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xiàng)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3 【介紹】: 明僧。滁州全椒人,字澄印,俗姓蔡。十二歲出家。萬歷中,在五臺山為李太后主持祈儲道場,李太后為造寺于嶗山。后坐“私造寺院”戍雷陽,遇赦歸。人稱憨山大師。有《楞伽筆記》。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澄印,全椒蔡氏子,出家應(yīng)天報(bào)恩寺,尋入五臺棲牢山,坐事,戍雷陽,終于曹溪,有憨山夢游東游諸集。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金陵全椒蔡氏子。母感異夢而生。年十二禮京之報(bào)恩西林師薙發(fā)。十九受具。聽講華嚴(yán)十玄門。至海印森羅常住處有得。遂游方。與妙峰為友。初參遍融乞指示。融默然直視以接之。尋閱肇論。至梵志出家。白首而歸。鄰人見之曰。昔人猶在耶。志曰吾猶昔人。非昔人也。忽悟。乃曰。今日始知鼻孔向下。時妙峰見之喜曰。何所得耶。師曰。夜來兩個鐵牛斗入水中去也。至今絕消息。峰笑曰。且喜有住山本錢。又參笑巖。巖問。你從何處來。曰南方。巖曰。記得來時路否。曰一過便休。巖曰。子卻來處分明。師便禮拜。住東海牢山。聞望籍甚。皇太后李。特禮殷重焉。后遭無妄之謗。假道士奏論于神宗皇帝。朝中宰輔。多深惜。師遂蒙圣旨衿察。坐以私創(chuàng)寺院。遣戌雷州。至韶陽禮祖。偈曰。曹溪滴水自靈源。流入滄溟浪拍天。多少魚龍爭變化。源頭一脈尚冷然。越十有一年丙午?;书L孫生。恩赦免戌。復(fù)留曹溪。往來端州。九載始還僧服。丙辰冬。過江右之雙徑。為達(dá)大師秉炬。緇索駢集。山谷為之喧動。后抵匡山。韶陽郡守。力請居曹溪。師曰。曹溪是吾昔日所欲修緝也。遂杖錫遄行。度嶺。吟曰。五云一望入南安。萬疊千洄六六灘。行到水窮山盡處。梅花無數(shù)嶺頭看。越明年癸亥。忽告眾曰。緣與時違。化將焉托。一期事畢。吾將歸矣。索浴更衣端坐而逝。塔全身于韶之南華寺。南二里天子崗。迎歸匡山。歷二十馀載。地濕蟲蟻。半蝕其龕。請歸曹溪。途中弟子輩。因龕縫睹師。狀貌如生。發(fā)爪俱長。以金漆其身。造寺供養(yǎng)。稱肉祖云。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六
釋德清,字澄印,晚號憨山。姓蔡氏,全椒人也。父彥高,母洪氏。夢大士攜童子入門,抱之遂娠。及誕,白胞重裹,生性穎異。方七歲,叔父死,陳尸于床,便問“死從何處去?”及見人舉子,又問:“生從何處來?”若已抱生死去來之疑者。九歲能誦《普門品》。才及舞勺,辭親入江寧報(bào)恩寺,依西林染剃。內(nèi)江趙文肅公摩其頂曰:“兒他日人天師也?!庇饽晔堋斗ㄈA》,四月而成誦。遂以次講習(xí),通貫內(nèi)外典籍。年十九,祝發(fā)受戒具于無極,聽講《華嚴(yán)玄譚》,至十玄門海印森羅常住處,悟法界圓融無盡之旨。從云谷結(jié)禪于天界寺,發(fā)憤參究。疽發(fā)于背,禱于伽藍(lán)神,愿誦《華嚴(yán)》十部,乞假三月以畢禪期。禱已熟寐,晨起而病良已。三月之中恍在夢中,出行市上儼如禪坐。嘉靖丙寅,寺燬于火,有司以本寺官住,頭首執(zhí)事下司法者十五人。寺為皇室造建,所費(fèi)皆出內(nèi)帑,事干重典,法當(dāng)論死。僧眾懼逃,獨(dú)清奔走法庭看點(diǎn)。鹽菜饘粥,荷擔(dān)往來,多方調(diào)護(hù),設(shè)法解救,竟從末減,坐罰囚糧。先是西林臨化,撫清囑眾曰:“我身后,寺事無大小,立我像前,聽此兒主張,庶幾可保無虞?!庇墒且凰律?,皆服其知人。然清與雪浪恩誓志興復(fù),相與畜德俟時。遠(yuǎn)出參方,大德檀越 ,庶或旦夕遇之。故嘗聽講天界,廁溷清除,了無人跡。每早起見后院脩潔,意主東凈者非常人也。訪之,一黃面病僧,目光射激,遂與定參訪之約,質(zhì)明則已行矣。清以江南習(xí)氣柔暖,宜入苦寒之地以自摩厲,遂飄然北邁。天大雪,乞食廣陵市中,曰:“一缽足輕萬鐘矣?!钡志煟罘逡潞謥碓L,須發(fā)毿毿如河朔估客,望其眸子,相視啞然。參編融,融無語,唯張目直視。又參笑巖,巖問:“何方來?記得來時路否?”曰:“一過便休?!睅r曰:“子卻來處分明?!庇伪P山至千像峰石室,見不語僧,遂相與樵汲度夏,時明萬歷元年癸酉也。明年偕妙峰結(jié)冬蒲坂,閱《物不遷論》至“梵志自幼出家,白首而歸,鄰人曰‘昔人猶在耶?’志曰‘吾似昔人,非昔人也?!彼旎砣皇∥?,頓了“旋嵐掩 岳”之旨,作偈曰:“死生晝夜,水流花謝,今日方知鼻孔向下?!狈逡灰姡釂柡嗡?。清曰:“夜來見河中兩鐵牛,相斗入水去,至今絕消息?!狈逶唬骸扒蚁灿凶∩藉X矣?!庇雠I椒ü舛U師,坐參請益,法光發(fā)音如天鼓,清深契之。清游五臺,居北臺之龍門,老屋數(shù)椽,在萬山冰雪中。春夏之交,流澌沖擊,靜中如萬馬馳驟之聲,以問妙峰。峰舉古人三十年聞水聲不轉(zhuǎn)意根,當(dāng)證觀音圓通語。清然之。日尋緣溪橫彴,危坐其上。初則水聲苑然,久之,忽然忘身世,眾籟闃寂,水聲不復(fù)聒耳。一日粥罷經(jīng)行,忽立定,光明如大圓鏡,山河大地影見其中。既覺身心湛然了不可得,因說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內(nèi)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大虛空,萬象森羅徒起滅?!庇窝汩T,兵使胡君請賦詩,甫搆思,詩句逼湊喉嗌,從前記誦見聞一瞬見前,渾身是口,不能盡吐。清默念此法光所謂禪病也,唯睡熟可以消之。擁衲跏趺,一坐五晝夜,胡君撼之不動。鳴磬數(shù)聲,乃出定。默坐卻觀,知出入動息,住山行腳,皆夢中事,其樂無以喻也。還山,刺血書《華嚴(yán)經(jīng)》。點(diǎn)筆念佛,不廢應(yīng)對??谡b手書,歷然分明。鄰僧異之,眾相詰難,已皆贊嘆而去。嘗夢登彌勒樓閣,聞?wù)f法曰:“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依識染,依智凈。染有生死,凈無諸佛。”自此,識智之分,了然心目。清嘗與妙峰,登建祈儲道場于五臺,光宗既應(yīng)期而生,清遂遠(yuǎn)遁東海之牢山。慈圣命龍華寺僧瑞庵,行求得之,遣使再徵不能致,賜內(nèi)帑三千金。復(fù)固辭,使者不敢復(fù)命。清曰:“古有矯詔賑饑之事,山東歲兇,以此廣圣慈于饑民,不亦可乎?”使者持賑籍還報(bào),慈圣感嘆,率闔宮布金造寺,賜額曰:“海印”。因詣京謝恩,為報(bào)恩寺請藏,遂奉命赍送。寺塔有光,照曜累夕。迎經(jīng)之日,光如浮橋北度,經(jīng)在光中行也。清還,以報(bào)恩本末具奏,曰:“愿日減膳羞百金,十年工可舉也?!贝仁ピS之。而黃冠之難作。清住山十三年,方便說法,東海彌離車地,咸向三寶。而黃冠以侵占道院,飛章誣奏,有旨逮赴詔獄。先是,慈圣崇信佛乘,敕使四出。中人讒搆,動以煩費(fèi)為言,上弗問也。而其語頗聞于外庭,所司遂欲中清以法,因以株連慈圣左右,并按前后施舍帑金以數(shù)十萬計(jì)??铰觽渲?,清一無所言。已乃從容仰對曰:“公等欲誣服,易耳。獄成,將置圣母何地?公所按數(shù)十萬,在縣官錙銖耳。主上純孝,度不以錙銖故,傷圣母心。獄成之后,懼無以謝圣母,公窮竟此獄,將安歸乎?”主者舌吐不能收,乃具獄。上所列惟賑饑三千金,有內(nèi)庫籍可考,慈圣及上皆大喜。然猶坐私造寺院,遣戍雷州,非上意也。達(dá)觀真可聞之,將走都門,為之申救。遇于江上,清曰:“君命也,其可違乎!”為作《逐客說》而別。清度五嶺,入曹溪,抵五羊,赭衣見粵帥,就編伍于雷州。歲大疫,死者相枕籍,率眾掩薶,作廣薦法會,大雨平地三尺,癘氣立解。參政周君鼎石,率學(xué)子來叩擊,舉“通乎晝夜之道而知”發(fā)問。清曰:“此圣人示指人,要悟不屬生死一著耳?!敝芫龘艄?jié)嘆賞。粵之文秀馮昌歷輩,聞風(fēng)來歸。清搆禪室于壁壘,間說《法華》,至寶塔示見娑婆華藏涌見目前,開悟者甚眾。居粵五年,乃克住錫曹溪,歸侵田,斥僦舍、屠門、酒肆,蔚為寶坊。緇白分集,攝折互用。大鑒之道,勃然中興。蓋丙午始遇赦,癸丑至衡陽。游南岳,禮八十八祖道影。甲寅夏,至湖東。慈圣上賓,詔至,慟哭,披剃返僧服。又二年,念達(dá)觀法門生死之誼,赴葬于雙徑,為作荼毗佛事。箴吳越禪人之病,作擔(dān)版歌。吊蓮池宏于云棲,發(fā)揮其密行以示學(xué)者。自吳門返廬山,結(jié)庵五乳峰下,效遠(yuǎn)公六時刻漏,專脩凈業(yè)。示人偈曰:“但觀一句彌陀佛,念念心中嘗不斷。若能念念最分明,即與彌陀親見面。只想凈土在目前,日用頭頭無缺欠。佛土全收一句中,便是往生異方便。只在了了分明時,不可更起差別見?!本铀哪?,復(fù)往曹溪。以天啟三年癸亥十月十一日,妙峰登也,清示寂。曹溪水忽涸,百鳥哀鳴,夜有光燭天。三日入龕,面色如生,須發(fā)皆長,鼻端微汗,手足如綿。世壽七十八,僧臘五十九。所著有《楞伽筆記》、《華嚴(yán)綱要》、《楞嚴(yán)懸鏡》、《法華擊節(jié)》、《楞巖法華通義》,《起信唯識解》,及《觀老莊影響論》、《道德經(jīng)解》、《大學(xué)中庸直指》、《春秋左氏心法》、《夢游集》各若干卷,行于世。清身體魁梧,氣宇軒朗,所至及物利生,如日暄雨潤,加被而人不知。山東再饑,清盡發(fā)其囷,親泛舟至遼東,運(yùn)糴以賑,旁山之民咸免捐瘠。稅使與粵帥有隙,嗾使市民以白艚作難,群噪圍帥府,清緩頰諭稅使解園,不動聲色。會城以寧珠船千艘罷采不歸,剽掠海上,而開礦之役,繹騷尤甚。采使謁曹溪,清以佛法攝受,徐為言開采利害,由是珠船罷采,不入海,而礦額令有司歲解。制府戴公遺書謝曰:“吾今乃知佛祖慈悲之廣大也?!眹L言居北臺時,大雪高于屋,昏夜可鑒毛發(fā)。堅(jiān)坐待盡,身心瑩然。遲明,塔院僧穴雪以入,相攜行雪洞中里許,乃出。當(dāng)詔獄拷治時,忽入禪定,榜箠刺爇,若陷木石。逾年在雷陽,聞侍者趣呼,逮系毒楚卒發(fā),幾無完膚,此《楞伽筆記》所由作也。前后得度弟子甚眾,從之于獄,職納橐饘者,福善也。始終依于粵者,善與、通炯、超逸、通岸也。歸肉身于五乳,留爪發(fā)于曹溪,為之塔銘者,弟子皖舒吳應(yīng)賓、常熟錢謙益也。為之傳與碑記者,會稽陸夢龍也。為述靈龕還曹溪供奉始末者,劉起相也。俱詳《夢游集》。
共49,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
五言律詩
溯流遵遠(yuǎn)渚,旅泊傍孤亭。
月隱山容淡,魚潛水氣腥。
草蟲鳴斷岸,沙鳥宿寒汀。
最惜飄零者,浮生夢未醒。

豺虎中原遍,星軺日夜馳。
詔無哀痛字,人有向隅悲。
遠(yuǎn)探驪龍窟,深批弱木枝。
乾坤聊俯仰,愁絕一雙眉。

其二
五言律詩
青海初收捷,朱厓始罷征。
劍門飛赤羽,閣道走羌兵。
帝德懷柔遠(yuǎn),王師恥戰(zhàn)爭。
蠻夷應(yīng)系長,不見請長纓。

其三
五言律詩
滿目黃塵暗,披肩白發(fā)垂。
江湖歸路杳,鷗鷺傍人疑。
康濟(jì)思今日,安危望此時。
從來貂珥重,寧不愧恩私。

癸卯春日大廉即事 明 · 德清
五言律詩
炎方風(fēng)物異,歲事總難期。
臘盡蟲無蟄,春來鳥不知。
豆花開舊莢,榕葉落新枝。
因憶燕山雪,陽和似有私。

病中示諸子 明 · 德清
五言律詩
厭世心成癖,那堪病作魔。
已知馀日少,更見此身多。
藥石充香積,呻吟當(dāng)羯磨。
文殊如有問,一默竟如何。

宿橋口 明 · 德清
五言律詩
落照浸湖天,沙明月在船。
鳥棲臨水樹,人語隔林煙。
浮世止一宿,馀生能幾年。
如何衰暮日,猶滯楚江邊?

山居 明 · 德清
五言律詩
發(fā)不如心白,形還似木枯。
眾緣閑處盡,一念看來孤。
天已容疏拙,禪應(yīng)離有無。
馀生當(dāng)落日,步步是歸途。

舟行 明 · 德清
五言律詩
湘水通巴漢,孤帆入楚天。
片云低遠(yuǎn)樹,晴日照斜川。
處世常如寄,浮生莫問年。
縱遵歸去路,亦似渡頭船。

舊說雷陽道,今過電白西。
萬山嵐氣合,一錫瘴煙迷。
末路隨蓬累,殘生信馬蹄。
那堪深樹里,處處鷓鴣啼。

其二
五言律詩
竄逐辭金地,窮荒到海涯。
云容飛赤鳥,星尾曳丹蛇。
棄杖林成久,揮戈日未斜。
天南并塞北,是處有胡笳。

其三
五言律詩
萬壑奔流下,千山積翠連。
帆飛五嶺驛,猿掛九秋天。
客路浮云外,鄉(xiāng)心落日前。
吾生猶未定,江漢是馀年。

七言律詩
天涯歷盡尚遐征,百粵風(fēng)煙不計(jì)程。
涉險(xiǎn)始知塵海闊,道窮轉(zhuǎn)見死生輕。
暫依水月光明住,偶向琉璃寶地行。
到岸舟航今已棄,上方鐘鼓為誰鳴?

當(dāng)年一缽久過從,長夜披衣聽曉鐘。
飯食每懷香積界,經(jīng)行常憶妙高峰。
潛消瘴熱心含雪,暗記流年手種松。
為掃蓮花師子座,待馀重舉絕言宗。

山居二首 其一 明 · 德清
七言律詩
三冬擁衲坐枯禪,喜見春光最可憐。
瓦鼎野蔬將獻(xiàn)供,地壚松火漸無煙。
青山覆雪重開面,白發(fā)防寒已及肩。
幸作太平云臥客,焚香朝暮祝堯年。

其二
七言律詩
舊游恍忽是前生,每憶行藏暗著驚。
此日青山當(dāng)日夢,今時白社舊時盟。
酬機(jī)但用無星秤,娛老唯留折腳鐺。
若問西來端的意,曹溪一派水盈盈。

五言絕句
廬山石門隱居 明 · 德清
五言絕句
萬仞香爐峰,一派九江水。
水上出青蓮,人在蓮花里。

高山寺 明 · 德清
五言絕句
山城枕江流,梵剎云中起。
鐘鳴萬戶開,人在蓮華里。

題畫小景 明 · 德清
五言絕句
風(fēng)雨孤舟夜,微茫草樹春。
茅檐驚犬吠,定是渡江人。

題畫小景 其一 明 · 德清
五言絕句
流云覆春山,輕寒凍欲坼。
何處踏青來,歸時月華白。


共49,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