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乃適時之用,象惟見意之筌。
當(dāng)制器而何本,實尚象以為先。
審彼規(guī)模,雖因民而利也;
取諸法則,必設(shè)卦而觀焉。
究大《易》之指歸,見上古之仁圣。
備其器,則所以足用;
存乎象,則不失其正。
制皆有度,為后世之準(zhǔn)繩;
用各從人,遂群生之情性。
當(dāng)其備物之始,立意之端,茹毛血者憫疾傷之易及,居巢穴者嗟燥濕之未安。
我乃臼杵授時,《小過》之文是則;
棟宇易俗,《大壯》之法可觀。
其用不窮,觸類而長。
鼎鼐稽火風(fēng)之義,衣裳著乾坤之象。
弧矢之作,遇其《暌》而必施;
舟楫之功,取諸《渙》而有往。
由是樸斲之姿日益,陶镕之質(zhì)星陳。
施于田疇,則兆民所賴;
設(shè)于禮樂,則百代相因。
創(chuàng)自三皇,誠利濟而可久;
體諸八物,故制作而有倫。
然則器之未興也,民愚而俗弊;
器之既興也,人滋而事濟。
終成乎百代之利,勿謂乎一時之制。
登降有數(shù),取資于大衍之中;
追琢其章,觀理于六爻之際。
異哉,有生于無,不其然乎!
樸未散而器象一致,樸既散而器象萬殊。
有方有圓,俄成形于梓匠;
無小無大,咸得意于羲圖。
于以見制器之方,于以見尚象之義。
必審有益之象,豈陳虛設(shè)之器。
故曰,圣人立成器,以為天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