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金士林,原名芾,字紹南,號二木,休寧人,乾隆諸生,著《二木詩集》。
《駢字類編》:二木
唐 喻鳧 廣德官舍二松 楊公休簿領(lǐng),二木日堅牢。
分類:二木
《國語辭典》:十二木表法  拼音:shí èr mù biǎo fǎ
羅馬于西元前四五○年,參考雅典的法律而訂立《十二木表法》,也稱為《十二銅表法》。為羅馬最早的成文法?,F(xiàn)代各國法律的許多根本原則,皆本之于此。其中最重要的觀念有「任何人在被證明為有罪之前均應(yīng)視為無辜」、「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等。
《漢語大詞典》:十二木卡姆
維吾爾族傳統(tǒng)的十二套大型套曲。廣泛流傳于 天山 南北各地。包括序歌、敘誦歌曲、敘事組歌、舞蹈組歌、間奏曲等。體裁多樣,節(jié)奏生動,曲調(diào)極為豐富。建國后,根據(jù)著名藝人 吐爾地阿洪 (1881-1956年)演唱的錄音,記譜整理,輯成《十二木卡姆》一書,于1960年出版?!澳究贰币辉~,源自阿拉伯語,原意為“最高的位置”,轉(zhuǎn)義為“大型套曲”;也可能來自波斯語muq歌加突厥語an歌。
《漢語大詞典》:梧楸
梧桐與楸樹。二木皆逢秋而早凋。《楚辭·九辯》:“白露既下百草兮,奄離披此梧楸。” 朱熹 集注:“梧桐,楸梓,皆早凋?!?南朝 梁 鮑泉 《秋日》詩:“露色已成霜,梧楸欲半黃?!?唐 劉禹錫 《秋聲賦》:“至若松竹含韻,梧楸蚤脫;驚綺疏之曉吹,墮碧砌之涼月。” 宋 秦觀 《春日雜興》詩之二:“璧月鑒廉櫳,珠星絡(luò)梧楸?!?/div>
《漢語大詞典》:桑谷(桑穀)
二木名。古時迷信以桑穀生于朝為不祥。書·咸有一德《〈亡書〉序》:“ 伊陟 相 大戊 , 亳 有祥,桑穀共生于朝?!?孔穎達 疏:“桑穀二木,共生於朝。朝非生木之處,是為不善之徵。”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北燕·馮跋:“桑穀生朝, 太戊 修德而 殷 道興?!?唐 獨孤及 《諫表》:“彼 太戊 桑穀, 宋景 熒惑,焉足為陛下道哉?!?/div>
《漢語大詞典》:枌梓
(1).二木名。泛指桂木。《文選·謝靈運〈述祖德〉詩》:“隨山疏濬潭,傍巖蓺枌梓?!?李周翰 注:“枌,榆;梓,木名?!?br />(2).指故里。 唐 高適 《宋中送族侄式顏時張大夫貶括州使人召式顏遂有此作》詩:“弟兄莫相見,親族遠枌梓。” 唐 皎然 《早春書懷寄少府仲宣》詩序:“予故里在 長城 卞山 。昔歲屬狂寇陷沒 江 左,親故離散,永望枌梓,不覺傷懷?!?清 黃宗羲 《黃季真墓志銘》:“ 藍水蜀山 ,環(huán)吾枌梓?!?/div>
《漢語大詞典》:杞楠
二木名。杞與柟,皆佳木。借指良才。 唐 杜甫 《樓上》詩:“戀闕勞肝肺,論材媿杞柟。”
《漢語大詞典》:枌槚
二木名。多種在墓地。《文選·謝靈運〈過始寧墅〉詩》:“揮手告鄉(xiāng)曲,三載期歸旋,且為樹枌檟,無令孤愿言?!?呂向 注:“枌檟,木名。謂鄉(xiāng)人云:為我樹此木於墳之上?!?明 何景明 《擬古詩》之十一:“昔時千室邑,今為百年墟。郛郭蔽枌檟,狐兔翔城隅?!?/div>
《漢語大詞典》:檀柘
檀樹與柘樹。二木質(zhì)地堅韌,皆為良材,可做弓干。管子·山國軌:“有竹箭檀柘之壤?!?漢 桓寬 鹽鐵論·殊路:“今 仲由 、 冉求 ,無檀柘之材, 隋 和 之璞?!?/div>
二木
【佛學(xué)大辭典】
(譬喻)(參見:三草二木)
【三藏法數(shù)】
(出法華經(jīng)文句)
〔一、大樹〕,大樹喻別教菩薩也。謂此教菩薩,于法華會上,聞?wù)f一乘之法,受記作佛,普度一切眾生。如彼大樹,蒙一雨所潤,而得增長,敷榮郁茂,則能普覆一切,是名大樹。
〔二、小樹〕,小樹喻通教菩薩也。謂此教菩薩,亦于法華會上,聞?wù)f一乘之法,受記作佛。而不及別教菩薩根器之大,化用之廣,是名小樹。
三草二木
【佛學(xué)大辭典】
(譬喻)法華經(jīng)藥草喻品所說。以譬五乘之機類:「一切眾生聞我法者,隨力所受,住于諸地,或處人天轉(zhuǎn)輪圣王釋梵諸王,是小藥草。知無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獨處山林,常行禪定,得緣覺證,是中藥草。求世尊處,我當(dāng)作佛行精進定,是上藥草。又諸佛子,專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決定無疑,是名小樹。安住神通,轉(zhuǎn)不退輪,度無量億百千眾生,如是菩薩名為大樹。」以此配于通途之五乘(五乘有通別二種),則如圖。然菩薩乘中之大草二木,諸宗各依其字義,解釋不同。天臺如其次第配于藏通別三教之菩薩,而攝圓教之菩薩,然則三草二木即五乘,但示方便乘之機之差別耳。見法華文句七。嘉祥以大草二木如其次第配于三僧祇之菩薩。初地以前之菩薩為大草,至七地為小樹,八地已上為大樹。見法華義疏。慈恩以大草與二木為總別,大草者,對于人天二乘,總名菩薩為大草。二木者,更分別大草,以地前為小樹,地上為大樹。見法華玄贊七。又慈恩以此配于五性各別之三無二有,三草配于無性與定性聲聞,定性緣覺之三者,二木為不定性菩薩與定性二者。見法華玄贊。
三草二木
【佛學(xué)大辭典】
(譬喻)法華經(jīng)藥草喻品所說。以譬五乘之機類:「一切眾生聞我法者,隨力所受,住于諸地,或處人天轉(zhuǎn)輪圣王釋梵諸王,是小藥草。知無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獨處山林,常行禪定,得緣覺證,是中藥草。求世尊處,我當(dāng)作佛行精進定,是上藥草。又諸佛子,專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決定無疑,是名小樹。安住神通,轉(zhuǎn)不退輪,度無量億百千眾生,如是菩薩名為大樹?!挂源伺溆谕ㄍ局宄耍ㄎ宄擞型▌e二種),則如圖。然菩薩乘中之大草二木,諸宗各依其字義,解釋不同。天臺如其次第配于藏通別三教之菩薩,而攝圓教之菩薩,然則三草二木即五乘,但示方便乘之機之差別耳。見法華文句七。嘉祥以大草二木如其次第配于三僧祇之菩薩。初地以前之菩薩為大草,至七地為小樹,八地已上為大樹。見法華義疏。慈恩以大草與二木為總別,大草者,對于人天二乘,總名菩薩為大草。二木者,更分別大草,以地前為小樹,地上為大樹。見法華玄贊七。又慈恩以此配于五性各別之三無二有,三草配于無性與定性聲聞,定性緣覺之三者,二木為不定性菩薩與定性二者。見法華玄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