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5詞典 2分類詞匯 13
《駢字類編》:五項(五項)
宋史高宗紀:建炎三年冬十月戊戌,初命東南八路歲收經(jīng)制五項錢輸行在。
分類:五項
《漢語大詞典》: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4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關于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xié)定》中首次提出。同年六月 中 印 、 中 緬 總理的聯(lián)合聲明中重申并確認五項原則作為國際關系的指導原則。這些原則是:互相尊重主權(quán)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nèi)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這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現(xiàn)已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的基本原則。
《國語辭典》:五經(jīng)(五經(jīng))  拼音:wǔ jīng
《易》、《書》、《詩》、《禮》、《春秋》五部經(jīng)典,漢時訂為五經(jīng)。為儒家講學的重要典籍。
《國語辭典》:五教  拼音:wǔ jiào
1.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常教育。《書經(jīng)。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jié)h。孔安國。傳:「布五常之教。」《左傳。文公十八年》:「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nèi)平外成?!?br />2.訓練軍隊的五種方法?!豆茏印1ā罚骸肝褰?,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號令之數(shù),三曰教其足以進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長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賞罰之誠,五教各習,而士負以勇矣?!?br />3.唐代稱司徒為五教。宋。洪邁《容齋四筆。卷一五。官稱別名》:「唐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司徒為五教?!?br />4.中國佛教華嚴宗將佛教經(jīng)典判分為五種教法。分別為小乘教,指宣說四圣諦、十二因緣的經(jīng)典,如《阿含經(jīng)》;大乘始教,指宣說一切皆空的經(jīng)典,如《般若經(jīng)》;大乘終教,指宣說真如緣起的經(jīng)典,如《楞伽經(jīng)》;頓教,指宣說頓悟教法的經(jīng)典,如《維摩詰經(jīng)》;圓教,指完全說一乘教理的經(jīng)典,如《華嚴經(jīng)》。華嚴宗認為五教中圓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藉以推證華嚴經(jīng)是諸經(jīng)之王?!度A嚴經(jīng)探玄記》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經(jīng)?!?/div>
《國語辭典》:朝覲(朝覲)  拼音:cháo jǐn
1.臣子上朝謁見君主?!睹献?。萬章上》:「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埂度龂萘x》第一四回:「今聞天子還都,特來朝覲。」也作「朝見」、「朝請」、「朝參」、「朝謁」。
2.信徒拜謁圣地、圣像。也作「朝圣」。
《漢語大詞典》:五利
(1).五種利益、好處。左傳·襄公四年:“和 戎 有五利焉?!?唐 劉知幾 史通·暗惑:“如輒殺其使者,不顯罪名,復何以懷四夷於外蕃,建五利於中國?”
(2).戰(zhàn)時隨機應變的五項原則。孫子·九變:“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3). 漢 方士 欒大 的稱號。史記·孝武本紀:“是時上方憂 河 決,而 黃金 不就,乃拜 大 為五利將軍?!?span id="qiypxww" class="book">《文選·潘岳〈西征賦〉》:“ 武 雄略其焉在?近惑 文成 而溺 五利 !” 李善 注:“文成將軍 李少翁 、五利將軍 欒大 ,皆方術士?!?/div>
《漢語大詞典》:五善
(1).古代射禮的五項要求。《論語·八佾》“射不主皮” 何晏 集解引 漢 馬融 曰:“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體和;二曰和容,有容儀;三曰主皮,能中質(zhì);四曰和頌,合雅頌;五曰興儛,與舞同?!?唐 戎昱 《觀衛(wèi)尚書九日對中使射破的》詩:“出將三朝貴,彎弓五善齊。” 宋 范仲淹 《陽禮教讓賦》:“揖讓而升,非尚六鈞之勇;進退可庶,不矜五善之功,此射之讓也?!?br />(2).謂咨、詢、度、諏、謀。左傳·襄公四年:“臣聞之,訪問於善為咨,咨親為詢,咨禮為度,咨事為諏,咨難為謀。臣獲五善,敢不重拜?!?杜預 注:“問善道,問親戚之義,問禮宜,問政事,問患難。五善為咨、詢、度、諏、謀?!?br />(3).五戒。《無量壽經(jīng)》卷下:“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漢語大詞典》:五則(五則)
(1).指衡量事物的五個標準。漢書·律歷志上:“權(quán)與物鈞而生衡,衡運生規(guī),規(guī)圜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準,準正則平衡而鈞權(quán)矣。是為五則?!?br />(2).謂帝王應恪守的五項法則。國語·周語下:“上不象天,而下不儀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順時,不共神祇,而蔑棄五則。” 韋昭 注:“則,法也。謂象天、儀地、和民、順時、共神也?!?/div>
《漢語大詞典》:和頌(和頌)
古代鄉(xiāng)射禮的五項要求之一。射時節(jié)奏要合《雅》《頌》之樂。論語·八佾“射不主皮” 何晏 集解引 漢 馬融 曰:“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體和;二曰和容,有容儀;三曰主皮,能中質(zhì);四曰和頌,合雅頌;五曰興儛,與舞同?!?/div>
《漢語大詞典》:五政
(1).五辰,五星。鹖冠子·夜行:“陰陽,氣也;五行,業(yè)也;五政,道也。” 陸佃 注:“五辰也。在天成象,故曰道?!?br />(2).五行之政。古代以五行分主四時,即指四時之政。大戴禮記·盛德:“均五政,齊五法?!?王聘珍 解詁:“五政者,明堂月令所施於四時者也?!?span id="r1ut0xw" class="book">《孝經(jīng)緯鉤命決》:“春政不失,五穀蘗;初夏政不失,甘雨時;季夏政不失,地無菑;秋政不失,人民昌;冬政不失,少疾病。五政不失,百穀稚熟,日月光明?!?br />(3).五項政治措施。 漢 荀悅 申鑒·政體:“興農(nóng)桑以養(yǎng)其生,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備以秉其威,明賞罰以統(tǒng)其法,是謂五政?!?br />(4).謂五常之政。 漢 揚雄 《法言·問道》:“五政之所加,七賦之所養(yǎng)?!?李軌 注:“五政,五常之政也?!眳⒁姟?五常 ”。
《國語辭典》:五?! ?span id="bfuml81" class='label'>拼音:wǔ cháng
1.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種倫常道德?!稌?jīng)。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固?。孔穎達。正義:「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
2.金、木、水、火、土五行?!抖Y記。樂記》:「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jié)h。鄭玄。注:「五常,五行也?!埂吨軙>硭?。明帝紀》:「天地有窮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長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br />3.仁、義、禮、智、信?!稘h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阜蛉收x禮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br />4.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的五種倫理體系關系。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讀書為士君子者,正欲為五常之主張也。使我今日謝絕故舊,是為御史而無一常?!挂沧鳌肝鍌悺?。
5.三國蜀馬良兄弟五人。他們的字中都有「?!棺?,時稱為「五?!??!度龂?。卷三九。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馬良》:「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鄉(xiāng)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漢語大詞典》:五本
古人修身處世的五項根本要求。 漢 劉向 說苑·敬慎:“凡司其身,必慎五本:一曰柔以仁;二曰誠以信;三曰富而貴,毋敢以驕人;四曰恭以敬;五曰寬以靜?!?/div>
《漢語大詞典》:五題(五題)
宋 代,入翰林學士院須試內(nèi)制、外制、批答、詩、賦五項,稱為“五題”。《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五引 宋 蔡啟 《察寬夫詩話》:“學士自外官拜者, 貞元 初,皆召試制書、批答、詩各一首, 張仲素 后,有加賦一首,名曰五題…… 李文正公 顯德 中以主客員外郎遷屯田郎中,為學士, 竇伊 以詩賀之曰:‘新銜錦帳連三字,舊制星垣放五題。’蓋以此也?!?/div>
《漢語大詞典》:和志
古代鄉(xiāng)射禮的五項要求之一。射時要志正體和。《論語·八佾》“射不主皮” 何晏 集解引 漢 馬融 曰:“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體和;二曰和容,有容儀;三曰主皮,能中質(zhì);四曰和頌,合雅頌;五曰興儛,與舞同。”
《國語辭典》:五大建設(五大建設)  拼音:wǔ dà jiàn shè
建立地方自治的五項中心工作。即心理建設、倫理建設、社會建設、政治建設、經(jīng)濟建設,總稱為「五大建設」。
《國語辭典》:五育  拼音:wǔ yù
德、智、體、群、美五項教育的合稱。如:「政府致力發(fā)展五育并重的教育。」
分類:五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