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妙智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0—836 【介紹】: 唐僧。天水人,俗姓趙。十歲出家,受戒于西明寺照律師,通《涅槃經(jīng)》于福林寺崟法師。德宗時被征,常出入禁中,與儒道論議。順宗親之若兄弟,恩禮特隆。憲宗時掌內(nèi)殿法儀,錄左街僧事。卒謚大達。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族趙氏。
居天水。
世為秦著姓。
母張夢。
梵僧謂曰當生貴子。
即出舍利囊中。
使吞之。
及娩。
見所夢僧。
白晝?nèi)胧摇?div id="wa1b64n" class='inline' id='people_19130_1_9_comment'>
摩其頂曰。
教法必賴以大興。
言訖訖失所在。
甫高顙深目。
大頤方口。
身六尺五寸。
音吐如鐘。
始十歲。
以沙彌。
事崇福寺道悟禪師。
十七歲。
受具戒為比丘。
隸安國寺。
學毗尼于崇福寺升律師。
傳唯識論于安國寺素法師。
究涅槃經(jīng)于福林寺崟法師。
既而甫夢。
梵僧以琉璃器。
滿盛舍利。
使吞之曰。
三藏大教。
盡納汝腹矣。
自是妙智宏辨。
囊括川注。
而謁文殊于清涼。
闡華嚴于太原。
其聲聞之美。
達于帝聰。
德宗朝。
出入宮禁。
抗論儒道。
詔賜紫方袍。
歲時錫子異等夷。
順宗在春坊。
相與臥起。
視若兄弟。
恩禮特隆厚。
憲宗御極。
數(shù)幸其寺。
常承顧問。
待之不啻賓友。
而甫儀范超邁。
辭辯華贍。
雖造次應對。
未嘗不推致佛乘。
而揚搉玄理。
由是天子益重其為人焉。
乃迎真骨以祈靈。
開秘殿以請福。
錄左街僧事。
凡十年。
其闡揚涅槃唯識。
課持瑜伽悉地。
轉(zhuǎn)上所施。
以崇飾塔廟。
務極雕繪。
而丈室單床。
惟日誦金剛經(jīng)。
默觀凈二而已。
王公輿臺。
壹以誠接。
然豪門貴族。
莫不瞻向。
議者以為其有常不輕行。
開成元年六月一日卒。
其年七月六日。
茶毗于長樂之南原。
獲舍利圓瑩。
謚大達。
塔號玄秘。
壽六十七。
臘四十三。
弟子僧尼千馀輩。
會昌中。
相國斐公休頌德樹碑原上。
宋高僧傳·卷第六 義解篇第二之三
釋端甫。俗姓趙氏。天水人也。世為秦著姓焉。初母張夫人夢梵僧謂曰。當生貴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誕所夢僧白晝?nèi)肫涫夷ζ漤斣?。必當大興法教。言訖而滅。既成人高顙深目大頤方口。長六尺五寸。其音如鐘。夫?qū)⒂扇鐏碇刑徼徤`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歟。始十歲依崇福寺道悟禪師為沙彌。十七正度為比丘。隸安國寺。受具于西明寺照律師。學毗尼于崇福寺升律師。傳唯識于安國寺素法師。通涅槃經(jīng)于福林寺崟法師。甫又夢。梵僧以舍利滿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盡貯汝腹矣。自是經(jīng)律論無敵于當時。囊括川注逢源會委。滔滔然莫能濟其畔岸矣。夫?qū)⒂ブ觇挥谇樘镉旮事队诜ǚN者。固必有勇智宏辯歟。無何謁文殊于清涼。眾圣皆現(xiàn)。演大經(jīng)于太原。傾都畢會。德宗皇帝聞其名徵之。一見大悅。常出入禁中與儒道議論。賜紫方袍。歲時錫施異于他等。復詔侍皇太子于東朝。順宗皇帝深仰其風。親之若昆弟。相與臥起恩禮特隆。憲宗皇帝數(shù)幸其寺待之若賓友。常承顧問注納偏厚。而甫符彩超邁辭理響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雖造次應對。未嘗不以闡揚為務。繇是天子益知佛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議事。當是時朝廷方削平區(qū)夏??`吳斡蜀潴蔡蕩鄆。而天子端拱無事。詔甫率緇屬迎真骨于靈山。開法場于秘殿。為人請福親奉香燈。既而刑不殘兵不黷。赤子無愁聲蒼海無驚波。蓋參用真宗以毗大政之明效也。夫?qū)⒂@大不思議之道輔大有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歟。掌內(nèi)殿法儀錄左街僧事。以標表凈眾者凡一十年。講涅槃唯識經(jīng)論。處當仁傳授宗主。以開誘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運三密于瑜伽。契無生于悉地。日持諸部十馀萬遍。指凈土為息肩之地。嚴金經(jīng)為報法之恩。前后供施數(shù)十百萬。悉以崇飾殿宇窮極雕繪。而方丈單床靜慮自得。貴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俠工賈莫不瞻向。薦金寶以致誠。仰端嚴而禮足。日有千數(shù)不可殫書。而甫即眾生以觀佛。離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無丘陵。王公輿臺皆以誠接。議者以為成就常不輕行者。唯甫而已矣。夫?qū)⒂{橫海之大航拯迷途于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歟。以開成元年六月一日西向右脅而滅。當暑而尊容若生。終夕而異香猶郁。其年七月六日遷于長樂之南原。遺命荼毗得舍利三百馀粒。方熾而神光月皎。既燼而靈骨珠圓。賜謚曰大達。塔曰玄秘。俗壽六十七。僧臘可數(shù)。門弟子僧尼約千馀輩?;蛑v論玄言?;蚣o綱大寺。修禪秉律。分作人師五十。其徒皆為達者。會昌中相國裴公休。為碑頌德焉。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俗姓趙。天水人。母張夫人夢梵僧謂曰。當生貴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誕。所夢僧。白晝?nèi)肫涫?。摩其頂曰。必當大興法教。言訖而滅。既成人。高顙深目。大頤方口。長六尺五寸。其音如鐘。始十歲。依崇福寺道悟禪師為沙彌。十七受具于西明寺照律師。學毗尼于崇福寺升律師。傳唯識于安國寺素法師。通涅槃經(jīng)于福林寺崟法師。甫又夢梵僧。以舍利滿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盡貯汝腹矣。自是經(jīng)律論。無敵于當時。無何謁文殊于清涼。眾圣皆現(xiàn)。演大經(jīng)于太原。傾都畢會。德宗皇帝。聞其名徵之。一見大悅。常出入禁中。與儒道議。論賜紫方袍。復詔侍皇太子于東朝。順宗皇帝。深仰其風。親之若昆弟。相與臥起。恩禮特隆。憲宗皇帝。數(shù)幸其寺。待之若賓友。常承顧問。雖造次應對。未嘗不以闡揚為務。繇是天子益知佛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議事。以開成元年六月一日。西向右脅而滅。茶毗。得舍利三百馀粒。賜謚曰大達。塔曰玄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憲宗元和中居廬山歸宗寺,善談禪要。白居易貶江州司馬,素重智常,曾與刺史李渤往訪之。卒謚至真禪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信州貴溪(今江西貴溪)人。生卒年不詳。初唐時禪僧。幼出家,后師六祖慧能。《景德傳燈錄》卷五有傳,存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中唐時禪僧。嗣馬祖道一。憲宗元和中住廬山歸宗禪院,世稱歸宗和尚或赤眼歸宗和尚。白居易元和十年(815)貶江州司馬時,曾從之游。穆宗長慶間,江州刺史李渤曾向之問禪。卒謚至真禪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傳》卷一七、《景德傳燈錄》卷七有傳。《祖堂集》存詩偈2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江西大寂弟子也。
元和中。
駐錫廬山之歸宗院。
參訪之徒群擁。
樂天白公。
以司馬貶江州。
獲往來咨決心要。
其欽慕之至見輒坐之南面。
而致拜焉。
后李渤自虔州。
以刺史遷。
尤加悅服。
一日問曰。
教中謂須彌納芥子。
固其理也。
又謂芥子納須彌。
亦豈理乎。
常曰。
人言博士讀萬卷書。
是否。
渤曰。
忝得此名。
常曰。
摩頂放踵。
身不過若干尺爾。
萬卷書向何處著。
渤俛首。
頃之。
因嘆賞不能已。
上堂云。
從上古德。
不是無知解。
它高尚之志。
不同常流。
今時不能自成自立。
虛度時光。
從前只是依它知解。
發(fā)言皆滯。
光不透脫。
只為目前有物。
諸子莫錯用心。
無人替你。
亦無汝用心處。
珍重。
僧問如何是玄旨。
常曰。
無人能會。
問曰。
向者如何。
常曰。
有向即乖。
僧曰。
不向者如何。
常曰。
去無汝用心處。
僧曰。
豈無方便。
常曰。
觀音妙智力。
能救世間苦。
僧曰。
如何是觀音妙智力。
常敲鼎蓋三下云。
還聞否。
僧曰聞。
常曰。
我何不聞。
僧無語。
常打趁。
常與南泉行腳。
一日煎茶相別次。
南泉問曰。
從前與師兄。
商量此事。
彼此已知。
去后或有人問。
畢竟作么生祗對。
常曰。
者一片地。
大好卓庵。
泉曰。
卓庵且置。
畢竟作么生祇對。
常乃翻卻茶銚便起。
泉曰。
師兄吃茶了。
普愿未曾吃茶。
常曰。
作者個語話。
滴水也消不得。
僧問。
此事如何用心。
常曰。
牛皮鞔露柱。
露柱啾啾叫。
凡耳聽不聞。
諸圣呵呵笑。
常因俗官來。
乃拈起帽帶曰。
還會么。
官曰。
不會。
常曰。
莫怪老僧頭風。
不卸帽子。
常入園取菜次。
畫圓相圍菜一株。
謂眾曰。
輒不得動著者個。
眾不敢動。
少頃常來。
見菜猶在。
便以棒打趁眾僧曰。
者一隊漢。
無一個有智慧底。
常刬草次。
有一僧來參。
忽蛇過其前。
當钁斷之。
僧曰。
久向歸宗。
元來是個觕行沙門。
常曰。
座主歸吃茶去。
常目重瞳。
然恐其為己禍福也。
曰熏摩。
以求滅去。
而目為之赤。
世號赤眼歸宗。
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護法篇第五
釋智常者。挺拔出倫操履清約。遍參知識影附南泉。同游大寂之門。乃見江西之道。元和中駐錫廬山歸宗凈院。其徒響應其法風行。無何白樂天貶江州司馬。最加欽重。續(xù)以李渤員外元和六年隱嵩少以著作徵起。杜元穎排之。出為虔州刺史南康曾未卒歲。遷江州刺史。渤洽聞多識。百家之書無不該綜。號李萬卷矣。到郡喜與白樂天相遇。因言潯陽廬阜山水之最人物賢哲隱淪。論惠遠遺跡。遂述歸宗禪師善談禪要。李曰。朝廷金榜早晚有嗜菜阿師名目。白曰。若然則未識食菜阿師歟。白彊勸游二林。意同見常耳。及到歸宗李問曰。教中有言。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如何芥子納得須彌。常曰。人言博士學覽萬卷書籍還是否耶。李曰。忝此虛名。常曰。摩踵至頂只若干尺身萬卷書向何處著李俛首無言。再思稱嘆。續(xù)有東林寺僧神建。講諸經(jīng)論問觸目菩提。常略提舉。神建不體。乃發(fā)狀訟常示惡境界。時李判區(qū)分甚聞詣理。常有異相目耀重瞳。遂將藥熏手。恒磨錯不覺目眥紅。號赤眼歸宗矣。 系曰。佛理幽邃一言蔽之者。玄解之言。逗猛利者藥妙疾輕之驗也。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省念(九二六~九九三),俗姓狄,萊州(今屬山東)人。受業(yè)于本部南禪院。初往汝州首山,為第一世開堂。太宗淳化四年卒,年六十八?!?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一三有傳。今錄偈二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6—993 【介紹】: 宋僧。萊州人,俗姓狄。受業(yè)于本郡南禪寺,常密誦《法華經(jīng)》,人稱為“念法華”。法嗣風穴沼禪師。歷住首山、廣教、寶應。
禪林僧寶傳·卷第三
禪師諱省念。
生狄氏。
萊州人也。
幼棄家。
得度于南禪寺。
為人簡重。
有精識。
專修頭陀行。
誦法華經(jīng)。
叢林畏敬之。
目以為念法華。
至風穴。
隨眾作止。
無所參扣。
然終疑教外有別傳之法。
不言也。
風穴每念。
大仰有讖。
臨濟一宗。
至風而止。
懼當之。
熟視座下。
堪任法道。
無如念者。
一日升座曰。
世尊以青蓮目。
顧迦葉。
正當是時。
且道個什么。
若言不說。
而說又成埋沒先圣。
語未卒。
念便下去。
侍者進曰。
念法華無所言。
而去何也。
風穴曰渠會也。
明日念與真上座。
俱詣方丈。
風穴問真曰。
如何是世尊不說說。
對曰。
勃姑樹頭鳴。
風穴曰。
汝作許多癡福何用。
乃顧念曰。
何如。
對曰。
動容揚古路。
不墮悄然機。
風穴謂真曰。
何不看渠語。
又一日升座。
顧視大眾。
念便下去。
風穴即歸方丈。
自是聲名重諸方。
首山在汝城之外。
荒遠處。
而念居之將終身焉。
登其門者。
皆叢林精練衲子。
念必勘驗之。
留者才二十馀輩。
然天下稱法席之冠。
必指首山。
嘗問僧。
不從人薦得底事。
試道看。
僧便喝。
曰好好相借問。
惡發(fā)作么。
僧又喝。
念曰。
今日放過即不可。
僧擬議。
念喝之。
又問僧。
近離何處。
曰襄州。
曰夏在何處。
曰洞山。
念曰還我洞山鼻孔來。
僧曰不會。
念曰卻是老僧罪過。
又問僧。
近離何處。
對曰廣慧。
曰穿云不渡水。
渡水不穿云。
離此二途。
速道。
曰昨夜宿長橋。
念曰。
與么則合吃首山棒也。
曰尚未參堂。
曰兩重公案。
僧曰恰是。
念曰耶耶。
又問僧。
近離何處。
對曰襄州。
曰有事相借問。
得么。
對曰便請。
念曰鷂子過新羅。
僧入室。
念便喝。
其僧禮拜。
便打之。
僧曰。
如何是不生不滅法。
曰新羅人吃冷淘。
夜有僧入室。
念曰誰。
僧不對。
曰識得汝也。
僧笑。
念曰。
更莫是別人么。
因作偈曰。
輕輕踏地恐人知。
語笑分明更莫疑。
知者只今猛提取。
莫待天明失卻雞。
嘗謂眾曰。
佛法無多子。
只是汝輩。
自信不及。
若能自信。
千圣出頭來。
無奈汝何。
何故如此。
為向汝面。
前無開口處。
祇為汝自信不及。
向外馳求。
所以到這里。
假如便是釋迦佛。
也與汝三十棒。
然雖如是。
初機后學。
憑個什么道理。
且問汝輩。
還得與么也未。
良久曰。
若得與么。
方名無事。
又曰。
諸上座。
不得胡喝亂喝。
尋常向汝道。
賓即始終賓。
主即始終主。
賓無二賓。
主無二主。
若有二賓二主。
即是兩個瞎?jié)h。
又曰。
我若立。
汝須坐。
我若坐。
汝須立。
坐即共汝坐。
立即共汝立。
雖然如是。
到這里。
著眼始得。
若也定動中間。
即千里萬里。
何故如此。
如隔窗見馬騎相似。
既然如此。
直須子細。
不得掠虛好。
他時后日。
賺著汝。
有事近前。
無事珍重。
因舉。
臨濟曰。
今日更不用如何若何。
便須單刀直入。
還有出來。
對眾證據(jù)者么。
時有僧出。
禮拜起便喝。
臨濟亦喝。
僧又喝。
臨濟亦喝。
僧禮拜。
臨濟曰。
須是這僧即得。
若是別人。
三十棒。
一棒校不得。
為這僧會賓主句。
他一喝不作一喝用。
且道前一喝是。
后一喝是。
那個是賓。
那個是主。
所以老僧尋常向汝道。
這里一喝不作一喝用。
有時以喝作問行。
有時作探竿影草。
有時作踞地師子。
有時作金剛王寶劍。
若作問行來時。
須急著眼始得。
若作探竿影草時。
你諸人合作么生。
若作踞地師子時。
野干須屎尿出始得。
若作金剛王寶劍用時。
天王也須腦裂。
只與么橫喝豎喝。
總喚作好道理商量。
卻既知如此。
也須親近上流。
博問先知。
自己親證始得。
莫與么掠虛。
過卻平生。
他時后日。
因果歷然。
僧問。
學人乍入?yún)擦帧?div id="t1gi45l" class='inline' id='people_34056_2_227_comment'>
乞師指示。
曰阇梨在老僧會。
多少時。
對曰已經(jīng)冬夏。
曰莫錯舉似人。
乃曰。
若論此事。
寔不掛一元字腳。
便下座。
嘗作綱宗偈曰。
咄哉拙郎君(汾陽注曰。
素潔條然)。
巧妙無人識(運機非面目)。
打破鳳林關(蕩盡玲瓏性)。
著靴水上立(塵泥自異)。
咄哉巧女兒(汾陽曰。
妙智埋圓融)。
攛梭不解織(無間功不立)。
看他斗雞人(旁觀審騰距。
爭功不自傷)。
水牛也不識(全力能負。
不露頭角)。
念道被天下。
移寶安山廣教院。
眾不過四十輩。
老于寶應。
淳化三年十二月初四日。
留僧過歲。
作偈曰。
吾今年邁六十七。
老病相依且過日。
今年記取明年事。
明年記著今年日。
至明年十二月初四日。
升座辭眾曰。
諸子謾波波。
過卻幾恒河。
觀音指彌勒。
文殊不奈何。
良久曰。
白銀世界金色身。
情與無情共一真。
明暗盡時都不照。
日輪午后示全身。
午后泊然而化。
阇維得五色舍利。
塔于首山。
嫡嗣昭禪師。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首山省念禪師。萊州狄□子。幼棄家。得度于南禪寺。為人簡重有精識。嘗誦法華經(jīng)。眾目為念法華。晚于風穴會中。充知客。隨眾作止。無所參扣。然終疑教外有別傳之妙不言也。風穴。每念大仰讖臨濟法道有遇風則止之語。懼身當之。注意于念。一日升座曰。世尊以青蓮華目。顧迦葉。正當是時。且道個甚么。若言不說而說。又成埋沒先圣。語未卒。念便下去。侍者進曰。念法華。無言而去。何也。穴曰。渠會也。明日念與真園頭。同上問訊。穴問真曰。如何是世尊不說說。對曰。鵓鳩樹頭鳴。穴曰。汝作許多癡福何用。因問師。師曰。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穴謂真曰。看渠下語。穴一日又升座。顧視大眾。師便下去。穴即歸方丈。自是聲名重諸方。一日白兆楚和上。至汝州宣化。穴令師往傳語。才相見。提起坐具便問。展即是不展即是。兆曰。自家看取。師便喝。兆曰。我曾親近知識來。未嘗輒敢如此造次。師曰。草賊大敗。兆曰。來日若見風穴。待一一舉似。師曰。一任一任。不得忘卻。師乃先還。舉似穴。穴曰。今日又被汝收下一員草賊也。師曰。好手不張名。兆次日見穴。舉前話。穴曰。非但昨日。今日和贓捉敗。師后開法首山。為第一世。登其門者。皆叢林精練衲子。然天下稱法席之冠。必指首山。嘗謂眾曰。佛法無多子。只是汝輩自信不及。若能自信。千圣出頭來。無奈汝何。何故如此。為向汝面前。無開口處。祇為汝自信不及。向外馳求。所以到這里。假如便是釋迦佛。也與汝三十棒。然雖如是。初機后學。憑個什么道理。且問汝輩還得與么也未。良久曰。若得與么。方名無事。僧問。臨濟喝。德山棒。未審明什么邊事。師曰。汝試道看。僧便喝。師曰瞎。僧又喝。師曰。這瞎?jié)h。只管亂喝作么。僧禮拜。師打之。因曰。諸上座。不得胡喝亂喝。尋常向汝道。賓則始終賓。主則始終主。賓無二賓。主無二主。若有二賓二主。即是兩個瞎?jié)h。所以我若立汝須坐。我若坐汝須立。坐則共汝坐。立則共汝立。雖然如是。也須著眼始得。師道被天下。移寶安山廣教院。眾不過四十輩。老于寶應。淳化三年十二月四日。留僧過歲。作偈曰。吾今年邁六十七。老病相依且過日。今年記取來年事。來年記著今朝日。至明年是月是日。升座辭眾曰。白銀世界金色身。情與無情共一真。明暗盡時都不照。日輪午后示全身。言訖安坐。日將昳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塔于首山。 系曰。當大仰為讖時。溈山固問之。仰良久曰。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即有越俎代庖之意。故首山即大仰后身無疑也。伸腳在縮腳里。又何怪溈仰之后寥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