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釋真賢,字獨愚,泗州人,寶華見月弟子也。賦性簡約,敦崇實行,外內典籍,靡不博覽。尤精于教觀,深得楞嚴之旨。自稟具千華,究心三學,凡所傳集,貫澈精微。故分座演法,稱為律匠。有行僧藍盂者,建齋僧館于楚州古枚里,謀之漕督帥中丞,擴張舊址,聿宏戒法,請賢住持,帥公欣然允許,改僧齋為大悲院,仍施膳僧田地,豁免差役。賢既戾止,初闡教乘,遂建戒幢。大淮南北,律學昌明,自賢始也。然經營伊始,不過數楹,饑饉之馀,艱窘莫支。賢殫心造筑,精誠感發(fā),檀護頻來施舍,相繼卒立,叢林殿堂廊廡,罔不完備。又念止作二持,末法津梁,律門向導,必入大歲,庶不負著述苦心,并晰鏡磚疑議。因發(fā)憤往京師,留居待時,將達所志,而積勞成病,終不服藥,謂幻化空體,聚散不常,何勞人事。唯棲心凈土,超然善化。弟子遍知正奉靈骨歸。世壽、僧臘殊無可考。
人物簡介
釋?;?,字朗照,霍山人,少從池州青陽九華山凈度寺出家。光緒初元受具戒于甘露。十七年四月九日,始來常州天寧。歸心凈土,專誠念佛,刻苦精勤,閱十五載,無一息稍懈。后遷普同院,仍持苦行,至老不衰。寺內有閉關僧,慧每為護關,亦經多期。日誦《法華》,見藥王焚身,因弘茲愿,舍身救世。宣統三年,時事改革,天下多故,道德日喪,欲實行其志,昌明佛法,挽回人心,化爭競為慈祥,弭貪嗔于未發(fā),天地殺機庶有止息,耿耿此懷,久不得遂。甲寅四月十七日夜半,于院墻東畔,積薪如小座,端趺于上,舉火自化。時年六十有九。慧有一徒,為鄉(xiāng)寺主,數日前屬之曰:“余欲焚身,煩爾舉燎。”徒漫應之,終不果來。當火起時,往觀者眾,見其合掌,端坐于火光中,蓋焚已過半矣,乃袈娑成灰,而銅鉤猶懸于肩下,的然不墜。蓋其道心堅決,視死如歸,故能周身火發(fā),節(jié)節(jié)然燒,痛苦俱忘,分寸不移。非具真解脫,得大自在,詎能端凝不動,從容以去如此乎?樹旁設香案,壚火未燼,想見虔誠禮佛,然后就化。當時見者,莫不敬仰嗟嘆,發(fā)起信心,群競施舍,于焚身處建塔其上,狄葆賢為記其事。
人物簡介
聆風簃詩·陳序黃浚(1891-1937) 字秋岳,室名"花隨人圣庵"。福建閩侯人。幼為京師譯學官學生,有詩名,孫雄收其詩入《四朝詩史》。17歲畢業(yè),在京任七品小官。民國后梁啟超任財長時聘為秘書。1924年任國務院參議,為汪精衛(wèi)看重,招為南京行政院秘書。后因向日本出賣情報,接頭時被捕獲,以漢奸罪處決。汪辟疆所著的《光宣以來詩壇旁記》中稱"黃秋岳如凝妝中婦,儀態(tài)萬方"。 有《尊古齋古鉥集林》、《衡齋藏印》、《衡齋金石識小錄》、《尊古齋造像集拓》、《尊古齋陶佛留真》、《壺舟筆記》、《花隨人圣庵摭憶》及《補編》等。施蟄存在《詞學》第四輯上發(fā)表之《花隨人圣盦詞話》即從《花隨人圣盦摭憶》中選出。
秋岳少治詩,與仲毅、芷青、敷庵諸子知名當世,既而從余治小學、史學、為駢體文,彷佛治公羊治大戴之儀鄭堂,治尚書治墨子之問字堂,五七言亦遂與前數子者小異。余生平論詩,以為必具學人之根柢、詩人之性情,而后才力與懷抱相發(fā)越,三百篇之大小雅材是已。今人為詩,徒取給于漢魏六朝唐宋諸名家,雖號稱鉅子,立派別,收召才俊,免于風而不失之憾者蓋寡。然余言者,吷庵、審言、無識數人而已。今秋岳短章長謠,骎骎雅材而不遺風人旨趣,近賢中況諸廣雅、澗于,殆足方駕,亦以難矣。秋岳為朝官,困王城中,不廢嘯歌,閒歲出游,求江山助,悽惋之作,都千百篇,付刊將成,敘以勖之,不足為不知者道也。乙丑冬月,石遺老人書于匹園。聆風簃詩·梁序
光緒丙午,識哲維于北京,年裁十六耳,訥于言,約敕如宿儒,而治學甚力。越三年,己酉,同筆硯大學文科,不久皆棄去。國變后,時時相見談詩,或縱論時事。未幾,樊樊山、易實甫、周沈觀、俞恪士、梁任公輩皆集京師,每有賞會,輒并舉余與哲維,于是世人遂以齊名相指目矣。顧哲維汎愛而嗜吟,海內之稱詩者,鮮不往復唱和,名乃益盛,然獨昵近余,每有作,必就商,安而后已,如是者八九年,逮庚申政變,余為逋人,蹤跡始稍稍遠矣。哲維少好駢儷之文,方弱歲時,即馳書老輩,爭論文體,故其為詩亦沈博頑艷,喜作才語。儉腹者讀之,如入五都之市,目不暇給。顧獨謠孤賞,亦嘗為淡遠閒適之言,乃知能者之不可以一方囿也。哲維未冠入官,浮沉記室者幾三十年,頗不自得。丁丑秋,戰(zhàn)事初起,遽以事見法,蓋其平日審度國勢,主款最力,既不得抒,每有出位之謀,又不自檢括,動為讎者所藉口,既以身殉,而國亦隨破。及今思之,向者之燭照幾先,明若布算,使其言行,其所全不更大耶?余維古今文人,張華、潘岳、陸機、陸云、謝靈運、謝朓、溫子升、薛道衡、陳子昂、宋之問、李邕、盧仝、張羽、高啟、孫蕡之倫,或死于冤,或中于法,當時之毀譽愛憎,亦至不一矣。及時易事遷,世人誦其文章,震其風采,往往有生不同時之恨,彼貴壽考終,與草木同腐者,使人轉不詳其名氏,然則人生所尚,殆在此不在彼矣。哲維既喜談政,胸中抑塞不平之氣,一寓于詩,其所非議刺譏,或當或不當,然函孕史事,比附故實,如珠玉出篋,光采爛然,并世作者,未之或先也。方哲維未逝時,書坊賈人將流布其詩,其后遂怵禍謝絕。余急收其稿,以歸其子劼之,釐為《聆風簃詩》八卷,且集貲使授諸梓,而以長短句附焉。嗚乎!哲維亡矣,其不亡者僅此,余以三十年之交舊,申之以姻亞,追維平日文酒之樂、離合之跡,雖風逝電謝,不可摶捖,然一展卷間,彷佛遇諸紙上,令人悲咽不可仰?;貞浾芫S臨命之歲,序余《爰居閣詩》,脫稿視余,并幾賞析,宛然前日事耳。今劼之既刻《聆風簃詩》,乃徵余序,輒以淚濡筆,書此以塞其意,哲維有知,其許我耶。辛巳春,長樂梁鴻志。(錄入:顧青翎)
人物簡介
丁寧(1902—1980) 原名瑞文,號懷楓,別號曇影樓主。原籍鎮(zhèn)江,隨父遷揚州。受業(yè)于揚州名宿戴筑堯。十三父歿,十六適黃姓,生一女夭,黃紈绔子,懷楓備受虐待,毅然離異,終不再嫁。三十年代初與夏承燾、龍榆生、王叔涵、任心叔相識唱酬??箲?zhàn)間奉母避走,母死無依,飄零無地。四十年代經人介供職南京圖書館,建國后調至安徽省圖書館任古籍管理員,晚年受聘安徽省文史研究館。有《還軒詞》。還軒詞·自序
余幼嗜韻語,九歲誦唐詩,至月落烏啼、煙籠寒水等句,輒悄然似有所會。乃學為小詩,年十二,積稿盈寸,顧咿嚘稚俗,幾類盲詞。及長以屢遭家難,處境日蹙,每于思深郁極時又學為小詞,以遣愁寂。初亦隨手棄置,自丁卯春始稍稍留稿,至癸酉成曇影集一卷,多半感逝傷離之作。甲戌以后情境稍異,得與詞壇諸公時通聲氣,至戊寅春成丁寧集一卷,唱酬之作占半數。自戊寅夏至壬辰秋,歷時十五年,其間備經憂患及人事轉變,成懷楓集一卷,是后即不更作。蓋知措語凄抑,已成積習。處幸福之世,為酸楚之音,言不由衷,識者所戒。于是結束吟箋,悉付塵篋,蠹穿鼠齧,已漸忘懷。而吳興周君子美,古道熱情,知余最久,憫身世之畸零,恐蕪詞之散失,愿為付印,并任校訂之勞。竊念叩缶之音,本不應浪耗楮墨。第以一生遭遇之酷,凡平日不愿言不忍言者,均寄之于詞。紙上呻吟,即當時血淚。果能一編暫托,亦暴露舊社會意識形態(tài)之一法也。 一九五七年八月 丁寧還軒詞·重印還軒詞序
還軒詞存·初校跋還軒詞三卷系一九五七年八月老友周子美先生所代印,二十年來分贈友好,已僅存一冊及底稿數紙。今秋先生及施蟄存先生來函,均有重印還軒詞之議,時余久病新痊,視力愈衰,一時無從著手。比鄰卓君孟飛,青年好學,知余所苦,愿任校繕之勞,復于底稿中擇一二可留者,按序補錄于三卷之內,癸巳入皖以后所作為一廠集一卷。全書共四卷,總二百零四闋,皆承周施兩先生力助始克完成,謹此志謝。再此書編繕校印皆卓君獨力完成,附此志感。一九八零年二月 丁寧
右《還軒詞存》三卷,余友丁君懷楓之舊作也。君名寧,揚州人。幼孤,遭家多難,身世凄涼,以素擅詩詞及流略之學,遂以傭書自給,而橐筆之暇仍不廢吟詠。余識君近二十年,初以其郁郁寡言笑,秘不以所著示人,心頗疑之。及相處既久,始覺其甘淡泊、重然諾,迥非尋常閨閣所能及。以是時相過從,并得讀其全稿。蓋君身世抱難言之隱,故其詞有不盡飄零之感也。因力勸付梓,以免散佚,并愿董其繕校之役,直至今夏始獲寫印。昔者,先叔夢坡翁曾與朱彊村年丈于杭之西溪秋雪庵建兩浙詞人祠堂,祀唐張志和而下千有馀人。而閨閣詞人數甚寥落,舍清照、淑真外,無著名者。今君所遭較漱玉、幽棲為尤酷,而其詞之低回百折,凄沁心脾,雖不外個人得失,亦未始非舊社會制度下呻吟之音也。今書將成,爰志數語,預料他時當有讀其詞而悲其遇者。 一九五七年八月,吳興周延年子美,時年六十有二北山樓抄本·跋
維揚有女詞人丁懷楓,余未嘗聞其名。周子美為師范大學同事,其為丁君油印詞稿,余亦竟未知,子美亦未為余言丁君事。近日杭州胡宛春欲問丁君消息,囑詢之子美,子美始為余道丁君身世,且言丁君尚在皖中為典書史,今年亦七十馀矣。余欲從子美假讀其集,則當時僅印數十冊,悉以贈同好,今無存矣。遂馳書復宛春,且求借其藏本。越三日,宛春寄書來,蓋即子美所貽者。余展誦終卷,驚其才情高雅,藻翰精醇,琢句遣辭謹守宋賢法度,制題序引亦雋潔古峭,不落明清凡語,知其人于文學有深詣也。并世閨閣詞流,余所知者,有曉珠、桐花二呂、碧湘、翠樓二陳,湘潭李祁,鹽官沈子苾,潮陽張蓀簃,俱擅倚聲,卓爾成家。然以還軒三卷當之,即以文采論,亦足以奪幟摩壘。況其賦情之芳馨悱惻,有過于諸大家者。此則詞逐魂銷,聲為情變,非翰墨功也。昔譚復堂謂咸同兵燹,成就一蔣鹿潭,余亦以為抗日之戰(zhàn),成就一還軒矣。若其遭逢喪亂,顛沛流離,又與漱玉無殊。讀其詞者,豈能不悲其遇。漱玉古人矣,還軒猶在。百劫馀生,寄跡皖中,隱于柱下。水遠山長,余亦無緣識之。因手錄一本,資暇日諷誦,寄我心儀。乙卯十一月,云間施舍蟄存書
人物簡介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后曾用筆名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中國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翻譯家等。他先后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fā)表過三篇小說:《債》、《賣藝童子》和《母愛》。曾經和杜衡、張?zhí)煲砗?span id="hzjfz5d"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75211", "people_75210_0_4", "施蟄存")'>施蟄存等人成立了一個名謂“蘭社”的文學小團體,創(chuàng)辦了《蘭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歲。
人物簡介
劉夢芙,1951年7月生,安徽岳西古坊鄉(xiāng)人。曾任中學教師、《中華詩詞》編輯。現任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現當代文學研究室主任。兼任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安徽師范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廣東嘉應學院客座教授、廣東韓山師范學院中國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中心顧問與特約編審。參加中國民主同盟安徽省委員會,任文化委員。2007年,安徽省委宣傳部授予省宣化系統“六個一批”雙百拔尖人才稱號。自幼從父親劉鳳梧(省文史館首批館員)學習傳統詩詞與古文,中年師事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詩詞家孔凡章先生,并向繆鉞、施蟄存、錢仲聯等諸多前輩學者問學。在海內外報刊發(fā)表詩詞作品1000多首,獲“李杜杯”全國詩詞大賽一等獎第一名、“舒而美”中青年詩詞大賽一等獎、“譚嗣同杯”詩詞大賽一等獎以及各類全國詩賽二、三等獎十多次,作品收入數十種當代詩詞選本,被全國詩詞界公認為名家。出版作品集《嘯云樓詩詞》(選本,華藝出版社,2009年;全本,黃山書社,2010年),諸多著名詩人、學者予以高度評價。長期從事古典文學與傳統詩詞研究,以二十世紀詩詞為治學重點,旁涉儒學、史學、文獻編纂校勘之學。在國家重點期刊及省級以上期刊、各種高校學報發(fā)表論文100多萬字,文章被國家權威期刊《新華文摘》轉載,學術觀點被《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藝術報》整版引用。出版學術著作《二十世紀名家詞述評》、《近現代詩詞論叢》、《二錢詩學之研究》、《選堂詩詞論稿》(與人合著)、《冷翠軒詞話》、《二十世紀中華詞選》(上中下三冊)、《中國現代詞選》、《嘯云樓詩學論叢》以及古文譯注、古代詩詞評注共5種,點校古籍《茗洲吳氏家典》(全國古籍整理規(guī)劃小組重點資助項目,黃山書社版)。主編并??薄岸兰o詩詞文獻匯編 文論”、“二十世紀詩詞名家別集叢書”、“當代詩詞家別集叢書”、“安徽近百年詩詞名家叢書”共50種(已出版30多種)。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國家重點期刊《文學評論》發(fā)表署名文章,認為叢書在整理二十世紀舊體詩詞文獻方面,“可稱典范”。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近百年名家舊體詩詞及其流變研究”,完成專著90萬字。在傳統詩詞方面,兼擅創(chuàng)作、理論研究、編輯與??保瑢W界有多篇評論予以稱譽,許為現當代詩詞研究之拓荒者與奠基者。論文獲安徽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安徽省社科院科研成果精品獎。著作獲安徽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華東六省一市優(yōu)秀圖書一等獎,編著獲安徽省文藝類優(yōu)秀圖書二等獎,編校詩詞別集獲全國古籍類優(yōu)秀圖書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