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賓州至邕州過昆崙關觀狄武襄進兵處(己卯) 清 · 阮元
押詞韻第十八部 出處:研經室四集詩卷十一
宋史狄青余靖廣源州蠻等傳載青破儂智高事甚詳李燾長編曾鞏雜綠所載亦為得實惟沈括夢溪筆談一段為世人所口炙者余昔嘗疑之今親至邕州知其侈也筆談言智高守昆崙關按上年十二月鈐轄陳曙戰(zhàn)敗于金城金城在關之南曙兵弱而少若智高固守關曙必不能至金城惟智高狃于金城之勝所以更不分賊在此為守備故曾鞏雜錄載青之言曰賊不知守此無能為也筆談又言青值上元大張燈燭欲燕飲三夜次夜二鼓青稱疾潛出至曉座客未敢退忽報是夜三鼓已奪昆崙矣此亦謬也余今由賓州九十里至關頂由關頂四十里漸落平地為金城寨由金城至南寧府即邕城尚有六十里而歸仁鋪距城北僅二十里若武襄十六夜二鼓出賓州豈三鼓即能到關賓州又何以曉即得報今以道里及時日推之必是十六日暮諜已報關無守備武襄遂夜昌風雨而出即使騎速亦須五鼓到關方夜出時必留密令令步兵十七日曉發(fā)非奪關后返報也步兵約十七日午后可到關夜可至今城十八日曉行午前后可到歸仁所以一戰(zhàn)即暮也狄青傳亦惟言整軍騎一晝夜絕昆崙關出歸仁鋪耳所言飭者自是指在后之大軍而言固末言張鐙為三徹夜之燕飲也武襄到賓即斬失律者三十二人而陳曙之敗余靖實迫之武襄不能罪同列而斬其次所以桂人哀之而立廟王明清揮麈后錄有蘇東坡謂陳崇儀死非其罪之語夫斬將士至三十二人之多雖曰明罰然旋為三徹夜鐙燭之燕飲恐無是情藉曰偽示賊以暇恐賊諜未聞而軍心先惰故示具五日糧元宵犒兵或有之三夜鐙宴座客待曉武襄未必如此沈括所談非盡實矣余觀昆崙關不甚險惟山溪回復數十里宜防伏兵諜者非秖諜備關與否尤以諜有伏與否為急若有備伏遂不進乎余思武襄必有佯攻正道潛兵越行間道之計今按賓州西南行由武緣本有路可達南寧城特多百里耳又按余靖平蠻京觀碑及平蠻三將題名碑皆言正月己未青至歸仁鋪賊舉眾出城拒戰(zhàn)大敗之宋史仁宗紀則以為戊午日當以碑為得實宋史皇祐五年正月壬寅朔已末正是元宵后三日乃正月十八日也余靖碑志又言追奔十五里是也宋史狄青傳言追奔五十里亦誤也由歸仁至城僅二十里此碑之所以勝于史也
皇祐三年冬,武襄入西粵。
蕃禁合土兵,師集歷三月。
文臣不相牽,宦官不相軋。
三十二罪人,毅然縛而殺。
曙敗靖迫之,有廟祀鈐轄。
一戰(zhàn)大功成,軍制明賞罰。
我今來賓州,武襄所頓歇。
豈為宴上元,必待諜而發(fā)。
我來昆崙關,武襄所夜奪。
諜知賊無備,靖沔未及察。
若其備伏嚴,此險難直達。
間道在關西,佯攻且潛越。
我來歸仁驛,武襄所撻伐。
山平蕃騎便,左右易馳突。
賊氣失標牌,軍聲動刀鉞(此戰(zhàn)以馬上刀斧破步賊之標牌)。
我來邕州城,武襄之所拔。
詰朝整旅入,智高已夜脫。
武襄料賊明,騎蹴使步蹶(武襄在汴巳請蕃落數百騎早定以騎蹴賊之策)。
武襄偵賊真,夜出決倉猝。
武襄得地早,過險勢莫遏。
武襄防患深,不遽窮其窟。
戰(zhàn)績載史書,雖曾識顛末。
若非見地形,游談誤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