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郁,號月峰。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歷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jiān)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全粵詩·卷四八二
韓上桂(一五七二 — 一六四四),字芬男,一字孟郁,號月峰。番禺人。幼穎悟絕倫,日誦萬言如宿記。十六歲為諸生,聞西部有邊患,慨然有投筆志,于是學擊劍馳馬,研習天官兵法壬遁之書。明神宗萬歷二十二年(一五九四)成舉人,翌年會試,禮闈擬榜首,以卷中觸忌,置乙榜,例得教職,不謁銓而歸。二十六年,再試下第,遂放懷詩酒,游詠勝地,兼喜填詞度曲,人稱萬歷間嶺南第一才子。時與陳子壯、韓日纘、李待問等為聲氣之交。四十四年會試,復中乙榜,署定州學正。次年冬,奔母喪。服闋,補易州學正。明熹宗天啟二年(一六二二)赴春官,會討山東白蓮教,廷議欲得儒生知兵者往覘其勢,上桂奮袂請行。首輔葉向高壯之,加國子博士參謀兗師事。忌者中以蜚語,遂不果。請假南還,以魏閹亂政,不仕。崇禎改元,起補南京國子博士,改助教,歷監(jiān)丞,久之攝如皋令,有政聲。轉永平通判。時中外用兵,上桂奉命督運餉邊,遷建寧同知。明亡,慟哭不食,卒于寧遠城。清乾隆四十一年,賜謚“節(jié)憫”。有《城坳集》、《雞肋篇》、《浮丘匯稿》、《蘧廬稿》、《韓孟郁雜稿選》、《韓節(jié)憫公遺稿》等。事見《韓節(jié)憫公遺稿》卷末附家傳、軼事,又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四有傳。
人物簡介
張鵬翀(?—1639年),字凌虛,號襟溟,直隸保定府祁州束鹿縣人。天啟元年(1612年)辛酉,左光斗督學直隸,拔選為舉人,明年(1622年)成壬戌科進士,與黃道周、倪元璐同出于左諭德韓日纘門下,三人相友善。授河南確山縣知縣,縣沖疲役,有馬戶夫頭,值者家立破產。鵬翀用額設工食募應,不以病里甲,民德之。確山南至信陽有百八十里,中途無稅駕所,鵬翀自明港驛設皇華,行者稱便。又蠲俸粥荒,活周澤等千余家。時魏忠賢柄政,以齟齬中乙丑計典,降為應天府學博士。轉國子監(jiān)學正,七年升戶部主事,以丁憂去職。服闋,起補原職,司天津、遼東及中原練餉,秩滿,戶部尚書畢自嚴愛其才,復任之。再歲晉寇南向入懷慶、衛(wèi)輝,神州孔棘,尚書侯恂舉薦為河南睢陳兵備道副使,募兵六千人,自傾家產俸金養(yǎng)軍,時為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自是日起,領軍剿寇。七年八月,三十萬大小七十二營賊寇進入睢陳抄掠,蔡溝有鄭貴北二毛,平頭垛有郭三海,西平有侯鷺鶿,嘯聚數(shù)萬,鵬翀擐介胄,疊戰(zhàn)擒之,當提兵下西平,軍饑浹旬不食,啜野菜以飽,有覓得面餅進者,鵬翀卻之曰:忍民兵枵,獨果腹乎?由是三軍感激泣下,爭用命,諸賊悉平。九年正月,賊犯永城,鵬翀與副將祖大樂御之,鏖戰(zhàn)至辰至西,斬賊渠混天王,隔旬再至再破之,賊精銳幾盡,余眾奔宿州。鵬翀有紅旗軍千人,皆選銳,賊望旗驚竄,曰:張長頭兵來矣!謂其好赴斗也。越三年,不敢犯其境。鵬翀兼攝臬守學驛,綰五篆,歷六載不遷,后升山西口北道右參政。鵬翀官睢陳,心力俱困,不時嘔血,移節(jié)赴口北,道卒于封丘之郵署。
人物簡介
函可(一六一一—一六五九),字祖心。博羅人。俗姓韓,名宗騋,字猶龍。明禮部尚書韓日纘長子。少為諸生,才氣高邁,聲名傾動一時。惟絕意仕進,以聲色犬馬自娛。明思宗崇禎十二年(一六三六)落發(fā)為僧,成為道獨和尚之法嗣,與師兄函是(字天然)齊名。曾充羅浮山華首臺都寺,又在廣州創(chuàng)不是庵靜修。甲申之變,悲慟形于辭色。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以請藏入金陵,值國再變,紀為私史。順治四年,以“私攜逆書”為清江寧守將所拘,旋械送北京。部審免死,流放遼陽。先在沈陽南塔(廣濟寺)開法,又于普濟等七大寺說法,被大關以東奉為洞宗鼻祖,聲名洋溢于朝鮮、日本。又與遼陽流寓者結冰天吟社,為詩文之交。家人均抗節(jié)死,故自號千山剩人。明桂王永歷十三年圓寂。著有《千山詩集》二十卷(補遺一卷)傳世。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附錄《方外》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