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19,分1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了卻
通融
深識
朗朗
深見
素知
熟知
灼知
通曉
洞徹
深洞
知常
知情
深一
透徹
《國語辭典》:了卻(了卻)  拼音:liǎo què
了結、結束。宋。陸游 秋雨北樹作詩:「了卻文書早尋睡,檐聲偏愛枕間聞?!埂抖膛陌阁@奇》卷一九:「卻是一個人做得一夢,了卻一生?!?/div>
《國語辭典》:通融  拼音:tōng róng
1.變通、不拘執(zhí),有破例遷就,予人方便之意?!端鍟?。卷一七。律歷志中》:「雖言冬至后上三日,前后通融,只合在斗十七度。」《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我們用得著的是銀子,有的是貨物,彼此通融,大家有利?!?br />2.曉悟貫通?!吨熳诱Z類。卷一一。讀書法下》:「某嘗說:『讀書須細看得意思通融后,都不見注解,但見有正經幾個字在,方好?!弧?br />3.暫時借貸,以補款項的不足。
《漢語大詞典》:深識(深識)
(1).謂見識深遠。 漢 班彪 《王命論》:“超然遠覽,淵然深識。”后漢書·杜林傳:“古之明王,深識遠慮?!?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華 著論言龜卜可廢,可謂深識之士矣?!?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三:“﹝ 海瑞 ﹞真是錚錚一漢子,但只是有些風顛,又寡深識?!?br />(2).指有深刻見識的人。 晉 葛洪 抱樸子·接疏:“以長才而遇深識,則不待歷試,而相知之情已審矣?!?br />(3).深知,深刻了解。 明 李贄 初潭集·師友六·隱逸:“ 李德裕 稱之曰:‘隱而有名,顯而無事,不窮不達, 嚴光 之比?!堑茽?志和 ,亦且深識 嚴光 ?!?/div>
《國語辭典》:朗朗  拼音:lǎng lǎng
1.明亮的樣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頹唐如玉山之將崩?!弧?br />2.聲音清晰、響亮。唐。韓愈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吳郎中詩:「朗朗聞街鼓,晨起似朝時。」
《漢語大詞典》:深見(深見)
(1).透徹地了解。漢書·師丹傳:“深見天命,燭知至德?!?span id="cwu6c2m" class="book">《漢書·王莽傳上》:“太后圣德昭然,深見天意?!?br />(2).深遠的見識。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賦》:“才多深見,氣有遠度?!?/div>
《國語辭典》:素知  拼音:sù zhī
平素知悉。唐。周曇《春秋戰(zhàn)國門詩。毛遂》:「平原門下三千客,得力何曾是素知。」《三國演義》第三回:「植素知董卓為人,面善心狠?!?/div>
《國語辭典》:熟知  拼音:shú zhī
深知、透澈瞭解。唐。杜甫 絕句漫興九首之二:「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div>
《漢語大詞典》:灼知
明白了解。 宋 蘇軾 《賜安燾乞外郡不允批答》:“卿練達兵要,灼知邊情,寄託之深,義難引去。”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不知仕之所以見理明白,灼知千古之治亂者,何從而得之。”清史稿·穎毅親王薩哈璘傳:“人主灼知邪正,則臣下爭尚名節(jié)?!?/div>
分類:明白了解
《國語辭典》:通曉(通曉)  拼音:tōng xiǎo
1.從晚上到天亮、徹夜。《三國志。卷六四。吳書。諸葛滕二孫濮陽傳。滕胤》:「胤白日接賓客,夜省文書,或通曉不寐?!?br />2.明白了解。唐。韓愈 答陳商書:「辱惠書,語高而旨深,三四讀尚不能通曉?!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一:「為人聰俊,廣覽詩書,九經三史,無不通曉?!?/div>
《國語辭典》:洞徹(洞徹)  拼音:dòng chè
明白透澈。唐。杜甫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詩:「韋生富春秋,洞徹有清識。」《金史。卷一三一。方伎傳。張元素傳》:「乃去學醫(yī),無所知名,夜夢有人用大斧長鑿鑿心開竅,納書數(shù)卷于其中,自是洞徹其術?!挂沧鳌付闯骸?。
《漢語大詞典》:深洞
深切了解。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言事·佞倖建言可采:“此疏深洞邊情,使當時從 天和 議,則大虜深入,不待 曾銑 在事時矣?!?/div>
分類:深切了解
《漢語大詞典》:知常
了解社會常規(guī);了解自然法則。逸周書·大聚:“王若欲求天下民,先設其利,而民自至……此謂歸德。五德既明,民乃知常?!?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老子》:“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高亨 正詁:“知常即知萬物本性之自然也?!?/div>
《國語辭典》:知情  拼音:zhī qíng
知悉某件事的內情。法律有知情自首、知情故縱等條文。《三俠五義》第八一回:「只因這宗事,小人知情。聽見人說:『知情不舉,罪加一等?!还蚀诵∪饲皝碓谙酄敻把哉Z一聲兒。」
《漢語大詞典》:深一
猶專一。謂深刻了解某一事物的詳情。韓非子·八經:“深一以警眾心,泄異以易其慮?!?陳奇猷 集釋:“深一,即《內儲説上》所謂‘深知一物,眾形皆變’之術也。此謂人君深知一事之詳情,則可警眾人之心也。”
《漢語大詞典》:透徹(透徹)
亦作“ 透澈 ”。
(1).詳盡而深入。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辯:“然悟有淺深,有分限,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span id="g6oigca" class="book">《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到底奶奶説話透徹!只一路講完,就把二爺勸明白了。” 孫犁 《秀露集·關于紀昀的通信》:“至于文字之簡潔鋒利,說理之透徹周密;是只有 紀昀 的文筆,才能達到的。”亦指詳盡而深入地了解。 宋 張載 橫渠易說·繫辭下:“須透徹所從來,乃不?;蟆!?蔡元培 《文化運動不要忘了美育》:“要透徹復雜的真相,應研究科學。”
(2).徹底。 魯迅 《彷徨·傷逝》:“‘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這徹底的思想就在她的腦里,比我還透澈,堅強得多?!?郭沫若 《斷斷集·中日文化的交流》:“總而言之,資本主義以前的 中國 舊文化流入 日本 是很透徹的?!?br />(3).清澈,明亮。 唐 杜牧 《題白蘋州》詩:“溪光初透徹,秋色正清華?!?冰心 《寄小讀者》十一:“開眼一看,天上是月,地下是雪,中間一顆大燈星,和一個猛醒的人。這一切完全了一個透澈晶瑩的世界!” 楊朔 《黃海日出處》:“這是一雙明亮透澈的眼睛,日夜守望著祖國的海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