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法書要錄(法書要錄)  拼音:fǎ shū yào lù
書名。唐代張彥遠輯。書學論著匯編。收載東漢至唐元和時各家書法理論文字及著名法書的著錄等。采輯較精,前代遺文佚篇,往往賴之以傳,為研究書法的重要著作之一。
《國語辭典》:跌宕遒麗(跌宕遒麗)  拼音:dié dàng qiú lì
形容文辭或書法豪放不羈,剛勁逸麗?!肚迨犯濉>砦濉鹑?。吳熙載傳》:「植之,道光十九年舉人。通經(jīng),以詩鳴,世臣尤稱甚書,謂其跌宕遒麗,鍛煉舊拓,血脈精氣,奔赴腕下,熙載未之敢先?!?/div>
《國語辭典》:釵腳漏痕(釵腳漏痕)  拼音:chāi jué lòu hén
書法用語。釵腳,即「折釵股」,指收筆處筆鋒斬截微岔,似發(fā)釵斷折;漏痕,即「屋漏痕」,指屋壁漏水沿墻而下,圓渾澀進,頓挫自然。見宋代周越《法書苑》。
《國語辭典》:蠶頭雁尾(蠶頭雁尾)  拼音:cán tóu yàn wěi
書法上稱橫畫起筆回鋒,隆起如蠶頭之形;收筆頓筆挑起,具雁尾之狀。
《國語辭典》:歐虞體(歐虞體)  拼音:ōu yú tǐ
歐陽詢與虞世南的書體。二人書法均以挺秀著稱。
《國語辭典》:評書帖(評書帖)  拼音:píng shū tiě
書名。清梁巘撰,一卷,一百四十一則,為品評書法的著作。內(nèi)容以論述書法家的執(zhí)筆方法最多,其次還探討了各帖各家的源流、優(yōu)劣,都有獨到的見解。
《國語辭典》:金糕紙(金糕紙)  拼音:jīn gāo zhǐ
一種書法用紙。如毛邊紙而較薄軟,色微黃,普通用以習書。
分類:書法
《國語辭典》:蘭葉撇(蘭葉撇)  拼音:lán yè piě
書法永字八法中「掠」法──長撇的一種。寫的時候向左下方運筆,略成弧狀,在中途筆勢漸漸提起,直至筆畫盡頭,以筆尖提出。如寫「未」、「東」等字的「丿」筆,即用此法。
分類:書法
《國語辭典》:五字訣(五字訣)  拼音:wǔ zì jué
唐代陸希聲所傳的學書法執(zhí)筆要訣。即指擪、押、鉤、格、抵。擪,用大拇指第一節(jié)向外接住筆管。押,食指向內(nèi)押住,與拇指相對用力,支持筆身。鉤,以中指向內(nèi)鉤。格,用無名指指甲上方與肉交際處抵住筆管,令筆向外,以調(diào)和中指向內(nèi)鉤之力量。抵,以小指貼住無名指,暗中加強無名指向外格之力量,以與中指之內(nèi)鉤相制衡。
《國語辭典》:壓角章(壓角章)  拼音:yā jiǎo zhāng
書法作品上鈐蓋在右下方的一種閒章。多取古人詩詞或成語入印。
《國語辭典》:灑金箋(灑金箋)  拼音:sǎ jīn jiān
書法用紙。將宣紙加工(多加礬),灑附金粉或金箔片,以增華美的紙箋。
《國語辭典》:喪亂帖(喪亂帖)  拼音:sāng luàn tiè
王羲之所書的書法名帖。行書而帶草意,勁健有力,剛中帶柔,為王帖中之佳品。
《國語辭典》:書法家(書法家)  拼音:shū fǎ jiā
專精書法,而能表現(xiàn)獨特風格的人。
《國語辭典》:瘦金體(瘦金體)  拼音:shòu jīn tǐ
書體名。宋徽宗趙佶書法初學唐薛稷、薛曜,后變其法度,字體修長、筆鋒勁瘦挺拔,自號「瘦金體」。也稱為「瘦金書」。
《漢語大詞典》:鳳跱龍拿(鳳跱龍拏)
形容書法氣勢雄壯。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筆跡遒利,鳳跱龍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