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在西城邊,壁下三丈森可懼。
根齧黃團溪,墓去厓邊無六步。
虎牙中含一舌土,信是天埋忠骨處。
攜兒拜冢下,彳亍不忍去。
汾陽力盡作文山,灑淚蓬科足悲慕。
既無豐碑載偉烈,復(fù)乏嫡裔謹看護。
俗書兩行鐫墓前,知是康熙庚辰年。
公之同宗老孫子,以石砌壟標(biāo)識阡。
今來標(biāo)廢壟亦穢,漸有新鬼爭墓田。
二百年間令若守,料理前賢竟無有。
從古仁人志士墓,不恃兒孫作干掫。
昔年作客在衡湘,五月觀祀中湘王。
衣冠出游壓地破,一國男女皆若狂。
彼都人士尚如此,墳?zāi)顾谀侨莼摹?div class="kwimfdb" id='poem_sentence_13_1019535_comment'>
萬古收藏正氣地,豈是牧兒芻豎場。
我量墓后隙地十丈許,盍埒南山粗石抵厓滸。
千年兵燹不能無,敬是公阡誰敢侮。
墓右厓勢長若眉,既不與墓偪,亦無他葬之。
上盍一亭還一祠,祠以奉春秋,亭以列巨碑。
碑刻譜傳使眾知,又令來者得憩息,可蔽風(fēng)雨兼炎曦。
此事成來正需幾,嘆息易就無人為。
吾觀此邦人,多富而好義。
即如比勸捐河工,旬日輸以三萬計。
固知忠愛出習(xí)俗,不愧作公鄉(xiāng)子弟。
何況公為國故與樂祖,謀及修阡定較易。
特要順風(fēng)之呼登高臂,固非一二后生事。
我無尺寸柯,辯口空懸河。
作詩亦自笑迂闊,邦士邦君知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