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3詞典 3分類詞匯 30
《國語辭典》:安居  拼音:ān jū
1.家居無事。《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將軍松柏不剪,親戚安居?!?br />2.佛教用語。佛教規(guī)定于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僧尼外出,應(yīng)在寺內(nèi)坐禪修學(xué),稱為「安居」。參見「結(jié)夏安居」條。
《漢語大詞典》:中語(中語)
宮中例不外傳的言語。漢書·外戚傳下·馮昭儀:“太后還謂左右:‘此迺中語,前世事,吏何用知之?’” 顏師古 注:“中語,謂宮中之言語也?!?/div>
《國語辭典》:含光  拼音:hán guāng
1.蘊(yùn)藏光采。比喻人蘊(yùn)含美德。東周戰(zhàn)國。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此郊之姝,華色含光?!?jié)h。崔瑗〈座右銘〉:「在涅貴不緇,曖曖內(nèi)含光?!?br />2.一把造于殷商的寶劍。相傳舞動時看不到劍,殺人時也一閃即逝,所以稱為「含光」。見《列子。湯問》。
《漢語大詞典》:潛光(潛光)
(1).隱藏光彩。比喻才華不外露。 三國 魏 曹植 《仙人篇》:“潛光養(yǎng)羽翼,進(jìn)趨且徐徐?!?唐 李白 《紀(jì)南陵題五松山》詩:“圣達(dá)有去就,潛光愚其德?!?br />(2).指隱居。晉書·隱逸傳·郭瑀:“先生潛光九皋,懷真獨(dú)遠(yuǎn)。” 唐 李白 《自梁園至敬亭山因有此贈》詩:“水國饒英奇,潛光臥幽草?!?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懷》詩:“我則異於是,潛光 皖水 濱。”
《漢語大詞典》:密行
佛教語。小乘指持戒嚴(yán)密的修行,大乘指蘊(yùn)善于內(nèi)而不外著的修行。 釋迦牟尼 弟子 羅睺羅 以“密行第一”著稱。《法華經(jīng)·授學(xué)無學(xué)人記品》:“ 羅睺羅 密行,惟我能知之?!?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阿踰陀國:“ 無著 弟子 佛陀僧訶 者,密行莫測,高才有聞。” 宋 張商英 《護(hù)法論》:“僧者,佛祖所自出也,有苦行者,有密行者。”
《國語辭典》:葆光  拼音:bǎo guāng
韜蔽其光芒。比喻隱藏智德?!肚f子。齊物論》:「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div>
《國語辭典》:藏鋒(藏鋒)  拼音:cáng fēng
1.書法上稱筆鋒藏而不露為「藏鋒」。唐。張彥遠(yuǎn)《法書要錄。卷三。唐徐浩論書》:「用筆之勢,特須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br />2.比喻收斂才具,不露鋒芒。唐。劉肅《大唐新語。卷八。聰敏》:「公詞翰若此,何忍藏鋒以成鄙夫之過。」
《國語辭典》:遮藏  拼音:zhē cáng
隱蔽、掩藏。如:「將值錢的物品遮藏起來?!?/div>
《漢語大詞典》:深阻
(1).謂路途偏遠(yuǎn)險阻。 唐 呂溫 《代李侍郎論伐劍南更發(fā)兵表》:“若更務(wù)濟(jì)師,屢聞動眾,山嶮深阻,暑濕為沴,北人南役,誰不憚行?” 唐 元稹 《青州道渤海授金吾將軍等放還蕃制》:“冒越深阻,和會于庭?!?宋 葉適 《宋故中散大夫張公行狀》:“其樹林巖石,幽茂深阻,恍惚隔塵世。”
(2).指性情深沉而不外露。 晉 干寶 《晉紀(jì)總論》:“﹝ 宣帝 ﹞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寬綽以容納?!?清 梅曾亮 《晁錯論》:“彼知非雄猜深阻之人,不能行吾術(shù)而不怍其能?!?/div>
《國語辭典》:內(nèi)向(內(nèi)向)  拼音:nèi xiàng
1.向內(nèi)地逼近,多指向國內(nèi)逼迫?!稌x書。卷六。明帝紀(jì)》:「六月,敦將舉兵內(nèi)向,帝密知之。」
2.歸附朝廷。《后漢書。卷四○。班彪傳下》:「匈奴變詐之國,無內(nèi)向之心?!埂段倪x。阮籍。為鄭沖勸晉王箋》:「羌戎東馳,回首內(nèi)向?!?br />3.人格特質(zhì)的一種分類。系由瑞士心理學(xué)家榮格( C. G.)以人類心理的特徵為基礎(chǔ),所提出的人格類型理論。特徵是缺乏與人接觸交往的興趣,對外物的感受較少顯露出來。性格上則是偏愛沉靜,容易羞怯。
《漢語大詞典》:方拙
(1).剛直而不知變通。 唐 孟郊 《灞上輕薄行》:“自嘆方拙身,忽隨輕薄倫?!?后蜀 何光遠(yuǎn) 鑒誡錄·語忌誡:“ 仁遇 行伍出身,語多方拙。”
(2).指方正樸拙,聰明不外露。 宋 陳傅良 《送德遠(yuǎn)弟赴省》詩:“方拙有家學(xué),豐腴與眾同?!?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姚合:“所謂方拙之奧,至巧存焉?!?/div>
《漢語大詞典》:塞聰(塞聰)
謂塞住耳朵,示不外聽。《史記·李斯列傳》:“是以明君獨(dú)斷,故權(quán)不在臣也。然后能滅仁義之涂,掩馳説之口,困烈士之行,塞聰揜明,內(nèi)獨(dú)視聽,故外不可傾以仁義烈士之行,而內(nèi)不可奪以諫説忿爭之辯?!?span id="z3ffxjp" class="book">《漢書·東方朔傳》:“黈纊充耳,所以塞聰?!?顏師古 注:“黈,黃色也;纊;綿也。以黃綿為丸,用組懸之於冕,垂兩耳旁,示不外聽?!?宋 曾鞏 《洪范傳》:“故蔽明塞聰,而天下之情可坐而盡也。” 明 夏完淳 《大哀賦》:“天子端拱無為,塞聰而治?!?/div>
《漢語大詞典》:匿光
(1).隱藏其光華。比喻才德不外露。 晉 陸機(jī) 《漢高祖功臣頌》:“ 彭越 觀時,弢跡匿光。民具爾瞻,翼爾鷹揚(yáng)?!?br />(2).謂有隱身術(shù),在光天化日之下能使人看不見。 唐 韓愈 《毛穎傳》:“世傳當(dāng) 殷 時,居 中山 ,得神仙之術(shù),能匿光使物。”
《漢語大詞典》:韜養(yǎng)(韜養(yǎng))
韜,韜光;養(yǎng),養(yǎng)晦。謂隱藏才能,使不外露。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詩:“勸君韜養(yǎng)待徵招,不用雕琢愁肝腎。”
《漢語大詞典》:徙市
古禮,天子諸侯喪,庶人不外出求覓財利,以示憂戚,因移市于巷中以供其急需,謂之徙市。禮記·檀弓下:“歲旱, 穆公 召 縣子 而問然:‘天久不雨……徙市則奚若?’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諸侯薨,巷市三日,為之徙市,不亦可乎?’” 鄭玄 注:“徙市者,庶人之喪禮。今徙市,是憂戚於旱若喪。” 孔穎達(dá) 疏:“今徙市是憂戚於旱,若居天子諸侯之喪必巷市者,以庶人憂戚無復(fù)求覓財利,要有急須之物不得不求,故於邑里之內(nèi)而為巷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