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一〈原道訓(xùn)〉~25~
凡人中壽七十歲,然而趨舍指湊,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漢·高誘注:「伯玉,衛(wèi)大夫璩瑗也。今年則行是也,則還顧知去年之所行非也。歲歲悔之,以至于死,故有四十九年非,所謂月悔朔,日悔昨也。」
凡人中壽七十歲,然而趨舍指湊,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漢·高誘注:「伯玉,衛(wèi)大夫璩瑗也。今年則行是也,則還顧知去年之所行非也。歲歲悔之,以至于死,故有四十九年非,所謂月悔朔,日悔昨也。」
《莊子集釋》卷八下〈雜篇·則陽〉~905~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于是之而卒詘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于是之而卒詘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簡(jiǎn)釋
伯玉知非:指不斷改過或表示往事不堪回首。宋陸游《累日文符沓至悵然有感》之二:“白首逢人只累欷,今雖未是昨真非?!?/p>
例句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劉禹錫 答柳子厚
年紀(jì)少他蘧伯玉,幸因多難早知非。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八
首開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 李諒 蘇州元日郡齋感懷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時(shí)長(zhǎng)慶四年也)
自稟道情齠齔異,不同蘧玉學(xué)知非。 楊巨源 和令狐郎中
不待蘧生年,從此知昔非。 權(quán)德輿 劉紹相訪夜話因書即事
廉頗不覺老,蘧瑗始知非。 武元衡 西亭題壁寄中書李相公
非通非介人,誰論四十九。賢哉蘧伯玉,清風(fēng)獨(dú)不朽。 黃滔 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