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共 1263468 首) 作品不分行

歐陽修詞選講 劉斯翰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又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歐陽修作詞,誠如李清照說“學際天人,偶為小詞”。他當時關注的是改變宋初文風,以其才大學博,雖隨意做詞,亦自成風格。歐詞脫離花間,少用比興,寫景寫情皆直書,又內容多就宴席即興,淺近不避口語,宜于歌唱,又作節(jié)令詞,使人喜唱之,(東坡“佳人猶唱醉翁詞”、葉夢得“猶有邦人,爭唱醉翁詞”)使士大夫詞接地氣。

歐詞平易清麗,無論寫景抒情皆不喜深曲,此蓋與其文風主張一致也。歐公為地方長官時間長,為政尚寬簡,故行樂時多。歐公上繼花間、南唐,借運會推移,格局亦一變,從容寬緩,不避流俗,淺近隨和,逐漸見出北宋詞風,(盛世之文風應該是博大清新寬容雋美)以其文壇盟主地位,影響北宋士人詞創(chuàng)作,實較晏氏更大。

晏詞刻意于理趣,歐詞無意為之,而學養(yǎng)亦自然融匯其間。晏詞高雅,歐詞寬容。由晏、歐兩公,遂促成北宋文人詞一代風流之形成。

臨江仙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嘧语w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注:簾旌,簾端所綴之布帛。亦泛指簾幕。簟,竹席。水精枕,用水晶石作內囊的枕頭,夏天使用,涼爽。

欣賞  這是歐陽修早年(二十五六歲,初入仕途),有明確記載本事的作品。錢世昭《錢氏私志》
“歐陽文忠公任河南推官,親一妓。時先文僖(錢惟演,謚文僖)罷政為西京留守,梅圣俞、謝希深、尹師魯同在幕下,惜歐有才無行,共白于公,屢微諷之而不恤。一日,宴于后園,客集而歐與妓俱不至,移時方來,在坐相視以目。公責妓云:‘未至,何也?’妓云:‘中暑往涼堂睡著,覺而失金釵,猶未見?!唬骸舻脷W陽推官一詞,當為汝償。’歐即席云(此詞),坐皆稱善。遂命妓滿酌賞飲,而令公庫償釵,戒歐當少戢?!?/blockquote>
注:錢惟演是"西昆體"的骨干詩人,當時與楊億、劉筠齊名。 后由楊億匯輯成《西昆酬唱集》2卷,輯入其近體詩五十四首,共收十七人、二百四十八首詩,形成宋初一大詩派。
這首詞上片描寫夏天常見的一場驟雨,和雨后的風景。以輕雷、荷聲、斷虹,把這場雨繪聲繪色地展現(xiàn)出來,然后寫到雨后新晴,直到晚霞收盡,月華升起,通過驟雨驅除暑熱帶來清涼的全過程刻畫,給讀者以很強的審美感染力。
下片,借燕子,由室外風景,轉入室中情景描寫。因為要下雨,簾幕早先已經從鉤子放垂下來,因為這時人已經走出房間之外,去觀賞雨后的風景,房間里就剩得空蕩蕩的竹簟、水精枕頭和一支從鬢發(fā)滑落的金釵……
全首詞,除了“倚闌干處,待得月華生”寫到了人,此外全是景物描寫,這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很濃厚的花間詞氣息,甚至連“畫棟”、“玉鉤”、“水精雙枕”這些色彩艷麗的用詞,都如此熟悉。它顯示出歐陽修早年對花間詞的喜愛、學習和嫻熟地掌握。但我們仍然感覺到詞家寬松自然的風格取向,與唐五代詞受詩影響,比較拘束、喜歡含蓄的偏雅的審美風格有所不同。比如開頭“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兩個“雨”、兩個“聲”的重疊處理,就不是花間詞能見到的,它帶有歐陽修個人的創(chuàng)造色彩。這兩句詞仿如高手在鍵盤隨意彈奏的一小段鋼琴旋律,令人耳根為之一振。早年歐陽的過人才氣,一下便透露出來,也就難怪當時文壇宗師錢惟演對他如此厚愛!這叫做出手不凡。第三句轉出“斷虹”,不動聲色地把那場驟雨收拾干凈,第五句“待得月華生”,則交代那場雨發(fā)生在午后,“輕雷”把午睡的人催醒,清涼又逗引她走出室外,呼吸雨后的清新,于是久久地觀賞,直到月亮不知不覺升了起來,等等情節(jié)。而人物的感受、動作、心情,全都是通過風景暗示出來的——這也正是花間詞的特色。
下片寫室中景的手法,也帶有明確無誤的花間印記。不同之處,一個是借“燕子”作道具,這種擬人手法,別出心裁,是歐陽修自創(chuàng)的。還有一個是“水晶雙枕,傍有墮釵橫”的結尾。我們先來看看以下一首詩:
碧闌干外繡簾垂,猩色屏風畫折枝。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這是晚唐詩人韓偓的詩,題作《已涼》。這首詩前三句全是描寫景物,最后一句則是交代時令秋天。這首詩頗受后人關注,是韓偓的名作之一。一個主要原因是它發(fā)明了獨特的寫作方式:這首詩內容是狹妓,寫兩人在床上繾綣,但卻不直接描寫,而是通過景物的暗示,由讀者去想象、意會,因而避免了直接描寫的不雅。這其實是“比興”傳統(tǒng)的一種創(chuàng)造,所以被人們贊賞。歐陽修在這里便借用了韓氏筆法,“水精雙枕”也如同“八尺龍須”,提示了兩個人的存在。而“墮釵”則讓人聯(lián)想兩人繾綣過程中不經意間金釵掉落。和韓偓詩不同之處,是歐陽修用它回應了歌妓找釵的托詞,十分巧妙。如此絲絲入扣,當然也會得到在座人們的擊節(jié)嘆賞。

歐陽修書法

南歌子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P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

注:畫眉,《漢書·張敞傳》:“(敞)為京兆,無威儀。時罷朝會,走馬過章臺街,使御吏驅,自以便面拊馬。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上愛其能,弗責備也。”唐朱慶馀《近試上張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p>

欣賞  這是歐陽修新婚生活的實錄,也是他早年的作品之一。
上片起二句寫妻子的頭飾,濃墨重彩,完全是“花間”派筆調。但以下便轉為口語化的描述:走來、笑、相扶,人物的動態(tài)輕松活潑。試想一個十五六歲女孩兒,嫁得一個才華出眾的如意郎君,心里眼里那份高興。同時,由此也反襯出歐陽修平日在家還是率性任情,不好擺架子。愛道,是常常會問,每天梳妝打扮之后總是要來問一問:我這妝化得好不好看啊?還趕得上潮流吧?給我看看這臉勻得怎樣?這眉毛畫得漂亮嗎?可以想象她就象一只天剛亮就開始吱吱喳喳叫個不停的黃鶯兒。詞人聽著很受用,詩興大發(fā),隨手就把她描畫出來了。
下片換了另一個場景。本來,女紅做刺繡,是古代家庭婦女的日常勞作,妻子也一樣,但新婚的她,還是忍不住要撒撒嬌。你看,她偎依在丈夫懷里,手里玩弄著描花的筆,久久不動,終于起來,讓他看著,她怎么描刺繡的花樣子,琢磨半晌,忽又笑起來,問道:這鴛鴦兩個字是怎么寫的呢?下片承接上片口語化風格,寫來一氣呵成,筆調甚為輕松,想得出詞家除了開頭刻意雕琢一下,之后便一揮而就,真是才情艷發(fā)??!
據(jù)《年譜》記載,天圣五年春,因為被隨州舉薦,歐陽修到禮部應試,未中。次年,他帶著文章到漢陽謁見了胥偃,結果受到胥偃激賞,把他留于門下,冬天一同至京師,胥偃為之“游譽于諸公之間”。天圣七年春應國子監(jiān)試,考第一,秋應國學解試,又第一。天圣八年,再試禮部,又第一。殿試,中甲科第十四名,授秘書省校書郎、充西都留守推官。天圣九年三月到洛陽赴任,胥偃把女兒許配給他,這時歐陽修25歲,妻子15歲。

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绱缛崮c,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候館,旅館。江淹《別賦》:“閨中風暖,陌上草薰。”

欣賞  這首詞應該也是為胥氏女而作,而不是尋常感觸。這也許即是他第一次離別妻子時有感而作。全詞是向妻子訴說口吻,也可以看做一封家書。
說起來,李商隱也喜歡給妻子寫詩,著名的《夜雨寄北》,就是他由四川返京,途中遇雨季發(fā)大水,被困江驛,寫寄住在長安的妻子傾吐心情的: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是人在歸途,歐陽修卻是人在旅途:
上片起句,向妻子描寫了從驛館晨起上路的情景,梅花已經凋謝,柳枝剛抽出綠條,該是早春才過。天氣向暖,“草薰風暖”四字,表面看是順勢寫來,不過我們知道,這四字卻有來歷,就是從江淹《別賦》里“閨中風暖,陌上草薰?!背槿〉脕淼摹?刹灰f詞家只是順手拈來,古人寫作善用比興,四個字的來歷,不但暗示了“離別之意”,還隱藏了“閨中”(妻子)和“陌上”(詞人)這么一種很特定的人物關系。我們一再強調說,歐陽修是大文豪,可不是浪得虛名,他的寫作用心,絕不能簡單粗糙去理解的。有了這層鋪墊,下面的“離愁”才是有根的,不是突然冒出來的。
但詞人并未直接抒寫離愁,他轉而拿眼前的小河(注意“溪橋”也是一個鋪墊)作比喻:“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清代著名詞論家陳廷焯對這兩句批點說:“后主‘離恨恰如芳草’二語,更綿遠有致?!蔽矣X得這樣比較,其實并不合適。因為后主是抒寫亡國被俘之痛,歐陽修是寫少年夫妻新婚別離,兩種離愁,相差可謂十萬八千里。我們曾經分析過后主詞中對芳草意象的運用,是借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眮碇赣髯约簭拇嗽俨荒芑貧w故國。所以,正如后主詞中既不能換成“春水”,同樣,歐陽詞中也不能換成“芳草”。道理就在這里。
上片說過了自己的情形,下片,轉向對妻子的思念:詞人想象,妻子一定也被離愁壓倒;“寸寸柔腸,盈盈粉淚?!边@不僅是想象,當日離別時她就哭得不行。過后怕是更加傷心,于是他叮嚀道:你可不要天天爬到樓上去望。思婦想念行人,登樓望遠,已經成為一種古人詩詞的定式,宋詞中更多得數(shù)不過來。詞家此處也未能免俗,不過,“樓高莫近危闌倚”的表達還是有其特色:一個“高”、一個“?!保嘎吨~家的關切?!澳笨此茻o理,既然說“倚(闌)”,又說莫近,前人說這是“無理而妙”,因為它表達了對妻子的疼愛之情。
最后的發(fā)揮則有如“鐵騎突出刀槍鳴”,令人眼前一亮。歷代評家對之贊譽有加,幾成無可爭議的名句。且來作一分析:“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北緛恚馑疾⒉粡碗s,說的是從高樓遠望,一片青青的原野,原野盡處,是一脈春意盎然的山林,而我此刻卻已經越過這道山梁,走到更遠的、你望不到的地方了。平蕪、春山、行人,是一個平面,一道曲線,和一個小小的點,它們構成了一種不斷延伸,又愈變愈小,終于消失在天邊的情景。這就把詞人和妻子的連系,繃得越來越緊,而終于無法維系。這么一種無奈,被刻畫得入木三分。表面看是勸說妻子(實際也有勸說成份),表達的卻是自己的無奈和悲傷(也包含了妻子的悲傷)。這樣的處理手法,很詭異,是歐陽獨創(chuàng)。以致于后人誤讀誤解,舉一例:
上片寫行人憶家,下片寫閨人憶外。起三句,寫郊景如畫,于梅殘柳細、草薰風暖之時,信馬隨行,一何自在。“離愁”兩句,因見春水之不斷,遂憶及離愁之無窮。下片,言閨人之悵望。“樓高”一句喚起,“平蕪”兩句拍合。平蕪已遠,春山則更遠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則人去之遠,不能目睹,惟存想象而已。(唐圭璋《唐宋詞簡釋》

歐陽修灼艾帖

玉樓春

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欣賞  在《唐宋詞匯評》中記載說:“景祐元年三月,歐陽修西京留守秩滿,離別洛陽時作《玉樓春》詞多首,此首當作于離筵上?!睔W陽修詞集至今尚存《玉樓春》28首,寫于各個時期,包括晚年所作、游潁州西湖、為東坡步韻的“西湖南北煙波闊”,說明他頗喜歡用這個詞調寫作,《匯評》的記載則提示詞家早年即已如此。《玉樓春》由上下片七言八句組成,乍看就象是一首七言律詩,但其實格律并不相同,而且中間四句也不作對仗。沒有了這些約束,它便輕松舒緩許多,與七律謹嚴的氣韻明顯不同。蘇東坡曾經評價歐陽修詩風近李白,可見他更愿意不受拘束。
這首詞,據(jù)我想應該也是寫給他的新婚妻子的。據(jù)《年表》記載:“明道二年(1033)正月,以吏事如京師,因省叔父于漢東(今湖北鐘祥)。三月,還洛,夫人胥氏以疾卒,年十七,生子未愈月。”這是公新婚后第一次離開洛陽,詞一開頭就有了蛛絲馬跡:“尊前擬把歸期說”,在別筵之上,說到歸期,顯然是要用外出不會太久,來安慰對方。這樣的表示對于新婚且已懷孕的嬌妻,是再自然不過的了。而“未語春容先慘咽”,話還沒講完,只聽到離別二字,她就已經是花容變色,聲音都哽咽了。五代宋詞人孫光憲,有一首《浣溪沙》詞:
葉墜空階接早秋,細煙輕霧鎖妝樓,寸心雙淚慘嬌羞?!★L月但牽魂夢苦,歲華偏感別離愁,恨和相憶兩難酬。
寫的正是男女間的離愁別恨。這是《花間集》中的作品,自然也是歐陽修熟悉的?!叭松允怯星榘V,此恨不關風與月。”這兩句,可以明顯看出和孫詞的關系,比如“寸心”句與“春容慘咽”,“風月”句、“恨和”句與“此恨”句。詞家進入創(chuàng)作狀態(tài),把平日閱讀印象調動起來,是常有的事,當時可以說不假思索。如果發(fā)揮想象,也不妨設想當時樂工唱的離歌就是孫光憲這一首,歐陽修抒發(fā)感慨也就借題發(fā)揮了。但意思則翻了過來:離情別恨,本自癡心一念,和風啊月啊其實沒什么相干。上片抓住了離別筵席上兩人之間的一個細節(jié),由此強烈地抒發(fā)了詞家臨別的苦惱,這同時又是妻子的愛戀給他巨大的感染力。使得這首小詞,一開頭就有力地感動了讀者。
下片,詞家轉過來吩咐為離筵伴奏的樂人:且不要再唱了。你們每唱一曲,都只會使得我更加痛苦。在古人的觀念里,人的五臟六腑都與情感相關,《黃帝內經》說:“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边^度的情感發(fā)泄,都能傷害臟腑。俗話有“肝腸寸斷”形容悲痛至極。詞家在這里則表述為“一曲能教腸寸結”,聽曲子,使人的腸子每一寸都打成了結,多么痛苦啊!如何是好?感嘆之余,他忽發(fā)奇想: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也許,我還留下來,天天陪你去春游,賞花,一直到洛陽城百花凋謝,那個時候……就象人們將毫無遺憾地作別春風,我們也會容易分開吧?
如果說,上片結尾兩句,可以視為寫愛情的名句。下片結尾這兩句,還不僅于此。由于它在不自覺間涉及到理趣,它的指喻范圍就越出了愛情,而引伸到人生社會的廣大領域。它概括成為這樣一個哲理:要使人放棄追求而無憾,除非讓他分享一切。這首詞,是歷代選家所必選的名篇,我看根本的原因就在這里。

浪淘沙令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欣賞  這是一首悼亡之作。《年譜》記載:歐陽修新婚兩年之后,明道二年(1033)三月,他剛從湖北探望叔父回到洛陽,胥氏生下一個兒子,兒子還未滿月,她便突然去世了。這首詞即以洛陽的牡丹為主題,寄寓了詞家對年輕妻子美麗卻短暫的生命的悲慟。
詞開頭二句“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源出唐司空圖《酒泉子》詞:
買得杏花,十載歸來方始坼。假山西畔藥闌東,滿枝紅?! ⌒_旋落旋成空。白發(fā)多情人更惜,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
由此我們可知,詞家所祝的對象不是“東風”,而是“洛陽花”。當時歐陽修因公到東京開封,又往湖北看望叔父,三月剛回到洛陽,正是牡丹的季節(jié)。我們又可知道這“洛陽花”也就是指洛陽的牡丹。詞家把牡丹作為妻子的象征,開頭的兩句,其實就是對于妻子的哀挽:
我舉起酒杯來,向著東風中的牡丹花(我那年輕美麗可愛的妻子),深深祝禱,請你不要凋謝得太快,留下來,和我共度這美好的時光吧!
由于詞下片一再用到“花”的字眼,故詞家有意避免過分重復,而借用了司空圖詠杏花詞的句子。從以上的翻譯還可知道,這借用無疑是經過匠心設計的,而并非隨手拿來的“偷懶”之舉。“紫陌”,京城官道的美稱,洛陽是西都,在這里也順手帶出,簡潔且美。“總是”二句,主題現(xiàn)身。一個“攜手”一個“游遍”,既是回憶了與妻子相處的快樂時光,又把對妻子的感情寫得十分飽滿。當日是何等美好,如今是何等孤寒,愈是追想,愈是傷心。我們于是可以明白,開頭的兩句詞,驟然讀來好像輕松,實際卻是詞家無望的沉痛!
下片開頭二句轉入直接抒情:兩人成為夫妻,前后不過三年,實際相處的時間更短。真是太匆匆了。彼此都還這么年輕,原來以為會白頭到老,怎么料得到才一轉眼,不過十六七歲的生命就走到了盡頭呢?真是太苦了。想想兩三年來自己的任性,心里只覺得有無盡的悔恨!
接下去,“今年花勝去年紅??上髂昊ǜ?,知與誰同。”是自言自語,又是對亡妻傾訴。今年的牡丹,比去年我們游賞時更加鮮艷呢。你卻不能與我同賞。明年的牡丹更好,可剩下我一個人,花再好,又有什么意思啊?
這樣的抒情句子,也是“花間詞”里見不到的,倒是和后主詞接近,不是嗎。在這里,表面上是“花”,底下暗喻的是亡妻之魂。她本來不是應該一年比一年更親密更可愛嗎?至此,詞家已經陷入一種迷離狀態(tài),在他的情感里,無盡的恨,無盡的花,無盡的孤獨,混而為一,難分彼此。當此時,詞句是不由自主地迸發(fā)而出,我們不必過細地追尋它的意脈,只要好好地體會詞家那充斥于天地間的亡妻之痛,也就足矣。
童軒曰  上片破空而來,感慨無限;下片似斷還連,唱嘆無盡。

朝中措    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劉敞(1019-1068),北宋史學家、經學家、散文家。字原父,世稱公是先生。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慶歷六年(1046)進士。劉敞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賢院學士。與梅堯臣、歐陽修交往較多。為人耿直,立朝敢言,為政有績,出使有功。劉敞學識淵博,歐陽修說他“自六經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理、卜醫(yī)、數(shù)術、浮圖、老莊之說,無所不通;其為文章尤敏贍”(《集賢院學士劉公墓志銘》)。  維揚,揚州別稱。  平山,堂名。平山堂位于揚州市西北郊蜀岡中峰大明寺內。始建于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年),當時任揚州太守的歐陽修,極賞這里的清幽古樸,于此筑堂。

欣賞  前人對“山色有無中”有不少議論。這句原出自王維《漢江臨泛》詩:“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庇谑怯腥苏f,平山堂見不到這樣景色,除非近視眼,歐陽修或者就是個近視眼呢。據(jù)說蘇東坡聽了不高興,便揮筆做了一首《水調歌頭》詞,其中寫道:“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币馑际钦f在江南煙雨間的山色,常常如此,并非歐陽修近視。后來又有人指出:這詞首句明明說“平山欄檻倚晴空”,哪來的江南煙雨啊?東坡想為歐陽修辯護,也太勉強了呢。
這些議論,各有道理。照我看來,他們共同引導出一個問題:對歐陽修這樣描寫如何理解?這其實涉及到詩詞創(chuàng)作中“寫景”與“造景”的問題。王國維曾經提出說:“有寫景,有造景?!?/blockquote>
有學者分析:“王國維的意境說,區(qū)分了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近理想之故也。’王國維所說的‘寫景’和‘造景’,其實就是創(chuàng)造意境的兩個基本途徑。他說:‘自然中之物,互相關系,互相限制。然其寫之于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系、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任何文學作品,只能表現(xiàn)復雜、繽紛世界的一個側面,詩歌亦不例外。詩人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是按照詩人的自我理想與愿望,舍棄其中現(xiàn)實的、具體的‘關系、限制之處’,但是‘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來源于現(xiàn)實,從之于自然法則。王國維所說的‘造境’和‘寫境’,都是詩人理想的表現(xiàn),都是精神境界與藝術形象的結合。只不過二者對客觀‘境’的重新組織、加工和創(chuàng)造的程度不同而已?!?span style="font-size: 14px;">(引錄網(wǎng)文)
“山色有無中”可看做是詞家對平山堂記憶中的一個片斷,而“平山欄檻倚晴空”則是又一個片斷,讀者實在不必一定要用邏輯關系把它們連接起來。所以,蘇東坡并非勉強,他只是說當煙雨迷濛之時,在平山堂可以看到那樣的景色。不要作“歐陽修是個近視眼”的胡亂指責。在這里,讀者恰可通過歐公兩個記憶片斷,想象到平山堂晴天和雨天的美麗——這才是詞家的用意。
“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如果說,前二句只是概括了平山堂的環(huán)境,這二句,則把詞家自己直接擺了進去。歐公曾經出任揚州太守,一轉眼又已過了數(shù)年,光陰荏苒,思之不無感慨。這里其實暗用了一個典故:
《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大司馬桓溫北征,經過金城,見年輕時所種之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zhí)條,泫然流淚。
這在古人是非常熟知的故事。至于其中包含著詞家個人的回憶,不妨來看看如下記載:
歐陽文忠作平山堂,壯麗為淮南第一,上據(jù)蜀岡,下臨江南數(shù)百里,真、潤、金陵三州隱隱若可見。公每暑時,輒凌晨攜客往游,遣人走邵伯,取荷花千馀朵,插百許盆,與客相間。遇酒行,即遣妓取一花傳客,以次摘其葉盡處以飲酒,往往侵夜,戴月而歸。(葉夢得《避暑錄話》
回到朝廷,當然不復有那樣的放縱的快樂了!所以“春風”一詞,實在有太多美好的回憶內容和遺憾嘆惋。
于是,讀者看到詞的下片,這些很豪邁的句子:“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有人認為這就是在說歐陽修自己。我則覺得那樣理解有一個嚴重的偏失:忘記了這詞是寫來送別朋友劉敞,送他出守維揚即揚州的。如果整首詞作者都在自我陶醉,將是非常失禮,對方也無從接受。所以,這三句應該是說的劉敞。前面介紹過,劉敞學問淵博,“文章尤敏贍”,如今出守揚州,也完全當?shù)闷稹拔恼绿?,揮毫萬字,一飲千鐘”的稱贊。當然,這又并不妨底下有個潛臺詞:詞家當年也是如此。一個表述,兼及兩人,這又是歐公大文豪本領的體現(xiàn)啊。
最后,詞家以這兩句結束:“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同是出任揚州知府,歐陽修42歲,劉敞33歲。如今詞家已近45歲,兼且已經滿頭白發(fā)。“衰翁”和“年少”,既是寫實,又是感嘆;既自嘆不如劉敞,又以羨慕的口吻為之壯行色。一抑一揚之間,顯示了兩人真摯的友情,也表現(xiàn)出詞家豁達大度的醉態(tài),十分生動,非常感人。

采桑子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注:西湖,指穎州(今安徽阜陽)西湖。潁州西湖與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并稱中國三大西湖。古代潁州西湖位于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北宋西湖達到最盛時期,明《潁州志》載:西湖"長十里,廣三里,水深莫測,廣袤相齊"。由于黃河泛濫,西湖湖面在清嘉慶后逐漸淤塞,最終被泥沙填平,昔日美景,已不復存在。

欣賞  歐陽修晚年辭官隱居于潁州,曾作《采桑子》詞十三首,并有《西湖念語》為序,曰:“雖美景良辰,固多于高會;而清風明月,幸屬于閑人。并游或結于良朋,乘興有時而獨往。鳴蛙暫聽,安問屬官而屬私;曲水臨流,自可一觴而一詠。至歡然而會意,亦旁若于無人。”他晚年自號“六一居士”,并解釋說:“藏書一萬卷,藏金石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吾老于其間,是為六一?!?span style="font-size: 14px;">(《三朝言行錄》)由此可以窺知他晚年的生活之一斑。雖然官場內斗不斷,那本來是爭權奪利的常態(tài),不足為奇,當時正是北宋繁盛時期,只要離開官場,也就能優(yōu)游卒歲,樂享太平。在《采桑子》組詞里,書寫的正是這種狀態(tài)。有人說它“在表面上似乎洋溢著‘蘭橈畫舸悠悠去,疑是神仙’的歡樂調子,但在十頃西湖的明月清風下籠罩著的其實是濃郁的英雄遲暮的悲涼情懷。”我看是求之過深了。歐陽修是一個樂觀豁達的人,通觀組詞自可見出,包括個別涉及“富貴浮云”、“聚散匆匆”、“憂患凋零”的感慨,也只是人生感悟的常理常情而已。詞人從一個江西農村的窮孩子,成為天下文宗,位居宰相(副職),年過六十得以太子少師待遇退休,如果說還不滿足,還要“滿懷悲涼”,那也太過分了吧?詞人有早衰傾向,四十歲知滁州時已經“蒼顏白發(fā)”《醉翁亭記》,退休一年后即去世,可見身體相當衰邁。如果說這是“英雄遲暮”,也很明顯是毫無根據(jù)的主觀推測。所以,欣賞這一組《采桑子》詞,大可不必去猜測所謂“英雄遲暮的悲涼情懷”,而不如以平常心,好好通過詞人的描述,追想千年以上潁州西湖的山光水色,四季繁華……我們在此選了其中兩首作為代表。
這組詞首句為七字句,都以“西湖好”作句尾,而以前面四字作為每篇所詠的主題。這首詞的主題就是“輕舟短棹”,也即是說詠西湖泛舟之樂。
詞家首先展示給讀者一幅遠景:節(jié)令應該是春夏之間吧?綠水、芳草、長堤,構成明快、開闊、怡人的色調。詞家沒有直接寫人,只寫了“笙歌”,卻一下就把游人的歡樂生動地勾畫了出來。這不僅節(jié)省筆墨,巧妙之處,在于它把讀者的想象力調動起來:耳邊仿佛聽見笙簫鼓樂,聽見撩人心弦的歌聲,眼前仿佛見到了穿著艷麗的歌伎,旁邊圍坐的游客,還有酒肴,還有歡聲笑語,還有……詞家又還有意無意地加了一個“隱隱”和“處處”作修飾,對讀者的想象增加指引。
上片用了遠景、大景描寫,既是在西湖泛舟所見所聞所享。下片詞家又轉而描寫近景、小景:沒有風,這時水面看上去一點波紋也無,就象琉璃一樣光滑?!安挥X船移”,既是泛舟,船便是移動著的,因為水面平靜,沒有了參照物(蕩起的漣漪),人坐在船中,就感覺不到。有人評說這“四字尤妙”,雖然不錯,體現(xiàn)詞家捕捉乘船的感覺,但還要注意聯(lián)系下一句“微動漣漪”,兩句是互相關聯(lián)著的。當船槳停止的一刻,是“不覺船移”,而重新劃動時,便是“微動漣漪”了。
船在無風水面移動,似乎令人不覺,水鳥的感覺就靈敏得多了,這就是“驚起沙禽掠岸飛”。在自然界,這是合乎邏輯的,在人的主觀里,卻不是一下能夠適應:于是就有了靜被打破。令人在驚愕之中,有那么一點遺憾,有一點迷惑,然后,接受闖進來的、由于破壞而產生的美——沙禽掠岸飛。注意!“掠岸”二字,和上片“芳草長堤”的照應,一下子就把上下片的描寫貫串了起來。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欣賞      這一首以“群芳過后”為主題,亦即描繪春末夏初的西湖。在花間詞中,習慣把這個時令作為主人公感傷華年易逝,或遠人不歸的風光場景。但是歐陽修一改這習慣,把春去夏來寫得如此優(yōu)美!
“狼籍殘紅”(落花),“飛絮濛濛”(柳絮),還記得晏殊筆下那“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的令人悵惘的描寫么?到歐陽修這里變成了“垂柳闌干盡日風”的西湖美景。
下片“笙歌散盡游人去”,一開始就收起了上片的熱鬧。注意這里使用“笙歌”與前首又不同,那里是“隱隱”“處處”相隨,這里則是“散盡”,耳邊是一片寂靜?;剡^頭來,我們注意到上片的寫景也是“安靜”的。這一句其實很要緊,它為全詞定了調子。
“始覺春空”,再加一筆。前人曾批評“春空”為“語拙”(用語笨拙),并且說:“宋人每以‘春’字替‘人’與‘事’用,極不妥?!边@個批評涉及到宋詞習慣,大可討論。我認為是不對的,因為他不明白在詩詞中“一字多義”正是一個高明的設計,它充分利用了漢字“以簡馭繁”的優(yōu)點,和借此調動讀者的聯(lián)想,一方面引誘他們積極參與審美創(chuàng)造,一方面無限地添加作品審美的豐富性。這也就是古人所謂“詩無達詁”的智慧體現(xiàn)。試想,如果我們把它換成“始覺湖空”(事),或者“始覺歡空”(人),讀者的感受和想象將大受局限。一個“春”字,能把西湖中的全部風景、事物、人的情懷、感受全部囊括,并且點化!我看沒有比這個字更好的選擇了。
還有那個“空”字也十分重要,西湖的春天總是伴隨著“笙歌”,而現(xiàn)在“空”了,在微覺遺憾之際,詞家向讀者展示出了西湖寧靜之美:“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就象法蘭西貴婦喜歡在帽沿掛上一張網(wǎng),在隱約朦朧中展現(xiàn)她的嫵媚。詞人也用垂下簾櫳,和朦朦細雨,讓讀者在迷離中觀望西湖,去領略、想象它的嫵媚。
大學問家錢鐘書,曾經指出在歐陽修之前,已經有謝朓“風簾入雙燕”、陸龜蒙“雙燕歸來始下簾”和馮延巳“日暮疏鐘,雙燕歸棲畫閣中”的句子,歐詞名句,屬于“華詞補假”“與古為新”。也就是說,“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被傳為名句,原是巧妙利用前人句子,加以變通而成的。錢氏此說不無依據(jù),也不無道理,類似由于善學前人加以創(chuàng)新的例子不少,著名者如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前就已有“花落尋無徑,雞鳴覺有村”,和“遠山初見疑無路,曲徑徐行漸有村”。由于類似旅行感受很多人都有過,但是直到陸游把它提煉成包含著哲理的詩句,才最終獲得人們的激賞。
歐陽修把類似的描寫,和西湖那樣的大美背景聯(lián)系起來,成功地“借景”,使尋常的小景頓時生出巨大的感染力,而成為人們交口稱美的名句,就令人不能不佩服他過人的才華了。
童軒曰  至下片“笙歌”二句始作一結,章法?!叭巳ァ薄把鄟怼?,便不冷清,是承平氣象。

望江南

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天賦與輕狂。

微雨后,薄翅膩煙光。才伴游蜂來小院,又隨飛絮過東墻。長是為花忙。

注:何郎,三國魏人何晏。《世說》:“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夏正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 韓壽,《世說》:“韓壽美姿容,賈充辟以為掾。充每聚會,賈女于青瑣中看,見壽,悅之,恒懷存想,發(fā)于吟詠。后婢往壽家,俱述如此,并言女光麗。壽聞之心動,遂語婢潛修音問,及期往宿。壽蹻捷絕人,逾墻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覺女盛自拂拭,說暢有異于常。后會諸吏聞壽有奇香之氣,是外國所貢,一著人則歷月不歇。充計武帝唯賜己及陳騫,馀家無此香,疑壽與女通,而門墻重密,門閣急峻,何由得爾。乃托言有盜,令人修墻。使反曰:‘其馀無異,唯東北角如有人跡,而墻高,非人所逾?!淠巳∨笥益究紗?,即以狀對。充秘之,以女妻壽?!?/p>

欣賞  介紹歐陽修的兩首詠物名作。
從遠古的巖畫遺跡可以窺知,描寫事物是一種很原始的人類文化活動,對大自然的審美意識,也可能起源于此。據(jù)腦神經心理學研究,認為人腦分為左右兩半,左腦負責管理人的個性、邏輯思維等,右腦負責管理人的共性、情感直覺等,象圖畫、歌唱這一類主要聯(lián)系直覺、情感的東西,與右腦相關。所以兒童時期,右腦的發(fā)育也相應較早,我們常見孩子在幼兒園畫畫,造型會很生動,顏色也很鮮艷,妙筆神來而不自覺。人類的兒童時代也是這樣的。在詩歌中詠物一定也是很早出現(xiàn),我們現(xiàn)在可以從文獻保留知道,楚國有一種叫“賦”的文體,就是從詠物歌謠發(fā)展而成為專門描寫物象的韻文體。漢朝大一統(tǒng)以后,楚文化融入中原,與《詩經》共同形成中國詩歌的主流,于是詩詞便有了“詠物”這一個門類。據(jù)我研究所得,賦體所提供的主要貢獻,一個是描寫自然的技巧,一個是自然的人(審美)化。今天要解說的歐陽修這兩首詞,也很好地體現(xiàn)出這些特點。
這一首詠蝴蝶。斜日,表示不是正午的陽光,由后面描寫來看,是指午后又經過一陣微雨,太陽已經偏西。由蝶翅上的粉,引出何郎的故事,又由蝶吸食花蜜,想到韓壽偷香的故事,何晏、韓壽都是美男子,以之比蝶也是具有共性(美)的,由韓壽引出輕狂也很恰切。這里雖然是用典,但其間有內在的關聯(lián),并不覺得勉強,反而把蝶人性(天賦與輕狂)化了?!拔⒂辍倍渑c前面“斜日一雙雙”呼應,一個是大寫意,一個是工筆細描,“膩煙光”,描寫蝶翅扇動,在雨后煙光中顯露出光滑油亮的感覺。共同構成詠物的主調。以下是敘述,可看做是一段MV,交代了蝶的活動空間,最后以“長是為花忙”作結,這是全篇的主題,且不無諷興之意。想當時歌場聽歌的狎客,豈不是如蝴蝶之長為花忙?又想到歐陽修所用兩個美男典故,也是預先考慮到將蝶與狎客們作比,豈不令人拍案稱妙?王國維曾經推崇“不隔”,把用典故列為要不得的技巧,看來未免過于武斷粗疏呢!

少年游

欄桿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云。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

注:謝家池,《南史·謝靈運傳》:“每有篇章,對惠連輒得佳語。嘗于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忽夢見惠連,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為工。常云‘此語有神功,非吾語也?!薄〗推?,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憶王孫,《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p>

欣賞  這是歐陽修詠春草的名作。近人吳梅說:“公詞以‘候館梅殘’為最婉轉,以《少年游》詠草為最工切超脫。當亦百世之公論也?!彼未藚窃?span style="color: rgb(0, 23, 84);">《能改齋漫錄》記載了一個故事:“梅圣俞在歐公坐,有以林逋草詞‘金谷年年,亂生青草誰為主’為美者,梅圣俞別為《蘇幕遮》一闋云:‘露堤平(略)’歐公擊節(jié)賞之,又自為一詞云:‘欄桿十二獨憑春(略)’,蓋《少年游令》也。不惟前二公所不及,即置諸唐人溫、李集中,殆與之為一矣。”歐公的詠春草,據(jù)吳曾說是隨興所至,信口吟成,如此便成千古名作,可見這位大文豪確實是利害得很。
且看本詞。起句說“獨憑闌干”,尾句說“憶王孫”,是籠罩全篇的情節(jié)框架。詠春草便在此框架中展開:“晴碧”,春草先在晴朗的陽光中現(xiàn)身,它在視野中延伸,一直與遠處的云相連接。用數(shù)字來形容,是“千里萬里”?!岸氯隆?,則是春草生長的茂盛期,這就把春草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充分概括了。“行色”,草色也是遠行人相隨的唯一顏色,這又是倚闌人眼中唯一的顏色,“苦愁”二字,把行人與倚闌人雙方對春草的觀感統(tǒng)一起來:春草成為愁苦的象征。
下片轉而運用典故進行描寫:“謝家池”一方面聯(lián)系著“池塘生春草”的描寫,一方面聯(lián)系著行人旅途的苦吟;“江淹浦”一方面聯(lián)系著“春草碧色春水綠波”的風景,一方面聯(lián)系著憑闌人別離的悲傷?!耙髌桥c離魂”,是點破和勾勒。“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敝钡近S昏,她望倦雙眼,不忍下樓,卻等來疏疏落落的一陣驟雨,于是她愈加擔心他旅途的困躓了。用“王孫”稱行人,暗用了“芳草萋萋憶王孫”的典故,把別離之苦與春草再一次聯(lián)系起來。一個圓滿的(詠物)句號。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詠物詞:第一要有物象描寫,第二要有意涵寄托。描寫要“工切”,即寫梅花就是梅花,寫桃花就是桃花;但光描寫不夠,還要達到“超脫”,超脫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意涵寄托,還有就是通過豐富的手法。白描手法也即是賦(直接描寫),比興手法則是比興(間接描寫)??偨Y一下:1、直接描寫,2、間接描寫,3、意涵寄托。

漁家傲

十二月嚴凝天地閉,莫嫌臺榭無花卉。惟有酒能欺雪意。增豪氣,直教耳熱笙歌沸。

隴上雕鞍唯數(shù)騎,獵圍半合新霜里。霜重鼓聲寒不起。千人指,馬前一雁寒空墜。

注:天地閉,《禮記》:“天氣上騰,地道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薄《鸁幔茇?span style="color: rgb(0, 23, 84);">《與吳質書》:“酒酣耳熱”?!∷鼐?,本李賀《雁門太守行》句?!●R前句,韓愈《雉帶箭》:“將軍仰笑軍吏賀,五色離披馬前墮。”

欣賞  這是歐陽修在一次筵席上所作“十二月詞”中的一首。《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佚名跋曰:“荊公(王安石)嘗對客詠永叔小闋云:‘五彩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唬骸昵耙娖淙?,今才記三句,乃永叔在李太尉端愿席上所作十二月鼓子詞,數(shù)問人求之不可得。’嗚呼!荊公之沒二紀,余自永平幕召還,過武陵,始得于州將李君誼,追恨荊公之不獲見也。誼,太尉猶子也?!笨梢姎W陽修當時寫作詞,往往隨興所至,一揮而就,寫完便唱,唱完便了,自己也不再去記錄保存。這十二首《漁家傲》,因為李太尉家珍視,輾轉傳抄,才被流傳下來。
我們從中選出這一首來講,主要是它反映了歐詞題材、風格的一種面貌,也可以說是近于豪放風格,并多少反映出對蘇軾“壯詞”的啟發(fā)。這首詞用兩個內容表達十二月,一是喝酒,二是打獵。都是群體活動,營造氣氛成為重點:上片先敘述冬天的嚴寒,天和地緊緊關起大門、花卉被一掃而空,然后說人們以酒抵御寒冷,他們聚在一塊兒聽歌喝酒,直到耳根發(fā)熱,豪氣大發(fā)。下片雖然沒有交代,卻也順理成章地把喝酒和圍獵活動聯(lián)系起來,俗話說酒能壯膽,后來蘇軾便有“酒酣膽氣尚開張”《密州出獵》的豪語,當是受到歐公此詞的啟發(fā)。歐公寫圍獵則又受到韓愈的啟發(fā),當然韓愈《雉帶箭》是一首七言古詩,篇幅較長,描寫也豐富,繪聲繪色,歐公則只有七言四句加半句,但章法處理甚好:先寫隴上騎者數(shù)人,“雕鞍”點出其身份,與后面的“千人”(參與圍獵的士兵)形成對比,次寫參與圍獵的士兵的活動,兩個“霜”字烘染寒冷的氣氛,與上片的天寒地凍遙相呼應,“千人”與“一雁”的對比,人在地,雁在天,一俯一仰,營造出偌大空間,與之前三句的畫面構成疏密張馳之效果,于是而將一場圍獵描寫得有始有終,雄勁生猛。歐公才氣于此又見一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