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6,分3頁顯示  上一頁  1  2
分類詞匯(續(xù)上)
嘿泯
口鉗舌卷
噤咽
默默無言
佛類詞典
人平不語,水平不流
其它辭典
不語僧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
又不語僧者,不知何許人,亦無由得其名字姓系。常居盤山峰頂石巖中,灰頭土面,厄坐如枯人。有謁者,略不一顧,或叩之再三,終不語,因以不語名之。憨山德清游盤山時,入巖禮請,屹不為動,問之不語,清知非常人,相與對坐,直視默然,寂寂無聲。久之,僧從定起,煮茶唯取一甌自飲,清亦取一甌自酌而飲,飲后,歛茶具枯坐如故,清亦端坐。又久之,起炊飯,飯 ,取一碗一匙自食,清亦取具同食,食后復坐如故,清亦如之。夜中僧出巖外經行,清亦隨之,足音或東西相應。明日,清知飲時飲、食時食,僧同飲啜如故,入夜經行亦復如是,忽焉七日,終未一語,然已契其懇至,相喻言外。居久之,僧起問清曰:“仁者何來?”清曰:“南方來。”曰:“來此何為?”曰:“訪隱者?!鄙唬骸半[者面目不過爾爾?!鼻逶唬骸叭腴T早已勘破,欲得一語以窺其究竟。”僧乃笑曰:“余住此三十年,今日始遇一道侶,愿小留?!鼻逡喟仓粡脱匀?。清一夜經行,忽然頂門一聲,轟如乍雷,山河大地身心世界豁然頓空,其境非尋常目前可喻,約五寸香許,漸覺有身心,漸覺腳下實地,漸見山河大地,一切境相還復如故,身心輕快不可言喻,舉足如風,迅歸嚴中。僧乃問曰:“今夜經行何其久耶?”清舉所得境相相告,僧曰:“此色陰境耳,非是本有。我住此三十馀年,非陰雨風雪,夜夜經行,此境但不著,則不被他昧郤本有?!鼻迳羁掀湔f,即禮謝就坐,同居月馀。妙峰登遣使尋至巖中,始興辭而去。歸以語其所知,猶自嘆曰:“此路邊境界?!鄙w不語僧,猶不語也。今無可傳已。 新續(xù)高僧傳四集 巖修署
《漢語大詞典》:嘿泯
寂然不語。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釋爭:“靜則閉嘿泯之玄門,動則由恭順之通路,是以戰(zhàn)勝而爭不形,敵服而怨不構?!?劉昞 注:“時可以靜則重閉而玄嘿;時可以動則履正而后進。”
《漢語大詞典》:口鉗舌卷(口鉗舌卷)
形容緘默不語。 宋 蘇舜欽 《投匭疏》:“況其身檢命敕,已得為朝中官,則口鉗舌卷,鮮肯言天下事。”
分類:緘默不語
《漢語大詞典》:噤咽
閉口不語。 宋 沈俶 《諧史》:“其人哀號伏罪,請自今日不敢復至。 楊忠 噤咽良久,收刃卻立曰:‘爾畏死紿我邪?’”
分類:閉口不語
《國語辭典》:默默無言(默默無言)  拼音:mò mò wú yán
悶不吭聲。元。任昱〈沉醉東風。翡翠屏間〉曲:「上苑春,長門怨,對黃昏默默無言?!埂独蠚堄斡洝返谝黄呋兀骸竻s說翠環(huán)聽了這話,不住的迷迷價笑,忽然又將柳眉雙鎖,默默無言。」也作「嘿嘿無言」。
人平不語,水平不流
【俗語佛源】
原為禪語,出于《五燈會元》卷十八:「問: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曰:絕毫絕厘。曰:出世后如何?師曰:填溝填壑。曰:出與未出,相去幾何?師曰:人平不語,水平不流?!怪^人心平氣和就不必訴說,猶如水平了就不流動。如元·柯丹丘《荊釵記》第二六出:「江風緊,海潮回,側聽鄰岸雞啼。人平不語,水平不流。」或作「水平不流,人平不語」。如《醒世恒言》卷十七:「過善愈加氣惱,寫一紙忤逆狀子,告在縣里……常言道:水平不流,人平不語。」 (李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