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姜尚

相關(guān)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或作史編、史篇。
商末人。
佐周伯姬昌。
為姬昌占卜,得呂尚于渭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商代人。
周族領(lǐng)袖。
姬姓,名昌。
古公亶父孫。
商紂時為西伯。
為崇侯虎所讒,被囚于羑里。
周臣太顛、閎夭、散宜生等獻(xiàn)美女名馬于紂,因得釋。
解決虞、芮兩國爭端,兩國歸附之。
后又攻滅黎、邘、崇等國。
自周原遷都于豐。
招賢納士,至者有東海呂尚,楚人鬻熊,孤竹國人伯夷、叔齊,殷臣辛甲等。
在位五十年。
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王諱昌,姓姬,后稷之后。商紂以為西伯,以虞芮質(zhì)成之年受命稱王?;蛟莆渫蹩松蹋纷馂橥?。(詳見《禮記大傳》。在位五十年,年九十七。謚曰文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西周人。
武王后。
姜尚女。
孕成王時,立不跛,坐不斜,笑不喧,獨(dú)處不倨,雖怒不詈。
后人稱此謂胎教。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或作狂裔。
西周時人。
相傳太公望封于齊,整頓齊地。
時狂矞、華士昆弟二人居?xùn)|海,立議云: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耕作自食,掘井自飲,無求于人,不事仕而事力。
太公望至營丘,使人執(zhí)而殺之。
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狂矞,華士,東海人,兄弟以賢聞。太公封于齊,三召不見,執(zhí)而殺之。(按:華士,《元和姓纂》作士華,編入士姓類,異說,不敢從。)
萊侯 朝代:西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西周時人。
萊地君長。
嘗與太公望爭營丘之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548 【介紹】: 春秋時齊國國君,名光。
靈公子。
靈公先立光為太子,后廢之,立仲姬子牙為太子。
靈公病將死,大夫崔杼迎光即位為莊公。
莊公三年,晉大夫欒盈自楚奔齊,厚待之,晏嬰勸阻,不聽,反使盈為內(nèi)應(yīng)襲晉,失敗。
六年,因私通崔杼妻,為崔杼所殺。
在位六年,謚莊。
白圭 朝代:戰(zhàn)國周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戰(zhàn)國時周人。
魏文侯時用“人棄我取,人取我與”之法,經(jīng)商致富。
五谷成熟時,收進(jìn)糧食,出售絲漆;蠶繭出產(chǎn)時,收進(jìn)帛、絮,出售糧食。
以為經(jīng)商必須掌握時機(jī),運(yùn)用智謀,如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73或678—740 【介紹】: 唐韶州曲江人,字子壽,一名博物。
擢進(jìn)士,官秘書省校書郎。
先天元年道侔伊科登第,授左拾遺,遷左補(bǔ)闕。
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稱賢相。
二十四年為李林甫所讒,罷相,出為荊州長史。
卒謚文獻(xiàn)。
有文名,其《感遇詩》以格調(diào)剛健稱。
有《曲江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78—740 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人。
武后神功元年(697),登進(jìn)士第,授校書郎。
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伊科,授左拾遺。
后歷官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桂州都督、集賢院學(xué)士、中書侍郎等職。
開元二十一年(733)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翌年遷中書令,兼修國史。
為著名賢相。
二十四年,受李林甫排擠,罷相。
次年貶為荊州長史,在州以文史自娛,不戚戚于懷。
二十八年病卒。
年63歲(兩《唐書》本傳均作68歲,誤)。
生平詳見新、舊《唐書》本傳及近年于韶關(guān)發(fā)現(xiàn)之《張九齡墓志銘》。
九齡工詩能文,文長于碑志,詩格調(diào)清雅,興寄深婉,其《感遇》十二首,與陳子昂詩齊名。
施補(bǔ)華《峴傭說詩》云:“唐初五言古,猶沿六朝綺靡之習(xí),唯陳子昂、張九齡直接漢魏,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復(fù)古之功大矣。
”至其古近體寫景抒情諸作,清淡和雅,興象玲瓏,前人以為實(shí)開王、孟、儲、韋一派。
詩藪》內(nèi)編卷二云:“張子壽首創(chuàng)清淡之派,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yīng)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風(fēng)神者也。
”今存《曲江張先生文集》20卷。
全唐詩》存詩3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4首。
全粵詩·卷七
張九齡(六七八 — 七四〇),字子壽,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人。
唐中宗景龍元年(七〇七)進(jìn)士,始授校書郎。
又以道侔伊科策高第,遷左拾遺,調(diào)左補(bǔ)闕、司勛員外郎。
以才鑒為宰相張說所親重,進(jìn)中書舍人。
玄宗開元十四年(七二六),張說罷官,改九齡太常少卿,出為冀州刺史,以養(yǎng)母,請改洪州都督,徙桂州都督,攝御史中丞、嶺南按察兼選補(bǔ)使。
以擬奏章稱旨,詔擢秘書少監(jiān)、集賢院學(xué)士,副知院事。
遷工部侍郎,知制誥。
二十一年冬,晉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固辭,不許。
次年,遷中書令,知院事。
為李林甫所忌,又以諫阻進(jìn)用張守圭、牛仙客而遭潛構(gòu),罷為尚書右丞相,尋再貶荊州長史。
開元二十八年,請拜掃南歸,五月七日,病卒于故里。
追贈荊州大都督,謚“文獻(xiàn)”。
有《曲江集》二十卷。
事見徐浩撰碑銘。
舊唐書》卷九九、《新唐書》卷一二六有傳。
唐詩匯評
張九齡(673-740),—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人。
武后長安二年(702)擢進(jìn)士第,又連登材堪經(jīng)邦及道侔伊科,授左拾遺。
玄宗開元十一年,累遷至中書舍人。
尋出為冀州刺史,改洪州都督,轉(zhuǎn)桂州都督,充嶺南道按察使。
召拜秘書少監(jiān),集賢院學(xué)士,副知院事,再遷中書侍郎,二十一年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封始興縣伯。
因李林甫排擠,于開元二十五年眨荊州長史。
卒,謚文獻(xiàn)。
九齡為開元賢相之一,其詩詞采富艷,而情致深婉。
有《曲江集》二十卷行世。
全唐詩》編詩三卷。
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三
九齡字子壽。
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人。
擢進(jìn)士。
始調(diào)校書郎。
以道侔伊科策高第。
開元十一年拜中書舍人內(nèi)供奉。
封曲江男。
二十一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遷中書令。
累封始興縣伯。
左遷荊州大都督長史。
卒年六十八。
贈荊州大都督。
謚曰文獻(xiàn)。
建中元年加贈司徒。

作品評論

《唐詩品》
曲江藻思翩翩,體裁疏秀,深綜占意,通于遠(yuǎn)調(diào),上追漢魏而下開盛唐,雖風(fēng)神稍劣而詞旨沖融,其源蓋出子古之平調(diào)曲也。自馀諸子、馳志高雅,則峭徑挺出,游泳時波,則蘼蕪莫剪,安能少望其風(fēng)哉?近體諸作,綺密閑澹,復(fù)持格力,可謂備其眾美。雖與初唐作者駢肩而出,更后諸名家,亦皆丈人行也。而況節(jié)義相先,稱古之遺直者耶!
唐音癸簽
張曲江五言以興寄為主,而結(jié)體簡貴,選言清冷,如玉磬含風(fēng),晶盤盛露,故當(dāng)于塵外置賞。
《唐詩觀瀾集》
曲江長律,鳴鸞佩瓊,萬象咳吐,與明皇詩賡歌倡答,如律呂之相應(yīng),可謂一德一心。
《唐詩別裁》
唐初五言古漸趨于律,風(fēng)洛未遒,陳正字起衰而詩品始正,張曲江繼續(xù)而詩品乃醇。
《四庫全書總目》
九齡守正嫉邪,以道匡弼,稱開元賢相,而文章高雅,亦不在燕、許諸人下。《新唐書·文藝傳》載徐堅之言,謂代文如輕縑素練,實(shí)濟(jì)時用,而窘邊幅。今觀其《感遇》諸作,神味超軼,可與陳子昂方駕;文筆宏博典實(shí),有垂紳正笏氣象,亦具見大雅之遺,堅局于當(dāng)時風(fēng)氣,以富艷求之、不足以為定論。
石洲詩話
曲江公委婉深秀,遠(yuǎn)出燕、許諸公之上、阮、陳而后,實(shí)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論。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張曲江襟情高邁,有遺世獨(dú)立之意,《感遇》諸詩,與子昂稱岱、華矣。
昭昧詹言
張曲江以風(fēng)雅之道,興寄為上,故一篇一詠,莫非興寄,此意是矣。然僻者為之,則又入于空泛,捕風(fēng)捉影,似是而非。夫六義,風(fēng)雅頌賦比興兼之,奈何獨(dú)主風(fēng)與興二端乎?大約天下義理及古今載籍文字,惟變所適,無所不備,但用各有當(dāng)耳。不能觀其會通而偏提一端,即為病痛,知味者鮮,所以末流多歧也。
白華山人詩說
赤堇氏云:讀張曲江詩,要在字句外追其神味。又云:曲江詩如蜘蛛之放游絲,一氣傾吐,隨風(fēng)卷舒,自然成態(tài)。初視之,若絕不經(jīng)營;再三讀之,仍若絕不經(jīng)營。天工言化,其庶幾乎?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鮑明遠(yuǎn)、江文通,次敘連章,見鋪排之跡。《感遇》諸篇,猶為高調(diào),情詞芬惻,清亮音多,骨格未及拾遺,每以非條傷干。至如漢上游女,遙襭古馨,清江白云,蔚發(fā)明秀,哀梨爽口,不必與橄欖同功,若斯之類,亦其獨(dú)至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8—778 【介紹】: 唐僧。俗姓孫。年十五辭親從師。嘗夢乘大艑直截滄溟,自此經(jīng)義不思而得。初居錢塘天竺寺,盛闡《華嚴(yán)經(jīng)》。代宗大歷時,居常州龍興寺。前后講大經(jīng)十遍。有《儀記》。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姓孫氏。母夢吞明珠而娠。及生。奇相異表。不類群兒。從師薙落。依年受具。而遺形治性。隱居自得。于是地恩貞大師。以華嚴(yán)經(jīng)菩薩戒起信論付囑之。一夕夢。乘舟渡海。而山橫其前。已而所乘之舟。凌峰竟?jié)?。而不為所礙。既寤。駭汗喜莫之勝。由是貫華偈義無所底滯。天寶六年。繢盧舍那像于蘇州常樂寺。大歷二年。眾請于常州龍興寺開闡。將升法座。忽有神光。如曳紅縷。漸大漸明??M旋空中。久修行者先睹焉。十三年十一月七日。沙門惠覺。夢鉅塔三級陷地。繼而詵以疾卒。壽六十臘四十三。弟子太初正覺神秀嗣。墓則吳興晝公為碑。邗城肅公為頌。
宋高僧傳·卷第五 義解篇第二之二
釋法詵。
姓孫氏。
母初夢吞明珠。
遂黜魚惡葷。
誕彌厥月生有異表。
十五辭親從師依年受具。
行學(xué)一集蔚為教宗。
卷伊立功之致。
陋黃綺肆志之適。
遺形理性與山木為群。
故地恩貞大師囑之以華嚴(yán)經(jīng)菩薩戒起信論。
心以靜銑智與經(jīng)冥。
一夕夢乘大艑直截滄溟。
橫山當(dāng)前峻與天極。
不覺孤帆鳶戾懷襄上濟(jì)。
峰竦竦而忽高。
云溶溶而在下。
既寤形若委衣流汗輕醒。
自此句義不思而得。
一部全文?,F(xiàn)心境。
事事無礙之旨如貫華焉。
天寶六年于蘇州常樂寺繢盧舍那像化示群品。
大歷二年于常州龍興寺講。
才登法座忽有異光如曳紅縷。
漸明漸大縈旋杳空。
久修行者會中先睹。
前后講大經(jīng)十遍。
撰儀記十二卷。
大歷十三年十一月七日。
沙門慧覺夢巨塔陷地二級。
無何詵示疾而終。
春秋六十一。
慧命四十二。
受法弟子太初付以香壚談柄。
潯陽正覺。
會稽神秀。
亦猶儒氏之有游夏焉。
詵初講天竺寺。
盛闡華嚴(yán)。
時越僧澄觀就席決疑深得幽趣。
及終吳興皎然為碑。
?城肅公為頌。
合揚(yáng)其美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3—988 【介紹】: 宋開封浚儀人,字晦仁。和凝子。后晉時以門蔭入仕。宋初授太常博士,歷夔、晉二州通判。太宗朝知兗州,改京東轉(zhuǎn)運(yùn)使。坐以官船載私貨謀利,削籍配隸汝州。后起為太常丞,官終判太常寺兼禮儀院事。通曉音律,曾以王樸律準(zhǔn)校洛陽司天臺影表石尺制律呂,使八音和暢。有《奉常集》、《秘閣集》等。
全宋文·卷五五
和峴(九三三——九八八),字晦仁,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人。
父凝,晉、漢、周宰相。
峴仕漢、周,至太常丞。
入宋,官太常博士,歷夔、晉二州通判。
太宗時遷主客郎中,知兗州。
曾被削籍,后起為太常丞,復(fù)授主客郎中,判太常寺。
端拱元年卒,年五十六。
峴善音樂,所著有《奉常集》五卷、《秘閣集》二十卷、《注釋武成王廟贊》五卷、《禮神志》十卷。
宋史》卷四三九有傳。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