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吳子光
相關(guān)人物:
共 6 位
。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米書多景樓詩墨跡
①
(丁卯)
清 ·
翁方綱
① 自識云:「禪師有建樓之意,故書?!?/div>
采桑子詞和神曲,坡公未留題壁詩。
豈待西樵王伯子,追想大笑揚(yáng)頦時。
北窗云捲多異氣,凈名一掃剛風(fēng)吹。
丹淵華月老顛在,氣挾溟海風(fēng)檣馳。
諸真環(huán)集擁祥霓
(魚列切。)
,五云閣吏誰藻摛。
元祐之辛攬浮玉,山樵銘訪同法芝。
正對三山縱奇筆,雄跨萬古濡淋漓。
海耶岳耶境孰指,鰲門那必接鳳池。
江山第一樓第一,云壑大書無此奇
(北固山有
吳云壑
書「天下第一江山」字。)
。
三十六峰硯山抱,才覓晉唐古屋基。
此樓此詩照江水,未必石刻神能追
⑴
。
大江真氣在橫幾,建樓且莫誇禪師。
⑴ 《安氏書畫記》云:「此跡已勒于石?!?/div>
棧道巖觀米海岳
吳云壑
陸放翁題名
清 ·
齊彥槐
五言律詩
名題山石遍,兩宋識三人。
詩老愁無限,書家意最真。
松篁蜀棧雪,煙雨楚江春。
我輩登臨處,他時跡總陳。
道中雜題四首
(各有序)
其三
(癸丑)
清 ·
江湜
夕陽嶺濃秀如黛,離浦城縣治十馀里見之。又行十馀里,輿前萬松離立,高下跨數(shù)峰不斷。山童于別峰松下,持竹器掃落葉,望之如畫中遠(yuǎn)人,不施眉目。踏松陰徑帶折而上,時日亭午,而陽崖黝如陰壑。山頂夕陽寺,有今相國壽陽祁公大書門匾,蓋以嶺故得名也。下嶺仍入松際,憩半山亭。余此行與常熟
吳儒
欽偕在亭中,回望前寺,舉昔人「身行萬里半天下,僧臥一庵初白頭」之句,為儒欽一笑。
觀山不求高,松深足山意。
黛色浩如云,陽崖日猶蔽。
瀹茗得巖泉,掃葉有竹器。
應(yīng)羨種松僧,老眠夕陽寺。
紀(jì)變絕句
(作者注:「壬戌(1862)舊作?!勾私M詩又載
吳子光
《一肚皮集?
蕓閣山人
集》、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一肚皮集?
蕓閣山人
集》題作〈紀(jì)變詩有序〉,四首詩順序及小注與《小草拾遺》所錄略有不同,錄于后。)
其一
清 ·
吳子光
七言絕句
咸豐壬戌(1862)夏,彰邑奸胥戴萬生作亂,鎮(zhèn)道殲焉,從官或死或逃避,莫知蹤跡者,大與守土之例相背。時群賊據(jù)彰城,鼙鼓之聲日夜聞,四境南北路,咫尺不通孽矣。初戴逆意叵測,似欲收拾馀燼,作江城發(fā)匪,掎角者不知,塘報官軍屢得勝仗,金陵王氣剋日即聞收復(fù),雖有闖、獻(xiàn),豈能作死灰之燃哉。今臺地平治將二十年,痛定思痛,其間哀鴻磔鼠事,猶在人耳目前也,詩以紀(jì)之。〖編者按:《
蕓閣山人
集》詩題后序云:「壬戌(1862)之亂,余居逼近賊氛,時官軍不至,感賦數(shù)絕,殆所謂長歌當(dāng)哭者歟?!?/div>
昆池劫火到東瀛,班馬中宵似有聲。
十萬黃巾低首拜,前車恐是鄭康成
⑴
。
⑴ 編者按:此詩內(nèi)容與底本有多處差異,茲錄于后:「劫灰飛盡到東瀛,班馬中宵聽有聲。十萬黃巾低首拜,前車恐是鄭康成(時賊鋒英銳尚未至,逢人即殺,故云)?!?/div>
紀(jì)變絕句
(作者注:「壬戌(1862)舊作?!勾私M詩又載
吳子光
《一肚皮集?
蕓閣山人
集》、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一肚皮集?
蕓閣山人
集》題作〈紀(jì)變詩有序〉,四首詩順序及小注與《小草拾遺》所錄略有不同,錄于后。)
其二
清 ·
吳子光
七言絕句
咸豐壬戌(1862)夏,彰邑奸胥戴萬生作亂,鎮(zhèn)道殲焉,從官或死或逃避,莫知蹤跡者,大與守土之例相背。時群賊據(jù)彰城,鼙鼓之聲日夜聞,四境南北路,咫尺不通孽矣。初戴逆意叵測,似欲收拾馀燼,作江城發(fā)匪,掎角者不知,塘報官軍屢得勝仗,金陵王氣剋日即聞收復(fù),雖有闖、獻(xiàn),豈能作死灰之燃哉。今臺地平治將二十年,痛定思痛,其間哀鴻磔鼠事,猶在人耳目前也,詩以紀(jì)之。〖編者按:《
蕓閣山人
集》詩題后序云:「壬戌(1862)之亂,余居逼近賊氛,時官軍不至,感賦數(shù)絕,殆所謂長歌當(dāng)哭者歟。」
書生俯首入鵝籠,蒿目潢池路不通。
留得湘東金管在,好書忠孝紹家風(fēng)
⑴
。
⑴ 編者按:此詩內(nèi)容與底本有多處差異,茲錄于后:「書生俯首入鵝籠,蒿目潢池路不通。留得湘東金管在,銘心忠孝舊家風(fēng)?!?/div>
紀(jì)變絕句
(作者注:「壬戌(1862)舊作。」此組詩又載
吳子光
《一肚皮集?
蕓閣山人
集》、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一肚皮集?
蕓閣山人
集》題作〈紀(jì)變詩有序〉,四首詩順序及小注與《小草拾遺》所錄略有不同,錄于后。)
其三
清 ·
吳子光
七言絕句
咸豐壬戌(1862)夏,彰邑奸胥戴萬生作亂,鎮(zhèn)道殲焉,從官或死或逃避,莫知蹤跡者,大與守土之例相背。時群賊據(jù)彰城,鼙鼓之聲日夜聞,四境南北路,咫尺不通孽矣。初戴逆意叵測,似欲收拾馀燼,作江城發(fā)匪,掎角者不知,塘報官軍屢得勝仗,金陵王氣剋日即聞收復(fù),雖有闖、獻(xiàn),豈能作死灰之燃哉。今臺地平治將二十年,痛定思痛,其間哀鴻磔鼠事,猶在人耳目前也,詩以紀(jì)之?!季幷甙矗骸?span id="usyaq6m"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60245", "poem_preface_566625", "蕓閣山人")'>蕓閣山人集》詩題后序云:「壬戌(1862)之亂,余居逼近賊氛,時官軍不至,感賦數(shù)絕,殆所謂長歌當(dāng)哭者歟?!?/div>
吳發(fā)休論短與長,墨磨盾鼻愿誰償。
九千歲
⑴
事君知否,太白游蹤老夜郎
⑵
。
⑴ 作者注:「戴逆自稱千歲?!?/div>
⑵ 編者按:此詩內(nèi)容與底本有多處差異,茲錄于后:「吳發(fā)何論短與長,墨磨盾鼻愿誰償。九千歲事君知否,太白游蹤近夜郎(賊下禁薙發(fā)之令,故云然)。」
紀(jì)變絕句
(作者注:「壬戌(1862)舊作。」此組詩又載
吳子光
《一肚皮集?
蕓閣山人
集》、陳漢光《臺灣詩錄》。編者按:《一肚皮集?
蕓閣山人
集》題作〈紀(jì)變詩有序〉,四首詩順序及小注與《小草拾遺》所錄略有不同,錄于后。)
其四
清 ·
吳子光
七言絕句
咸豐壬戌(1862)夏,彰邑奸胥戴萬生作亂,鎮(zhèn)道殲焉,從官或死或逃避,莫知蹤跡者,大與守土之例相背。時群賊據(jù)彰城,鼙鼓之聲日夜聞,四境南北路,咫尺不通孽矣。初戴逆意叵測,似欲收拾馀燼,作江城發(fā)匪,掎角者不知,塘報官軍屢得勝仗,金陵王氣剋日即聞收復(fù),雖有闖、獻(xiàn),豈能作死灰之燃哉。今臺地平治將二十年,痛定思痛,其間哀鴻磔鼠事,猶在人耳目前也,詩以紀(jì)之?!季幷甙矗骸?span id="q8ewqk4"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60245", "poem_preface_566626", "蕓閣山人")'>蕓閣山人集》詩題后序云:「壬戌(1862)之亂,余居逼近賊氛,時官軍不至,感賦數(shù)絕,殆所謂長歌當(dāng)哭者歟。」
南風(fēng)吹律死聲聞,甚惡居然近楚氛。
一笑請纓羈闕下,更無人學(xué)漢終軍
⑴
。
⑴ 編者按:此詩內(nèi)容與底本有多處差異,茲錄于后:「南風(fēng)吹律死聲聞,甚惡居然近楚氛。笑請長纓羈闕下,更無人繼漢終軍?!?/div>
追懷諍友傅子亦
①
清末民國初 ·
呂汝玉
七言律詩
① 此詩收于心《海東三鳳集》,又載《竹溪唱和集》、傅于天《肖巖草堂詩鈔》、林文龍《臺灣詩錄拾遺》。編者按:《肖巖草堂詩鈔》題作〈追懷傅子亦〉。
傅子覽青亦自奇,甲溪筑室水之湄。
性情果毅難容世,風(fēng)度孤高弗入時。
眼似金剛常怒目,心如菩薩不低眉。
珊珊傲骨誰能近,悅服延陵
蕓閣
師。
和心泉上
蕓閣夫子
原韻
①
清末民國初 ·
呂汝玉
七言律詩
① 此詩收于《海東三鳳集》,又載林文龍《臺灣詩錄拾遺》。
一枝史筆賦閒居,曾著人間未見書。
壽世文章原不泯,傳經(jīng)學(xué)術(shù)信非虛。
金科玉律真師范,化雨春風(fēng)入我廬。
他日遺編深護(hù)惜,儒林文苑兩相譽(yù)。
哀馀皇
清末民國初 ·
沈瑜慶
光緒乙亥,日本搆釁臺灣番社,先子奉詔視師,勒兵相持?jǐn)?shù)月,日人就款。言路騰謗,以為縱敵,先子不為動。師旋,遵旨復(fù)陳練兵、籌餉、制械、儲材、游學(xué)、持久六事,請飭各省每年合籌四百萬金,分解南、北洋,計日治海軍,期以十年成三大枝。彼時游學(xué)者亦藝成而歸,制船、駕船,不患無人矣。易簀前夕,口授遺疏。先是日本夷琉球為沖繩縣,庶子王先謙請伐,廷旨飭議,未及復(fù)奏。至是遂言日本自臺灣歸后,君臣上下,早作夜思,其意安在,不可謂非勁敵。而我之船械軍實,無改于前,冒昧一試,后悔方長,愿皇上以安生之質(zhì),躬困勉之學(xué),所謂州來在吳猶在楚也。疏入,廷旨促辦海軍,合肥亦悟。北洋海軍權(quán)輿于此。而出使大臣李鳳苞請廢船政,謂制船不如買船,而已私其居間之利。后希中旨者,又挪海軍款以辦頤和園工程。甲申一挫,甲午再挫,統(tǒng)帥不能軍,閩子弟從之死亡殆盡。
吳公子光
曰:「喪先王之乘舟,豈惟光之罪,眾亦有焉?!归L歌當(dāng)哭,遂以〈哀馀皇〉名篇。
城濮之兆報在泌,會稽已作姑蘇地。
或思或縱勢則懸,后事之師宜可記。
昔年東渡主伐謀,嚴(yán)部高壘窮措置。
情見勢絀不戰(zhàn)屈,轉(zhuǎn)以持重騰清議。
鐵船橫海不敢忘,明恥教戰(zhàn)陳六事。
軍儲四百餉南北,并力無功感盡瘁。
宋人告急譬鞭長,白面書生臣請試。
欲矯因循病鹵莽,易簀諫書今在笥。
蓄艾遺言動九重,因以為功宜可嗣。
誰知一舉罷珠崖,東敗造舟無噍類。
行人之利致連檣,將作大匠成虛位。
子弟山河盡國殤,帥也不才以師棄。
即今淮楚尚冰炭,公卿有黨終兒戲。
水犀誰與張吾軍,馀皇未還晨不寐。
州來在吳猶在楚,寢苫勿忘告軍吏
(吳福助編校)
。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