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句因包含“王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王母
第 26 句因包含“鑄鼎”,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鑄鼎
第 31 句因包含“漢鼎”,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漢鼎
第 31 句因包含“鼎遷”,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鼎遷
第 35 句因包含“灞城銅狄,逢,年”,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銅狄
第 26 句因包含“鑄鼎”,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鑄鼎
第 31 句因包含“漢鼎”,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漢鼎
第 31 句因包含“鼎遷”,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鼎遷
第 35 句因包含“灞城銅狄,逢,年”,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銅狄
西漢定陶鼎歌(戊辰) 清 · 洪亮吉
出處:更生齋詩續(xù)集卷九
陶陵,西漢定陶共王陵也?!?span id="j0tucmg" class='bold'>共王傳》:哀帝二年,追尊共王為共皇帝。此鼎鑄于右扶風(fēng)隃糜、汧二縣,蓋有銘字十五,曰「隃糜陶陵共廚銅斗鼎」,是鼎當(dāng)鑄于哀帝追尊之后,致之陶陵,以供禋祀之用耳?;?span id="5r0azbz" class='bold'>以為共王就封時(shí)自隃糜、汧攜往定陶者,非也。吾友阮巡撫元以漢慮傂尺度之,高七寸三分。身高四寸二分,蓋高一寸六分。蓋上有三環(huán),各高一寸二分。兩耳高二寸二分,三足高二寸。巡撫于嘉慶七年移置焦山,以配周鼎,并約同人賦之。后六年戊辰,亮吉避暑焦山,始摩拓?cái)?shù)紙并為此歌,以寄巡撫浙中。
古扶風(fēng)縣隃糜汧,鑄此鼎獻(xiàn)陶陵前。
陶陵歲月二千載,此鼎亦已經(jīng)三遷。
渭河寶氣三霄燭,丹鼎初成素靈哭。
迢迢泲水留不得,庶壓洪流鎮(zhèn)坤軸。
君不見定陶共王元帝嗣,兒亦居然作天子。
前殿熊傾帝戚家,后宮燕啄王孫矢。
蓋書十五何斑駁,上有三環(huán)下三足。
法物雖供一帝廚,圣卿已覆三公餗。
王母行籌事已非,漢家臘盡鼎潛移。
陶陵何似延陵永,禍水驚同海水飛。
遺聞軼事誰傳此,空說鼎旁皆有耳。
寶氣難從清泗沈,雄文欲共松寥峙。
君不見東平立石瑞豈徵,定陶鑄鼎神斯憑。
再傳亦盡享天位,可惜末造非中興。
一金一石興亡判,咎在先王寡英斷。
若使先知漢鼎遷,何妨早法虞廷禪。
滄海如今半作田,徒留舊物鎮(zhèn)云煙。
灞城銅狄如能說,何止相逢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