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7—768 【介紹】: 唐潁川人,祖籍南蘭陵,字茂挺。蕭晶孫。玄宗開元二十三年進士,天寶初補秘書正字,名聞天下,號蕭夫子。史官韋述薦其自代,召詣史館待制,因忤李林甫,罷。林甫死,調河南參軍事。安祿山反,往見河南采訪使郭納言御守計,不用,因走山南,節(jié)度使源洧辟為掌書記。后授揚州功曹參軍,到任兩夜即去??退烙谌昴下蒙?。門人謚為文元先生。擅古文,與李華齊名。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09—760 字茂挺,排行十,郡望南蘭陵(今江蘇常州),潁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人。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進士及第,歷仕桂林參軍、秘書正字。天寶八載(749)為集賢校理,受李林甫排斥,調為廣陵府參軍事,十載轉河南參軍事。肅宗至德元載(756),山南節(jié)度使源洧辟為掌書記。永王亂平,淮南節(jié)度使表為揚州功曹參軍。乾元三年(760)歸葬先人,客死汝南。門人共謚為文元先生。生平詳見新、舊《唐書》本傳、《舊唐書·韋述傳》、李華《蕭穎士文集序》。蕭名重于時,人稱“蕭夫子”,與李華齊名,時稱“蕭李”。日本遣使入朝,自述國人愿得蕭夫子為師。有文集10卷,已佚。《全唐詩》存詩1卷。唐詩匯評
蕭穎士(717-759),字茂挺 蕭梁宗室后裔,祖籍南蘭陵(今江蘇常州),居于潁川(今河南許昌)。四歲能文,十歲入太學。開元二十三年(735),登進士第,對策第一,授金壇尉。歷桂州參軍,丁家艱去職。天寶初,任秘書正字,搜求遺書,因“慢官離局”被劾免,居濮陽,以教授為生,人稱“蕭夫子”。后召為集賢校理,不屈于季林甫,降資參廣陵軍事。十載,因人薦入史館待制,復調參河南府寫事。安史亂起,為山南節(jié)度使源洧掌書記。洧卒,入淮南李成式幕為揚州功曹參軍,掌書記。乾元中,為諸道租庸使第五琦從事,赴嵩條遷祔先人遺骨,客死汝南逆旅。穎士工文能詩,獎掖后進,名重一時。文章與李華齊名,世稱“蕭李”。有《梁蕭史譜》二十卷,《游梁新集》三卷,《文集》十卷,均佚。后人輯有《蕭茂挺文集》一卷,《全唐詩》編詩一卷。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二
穎士字茂挺。梁鄱陽王恢七世孫。開元二十三年舉進士。對策第一。天寶初補秘書正字。劾免。留客濮陽。學者皆從授業(yè)。號蕭夫子。召為集賢校理。嘗作伐櫻桃賦譏李林甫。見疾免官。林甫死。更調河南府參軍事。安祿山有寵。穎士知將亂。托疾游少室山。乾元初授揚州功曹參軍。至官信宿去??退廊昴?。年五十二。門人共謚曰文。
作品評論
唐詩紀事
共33,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李華序其文曰:開元、天寶間,以文學著于時者,曰蘭陵蕭穎士,字茂挺……君謂:六經(jīng)之后,有屈原、宋玉,文甚雄壯,而不能經(jīng),厥后有賈誼、文詞詳正,近于理體。枚乘、司馬相如,亦瑰麗才士,然而不近風雅。揚雄用意頗深,班彪識理,張衡宏曠,曹植豐贍,王粲超逸,嵇康標舉,此外皆金相玉質,所尚或殊,不能備舉。左思詩賦,有雅頌遺風,干寶著論,近乎王化根源,此外皆夐絕無聞。近日陳拾遺文體最正。以此而言,見君述作。《載酒園詩話又編》
人有一時負重名,既久而聲暫歇者,唐之蕭茂挺,宋之梅圣俞是也。詩文具在,不知當時何以傾動蠻貊如此!蕭嘗謂“屈、宋雄壯而不能經(jīng),賈生近理,枚馬瑰麗而不近風雅?!比黄洹督袟鳌?、《菊榮》、《涼雨》、《有竹》諸篇,豈遂真《風》《雅》乎?于《三百篇》雖具孫叔之衣冠,尚無優(yōu)孟之抵掌。
五言律詩
俱飛仍失路,?服邇清波。
地積東南美,朝遺甲乙科。
客愁千里別,春色五湖多。
明日舊山去,其如相望何。
五言排律
出硤寄趣少,晚行偏憶君。
依然向來處,官路溪邊云。
茲路豈不劇,能無俗累紛。
槐陰永未合,泉聲細猶聞。
彌嘆春罷酒,牽卑(一本二字缺)從此分。
登高望城入,斜影半風薰。
古風
引用典故:一葦
林烏遙岸鳴,早知東方曙。
波上風雨歇,舟人叫將去。
蒼蒼前洲日,的的回沙鷺。
水氣清曉陰,灘聲隱川霧。
舊山勞魂想,憶人阻洄溯。
信宿千里馀,佳期曷由遇。
前程入楚鄉(xiāng),弭棹問維揚。
但見土音異,始知程路長。
寥寥晚空靜,漫漫風淮涼。
云景信可美,風潮殊未央。
故人江皋上,永日念容光。
中路枉尺書,謂余瓊樹芳。
深期結晤語,竟夕恨相望。
冀愿崇朝霽,吾其一葦航。
山縣繞古堞,悠悠快登望。
雨馀秋天高,目盡無隱狀。
綿連滍川回,杳渺鴉路深。
彭澤興不淺,臨風(一作流)動歸心。
賴茲琴堂暇,傲睨傾菊酒。
人和歲已登,從政復何有。
遠山十里碧,一道銜長云。
青霞半落日,混合疑晴曛。
漸聞驚棲(一作棲林)羽,坐嘆清夜月。
中歡愴有違,行子念明發(fā)。
僅能泯寵辱,未免傷別離。
江湖不可忘,風雨勞相思。
明時當盛才,短伎安所設。
何日謝百里,從君漢之澨。
引用典故:食萍鹿
呦呦食蘋鹿,常飲清泠川。
但悅豐草美,寧知牢饌鮮。
主人有幽意,將以充林泉。
羅網(wǎng)幸免傷,蒙君復羈牽。
高堂列眾賓,廣座鳴清弦。
俯仰轉驚(一作傷)惕,裴回獨憂煎。
緬懷云巖路,欲往無由緣。
物各有所好,違之傷自然。
神龜在南國,緬邈湘川陰。
游止蓮葉上,歲時嘉樹林。
毒蟲且不近,斤斧何由尋。
錯落負奇文,熒煌耀丹金。
江山萬里馀,淮海阻且深。
獨保貞素質,不為寒暑侵。
一逢盛明代,應見通靈心。
引用典故:舉仇 叔向嬰拘
彭陽昔游說,愿謁南郢都。
王果尚未達,況從夷節(jié)謨。
豈知晉叔向,無罪嬰囚拘。
臨難俟解紛,獨知祁大夫。
舉讎且不棄,何必論親疏。
夫子覺者也,其能(一作肯)遺我乎。
□□將澤國,淜騰迎淮甸。
東江輸大江,別流從此縣。
仙尉俯勝境,輕橈恣游衍。
自公暇有馀,微尚得所愿。
拈引間翰墨,風流盡歡宴。
稍移井邑閑,始悅登眺便。
遙岫逢應接,連塘乍回轉。
劃然氣象分,萬頃行可見。
波中峰一點,云際帆千片。
浩嘆無端涯,孰知蘊虛變。
往游信不厭,畢景方未還。
蘭□煙靄里,延緣蒲稗間。
勢隨風潮遠,心與□□閑。
回見出浦月,雄光射東關。
悠然蓬壺事,□□□衰顏。
安得傲吏隱,彌年寓茲山。
四言詩
并序:江有楓,思陸、鄭二友吳會舊游,且疾讒也。臣宦于尹府臣(君宦于尹府臣),以直方不偶,見逼讒佞。惟古之賢者,有避色避言之義,嬌然去之。二室之間,有槭樹焉,與江南楓形胥類。憩于其下,而作是詩,以貽夫二三子焉。
引用典故:人生貴適意
江有楓,其葉蒙蒙。
我友自東,于以游從。(一章)
山有槭,其葉漠漠。
我友徂北,于以休息。(二章)
想彼槭矣,亦類其楓。
矧伊懷人,而忘其東。(三章)
東可游矣,會之丘矣。
于山于水,于廟于寺。
于亭于里,君子游焉。
于以宴喜,其樂亹亹。(四章)
粵東可居,彼吳之墟。
有田有庭,有朋有書。
有莼有魚,君子居焉。
惟以宴醑,其樂徐徐。(五章)
我朋在矣,彼陸之子(淹也)。
如松如杞,淑問不已。(六章)
我友于征,彼鄭之子(愕也)。
如琇如英,德音孔明。(七章)
我思震澤,菱芡羃羃。
寤寐如覿,我思剡溪。
杉筱萋萋,寤寐無迷。(八章)
有鳥有鳥,粵鷗與鷺。
浮湍戲渚,皓然潔素。
忘其猜妒,彼何人斯,曾足傷懼。(九章)
此懼惟何,懼寘于羅。
彼驕者子,讒言孔多。
我聞先師,體命委和。
公伯之愬,則如予何。
悵然山河,惟以嘯歌,其憂也哉。(十章)
并序:菊榮,酬贈離,且申志也。久寓大邑,賢宰宋侯惠而好予,賦鳴蟬以貺別。有懷相規(guī),備厥卒章,于以報焉。
采采者菊,芬其榮斯。
紫英黃萼,照灼丹墀。
愷悌君子,佩服攸宜。
王國是維,大君是毗。
貽爾子孫,百祿萃之。(一章)
采采者菊,于邑之城。
舊根新莖,布葉垂英。
彼美淑人,應家之禎。
有弦既鳴,我政則平。
宜爾棟崇,必復其慶。(二章)
采采者菊,于邦之府。
陰槐翳柳,邇楹近宇。
彼勞者子,喧卑是處。
慨其莫知,蘊結誰語。
企彼高人,色斯遐舉。(三章)
采采者菊,于賓之館。
既低其枝,又弱其干。
有斐君子,是焉披玩。
良辰旨酒,宴飲無算。
愴其仳別,終然永嘆。(四章)
歲方晏矣,霜露殘促。
誰其榮斯,有英者菊。
豈微春華,懿此貞色。
人之侮我,混于薪棘。
詩人有言,好是正直。(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