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羅如綺 ,字笛可,號充東,廣東廣州府南??h人,賜特用進(jìn)士出身。崇禎三年登舉人,十五年賜進(jìn)士,官新寧知縣,后歸隱。

人物簡介

詞學(xué)圖錄
羅惇曧(1872-1924) 字孝遹,號掞東、癭庵、癭公。廣東順德人。光緒二十九年副貢。后客北京,官郵傳部郎中。工詩,與梁鼎芬、曾習(xí)經(jīng)、黃節(jié)合稱"近代嶺南四家"。程硯秋師。有《癭公詞》。
癭庵詩集·黃節(jié)序
甲子元日,癭庵過余曰:吾度歲之資,今日只馀一金耳。以易銅幣百數(shù)十枚實(shí)囊中,猶不負(fù)聽歌錢也。語未改臘,癭庵遽于是秋八月逝世。既五年,敷庵檢其遺詩將梓,就余請序。余始得讀癭庵《癸亥除夕》詩。其詩有云「自諱囊空念婦勞」,其言何溫厚如是耶?《王風(fēng)》閔周三詩,「君子陽陽」曰無所用其心也,「有兔爰爰」曰君子不樂其生也。癭庵之為人,若無所用其心者,然亦時(shí)有憂生之嗟。顧其所遘艱難,獨(dú)不使夫婦之道見于衰薄,則「中谷有蓷」之詩,癭庵之所傷也,讀其詩可知已。人倫之廢亂極矣,壞于天下,始于家室。當(dāng)斯之時(shí),一士之行,往往能申其義,三百詩人若《谷風(fēng)》《北門》是也。嗚呼!癭庵其知之矣。癭庵馳情鞠部,世有疑而議之者,余嘗舉以相規(guī),則答余書云:「吾欲以無聊疏脫自暴于時(shí),故借一涂以自托,使世共訕笑之,則無暇批評其馀,非真有所癡戀也。」嗚呼!余今序癭庵詩,敢不揭癭庵立身之義,并其所懷以告后之讀癭庵詩者,使知癭庵畜義甚富,過乎其詩?至于閔天下之無詩,則余以之悲癭庵者,或癭庵其能知之?余旅京師,與癭庵居最近,過從日數(shù),論詩遂踰十年。其為詩,蚤歲學(xué)玉溪子,繼乃由香山以入劍南,故其造境沖夷,則在中歲以后。今集所存,少作蓋無幾也。癭庵病中遺屬,以詩付曾剛甫選定,今茲之刻,則剛甫垂歿時(shí)所定者,蓋僅存二百馀首。然余知癭庵為詩至多,惟其志不求傳。其《答客問》詩有云「作書覓句吾不廢,聊遣興耳安用傳」,則其馀散佚之詩,或?yàn)閯偢λ湔?,必不為癭庵所惜,雖不存可也。嗚乎!癭庵與世可深,而不求深于世,學(xué)書可深,而不求深于書,為詩可深,而不求深于詩。至其馳情鞠部,宜若深矣,然自謂非有所癡戀,則亦未嘗求深。其絕筆詩尚致嘆于嗔癡損道。夫惟其不求深,故萬緣之空,(絕筆詩語。)猶得在未死之日,否則其懷蚤亂矣。亂則無所不至而義失,義失則詩雖存,存其字句聲律耳,詩云乎哉?抑癭庵游不擇人,言不迕物,讀其詩者,隨處而可見,蓋其度大也。然使癭庵而不窮,則其志沒矣。然雖窮而無癭庵之義之懷,則其志亦沒矣,詩云乎哉?戊辰正月十二日中夜,黃節(jié)序。
癭庵詩集·葉恭綽序
余與任公、幼偉、熹白既刊癭公遺詩,依其遺志,用曾剛甫所選本,附以病中諸作,又錄曾選外之可存者為一卷,曰《癭庵集外詩》。歲戊辰五月告成,因?yàn)橹蛟唬?癭公遺言,以詩人表其墓,有旨哉!有旨哉!詩之境界,一超乎人外,舉凡高山大川、幽林邃谷,飛霜疾雹,和風(fēng)甘雨,以迄奇花丑石,文禽游魚,半死之桐,不中繩墨之櫟,嬙施蒙娸之美惡,仙佛魅怪之邪正,黎丘趾離之變幻無極,人世得喪、欣戚、喜怒、愛惡、舍執(zhí)之得其正不得其正,皆入乎詩,出乎詩。詩者,人之第二心靈,寫其所別造之一境,而因而寄焉者也。故有詩,而人之精神不必定寄于此血肉之軀殼。癭公之死,余方客海上,聞而深慟,閱數(shù)載而哀未澹。既而思所以永君之精神者,乃與諸友謀刊其詩。余維君之生,未必自意遂終為詩人,而境之所范,卒有以成就之,使得自達(dá)于其域,此在君固無所謂幸不幸,而掇拾所著,使君之精神不至于澌滅,則固后死之責(zé)也。君詩凡三變,光緒庚、辛前,導(dǎo)源溫、李,于晚唐為近。逮入北京,與當(dāng)代賢俊游,切磋洗伐,意蘊(yùn)深迥,復(fù)浸淫于宋之梅、蘇、王、陳間。鼎革以還,寄情放曠,意中亦若有不自得者,所為詩乃轉(zhuǎn)造淡遠(yuǎn),具有蕭然之致。此其襟抱未知于古人何如,要之,其胸中必別有所想象之一境,一寓之于詩,其詩亦遂因之益進(jìn),蓋可斷言也。君生平論詩最推曾剛甫,其手稿曾經(jīng)剛甫選定,故今仍不改。余昔者喪其所愛,癭公為詩述離合因緣甚悉,所謂「舊夢吾思四印齋」者,其詩今不載集中。顧念西山之麓,幻住之園,風(fēng)清月白中,若有聞詩人之吟嘯者,其亦恍惚四印齋頭問字時(shí)光景否耶?是則天地間無時(shí)不有瘦公之詩在,亦不限于此區(qū)區(qū)短冊也。是為序。共和十七年夏,番禺葉恭綽。(錄入:薪齋)
《駢字類編》:東羅(東羅)
唐書地理志:廉州合浦郡封山縣,武德五年置姜州,并置東羅、蔡龍二縣。貞觀十年,州廢,以封山、東羅、蔡龍來屬,后省東羅。
分類:東羅
《國語辭典》: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  拼音:dōng luó mǎ dì guó
Eastern Roman Empire
國名。西元三九五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帝國,東羅馬帝國領(lǐng)有東歐及亞細(xì)亞地區(qū),首都在君士坦丁堡,西元一四五三年為鄂圖曼土耳其所滅。
《漢語大詞典》:壟種羊(壟種羊)
我國古代傳說產(chǎn)于 拂菻國 (指 東羅馬帝國 及其所屬 西亞 、 地中海 沿岸一帶)的一種羊。舊唐書·西戎傳·拂菻:“有羊羔生於土中,其國人候其欲萌,乃筑墻以院之,防外獸所食也。然其臍與地連,割之則死,唯人著甲走馬及擊鼓以駭之,其羔驚鳴而臍絶,便逐水草。” 元 劉郁 西使記:“壠種羊出 西海 ,以羊臍種土中,溉以水,聞雷而生,臍系地中,及長,驚以木,臍斷便行,囓草,至秋可食,臍內(nèi)復(fù)有種。”后用以為典。 元 耶律楚材 《西域河中十詠》之十:“救旱河為雨,無衣壠種羊?!?/div>
《國語辭典》: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帝國)  拼音:bài zhàn tíng dì guó
東羅馬帝國。西元三二四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旁建立新首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古名拜占庭,所以東羅馬帝國也稱為「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帝國在宗教上信奉希臘正教,文化上不僅繼承了希臘文化,更創(chuàng)造了拜占庭文化。其帝國于一四五三年被鄂圖曼土耳其人滅亡。
《國語辭典》:拜占庭文化  拼音:bài zhàn tíng wén huà
東羅馬帝國時(shí)期的文化。系以希臘文化為根基而發(fā)展出的高度文化,其中包括文學(xué)、音樂、建筑、雕刻等各方面,而文學(xué)作品以希臘語為主,形成以貴族為中心的貴族文學(xué),深受東方文化及基督教的影響。音樂方面以希臘語單音圣歌為主。美術(shù)上是以首都為中心及其鄰地發(fā)展出來的初期基督教美術(shù)。繪畫上以嵌瓷壁畫裝飾教堂為特色。雕刻則強(qiáng)調(diào)象徵性的精神表現(xiàn)。建筑采綜合性風(fēng)格,圓頂、拱廊,形成特有的拜占庭建筑,以圣蘇非亞教堂最具代表性。
《國語辭典》:查士丁尼法典  拼音:zhā shì dīng ní fǎ diǎn
西元五二八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命法學(xué)家特里波尼(Tribonian)等編纂的匯編式法典,于西元五三四年完成。法典內(nèi)容為東羅馬帝國時(shí)期的皇帝敕令、權(quán)威法學(xué)家的法律解釋,以及作為法律學(xué)生學(xué)習(xí)法學(xué)的入門教材等。該法奠定了后世民法的基礎(chǔ),為研究民法學(xué)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xiàn)資料之一,又稱為「民法大全」。
《國語辭典》:查士丁尼一世  拼音:zhā shì dīng ní yī shì
人名。(西元483~565)東羅馬皇帝,西元五二七年即位。勵(lì)精圖治,征服汪達(dá)爾、東哥德諸族,兼并義大利、阿非利加。命學(xué)者編纂羅馬法典,并提倡文藝、美術(shù)。
《漢語大詞典》:查士丁尼
(justinianus,483-565)東羅馬帝國皇帝。在位時(shí),多次發(fā)動(dòng)對外戰(zhàn)爭,征服北非汪達(dá)爾王國、意大利東哥特王國,領(lǐng)土擴(kuò)大。下令纂成《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總稱《國法大全》),為羅馬法的重要典籍,對后世法律影響很大。
《漢語大詞典》:卑贊廷式
卑贊廷也譯作拜占廷就是東羅馬帝國(395—1453)。拜占廷式建筑是羅馬帝國晚期和近東埃及敘利亞等地的建筑藝術(shù)的結(jié)合,特點(diǎn)是中央有大圓頂,內(nèi)部有金碧輝煌的裝飾,多用于教堂建筑。例如:圣馬克堂是方場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紀(jì),原是卑贊廷式,以直線為主?!?ins>朱自清《歐游雜記·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