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樊陽源(共 4 首) 五排 1辭賦 3 作品不分行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德宗貞元十八年(802)登進士第,見《登科記考》卷一五?!?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六百十四
陽源。貞元中進士。
五言排律
賦得風動萬年枝 唐 · 樊陽源
五言排律
珍木羅前殿,乘春任好風。
振柯方裊裊,舒葉乍濛濛。
影動丹墀上,聲傳紫禁中。
離披偏向日,凌亂半分空。
輕拂祥煙散,低搖翠色同。
長令占天眷,四氣借全功。

辭賦
江漢之流。始滔滔乎楚澤。
雖導(dǎo)源而則異。必朝宗而來格。
故能吞別派而且千。壅細流而累百。
初謂發(fā)岷山之濺濺。出嶓冢而涓涓。
忽薦至以盈坎。遂同歸于巨川。
洋洋不窮。驅(qū)迅波以來注。
浩浩何足。走驚浪而方前。
沸渭迸瀨。崩奔爭會。
過東陵而更長。歷南國而彌大。
引汲清濁。并包畎澮。
始逶迤于域中。終委輸于區(qū)外。
雙流淼淼。并鶩悠悠。
滈污乎萬里。經(jīng)營乎數(shù)州。
靜委極深。且無驚于海若。
潛盈巨壑。亦何怒于陽侯。
彼宏納之無際。信為長于百流。
爾其揭厲莫從。深淺無必。
絕地脈于飆駛。透天池而箭疾。
善下以潔乎龍?zhí)?。流謙更清乎鮫室。
就其深矣。誰識濫觴之源。
不可方思??障胗|舟之實。
終始齊赴。周流不違。
似有待而俱進。何經(jīng)始之相依。
演漾紆馀。必遠分而邇合。
洄澓激射。雖異出而同歸。
則知海之為量也。虛而有馀。
水之趨本也。道亦相于。
二派既朝于滄海。眾星如拱于辰居。
漢之廣兮。明委積之有所。
江之永矣。表靈長之在諸。
是俾涵虛之狀益深。浮天之容斯在。
茍歸塘之不息。諒納污而惟倍。
大矣哉誰究其廣深??沼型陟`海。

元理可得。真宗可尋。
惟虛舟之不系。同大道之無心。
每悠悠而去住。恒泛泛而浮沈。
寂慮為徒。必澄淡而方息。
在物無競。信風濤而莫侵。
體合道樞。來憑積水。
本流謙以處順。寧遇坎而斯止。
類善行之無跡。似至人之虛己。
或沿或沂。非假功于楫師。
載沈載浮。亦奚勞于舟子。
若乃景絕游氛。川息波文。
蕩漾無阻。逍遙不偫。
則鼓枻者未足與議。摧撞者不得而云。
故曰動以貞勝。而靜為躁君。
觀其浮廣川之洋洋?;扉L瀾之浩浩。
不拘同放曠之懷。無著體希夷之道。
殊青翰之見重。等元珠之為寶。
惟斯道全。誰曰不然。
任東西之漂蕩。隨風水之推遷。
中含虛而自若。外守正以無偏。
逢流則行。靡驚黿鼉之穴。
安波自往。空思李郭之仙。
動息靡常。去留不禁。
以虛而受。殊乎小器易盈。
可濟不通。非曰不勝其任。
處靜安卑。乘流任時。
浩然獨逝。邈矣誰追。
想好風于曲岸。避巨浪于中坻。
且沒跡于寂寥。楫棹何從喧矣。
是無爭于觸擊。紼纚焉得維之。
是則虛其舟川得以寧。虛其心人寡于欲。
既與道而合契。亦無情于相觸。
茍思理之未忘。諒無驚于寵辱。

大矣哉。海浩漾。
尋之無際。望之無象。
利萬物以成德??倐来ǘ鵀殚L。
柔能善下。稟巨壑以包涵。
挹而朝宗。睹眾流之歸往。
是以臨不測者未足言其濟深。思利涉者孰可詠其河廣。
究其所由。得之在柔。
濫觴之初。因一勺而畎澮。
循環(huán)無際。想三歲之周流。
伊昔洪水方割。夏禹是理。
既浚昆崙之輸。爰標南國之紀。
故導(dǎo)之逾遠。非壅之可止。
將虛受之為德。諒成大而有以。
且明乎避高之義。自得乎潤下之旨。
始將就濕。想浩浩而其來。
終類沃焦。見滔滔之未巳。
原夫水反于壑。海不厭深。
其有也靡患夫泛濫。其細也不逆于浸淫。
是知眾流同歸。異源將合。
注而不竭。但見乎川流。
滿而不盈。更因乎海納。
廣哉巨瀛。莫之與京。
萬里波委。四時砥平。
灌以涇不能混其濁。注以渭不能溢其清。
不涌浪而跳沫。獨持盈而守成。
故得萬穴爭赴。九河自同。
類夫云之從龍。鳥之附鳳。
又似一人立國。萬方入貢。
愿以含垢之體。為納污之諷。
因知夫海為川谷之王。以寬而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