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759—818 【介紹】: 唐天水略陽人,字載之。權皋子。四歲即能屬詩,十五歲為文數(shù)百篇,成《童蒙集》,名聲日大。德宗雅聞其名,征為太常博士。遷起居舍人,兼知制誥,再遷中書舍人。貞元末,拜禮部侍郎,三掌貢舉,號為得人。憲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后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改刑部尚書,以檢校吏部尚書出鎮(zhèn)興元。德輿綜貫經(jīng)術,其文雅正贍縟。卒謚文。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8—815 字載之,排行三,原籍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后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權皋之子。幼慧,15歲為文已數(shù)百篇。德宗時任包佶轉運從事、太常博士、左補闕、知制誥、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職,三掌貢士,號為得人。元和五年(810)相于憲宗,直言敢諫,寬和待下。3年后,出為東都留守、刑部尚書、檢校吏部尚書、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以疾歸闕,歿于道。生平事跡見韓愈《唐故相權公墓碑》與新、舊《唐書》本傳。今有蔣寅《權德輿年譜略稿》。詩文雅正贍縟,為一代宗匠?!肮す耪{,樂府極多情致”(《唐才子傳》卷五),以奉和、應制、酬贈、送別為主要內容,五古、五絕成績較大,嚴羽以為有“絕似盛唐者”,“有似韋蘇州、劉長卿處”(《滄浪詩話·詩評》),王世貞稱其詩為“鐵中錚錚者”(《藝苑卮言》卷四)。有《權載之文集》50卷傳世。其詩,《全唐詩》編為10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0首。唐詩匯評
權德與(761-818),字載之,秦州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人,居潤州丹問(今江蘇丹陽)建中中,為包佶轉運從事。貞元初,以大理評事攝監(jiān)察御史,佐江西李兼幕。七年,召為太常博士,改右補闕。遷起居舍人、駕部員外郎、司勛郎中,均知制誥。除中書舍人,十八年,兼知貢舉。遷禮部侍郎,轉戶、兵、吏三部侍郎、太子賓客,復為兵部,遷太常卿。元和五年,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八年,留守東都。復歷大常卿、刑部尚書。十一年,出鎮(zhèn)興元。卒。德輿工詩善文,掌誥九年,三知貢舉,位歷卿相,故時人尊為宗匠。達官名人碑志集序,多出其手。有《權德輿集》五十卷,今存。又《制集》五十卷、《童蒙集》十卷,均佚。《全唐詩》編詩十卷。全唐詩補逸
權德輿字載之,天水田各陽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任乞還,卒于道,年六十。補詩一首。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三
德輿字載之。天水略陽人。貞元時累官禮部侍郎。轉戶部。元和五年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罷為本官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封扶風郡公。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鎮(zhèn)興元。卒年六十。贈左仆射。謚曰文。
作品評論
德輿在唐不以詩名,然詞亦雅暢。唐詩紀事
德輿,字載之,元和中為相。其文雅正贍縟,動止無外飾,其醞藉風流,向然可慕。滄浪詩話
權德輿之詩,卻有絕似盛唐者。權德輿或有似韋蘇州、劉長卿處。唐才子傳
德輿能賦詩,工古調,樂府極多情致。積思經(jīng)術,無不賈綜,手不釋卷。雖動土無外飾,其醞藉風流,自然可慕。《唐詩品》
權公幼有令度,神情超越,遂專詞藝,為時所慕。貞元以后,近體既繁,古聲漸杳,公乃獨專其美,取隆高代。五言近體,亦先氣格而后討藻,然氣候既至,藻亦自豐,其在開元名手,亦堂奧之間者也。《詩源辨體》
權德輿,貞元時人,五言古雖不甚工,然雜用律體者少,中有四、五篇,氣格絕類盛賡。七言古語雖綺艷,而格亦不卑。律詩,五言聲氣實勝,而七言則未為工。《詩辯坻》
元和詩響,不振已極,唯權文公乃頗見初唐遺構,亦一奇也。靈芬館詩話
權文公以文草名世,而詩多豐縟修整,無可動人。惟《敷水驛》一絕:“空見水名敷,秦樓詩事無。臨風駐征騎,聊復將髭須。”頗有風趣?!肚迕鬟枴吩疲骸白試@清明在遠方,桐花覆水葛溪長。家人定是持薪火,點作孤燈照洞房?!币嗲逋裼兄隆4朔N甚少也。權公《危語》詩:“被病獨行逢乳虎,托風駭浪失棹櫓。舉人看榜聞曉鼓,孱夫孽子遇妒母?!苯杂忻^淅米之意,然無如“舉人看榜”一語之妙,身歷扯境者與知之也。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陸韓卿,而遠祖嵇叔夜,風流典瞻,累在才多,下筆不休,取評冗散。乃如“浩歌坐虛室,庭樹生涼風”,亦自工意發(fā)端,通體神遠。律裁清穩(wěn),七言綺麗;離合建除,稱名六府;梁陳小體,亦擬簡文,而艷煉不如也。
人物簡介
【生卒】:1178—1235 【介紹】: 宋建寧府浦城人,字景元,一字希元,后改作景希,號西山。一說原姓慎,避孝宗趙慎諱改。寧宗慶元五年進士,開禧元年中博學宏詞科。理宗時擢禮部侍郎、直學士院。史彌遠憚之,被劾落職。起知泉州、福州。端平元年,入朝為戶部尚書,改翰林學士、知制誥。次年拜參知政事,旋卒,謚文忠。立朝有直聲,于時政多所建言,奏疏不下數(shù)十萬字。學宗朱熹。修《大學衍義》,稱可作《大學章句》之佐。慶元黨禁后,程朱理學得以復盛,與力為多。有《真文忠公集》。全宋文·卷七一三五
真德秀(一一七八——一二三五),字景元,后更為希元,號西山,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登慶元五年進士第,授南劍州判官。繼中博學宏詞科,嘉定元年遷太學博士。歷遷校書郎、秘書郎、軍器少監(jiān),又遷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以權臣擅政,力請外任,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歷知泉州、隆興府、潭州。理宗即位,召為中書舍人,尋遷禮部侍郎、直學士院。在任屢進鯁言,為權臣史彌遠所忌,罷職歸。后復用,歷知泉、福州。端平元年召為戶部尚書,改翰林學士、知制誥,拜參知政事。二年卒,年五十八,謚文忠。德秀學宗朱熹,慶元黨禁后,程朱理學復盛,其力為多。著述繁富,今存《四書集編》、《大學衍義》、《讀書記》、《文章正宗》(輯)、《西山文集》等。見《宋史》卷四三七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浙江馀姚人。成化十四年進士。授寧國知縣,勤于撫民。升兵部郎中。維基
聞人珇,字德夫,浙江紹興府馀姚縣人。同進士出身。早年出身國子生,浙江鄉(xiāng)試第十一名舉人。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會試第七十五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十二名。授寧國縣知縣。升兵部郎中。
人物簡介
聞人德行(1512年—?),字元科,浙江紹興府馀姚縣人,民籍。嘉靖十六年(1537年)丁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十名舉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聯(lián)捷戊戌科會試第三十七名,登第二甲第四十名進士。授禮部主事,管誥敕房,二十一年九月升尚寶司司丞,仍兼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誥敕房辦事如舊。
人物簡介
輔國公德普,字子元,一字脩庵,號香松道人,鄭獻親王濟爾哈朗曾孫。襲輔國公,官宗人府右宗人。有《主善齋詩集》。清詩別裁集
字修庵,宗室。官宗人府左宗正。
人物簡介
德生(1750年—1817年),字載之、體仁、薈齋,號厚圃、垕圃,別號葆光主人,邱氏,內務府漢軍正黃旗人(屬內務府正黃旗漢姓滿洲旗人),籍奉天遼陽(舊稱襄平)。清朝官員,進士出身。工詩善畫。乾隆三十九年(1774)甲午科舉人(與胞兄福慶順天鄉(xiāng)試同榜,時隸內務府正黃旗第五參領第二旗鼓佐領楊作新下,據(jù)《欽定八旗通志》科舉;楊作新系內務府鑲黃旗漢軍、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進士宜振之高祖),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進士(隸內務府正黃旗佐領楊作新下)。欽點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檢討,國史館提調官,兵部主事。歷任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乾隆四十六年山東兗州府知府;嘉慶三年登州府知府;嘉慶五年濟南府知府,六年七年兩次護理濟東泰武臨道;升山東兗沂曹濟道。嘉慶七年(1802)因事(被裁審理嘉慶年金鄉(xiāng)冒考案失當)謫戍烏魯木齊。乾隆五十三年(1788)戊申科貴州鄉(xiāng)試主考官。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進士翁方綱為德生的《寒香課子圖》題詩《厚圃侍御以其先人寒香課子圖屬題》:“……瑯瑯交誦聲,穿出寒林翠。寒香在根干,所養(yǎng)深以粹?!淮暮D地,一掬思親淚”(載翁方綱《復初齋詩集》)。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科進士紀昀為該圖題詩《德厚圃侍御尊甫寒香課子圖》:“……誰知料峭寒侵骨,尚把遺經(jīng)自課兒。何必燕山竇十郎,五枝丹桂一時芳。弟兄父子相詩友,也抵三蘇共一堂”(載紀昀《紀文達公全集:詩卷十二》)。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科進士金士松為該圖題詩《為德薈齋侍御生題其尊人寒香課子圖照》:“……兀傲幾枝斜映雪,清芬尤記過庭時?!浫∠銖暮蟀l(fā),德門遺澤卷中傳”(載金士松《喬羽書巢詩集:外集卷四》)。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科探花劉鳳誥為該圖題詩《為德垕圃前輩題寒香課讀圖》(載劉鳳誥《存悔齋集》卷十八)。嘉慶七年(1802年)壬戌科進士陶澍于嘉慶二十年(1815)乙亥為該圖題詩《寒香課子圖為垕圃太守德生作》:“百本梅環(huán)屋數(shù)楹,暗香深處讀書聲。餐余雪蕊清官味(注:尊翁曾官于杭),譜入燈花課子情……君家世有承恩樹,不襲淩寒兩到名”(載陶澍《陶文毅公全集》卷53)。此外,進士書法家劉墉 (清朝)亦曾題詩《寒香課子圖》(載《劉文清公遺集》卷13)。擔任《四庫全書》繕書處復校官,詳?!端膸烊珪繁荆鳎T惟訥輯《古詩紀》156卷、《集禮》,覆堪(審核)《四庫全書》本《江南通志》、《江西通志》、《云南通志》(鄂爾泰督修)、《廣東通志》(郝玉麟督修),與內務府正黃旗蒙古進士法式善共同擔任《四庫全書》本滿文版《御制翻譯易經(jīng)》的覆堪(審核)。曾游訪湖南桃源縣桃花源,繪《桃源圖》,作《游桃源洞記》(載胡焯《桃花源志略》、胡鳳丹《桃花源志》),其子景星 (道光進士)后兩任桃源縣知縣。嘉慶五年(1800),山東鄒平縣知縣李瓊林(字西圃,乾隆中期舉人,修嘉慶八年刻本《鄒平縣志》十八卷)祥報濟南府知府德生關于西漢經(jīng)學家伏生墓祠現(xiàn)狀(載《鄒平縣志》,1836)。嘉慶七年,重修濟南府學鄉(xiāng)賢祠題名碑、府學名宦祠題名碑。曾收藏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科進士、畫家余集 (清朝)的《臘梅山茶軸》(上有乾隆五十六年(1791)辛亥“垕圃”收藏印,據(jù)《傅熹年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工作筆記》)。子景星 (道光進士)作《皇清誥授朝議大夫垕圃府君年譜》(又名《垕圃(德生)年譜》一卷,載《販書偶記續(x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