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2,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惚恍
迷惑
恍恍
咿嚘
渺莽
不潔
暗昧
朣朧
晦昧
不知道
發(fā)花
不凈
混濁
昏然
微暈
《國語辭典》:惚恍  拼音:hū huǎng
1.混沌不清?!段倪x。潘岳。西征賦》:「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br />2.神志迷糊。唐。張說〈東山記〉:「云木虛吟,惚恍疑夢?!?/div>
《國語辭典》:迷惑  拼音:mí huò
1.不明事理、胸?zé)o所主。《荀子。大略》:「故民迷惑而陷禍患,此刑罰之所以繁也。」《史記。卷三九。晉世家》:「周厲王迷惑暴虐,國人作亂?!?br />2.無法弄清楚?!俄n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br />3.使人迷惑?!肚f子。盜蹠》:「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貴焉?!?/div>
《國語辭典》:恍恍  拼音:huǎng huǎng
茫然迷糊的樣子?!段倪x。班固。西都賦》:「魂恍恍以失度,巡回涂而下低?!?/div>
《國語辭典》:咿嚘  拼音:yī yōu
擬聲詞:(1)形容嘆息、吟詠聲。唐。韓愈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bǔ)闕等三學(xué)士〉詩:「親逢道邊死,佇立久咿嚘?!?2)形容雞鳴聲。唐。柳宗元吊屈原文〉:「牝雞咿嚘兮,孤雄束咮。」(3)形容含糊不清的低語聲。唐。韓愈、孟郊、李翱〈遠(yuǎn)游聯(lián)句〉:「巴語相咿嚘,默誓去外俗?!?/div>
《漢語大詞典》:渺莽
(1).煙波遼闊無際貌。 南朝 宋 鮑照 《望水》詩:“ 河伯 自矜大, 海若 沉渺莽?!?五代 張泌 《河傳》詞:“渺莽云水,惆悵暮帆,去程迢遞?!?宋 葉適 《北村記》:“而來鷗去鳥,風(fēng)帆浪楫,恣肆渺莽,不知其所窮?!?清 譚嗣同 《仁學(xué)》二一:“引稽天之澤,蘇渺莽之原?!?br />(2).模糊不清楚貌。 宋 王安石 《夢黃吉甫》詩:“歲晚洲渚浄,水消煙渺莽?!?宋 蘇軾 《和陶歸園田居》之二:“春江有佳句,我醉墮渺莽?!?明 袁宏道 《登定州開元寺塔》詩之二:“我醉中山酒,興衰渺莽間?!?/div>
《漢語大詞典》:不潔(不潔)
(1).不干凈,不清潔。 唐 皮日休 《九諷·遇謗》:“有肪兮,點(diǎn)而謂之不潔;有泉兮,壅而謂之不決?!?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愛奴:“夫人雅敬先生,恐諸婢不潔,故以妾來?!?br />(2).指污穢之物。墨子·備穴:“審知穴之所在,穴而迎之,穴且遇……灌以不潔十餘石?!?span id="ysrfbhg" class="book">《孟子·離婁下》:“ 西子 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 朱熹 集注:“不潔,污穢之物也?!?span id="abilzkj"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敬宗寶歷元年》:“司馬賈 直言 入責(zé) 從諫 曰:‘爾父提十二州地歸朝廷,其功非細(xì),祇以 張汶 之故,自謂不潔淋頭,竟自羞死。爾孺子,何敢如此!父死不哭,何以為人!’” 胡三省 注:“今人為屎為不潔。”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世成:“ 金世成 ……忽出家作頭陀。類顛,啗不潔以為美。犬羊遺穢於前,輒伏噉之?!?br />(3).喻情欲。管子·心術(shù)上:“掃除不潔,神乃留處?!?尹知章 注:“不潔,亦喻情欲。”
(4).喻淫穢。 清 李斗 《揚(yáng)州畫舫錄·蜀岡錄》:“ 孫大成 妻 裔氏 ,居 玨橋 ,幼以孝稱,初歸 大成 ,見其母與妹不潔?!?/div>
《國語辭典》:暗昧  拼音:àn mèi
1.真?zhèn)尾幻?。「暗」文獻(xiàn)異文作「闇」。漢。王充《論衡。謝短》:「上古久遠(yuǎn),其事闇昧,故經(jīng)不載而師不說也?!?br />2.隱蔽、曖昧?!肚迤缴教迷挶尽X仡i鴛鴦會》:「朱秉中因見其夫不在,乘機(jī)去這婦人家賀節(jié),留飲了三五杯,意欲作些暗昧之事。」也指隱蔽、曖昧的事。元。鄭廷玉《后庭花》第三折:「這樁事其中必有暗昧,你與我仔細(xì)究問,多因是我夫人做下違條犯法也?!埂度龂萘x》第三回:「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昧?!?br />3.愚昧。亦指愚昧的人?!秶Z。鄭語》:「今王棄高明昭顯,而好讒慝暗昧?!埂度龂酒皆挕肪硐拢骸竸㈣鞍得?,奸臣弄權(quán)?!?br />4.幽暗不明。三國魏。曹植文帝誄〉:「三辰暗昧,大行光之。」唐。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毀頓,憑附之質(zhì),丹青之飾,暗昧不圭,不稱靈明。」
《國語辭典》:朣朧(朣朧)  拼音:tóng lóng
月色將明的樣子。晉。潘岳秋興賦〉:「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div>
《國語辭典》:晦昧  拼音:huì mèi
1.天色陰沉、昏暗。南朝梁。吳均〈送柳吳興竹亭集〉詩:「躑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唐。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我來正逢秋雨節(jié),陰氣晦昧無清風(fēng)?!?br />2.隱晦不明、模糊不清。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四。灤陽續(xù)錄六》:「廟祝棋道士病其晦昧,使畫工以墨鉤勒,遂似削圓方竹。」
3.愚昧無知?!侗饼R書。卷三。文襄帝紀(jì)》:「彼當(dāng)嗤仆之過迷,此亦笑君之晦昧?!?/div>
《國語辭典》:不知道  拼音:bù zhī dào
不曉得、不清楚。如:「不知道路」?!?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六四回:「此時(shí)總不過為的是子嗣艱難起見,為的是二姨是見過的,親上作親,比別處不知道的人家說了來的好,所以二叔再三央我對父親說。」
《國語辭典》:發(fā)花(發(fā)花)  拼音:fā huā
1.開花。如:「綠樹枝頭春意鬧,發(fā)花知多少?」
2.發(fā)昏。如:「真是年紀(jì)大了,蹲一下站起來,眼前發(fā)花,一陣暈眩。」也作「花發(fā)」。
《漢語大詞典》:不凈
(1).不干凈,骯臟。 漢 王充 論衡·雷虛:“夫人食不浄之物,以不知有其洿也?!?br />(2).指心有穢雜之念。晉書·謝重傳:“卿居心不浄,乃復(fù)強(qiáng)欲滓穢太清耶!”《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因你凡心不浄,中道有退悔之意,因此墮落?!?br />(3).佛教語。指貪欲之類不清凈的行為。 唐 王梵志 《飲酒是癡報(bào)》詩:“情知有不浄,豈不岸頭行?”
《國語辭典》:混濁(混濁)  拼音:hùn zhuó
1.不清潔、不清澈?!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二二回:「這種混濁不堪的,要算第六泉,那天下的清泉,屈他居第幾呢?」也作「渾濁」。
2.比喻社會環(huán)境昏亂、黑暗。《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舉世混濁而我獨(dú)清,眾人皆醉而我獨(dú)醒?!埂度龂尽>砦迤?。吳書。張溫傳》:「艷性狷厲,好為清議,見時(shí)郎署混濁淆雜,多非其人,欲臧否區(qū)別,賢愚異貫?!?/div>
《漢語大詞典》:昏然
迷糊不清。列子·黃帝:“昏然五情爽惑。”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蔡少霞:“神思昏然,不覺成寐?!?span id="0b5hvht" class="book">《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shí)論選集·論排外當(dāng)有預(yù)備》:“以故國家之屈辱失敗,紛至沓來,而舉國昏然,方且以研究外交者為荒傖而狂怪?!?/div>
《國語辭典》:微暈(微暈)  拼音:wéi yùn
模糊不清的光影,指曙光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