的官吏。《漢書。卷一二。平帝紀》:「立官稷及學官??粚W,縣、道、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jīng)師一人?!?br />2.泛指傳授學識的教師。晉。袁宏《后漢紀》卷二三:「蓋聞經(jīng)師易遇,人師難遭,故欲以素絲之質,附近朱藍耳。」
3.佛教中講誦經(jīng)文的人。
4.古代抄寫經(jīng)卷的人。
5.裱褙書畫的人。
《國語辭典》:朝覲(朝覲)  拼音:cháo jǐn
1.臣子上朝謁見君主。《孟子。萬章上》:「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埂度龂萘x》第一四回:「今聞天子還都,特來朝覲?!挂沧鳌赋姟?、「朝請」、「朝參」、「朝謁」。
2.信徒拜謁圣地、圣像。也作「朝圣」。
《國語辭典》:回回  拼音:huí hui
1.迂回轉折的樣子。唐。杜甫法鏡寺〉詩:「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br />2.每次。唐。王建〈烏夜啼〉詩:「一飛直欲飛上天,回回不離舊棲處。」
3.古時稱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
《國語辭典》:火者  拼音:huǒ zhě
寺廟中的工人?!度龑毺O(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三回:「小僧念他出胎失母,乳哺無人,叫過那火者來,抱他到施主家里去,布施些乳哺?!?/div>
《國語辭典》:掌教  拼音:zhǎng jiào
1.明、清時對府、縣學教官或書院主講人的稱呼。
2.對教派團體首領的稱呼。《清史稿。卷一二○。食貨志一》:「其各省回民,令禮拜寺掌教稽查?!?/div>
《國語辭典》:朝圣(朝聖)  拼音:cháo shèng
信徒朝拜圣地或圣跡?!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七:「吳氏出來上香朝圣,那知觀一眼脧定,越發(fā)賣弄精神。」也作「朝覲」。
《國語辭典》:入教  拼音:rù jiào
加入某一宗教。如:「既然入教,就該謹守誡條?!?/div>
《漢語大詞典》:教長(教長)
中國 通用漢語地區(qū)的穆斯林對伊斯蘭教清真寺的教務主持人的稱謂。又稱阿訇。有的也稱掌教。
《國語辭典》:齋月(齋月)  拼音:zhāi yuè
1.三長齋月的簡稱。參見「三長齋月」條。
2.回教封齋期間的那個月,即回教歷的九月。
《漢語大詞典》:拜殿
(1).立于殿庭下申訴冤屈。 宋 鄭文寶 江表志卷三:“國中至寃者,多立於御橋下,謂之‘拜橋’……又有闌入立於殿庭之下者,為‘拜殿’。進士 曾覬 南省下第,乃釘足, 謝泌 下第,立殿稱寃。舉人之風掃地矣?!眳⒁姟?拜橋 ”。
(2).諂媚帝王的一種行動。新五代史·蘇循傳:“ 晉王 將即位…… 循 始至 魏州 ,望州廨聽事即拜,謂之‘拜殿’。及入謁,舞蹈呼‘萬歲’而稱臣, 晉王 大悅?!?br />(3).指伊斯蘭教等宗教的禮拜堂。 郭沫若 《蘇聯(lián)游記·烏茲別克紀行》:“拜殿頗宏大,可容納千人以上……拜殿門前有方形月臺,高出殿面幾級,容人被引上月臺,坐在石欄桿上觀儀?!?/div>
《漢語大詞典》:拜橋(拜橋)
五代 時 后唐 士人有冤,立于御橋下以求申訴。 宋 鄭文寶 江表志卷三:“國中至寃者,多立於御橋下,謂之‘拜橋’。甚者操長釘、攜巨斧而釘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