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書五車
讀五車
五車讀
五車富
惠車
惠施書
五車書史
五車載書
傾五車
書文五車
相關人物惠施
莊子
《莊子集釋》卷十下〈雜篇·天下〉~02~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歷物之意,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nèi),謂之小一。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南方無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連環(huán)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簡釋
五車書:喻指讀書多,學問深。唐王維《戲贈張五弟湮三首》之二:“張弟五車書,讀書仍隱居?!?/p>
例句
男兒一片氣,何必五車書。
世人如要問生涯,滿架堆床是五車。
惠子休驚學五車,沛公方起斬長蛇。
顧我下筆即千字,疑我讀書傾五車。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五車堆縹帙,三徑闔繩樞。
開濟由來變盛衰,五車才得號镃基。
張弟五車書,讀書仍隱居。
五車外典知誰敵,九趣多才恐不如。
猶輕五車富,未重一囊貧。
仍聞圣主知書癖,鳳閣燒香對五車。
《穆天子傳》卷五〈古文〉
天子東游,次于雀梁,●蠹書于羽林。晉·郭璞注:「謂暴書蠹蟲。」
例句
古史散左右,詩書置后前。豈殊蠹書蟲,生死文字間。
典故二十四考
中書考
汾陽老
汾陽中令
郭中書
廿四中書考
二十四考中書
相關人物郭子儀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郭子儀列傳〉~3449~
郭子儀,華州鄭縣人?!伦诩次?,詔還朝,攝冢宰,充山陵使,賜號「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增實封通計二千戶,給一千五百人糧,二百匹馬草料,所領諸使副元帥并罷。諸子弟女婿拜官者十馀人。建中二年夏,子儀病甚,德宗令舒王誼傳詔省問。及門,郭氏子弟迎拜于外,王不答拜;子儀臥不能興,以手叩頭謝恩而已。六月十四日薨,時年八十五,德宗聞之震悼,廢朝五日,詔曰:天地以四時成物,元首以股肱作輔,公臺之任,鼎足相承,上以調(diào)三光,下以蒙五岳。允釐庶績,鎮(zhèn)撫四夷,體元和之氣,根貞一之德,功至大而不伐,身處高而更安。尚父比呂望之名,為師增周公之位,盛業(yè)可久,歿而彌光。故太尉、兼中書令、上柱國、汾陽郡王、尚父子儀,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訓師如子,料敵若神。昔天寶多難,羯胡作禍,咸秦失險,河洛為戎。公能扶翼肅宗,載造區(qū)夏。于國有患,勞其戡定;于邊有寇,藉其驅(qū)除。安社稷必在于絳侯,定羌戎無踰于充國。絳臺綏四散之眾,涇陽降十萬之虜。勛高今古,名詟夷狄,而勞乎征鎮(zhèn),二紀于茲?!?/span>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郭子儀列傳·史臣曰〉~3466~
史臣裴?曰:汾陽事上誠藎,臨下寬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處,必得士心。前后遭罹倖臣程元振、魚朝恩譖毀百端,時方握強兵,或方臨戎敵,詔命徵之,未嘗不即日應召,故讒謗不能行。代宗幸陜時,令以數(shù)十騎覘賊,及在涇陽,又陷于胡虜重圍之中,皆以身許國,未嘗以危亡易慮,亦遇天幸,竟免患難。田承嗣方跋扈魏州,傲狠無禮,子儀嘗遣使至,承嗣西望拜之,指其膝謂使者曰:「茲膝不屈于人若干歲矣,今為公拜?!估铎`曜據(jù)汴州,公私財賦一皆遏絕,獨子儀封幣經(jīng)其境,莫敢留之,必持兵衛(wèi)送。其為豺虎所服如此。麾下老將若李懷光輩數(shù)十人,皆王侯重貴,子儀頤指進退,如仆隸焉。幕府之盛,近代無比。始與李光弼齊名,雖威略不逮,而寬厚得人過之。歲入官俸二十四萬貫,私利不在焉。其宅在親仁里,居其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前后賜良田美器,名園甲館,聲色珍玩,堆積羨溢,不可勝紀。代宗不名,呼為大臣。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書令考二十有四。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貴壽考,繁衍安泰,哀榮終始,人道之盛,此無缺焉。唯以讒怒誣奏判官戶部郎中張譚杖殺之,物議為薄。
典故 綠水紅蓮
泛芙蓉
泛綠依紅
幕中蓮
幕府蓮
花府
王儉府
芙蓉客
一朵紅蓮
庾杲蓮
紅蓮府
紅蓮開幕
儉池
綠水賓
幕府紅蓮
紅蓮幕客
紅蓮書記
依蓮泛水
泛蓮幕府
紅蓮入幕賓
綠水池中賓佐
幕下蓮花
王儉蓮幕
相關人物庾杲之
王儉
蕭緬
《南史》卷四十九〈庾杲之列傳〉~20~
王儉謂人曰:「昔袁公作衛(wèi)軍,欲用我為長史,雖不獲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應須如我輩人也。」乃用杲之為衛(wèi)將軍長史。安陸侯蕭緬與儉書曰:「盛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汎淥水,依芙蓉,何其麗也?!箷r人以入儉府為蓮花池,故緬書美之。
《南齊書》卷三十四《庾杲之傳》
庾杲之字景行,新野人也。祖深之,雍州刺史。父粲,司空參軍?!鰹橥鮾€衛(wèi)軍長史,時人呼儉府為入芙蓉池。儉謂人曰:「昔袁公作衛(wèi)軍,欲用我為長史,雖不獲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應須如我輩人也。」乃用杲之。遷黃門郎,兼御史中丞,尋即正。杲之風范和潤,善音吐。世祖令對虜使,兼侍中。上每嘆其風器之美,王儉在座,曰:「杲之為蟬冕所照,更生風采。陛下故當與其即真。」
簡釋
蓮幕:美稱官署的幕府、幕僚。唐李商隱《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懷寄獻尚書》:“下客依蓮幕,明公念竹林?!?/p>
例句
弊貂不稱芙蓉幕,衰朽仍慚玳瑁簪。
亦知蓮府客,夜坐喜同師。
蓮府才為綠水賓,忽乘驄馬入咸秦。
王儉花為府,盧諶幄內(nèi)璆。
蓮幕未來須更聘,桂枝才去即先攀。
諸生個個王恭柳,從事人人庾杲蓮。
桃柳溪空在,芙蓉客暫依。
蓮幕青云貴,翱翔絕后期。
更蒙蓮府辟,兼脫布衣歸。
故人多在芙蓉幕,應笑孜孜道未光。
驛騎歸時驄馬蹄,蓮花府映若邪溪。
盍簪蓮府宴,落帽龍沙醉。
蘭橈向蓮府,一為枉帆過。
三城曉角啟軒門,一縣繁花照蓮府。
曾是五年蓮府客,每聞胡虜哭陰山。
仙府色饒攀桂侶,蓮花光讓握蘭身。
若問玉人殊易識,蓮花府里最清羸。
群鶴棲蓮府,諸戎拜柳營。
幕下蓮花盛,竿頭?佩紅。
融酒徒誇無算爵,儉蓮還少最高枝。
朱紱兩參王儉府,繡衣三領杜林官。
儉蓮高貴九霄聞,粲粲朱衣降五云。
如何拋錦帳,蓮府對蓮峰。
謀略久參花府盛,才名常帶粉闈香。
蓮花幕下風流客,試與溫存譴逐情。
西向洛陽歸鄠杜,回頭結(jié)念蓮花府。
風帆木蘭楫,水國蓮花府。
君兼蓮幕貴,我得桂枝榮。
勸酒蓮幕貴,望塵驄馬高。
旋為儉府招,未得窮野步。
或有人家創(chuàng),還無蓮幕馨。
典故 濟南書
訪遺經(jīng)
伏生藏壁
伏生遺經(jīng)
口傳伏生
相關人物伏生
《史記》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傳〉~324~
伏生者,濟南人也。故為秦博士。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朝錯往受之。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shù)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齊魯之閒。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
《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列傳·伏生〉~3603~
伏生,濟南人也,故為秦博士。孝文時,求能治《尚書》者,天下亡有,聞伏生治之,欲召。時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詔太常,使掌故朝錯往受之。秦時禁書,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shù)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齊、魯之間。齊學者由此頗能言《尚書》,山東大師亡不涉《尚書》以教。伏生教濟南張生及歐陽生。張生為博士,而伏生孫以治《尚書》徵,弗能明定。是后魯周霸、雒陽賈嘉頗能言《尚書》云。
例句
儒中年最老,獨有濟南生。
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
上古全經(jīng)皆在口,秦人如見濟南生。
《宋人軼事匯編》卷七〈林逋常秩陳恬〉~36~
林逋隱居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云霄,盤旋久之,復入籠內(nèi)。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諸寺。有客至,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放鶴,良久,逋必棹小舟返。蓋常以鶴飛為驗也。逋常謂人曰:「世界間事皆能為之,獨不能擔糞與著棋?!?/span>
典故 飛一箭
下聊城
聊城矢
射聊城
破聊城
聊城功
一箭書
聊城笴
魯連射書
一矢解世紛
一矢聊城飛去
箭鏃無書
魯連乘舟
魯連箭書
田單慚取聊
下燕城
一發(fā)下城
相關人物田單
魯仲連
《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
其后二十馀年,燕將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讒之燕,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不敢歸。齊田單攻聊城歲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書曰: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卻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也;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齊,非勇也;功敗名滅,后世無稱焉,非智也。三者世主不臣,說士不載,故智者不再計,勇士不怯死。今死生榮辱,貴賤尊卑,此時不再至,愿公詳計而無與俗同。且楚攻齊之南陽,魏攻平陸,而齊無南面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小,不如得濟北之利大,故定計審處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東面;衡秦之勢成,楚國之形危;齊棄南陽,斷右壤,定濟北,計猶且為之也。且夫齊之必決于聊城,公勿再計。今楚魏交退于齊,而燕救不至。以全齊之兵,無天下之規(guī),與聊城共據(jù)期年之敝,則臣見公之不能得也。且燕國大亂,君臣失計,上下迷惑,栗腹以十萬之眾五折于外,以萬乘之國被圍于趙,壤削主困,為天下僇笑。國敝而禍多,民無所歸心。今公又以敝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無反外之心,是孫臏之兵也。能見于天下。雖然,為公計者,不如全車甲以報于燕。車甲全而歸燕,燕王必喜;身全而歸于國,士民如見父母,交游攘臂而議于世,功業(yè)可明。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yǎng)百姓以資說士,矯國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棄世,東游于齊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衛(wèi),世世稱孤,與齊久存,又一計也。此兩計者,顯名厚實也,愿公詳計而審處一焉。且吾聞之,規(guī)小節(jié)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昔者管夷吾射桓公中其鉤,篡也;遺公子糾不能死,怯也;束縛桎梏,辱也。若此三行者,世主不臣而鄉(xiāng)里不通。鄉(xiāng)使管子幽囚而不出,身死而不反于齊,則亦名不免為辱人賤行矣。臧獲且羞與之同名矣,況世俗乎!故管子不恥身在縲紲之中而恥天下之不治,不恥不死公子糾而恥威之不信于諸侯,故兼三行之過而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燭鄰國。曹子為魯將,三戰(zhàn)三北,而亡地五百里。鄉(xiāng)使曹子計不反顧,議不還踵,刎頸而死,則亦名不免為敗軍禽將矣。曹子棄三北之恥,而退與魯君計?;腹煜?,會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壇坫之上,顏色不變,辭氣不悖,三戰(zhàn)之所亡一朝而復之,天下震動,諸侯驚駭,威加吳、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節(jié)也,以為殺身亡軀,絕世滅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終身之名;棄忿悁之節(jié),定累世之功。是以業(yè)與三王爭流,而名與天壤相斃也。愿公擇一而行之。燕將見魯連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燕,已有隙,恐誅;欲降齊,所殺虜于齊甚眾,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殺。聊城亂,田單遂屠聊城。歸而言魯連,欲爵之。魯連逃隱于海上,曰:「吾與富貴而詘于人,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span>
《戰(zhàn)國策》卷十三〈齊六·逍遙論〉
初,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曰:「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鄬⒃唬骸妇绰劽?!」因罷兵到讀[一]而去。故解齊國之圍,救百姓之死,仲連之說也。
簡釋
魯連箭:喻指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唐李白《江夏寄漢陽輔錄事》:“‘君草陳琳檄,我書魯連箭?!?/p>
例句
秋深為爾持圓扇,莫忘魯連飛一箭。
莫學仲連逃海上,田單空愧取聊城。
投閣嗤揚子,飛書代魯連。
仍留一只箭,未射魯連書。
君草陳琳檄,我書魯連箭。
暫屈汾陽駕,聊飛燕將書。
系書請問燕耆舊,今日何須十萬兵。
不然學仲連,一發(fā)下燕城。
星飛龐統(tǒng)驥,箭發(fā)魯連書。
《漢書》卷六十五《東方朔傳》
「上從容問朔:『吾欲化民,豈有道乎?』朔對曰:『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上古之事,經(jīng)歷數(shù)千載,尚難言也,臣不敢陳。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時,當世耆老皆聞見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綈,足履革舄,以韋帶劍,莞蒲為席,兵木無刃,衣缊無文,集上書囊以為殿帷?!弧?/span>
例句
茅茨覆宮殿,封章綻帷帳。
兇兵鑄農(nóng)器,講殿辟書帷。
舜庭招諫鼓,漢殿上書囊。
《后漢書》卷四十三〈朱暉朱穆列傳·孫穆〉~463~
時同郡趙康叔盛者,隱于武當山,清靜不仕,以經(jīng)傳教授。穆時年五十,乃奉書稱弟子。及康歿,喪之如師。其尊德重道,為當時所服。
典故鳳銜書
鳳銜丹詔
紫鳳銜書
鳳銜詔
鳳凰飛詔
相關人物石虎
《初學記》卷三十
晉·陸翙《鄴中記》:石季龍與皇后在觀上,有詔書五色紙,著鳳口中。鳳既銜詔,侍人放數(shù)百文緋繩,轆轤回轉(zhuǎn),鳳皇飛下。鳳以木作之,五色漆畫,咮腳皆用金。
例句
紫鳳朝銜五色書,陽春忽布網(wǎng)羅除。
敢期林上靈烏語,貪草云間彩鳳書。
身欲逃名名自隨,鳳銜丹詔降茅茨。
祥麟避網(wǎng)雖山野,丹鳳銜書即薜蘿。
油幢并入虎旗開,錦橐從天鳳詔來。
如綸披鳳詔,出匣淬龍泉。
內(nèi)臣持鳳詔,天廄錫龍媒。
鳳詔停舍人,魚書除刺史。
獻賦未為龍化去,除書猶喜鳳銜來。
鸞奏八音諧律呂,鳳銜五色顯絲綸。
為郡東吳秪飲冰,瑣闈頻降鳳書徵。
已虛西閣位,朝夕鳳書追。
鳳凰銜詔與何人,善政多才寵寇恂。
《史記》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傳〉~324~
伏生者,濟南人也。故為秦博士。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朝錯往受之。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shù)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齊魯之閒。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
《戰(zhàn)國策》卷三《秦策一》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
《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列傳》
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
典故 尚書履聲
識鄭崇
漢履
鳴漢履
履聲
著意履聲
相關人物鄭崇
《漢書》卷七十七〈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列傳·鄭崇〉~3254~
鄭崇字子游,本高密大族,世與王家相嫁娶。祖父以訾徙平陵。父賓明法令,為御史,事貢公,名公直。崇少為郡文學史,至丞相大車屬。弟立與高武侯傅喜同門學,相友善。喜為大司馬,薦崇,哀帝擢為尚書仆射。數(shù)求見諫爭,上初納用之。每見曳革履,上笑曰:「我識鄭尚書履聲?!?/span>
簡釋
尚書履聲:喻入朝直諫,或指皇帝親近的大臣。唐杜甫《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京兆空柳色,尚書無履聲。”
例句
持衡留藻鑒,聽履上星辰。
京兆空柳色,尚書無履聲。
蘭臺有客敘交情,返照中林曳履聲。
休沐君相近,時容曳履過。
高德聞鄭履,儉居稱晏裘。
車騎新從梁苑回,履聲佩響入中臺。
忝曳尚書履,叨兼使臣節(jié)。
鄭履下天去,蘧輪滿路聲。
《梁書》卷四十九《文學傳上·庾于陵傳》附《庾肩吾傳》
肩吾字子慎。八歲能賦詩,特為兄于陵所友愛。初為晉安王國常侍,仍遷王宣惠府行參軍,自是每王徙鎮(zhèn),肩吾常隨府。歷王府中郎,云麾參軍,并兼記室參軍。中大通三年,王為皇太子,兼東宮通事舍人,除安西湘東王錄事參軍,俄以本官領荊州大中正。累遷中錄事咨議參軍,太子率更令,中庶子。初,太宗在藩,雅好文章士,時肩吾與東海徐摛,吳郡陸杲,彭城劉遵、劉孝儀,儀弟孝威,同被賞接。……太清中,侯景寇陷京都,及太宗即位,以肩吾為度支尚書。
例句
聞尋周觸士,知伴庾尚書。
當從庚中庶,詩客更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