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佚老
(1).遁世隱居的老人。 宋 蘇軾 《郭熙畫秋山平遠(yuǎn)》詩:“ 伊川 佚老鬢如霜,臥看《秋山》思 洛陽 ?!?br />(2).使老年或老人安樂。 宋 周必大 《次楊廷秀》詩:“為問龍樓并鳳閣,何如佚老及 平原 ?”宋史·禮志十三:“﹝ 紹興 三十二年上太上皇帝尊號曰 光堯壽圣太上皇帝 ﹞侍中承旨宣答曰:‘ 光堯壽圣太上皇帝 圣旨:倦勤滋久,佚老是圖,勉受嘉名,但增感慰?!?span id="55xlz3n" class="book">《宋史·職官志十》:“大抵祠館之設(shè),均為佚老優(yōu)賢,而有內(nèi)外之別?!?/div>
《國語辭典》:請安(請安)  拼音:qǐng ān
1.請人安坐?!秲x禮。鄉(xiāng)飲酒禮》:「主人曰:『請安于賓。』司正告于賓,賓禮辭許。」
2.請自安,先行離席?!蹲髠鳌U压吣辍罚骸改孙嬀?,使宰獻(xiàn)而請安?!?br />3.問人安否?!都t樓夢》第十六回:「明日一早,我給大爺去請安去,再議細(xì)話罷?!埂独蠚堄斡洝返谑嘶兀骸负伪剡€要接出來?兄弟自然要到貴衙門請安去的?!?/div>
《國語辭典》:發(fā)配(發(fā)配)  拼音:fā pèi
1.古代刑法,罪犯被判充軍或流徙。《?;萑珪>矶?。郵政部?;橥椒浮罚骸赣泄倮艉拦鞣岗E而發(fā)配者,上司差押,連文解到,本州縣具收管?!?br />2.古時丫環(huán)被遣送出嫁,稱為「發(fā)配」。《紅樓夢》第七○回:「雖有幾個應(yīng)該發(fā)配的,奈各人皆有緣故?!?/div>
《漢語大詞典》:處業(yè)(處業(yè))
謂使人安居并有謀生之業(yè)。漢書·溝洫志:“ 滿昌 、 師丹 等數(shù)言百姓可哀,上數(shù)遣使者處業(yè)振贍之。” 顏師古 注:“處業(yè),謂安處之,使得其居業(yè)。”資治通鑒·漢平帝元始四年:“問 良愿 降意,對曰:‘……從四歲以來, 羌 人無所疾苦,故思內(nèi)屬?!艘詴r處業(yè),置屬國領(lǐng)護(hù)?!?/div>
《漢語大詞典》:泥塑人
用泥土塑成的人像。形容人安穩(wěn)不動的姿態(tài)。 宋 朱熹 近思錄·觀圣賢:“ 謝顯道 曰:‘ 明道先生 坐如泥塑人,接人則渾是一團(tuán)和氣?!?/div>
《國語辭典》:納宜(納宜)  拼音:nà yí
納福。舊時書信中賀人平安健康的用語。南朝梁。任昉〈為庾杲之與劉居士蚪書〉:「金涼佇運(yùn),想恒納宜?!?/div>
《漢語大詞典》:誣栽(誣栽)
捏造事實硬給別人安上罪名。 魯迅 《三閑集·通信》:“不過先生和我素昧平生,想來決不至于誣栽我,所以我再從別一面來想一想。”
《漢語大詞典》:私窟
個人安身的場所。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三:“ 歸宮詹 入闈誓神文略云:‘某等素著清貧,謬叨榮遇,期為朝廷遴選真材,不為身家營謀私窟?!?/div>
《國語辭典》:仁者樂山(仁者樂山)  拼音:rén zhě yào shān
仁德之人安于義理,厚重不遷,好像山一樣,所以喜歡山。語出《論語。雍也》:「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弧?/div>
《國語辭典》:高才碩學(xué)(高才碩學(xué))  拼音:gāo cái shuò xué
才能高超,學(xué)識淵博。唐。李綱〈諫以舞人安叱奴為散騎常侍疏〉:「高才碩學(xué),猶滯草萊?!挂沧鳌父卟挪W(xué)」、「高才大學(xué)」。
《國語辭典》:婚姻自由  拼音:hūn yīn zì yóu
由當(dāng)事人自己決定,而非由他人安排婚姻。《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他的意思,一定要學(xué)外國的法子,總要婚姻自由才好?!?/div>
《國語辭典》:天相吉人  拼音:tiān xiàng jí rén
上天幫助善人安度困境。元。施惠《幽閨記》第二八出:「違和,天相吉人身痊可,卻望節(jié)飲食,休勞碌?!挂沧鳌讣颂煜唷埂?/div>
《國語辭典》:安家帖  拼音:ān jiā tiě
使人安心的東西或消息。《醒世恒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廷秀先已得了安家帖,便道:『你有事自去。』」
《國語辭典》:不識斤兩(不識斤兩)  拼音:bù shì jīn liǎng
不知輕重、不知分量、不知利害。形容一個人安然無知。如:「你這不識斤兩的小子,竟然說出這種話來!」
《國語辭典》:恐嚇罪(恐嚇罪)  拼音:kǒng hè zuì
刑法上以恐嚇為犯罪手段者,包括恐嚇危害個人安全罪、恐嚇公眾罪、恐嚇取財罪。一般主要系指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yù)、財產(chǎn)之事,通知他人,使對方產(chǎn)生恐懼心理,因而成立之恐嚇危害個人安全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