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48,分24頁顯示  上一頁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描字
綿里針
逆鋒
補筆
彩墨
頓筆
側(cè)鋒
掣筆郎
五勢
提頓
平安帖
翰墨志
九勢
劣筆
枕腕
《漢語大詞典》:描字
描成的字。指做作不自然的書法。 宋 米芾 《海岳名言》:“ 海岳 以書學博士召對。上問本朝以書名世者凡數(shù)人, 海岳 各以其人對,曰:‘ 蔡京 不得筆, 蔡卞 得筆而乏逸韻, 蔡襄 勒字, 沈遼 排字, 黃庭堅 描字, 蘇軾 畫字?!蠌蛦枺骸鋾绾危俊瘜υ唬骸紩⒆??!?/div>
《國語辭典》:綿里針(綿裡針)  拼音:mián lǐ zhēn
1.藏在綿絮里的針。指不易覺察的陰謀。元。石君寶《曲江池》第二折:「笑里刀剮皮割肉,綿里針剔髓挑觔?!埂督鹌棵贰返谖逡换兀骸盖瑑羰莻€綿里針、肉里刺的貨,還不知在漢子跟前架的甚么舌兒哩!」
2.比喻小心、細心。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得了個紙條兒恁般綿里針,若見玉天仙怎生軟廝禁?」也作「綿里裹針」、「綿里藏針」。
《漢語大詞典》:綿里鐵(綿裏鐵)
比喻書法柔中有剛。 元 趙孟俯 《題東坡書〈醉翁亭記〉》:“公( 蘇軾 )又云:‘余書如緜里鐵。’余觀此帖瀟灑縱橫,雖肥而無墨豬之狀;外柔內(nèi)剛,真所謂綿里鐵也。”
分類:書法
《國語辭典》:逆鋒(逆鋒)  拼音:nì fēng
書法上運筆的方法。指運筆的方向與順鋒相反的筆勢。一般用在起筆、收筆或鉤時。
《國語辭典》:補筆(補筆)  拼音:bǔ bǐ
1.書法上的修飾筆畫。如:「這『大』字一捺太弱,稍作補筆較佳?!?br />2.文章或書信末尾的補述。
《國語辭典》:彩墨  拼音:cǎi mò
1.一種媒材。書法或繪畫用的彩色墨條。
2.一種繪畫表現(xiàn)方式。以水、墨與色料繪制成的作品。
《國語辭典》:頓筆(頓筆)  拼音:dùn bǐ
1.停筆?!稌x書。卷九一。儒林列傳。范弘之》:「舉朝嘿嘿,未有唱言者,是以頓筆按氣,不敢多云?!?br />2.寫字或作文到著力處必須停頓,稱為「頓筆」。
《國語辭典》:側(cè)鋒(側(cè)鋒)  拼音:cè fēng
書法上指運筆時筆心不在筆畫中央,筆鋒偏側(cè),稱為「側(cè)鋒」。
《漢語大詞典》:掣筆郎(掣筆郎)
晉 代 王獻之 七八歲時學習書法,其父 羲之 “密從后掣其筆不得,嘆曰:‘此兒后當復有大名!’”見晉書·王獻之傳。后因以“掣筆郎”稱譽幼年善于學書者。 宋 蘇軾 《贈王覯》詩:“何人生得寧馨子,今夜初逢掣筆郎?!?/div>
《漢語大詞典》:五勢(五勢)
指書法中鉤裹、鉤努、袞筆、儓筆、奮筆五種筆勢。
《漢語大詞典》:提頓(提頓)
書法術(shù)語。指運筆的提起按下。亦喻文章的自然起伏。 清 陳其元 《庸閑齋筆記·蔣振生書法論》:“然提頓二字相連,捷於影響?!?清 徐作肅 《侯方域〈蹇千里傳〉評》:“可見文不在妝點,一涉妝點便拙,拙便死。提頓分明,則神姿四映。”
《國語辭典》:平安帖  拼音:píng ān tiě
晉代王羲之的書法帖。其書法疏密得宜,雍容酣暢且豪放,為行書的典范。隋代鑒藏,唐代記錄,以及明清兩代的印記等,十分完整?,F(xiàn)藏國立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及上海書畫出版社亦有影印本。
《國語辭典》:翰墨志  拼音:hàn mò zhì
書名。宋高宗趙構(gòu)撰,一卷。為論書法之作,多精微之言。
《國語辭典》:九勢(九勢)  拼音:jiǔ shì
論述書法運筆的九種規(guī)矩,東漢蔡邕所定。包括上覆下承、左右回顧、藏鋒、藏頭、藏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豎勒。也稱為「九勢八字訣」。
《國語辭典》:劣筆(劣筆)  拼音:liè bǐ
1.品質(zhì)不佳的筆。如:「我的經(jīng)驗不足,時常購買到劣筆?!?br />2.書法中的敗筆處。如:「他的草書字體,劣筆處甚多?!?/div>
《國語辭典》:枕腕  拼音:zhèn wàn
一種寫書法時執(zhí)筆的腕法。通常是手腕平放于桌面,或以左手或用臂擱墊于右腕之下。適合寫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