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五氣(五氣)
(1).指五臟之氣。氣,指臟腑的功能活動。《周禮·天官·疾醫(yī)》:“以五氣、五聲、五色眡其死生?!?鄭玄 注:“五氣,五藏所出氣也。肺氣熱,心氣次之,肝氣涼,脾氣溫,腎氣寒?!?br />(2).五行之氣,五方之氣。鹖冠子·度萬:“五氣失端,四時不成?!?span id="zdjrpdt" class="book">《史記·五帝本紀》:“ 軒轅 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 裴骃 集解引 王肅 曰:“五行之氣?!?北周 庾信 《配帝舞》:“四時咸一德,五氣或同論?!?br />(3).中醫(yī)謂寒、暑、燥、濕、風五氣。《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醫(y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上》:“天有五氣,食人入鼻,藏于五藏?!弊ⅲ骸疤煲燥L、暑、濕、燥、寒之五氣食人,從鼻而入?!?br />(4).五種情感。逸周書·官人:“民有五氣:喜、怒、欲、懼、憂……五氣誠於中,發(fā)形於外,民情不可隱也?!?/div>
《漢語大詞典》:五藏
(1).亦作“ 五臧 ”。即五臟。指心、肝、脾、肺、腎。中醫(yī)謂“五臟”有藏精氣而不瀉的功能,故名。《素問·五臟別論》:“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寫也。”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腎,苦主肝,甘主心。”《漢書·王吉傳》“吸新吐故以練臧” 唐 顏師古 注:“臧,五臧也?!?宋 蘇軾 《石菖蒲贊》:“開心補五藏,通九竅,明耳目?!?br />(2).佛教的五類經(jīng)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凡圣咸會,賢智畢萃,復集《素呾纜藏》《毘奈耶藏》《阿毘達磨藏》《雜集藏》《禁咒藏》別為五藏?!卑?,佛教“五藏”尚有其他分類法,而前三類為經(jīng)、律、論三藏則同。參閱分別功德論等。
《漢語大詞典》:五管
(1).指五臟的腧穴。莊子·人間世:“會撮指天,五管在上?!?郭象 注引 李頤 云:“管,腧也。五藏之腧皆在上?!?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曲僂發(fā)背,上有五管?!?br />(2).指今 嶺南 地區(qū)。 唐 稱 廣 、 桂 、 容 、 邕 、 安南 五府為 嶺南 五管。 唐 韓愈 《劉生詩》:“昔鬚未生今白頭,五管歷徧無賢侯?!?span id="bfn7hbv" class="book">《舊唐書·地理志四》:“ 永徽 后,以 廣 、 桂 、 容 、 邕 、 安南府 ,皆隸 廣府 都督統(tǒng)攝,謂之五府節(jié)度使,名 嶺南 五管?!?宋 蘇軾 《次韻劉湜峽山寺見寄》:“應憐五管客,曾作八州督。”
《國語辭典》:臟腑(臟腑)  拼音:zàng fǔ
五臟六腑。五臟,指心、肝、脾、肺、腎。六腑,指胃、膽、大腸、小腸、膀胱。臟腑亦泛指人的內(nèi)臟?!度龂萘x》第七八回:「若患五臟六腑之疾,藥不能效者,以麻肺湯飲之,令病者如醉死,卻用尖刀剖開其腹,以藥湯洗其臟腑,病人略無疼痛。」
《漢語大詞典》:五精
(1).中醫(yī)學名詞。指心、肺、肝、脾、腎五臟的精氣。《素問·宣明五氣論》:“五精所并,精氣并於心則喜,并於肺則悲,并於肝則憂,并於脾則畏,并於腎則恐?!?br />(2).五方之星。文選·張衡〈東京賦〉:“辨方位而正則,五精帥而來摧。” 薛綜 注:“五精,五方星也?!?唐 張說 《喜雨賦》之一:“乃潔齋壇墠,五精是祠?!?明 劉基 《天說下》:“三光盪摩,五精亂行?!?/div>
《漢語大詞典》:五性
(1).人的五種性情。指喜、怒、欲、懼、憂。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民有五性,喜、怒、欲、懼、憂也?!?br />(2).人的五種性情。指暴、淫、奢、酷、賊。太平廣記卷三引《漢武內(nèi)傳》:“﹝ 上元夫人 謂帝曰﹞汝胎性暴、胎性淫、胎性奢、胎性酷、胎性賊……捨爾五性,反諸柔善?!?br />(3).人的五種性情。指喜、怒、哀、樂、怨。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聲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br />(4).指仁、義、禮、智、信。 漢 班固 《白虎通·情性》:“五性者何?謂仁、義、禮、智、信也。” 明 宋濂 《默齋銘》:“維人之生,內(nèi)則五性七情,外則三綱六紀?!?清 惲敬 《讀〈大學〉二》:“人之心,五性主之,曰仁、曰義、曰禮、曰智、曰信?!?br />(5).五臟的特性。漢書·翼奉傳:“五性不相害,六情更興廢?!?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 翼氏 五性:肝性靜,靜行仁,甲己主之。心性躁,躁行禮,丙辛主之。脾性力,力行信,戊癸主之。肺性堅,堅行義,乙庚主之。腎性智,知行敬,丁壬主之也?!?/div>
分類:五臟特性
《漢語大詞典》:心脈(心脈)
亦作“ 心脈 ”。
(1).中醫(yī)謂五臟皆有相應的脈象。主心之正常與否的脈象稱心脈。《素問·脈要精微論》:“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其耎而散者,當消環(huán)自已?!?span id="ttxtpnh" class="book">《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 意 切其脈時,風氣也,心脈濁?!?br />(2).脈搏。 冰心 《山中雜記》十:“三夜沒有睡好,心脈每分鐘跳到一百十五下?!?/div>
《國語辭典》:脾氣(脾氣)  拼音:pí qi
1.人的習性?!都t樓夢》第一六回:「我們二爺那脾氣,油鍋里的錢還要找出來花呢,聽見奶奶有了這個體己,他還不放心的花了呢。」《文明小史》第六○回:「既知這平中丞愛骨董的脾氣,趁他生日,特特為為打發(fā)家人送一分禮?!?br />2.怒氣。如:「發(fā)脾氣」、「脾氣大」。
《國語辭典》:肝臟(肝臟)  拼音:gān zàng
肝臟是負責新陳代謝的主要器官,分左右兩主葉,貼于橫膈膜下,呈赤褐色。肝臟的功能包括去除毒素、儲存肝糖、合成蛋白質(zhì)等,以及制造膽汁以促進脂肪的消化與吸收。
分類:肝臟五臟
《漢語大詞典》:脾土
即脾臟。中醫(yī)以五行之說釋五臟,脾屬土,故稱。 南朝 齊 褚澄 褚氏遺書·平脈:“既受命矣,萬物從土而出,惟脾為先,故尺上之關為脾。脾土生金,故關土之寸為肺。”紅樓夢第十回:“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定不思飲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軟?!?/div>
《漢語大詞典》:腎氣(腎氣)
中醫(yī)以為五臟各有氣,腎氣為先天之根本,關系人的生長發(fā)育和壽夭。《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腎氣有時閒濁,在太陰脈口而希,是水氣也?!?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序列上·四時用藥例:“長夏省甘增咸以養(yǎng)腎氣。”
《漢語大詞典》:龍曜(龍曜)
亦作“ 龍耀 ”。
(1).古代神話傳說中有神 燭龍 ,張開眼睛,便能使天下光明。亦有謂其駕日、銜珠或燭。后因以“龍曜”指日光。 南朝 齊 謝朓 《夏始和劉潺陵》:“威仰弛蒼郊,龍曜表皇隰?!?br />(2).指光耀、光輝。《全唐詩》卷八六四載《霅溪夜宴詩》:“珠光龍耀火燑燑,夜接朝云宴渚宮?!眳⒁姟?燭龍 ”。
(3).膽神名。道教以為五臟俱有神。黃庭內(nèi)景經(jīng)·心神章:“膽神 龍曜 字 威明 ?!?梁丘子 注:“膽色青黃,故曰 龍曜 ;主於勇捍,故曰 威明 。外取東方青龍雷震之象者也。” 明 王圻 等三才圖會·身體·膽神圖說:“神名 龍耀 ,字 威明 ?!?/div>
《國語辭典》:燭龍(燭龍)  拼音:zhú lóng
1.神話傳說中的神仙?!渡胶=?jīng)。大荒北經(jīng)》:「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2.借指太陽。唐。李邕日賦〉:「燭龍照灼以首事,踆烏奮迅而演成?!姑?。謝讜《四喜記》第八出:「望長空燭龍燄消,長驅(qū)旱魃師碧濤?!?/div>
《漢語大詞典》:五診(五診)
中醫(yī)診斷五臟病癥的脈法。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邑 學,臣 意 教以五診?!?張守節(jié) 正義:“謂診五藏之脈?!?/div>
《漢語大詞典》:肝木
即肝。中醫(yī)以五行之說釋五臟,肝屬木,故稱。 南朝 齊 褚澄 褚氏遺書·平脈:“故右手尺上之關為肝,肝木生火?!?span id="h77tb5h" class="book">《紅樓夢》第十回:“右關虛而無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
《漢語大詞典》:腎水(腎水)
(1).即腎臟。中醫(yī)以五行之說釋五臟,腎屬水,故稱。中醫(yī)亦以指腎中所藏的陰精。《素問·方盛衰論》“腎氣虛則使人夢見舟舩溺人” 清 張隱庵 集注:“夢見舟舩溺人,腎水之虛弱也?!?br />(2).中醫(yī)病名。 漢 張仲景 金匱要略·水氣病:“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