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句因包含“彌綸”,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彌綸
故襄州刺史靳公遺愛碑銘(724年) 唐 · 張九齡
四言詩 出處: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一 創(chuàng)作地點(diǎn):河南省洛陽市
江漢閒州以十?dāng)?shù)。而襄陽為大。舊多三輔之豪。今則一都之會(huì)。故在晉稱南雍。在楚為北津。厥繇哤雜。亦云難理。而前此領(lǐng)郡。鮮能安人?;?qū)捇蛎汀;蚓谢蚩?。跡多弗類。俗亦弗寧。是以天子念與我之理。而公受煩卿之寄矣。公名恒。字子濟(jì)。其先某人也。祖帥。幽州長史。父禮庭。奉天討監(jiān)察御史。世不茍合。義在難進(jìn)。雖無充量之位。而有積善之烈矣。公性持重。有器望。即溫而厲。居敬而。度量可以軌物。德義可以服人。而先王遺言。率由好學(xué)。君子行道。必本忠恕。浚源水潔。厲翼云翔。故一舉為拾遺。已有遠(yuǎn)致。三入為御史。侃然正色。當(dāng)時(shí)知音。謂且大用。而尚書理本。郎官選才。亟踐諸曹??藟簜雷h。及再典大郡。遂佐益州。攝御史丞。都督西南軍事。原軫超將。豈惟上德。翁歸中立。實(shí)兼文武。先是兵連蠻徼。歲轉(zhuǎn)軍儲(chǔ)。擾我公私。費(fèi)以巨億。公乃急其所病。思有以易之。建大田于云南。罷饋糧于巴蜀。向之踰重阻。冒毒瘴。負(fù)擔(dān)以踣斃。垂耳于剽掠者。每十有五六。及公底績。盡境賴全。至于是邦也。政實(shí)有素。今也惟行。不違其方。以索其極。莫不教之誨之。優(yōu)之柔之。從者善之。否則威之。先德后刑。端本肇末。物知所勸。事則有經(jīng)。率訓(xùn)者眾多。變薄為厚。感惠者深遠(yuǎn)。既和且均。夫然后人斯恥格。庭少諍訟。參佐閒拱。屬城晏如。其始也一年而政成。其終也三年而頌興。愛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開元十二年。以理跡尤異。廉使上達(dá)。天子嘉之。稍遷陜州刺史。暨解印去郡。攀車盈途。或愿借無緣。而人吏遮道?;?span id="37fdjdv" class='bold'>瞻望弗及。而老幼啼呼。如是者五里已終朝。十日乃出界。而皆有言曰。舍我何之。及聞公之喪。哀可知矣。市為之罷。舂以之輟。惠愛之結(jié)深。古今之感一。蓋為仁由已。而遺德在人者。其若是乎??ぶ?span id="hlbvtv3" class='bold'>士大夫。與門生故吏。聚族而議撰德。是以刻石立紀(jì)。彼鲖陽之陋。墮淚成碑。此峴山之績。銘曰。
英英靳公,宣哲秉彝。
為我髦士,作人元龜。
倜儻大節(jié),磊落瑰詞。
人亦有言,天實(shí)資之。
御史直繩,郎官高選。
動(dòng)必兼遂,能皆再踐。
糾遏邦慝,彌綸事典。
遂及我人,化流樊沔。
激厲素風(fēng),抑揚(yáng)善政。
約紀(jì)為法,急人所病。
物故推誠,事匪忘敬。
感被于下,仁明在詠。
舉德不鮮,涉道載深。
穆然清風(fēng),莫其遺音。
繄公既沒,厥跡可尋。
勒石是圖,以慰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