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曇無讖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海東高僧傳·卷第一
釋義淵。
句高麗人也。
世系緣致咸莫聞也。
自隸剃染。
善守律儀。
慧解淵深。
見聞泓博。
兼得儒玄。
為一時道俗所歸。
性愛傳法。
意在宣通。
以無上法寶。
光顯實難。
未辨所因。
聞。
前齊定國寺沙門法上。
戒山慧海。
肅物范人。
歷跨齊世為都統(tǒng)。
所部僧尼不減二百萬。
而上綱紀將四十年。
當文宣時盛弘釋典。
內(nèi)外闡揚。
黑白咸??。
景行既彰。
逸響遐被。
是時句高麗大圣相王高德。
乃深懷正信。
崇重大乘。
欲以釋風(fēng)被之海曲。
然莫測其始末緣由。
自西徂東年世帝代。
故件錄事條。
遣淵乘帆向鄴。
啟發(fā)未聞。
其略曰。
釋迦文佛。
入涅槃來。
至今幾年。
又在天竺。
經(jīng)歷幾年。
方到漢地。
初到何帝。
年號是何。
又齊陳佛法誰先從爾。
至今歷幾年帝。
請乞具注。
其十地。
智度。
地持。
金剛般若等諸論本。
誰述作著論。
緣起靈瑞所由有傳記不。
謹錄咨審。
請垂釋疑。
上答云。
佛以姬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歲生。
十九出家。
三十成道。
當穆王二十四年癸未。
王聞西方有化人出。
便即西入。
至竟不還。
以此為驗。
四十九年在世。
滅度至今齊世武平七年丙申。
凡一千四百六十五年。
后漢明帝永平。
經(jīng)法初來。
魏晉相傳。
吳孫權(quán)赤烏年。
康僧會適吳。
方弘教法。
地持阿僧伽比丘從彌勒菩薩受得其本。
至?xí)x安帝隆安年。
曇摩讖于姑藏為河西王沮渠蒙遜譯。
摩訶衍論。
是龍樹菩薩造。
晉隆安年。
鳩摩什波至長安為姚興譯。
十地論金剛般若論。
并是僧祛弟波藪槃豆造。
至魏宣武帝時。
菩提留支始翻。
上答指證。
由緣甚廣。
今略舉要。
淵服膺善誘。
博通幽奧。
辯高灸輠。
理究連環(huán)。
曩日舊疑。
煥然冰釋。
今茲妙義。
朗若霞開。
西承慧日。
東注法源。
望懸金不刊。
傳群玉而無朽。
所謂苦海津濟。
法門梁棟者。
其惟吾師乎。
既返國揄揚大慧。
導(dǎo)誘群迷。
義貫古今。
英聲藉甚。
自非天質(zhì)火拔。
世道相資。
何以致如斯之極哉。
史不敘所終。
故不書。
贊曰。
佛生年月日傳記互出。
理難一定。
然淵親承法上口授而來。
乃與唐法琳辨正論所據(jù)若合符節(jié)。
當以此為指南。
然鉅儒吳世文援引古文特啟異論。
致有問對。
雖辭旨煩麗。
亦不足憑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92—772 【介紹】: 唐僧。越州山陰人,字曇允,俗姓張。初于越州云門寺出家。中宗景龍中受戒。玄宗開元初游長安,從師習(xí)律學(xué),又依崇圣寺僧學(xué)唯識,從善無畏受菩薩戒。所詣皆臻妙境,名動京師,一時名儒,多從之游。開元二十六年歸會稽,住開元寺,以傳揚四分律學(xué)為己任,門人遍及南北。有《發(fā)正記》。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姓張氏。
其先韓人也。
自留侯良。
為漢元輔。
晉魏以降。
衣冠相繼。
曾祖恒以太常卿仕隋。
扈蹕揚都。
子孫遂家。
越一年十六。
聽茂亮法師。
講經(jīng)論于云門寺。
懸解異眾。
法師勸其母孟氏。
放出家。
亮即中宗皇帝菩薩戒師也。
景龍中。
以制恩薙染。
年滿。
從丹陽玄昶律師受具。
讀南山事鈔于當陽曇勝律師。
開元五年。
游京師。
依觀音寺大亮律師習(xí)毗尼藏。
崇圣寺檀子法師。
究唯識俱舍等論。
安國寺印土沙門。
受菩薩戒。
又問易于左常侍褚無量。
觀史于國子司業(yè)司馬貞。
于是內(nèi)外周贍。
儒釋貫通。
而聞望起矣。
丞相燕國公張詵。
廣平宋璟。
尚書蘇瑰。
兗國陸象先。
秘書監(jiān)賀知章。
宣州涇縣令萬齊融。
皆相與游宴。
二十五年。
仗錫東歸。
明年詔天下州郡。
置開元寺。
長史張楚。
舉一充寺主。
天寶十四載。
浙河潮水壯甚。
南激錢唐大云寺。
一偕其徒千許人。
闡律其傍。
每至潮激。
則皆唱摩訶般若。
輒止。
五月之晦。
一方夜坐。
見神人。
衣冠甚偉。
稽首謝曰。
蒙垂法施。
愿改波道矣。
已而漲沙五十里于所激之地。
計之僅距闡律時九十日爾。
道俗以為神。
至德之際。
國步多艱。
教門頹弛。
都督王公以一德足鎮(zhèn)浮。
道宜張善。
請起為僧統(tǒng)。
而風(fēng)俗淳美如舊。
大歷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遷化干寺之律院。
壽八十。
臘六十一。
以明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窆于秦望山。
祔先和尚之塋也。
先是一入關(guān)。
謁明達法師。
師目之曰。
人中師子也。
遵善寺尼慈和者。
有靈異。
言輒驗。
歌曰。
曇一師。
解毗尼。
大聰明。
更無疑。
為先達所標擬如此。
其開四分律。
前后三十五過。
刪補鈔二十馀過。
江淮釋子。
從得戒法者十萬計。
以故衣缞執(zhí)紼。
號哭滿山。
既葬。
天臺國清寺湛然等樹碑。
而徐公浩撰文。
以垂休美。
宋高僧傳·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釋曇一。
姓張氏。
蓋韓人也。
其先軒轅。
賦姓至良佐漢侯于留。
魏晉已還衣冠繼代。
僧祖恒隋太常卿。
扈蹕揚都遂家于越。
恒生孝廉翼。
翼生處士蕆。
蕆生一。
令聞江南。
今四葉矣。
一宿植凈因生知慧性。
弱而敏悟長而聰明。
年十五從李滔先生習(xí)詩禮。
終日不違。
十六聽云門寺茂亮法師經(jīng)論一聞懸解。
法師異之。
謂其母孟氏曰。
此佛子也。
可令削發(fā)當與授記。
亮即孝和皇帝菩薩戒師也。
一聞而歡喜有度世之志。
景龍中承恩出家。
隸在僧錄。
年滿受具于丹陽玄昶律師。
學(xué)通事鈔于當陽曇勝律師。
既而鉆木見煙窺墻睹奧。
開元五年西游長安。
依觀音寺大亮律師傳毗尼藏。
崇圣寺檀子法師學(xué)唯識俱舍等論。
安國寺印度沙門受菩薩戒。
于是蓮華不染之義。
甘露甚深之旨。
一傳慧炬了作梵雄。
遠近瞻仰如宗師矣。
然刃有馀地時兼外學(xué)。
常問周易于左常侍褚無量。
論史記于國子司業(yè)馬貞。
遂漁獵百氏囊括六籍。
增廣聞見。
自是儒家調(diào)御人天皆因佛事。
公卿向慕京師籍甚。
時丞相燕國公張說廣平宋璟尚書蘇瑰兗國陸象先秘書監(jiān)賀知章宣州涇縣令萬齊融。
皆以同聲并為師友。
雖支許之會虛嘉宗雷之集廬岳。
未云多也。
四分律者后秦三藏法師梵僧佛陀耶舍傳誦中華。
與羅什法師共為翻譯。
今之講授自此員來魏法聰律師始為演說聰授道覆。
覆授光。
洎隋朝相部勵律師作疏十卷。
西京崇福寺滿意律師盛傳此疏。
付授亮律師。
其所傳授一一依勵律師疏。
及唐初終南宣律師四分律鈔三卷詳略同異。
自著發(fā)正義記十卷。
明兩宗之舛駁發(fā)五部之鈐鍵。
后學(xué)開悟夜行得燭。
前疑泮釋陽和解冰。
佛日昭晰而再中。
法棟崢嶸以高峙。
發(fā)正記中斥破南山。
持犯中可見也。
二十五年仗錫東歸。
明年詔置開元寺。
長史張楚舉為寺主。
因而居焉。
一聲振京華道高吳會。
布大慈以攝眾修萬行以表儀。
順風(fēng)問道者轂擊肩摩。
函丈請益者波委云萃。
虛受之量隨而演說。
故前后講四分律三十五遍。
刪補鈔二十馀遍焉。
江淮釋子受木叉者。
非一登壇即不為得法。
從持僧律。
蓋度人十萬計矣。
至德之際國步多艱。
緇徒慢法罕率經(jīng)教國相王公出鎮(zhèn)于越。
以一德名素高請為僧統(tǒng)。
一變清凈大闡熏修。
浹旬之間回邪入正。
善誘潛化皆此類焉。
始者一入關(guān)謁明達法師。
目之曰。
人中師子也。
又遇遵善寺尼慈和。
歌曰。
曇一師解毗尼大聰明更無疑為達人之所諺多矣。
天寶十四載浙河潮水南激錢塘。
大云伽藍當茲湍??。
因請一講律。
學(xué)徒千人。
咸發(fā)大愿每上念摩訶般若。
乃止?jié)ひ愿N轳泯埻酢?div id="y8yyyqu" class='inline' id='people_15179_2_97_comment'>
用茲莊嚴祈于衛(wèi)護。
五月晦夜惚恍之間。
見一神人衣冠甚偉稽首謝曰。
蒙垂法施即改波流。
未逾九十日漲沙五十里。
道俗驚嘆得未曾有。
一蔚為法主大揚教跡。
發(fā)明前佛之付囑。
保證后佛之護念。
四句作偈受持者了于未了。
一音演法諦聽者聞所不聞。
非夫天地淳精江山粹靈與法作程間世而生。
孰能玄通密證如此其大者乎。
寺中洪鐘一所作也。
遠徵鳧氏近法雷門。
生存累年匠其規(guī)制。
歿后三日成于镕造。
聲應(yīng)百里扛乎萬鈞。
蒲牢叫而地震。
師子吼而山嶪警悟聾俗導(dǎo)引迷方。
胡可言也。
法謝形離薪盡火滅。
以大歷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遷化于寺之律院。
報齡八十。
僧臘六十一。
即以明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遷座于秦望山。
從先和尚之塋也。
一春秋已高精爽逾勵。
既不衰憊初無疾苦。
忽謂侍者曰。
吾將掃禮墳塔歸骨于此。
數(shù)日之后奄然而終。
江淮之南河洛之表。
衣缞制服執(zhí)紼送喪。
號哭滿山幡華蔽野。
比夫劇孟之母送車千乘孔丘之墓栽樹萬株。
可同年哉。
門人越州妙喜寺常照建法寺清源湖州龍興寺神玩宣州隱靜寺道昂杭州龍興寺義賓臺州國清寺湛然蘇州開元寺辯秀潤州棲霞寺昭亮常州龍興寺法俊等。
早發(fā)童蒙咸承訓(xùn)誘。
三千弟子仰梁木而增悲。
八萬門人望栴檀而不及。
時會稽徐公浩素敦鄉(xiāng)里之舊。
為碑頌德焉。
大歷十一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