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雷演祚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3 【介紹】: 明河南虞城人。崇禎四年進士。授永平推官。累擢兵部左侍郎,總督薊、遼、昌、通等處軍務(wù),節(jié)制登、津撫鎮(zhèn)。十五年,命兼制關(guān)內(nèi),移駐關(guān)門。未幾清兵自墻子嶺入關(guān)南下,志完以畏怯無謀略,不敢戰(zhàn),致畿輔州縣相繼失陷,被劾下獄論斬。
維基
范志完(?
—1643年),字叔愷,號成六,河南虞城縣人,明朝末年官員,崇禎辛未進士,官至遼東督師,因抗清不力被處決。
幼時母作《八行圖》以教之。
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舉人,四年(1631年)聯(lián)捷中式三甲一百一十名進士。
吏部觀政,授永平府推官,未赴任,以諫言降為湖廣布政司檢校,六年升寧國府推官,八年升戶部山東司主事,九年升直隸真定府知府,十二年管關(guān)內(nèi)道,十三年轉(zhuǎn)任山東按察司寧前道僉事等。
崇禎十四年(1641年)冬,升右僉都御史、山西巡撫。
崇禎十五年(1642年)楊繩武去世,周延儒以范志完督師薊遼,任兵部右侍郎,總督薊州、永平、山海、通州、天津諸鎮(zhèn)軍務(wù),改任兵部左侍郎,總督遼東。
同年八月,清兵侵占墻子嶺、薊州城。
志完不知兵事,生性膽怯,不敢與清兵決戰(zhàn),所守州縣相繼失陷。
是年,山東兵備僉事雷演祚劾范志完督師山東時縱兵淫掠。
崇禎十六年(1643年)清兵入塞,攻下海州、贛榆等縣,志完等觀望不敢馳援。
同年七月,崇禎帝在中左門召見群臣,親審范志完,最后范遭誅殺。
志完有文才,嘗書寫石碑刻文,如山西崇慶寺所書“紫云山石碑”,韓文公祠的《游水巖歌》。
著有《理官六箴》、《諭士六箴》、《功士六言》、《勸民九歌》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3—1644 【介紹】: 明常州府宜興人,字玉繩,號挹齋。萬歷四十一年進士。崇禎初拜大學(xué)士,參與機務(wù),善伺意旨,帝甚信任。實庸懦無才略。清軍逼近畿,自請督師,駐通州不敢戰(zhàn),謊稱奏捷。后事泄,十六年十二月勒令自盡。
維基
周延儒(1593年—1644年),字玉繩,號挹齋,直隸宜興縣宜城鎮(zhèn)人,明末政治人物、狀元,東閣大學(xué)士。
因貽誤軍機,被賜死。
周延儒少時聰穎,被譽為神童,有名文。
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連中會元、狀元。
時年二十余歲,又與同年馮銓友善,其后結(jié)為姻親。
天啟中期升遷右中允,掌管司經(jīng)局事務(wù)。
馮銓罷相后,周延儒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
崇禎帝即位,誅魏忠賢,召延儒為禮部右侍郎。
周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且為復(fù)社領(lǐng)袖,曾深得崇禎信任,屢蒙召對,崇禎二年(1629年),崇禎帝召周延儒密議,“漏下數(shù)十刻乃出,語秘不得聞”,崇禎三年正月,韓爌致仕,三月李標(biāo)致仕,九月成基命致仕,延儒得以任首輔。
崇禎六年(1633年)三月,刑科都給事陳贊化劾周延儒“招權(quán)納賄、游客李元功借叢威人”,又揭發(fā)延儒嘗告訴李標(biāo)云:“今上羲皇上人也”。
六月,周延儒被溫體仁逐出京城,溫體仁把持了內(nèi)閣,民間的對聯(lián)說“禮部重開天榜,狀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
內(nèi)閣翻成妓館,烏龜王八篾片,總是遭瘟”。
崇禎十年(1637年)溫體仁被罷免。
周延儒再度入閣。
崇禎十四年,重任首輔的周延儒在其門生張溥的勸說籌劃下,悉反溫體仁時的弊政,凡周延儒所請減稅、施恩、恤民、用心等事,崇禎帝皆忻然允許。
周延儒又言「老成名德,不可輕棄。
」于是當(dāng)時被罷免的名臣鄭三俊掌吏部,劉宗周掌都察院,范景文掌工部,倪元璐佐兵部。
其他如李邦華、張國維、徐石麒、張瑋、金光辰等,布滿九列。
又釋放在獄的傅宗龍等,追贈已故文震孟、姚希孟等榮譽,中外一時都說周延儒賢能。
崇禎十五年(1642年)周延儒又勸皇帝剝奪東廠的權(quán)力,史稱“都人大悅”,東廠特務(wù)恨之入骨,當(dāng)時崇禎皇帝十分重視尊敬周延儒,曾經(jīng)在新年時向他一揖說:「朕以天下聽先生」,但是周延儒實際上庸駑無材略,且性貪,根本不能勉救局勢。
同年五月,山東兵備僉事雷演祚彈劾周延儒門生范志完督師山東時縱兵淫掠,并赴京與其對質(zhì)。
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旗壓境,震動燕都。
內(nèi)閣首輔周延儒請求督師抗擊清兵,并明言說「但言愿捐軀報國,援兵事實非所長」。
但周延儒帶兵出京后,駐軍通州,不敢迎戰(zhàn)。
每日與部屬飲酒作樂,“每日幕客攢集,午后始開門收文書,應(yīng)故事”,向朝廷謊報軍情,偽造勝績。
崇禎不知內(nèi)情,對周延儒褒獎有加。
后來,周延儒得知清軍兵退,遂謊報戰(zhàn)功。
朝廷論功加周延儒為太師。
后錦衣衛(wèi)指揮使駱養(yǎng)性上疏揭發(fā)真相,其他的官員也相繼彈劾延儒。
崇禎大罵:“最恨周延儒對朕使乖(玩弄計謀欺瞞)。
”崇禎十六年七月,崇禎在中左門召見群臣,親自審訊范志完,最后范遭誅殺,并逮治董廷獻,而周延儒的地位受到動搖。
崇禎十七年(1644年)周延儒受命縊死。
當(dāng)駱養(yǎng)性持圣旨及吊繩至延儒官邸時為酉時,周延儒向家人一一哭別,拖延至第二天清晨近卯時才自縊,相隔兩個月后,崇禎也在此黎明破曉時分自縊。
清廷列周延儒入《明史·奸臣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3 【介紹】: 明江西德化人,字彥清。天啟五年進士。崇禎中歷兵部職方郎中,出閱薊遼軍務(wù),盡曉邊塞形勢、戰(zhàn)守機宜。十一年冬,以清兵入內(nèi)地,擢密云巡撫,至即發(fā)監(jiān)視中官鄧希詔奸謀,帝遣中官孫茂霖核實,光抃反得罪,遣戍廣東。十五年,兵事急,復(fù)官,拜兵部右侍郎,總督薊州、永平、山海、通州、天津諸鎮(zhèn)軍務(wù)。時薊州已陷,清軍四出。光撲所督諸路援軍,相互觀望。次年,邀擊北撤清軍,兵敗,坐誅。
維基
趙光抃(1595年—1643年),字彥清,號石谷,江西九江府德化縣人。
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五年(1625年)聯(lián)捷乙丑科進士,鄉(xiāng)人曹欽程父事魏忠賢,驟得太仆少卿。
光抃語之曰:「富貴一時,名節(jié)千古,君不可不審。
」欽程惡之,即日出光抃父贊化為南寧知府。
南寧惡地,贊化侘傺而死。
光抃奔喪歸。
崇禎初,服闋,除工部都水主事,榷清江關(guān),又丁祖母李宜人喪歸。
崇禎十年服闋,起升兵部職方員外郎,進職方郎中。
光抃喜談兵,才氣雄豪,出語無忌,兵部尚書楊嗣昌奇服之,曰:「吾不及光抃。
」屢疏薦之。
十年秋,升太仆寺少卿,遣閱薊、遼戎務(wù),盡得邊塞形勢,戰(zhàn)守機宜,列十二事以獻。
明年冬,清兵入密云,總督吳阿衡敗歿,廷議增設(shè)巡撫一人,駐密云,遂擢光抃右僉都御史任之。
至即發(fā)監(jiān)視中官鄧希詔奸謀。
帝召希詔還,而令分守中官孫茂霖覈實。
茂霖為希詔解,光抃反得罪,遣戍廣東。
后希詔卒誅。
崇禎十五年(1642年),兵事益棘,宜興周延儒再柄國,有言薦光抃者,周以其年家子也,特起之戍中,微示意曰:以四萬金進,可得永督。
光抃家素來富饒,聞命,持?jǐn)?shù)萬金入都為軍資。
既至,帝召見德政殿。
奏對稱旨,拜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薊州、永平、山海、通州、天津諸鎮(zhèn)軍務(wù)。
時清軍已克薊州,分兵四出,命光抃兼督諸路援軍。
諸援軍觀望,河間迤南皆失守。
光抃不敢救,只領(lǐng)兵尾隨清軍而南。
又聞塞上警,又驅(qū)而向北。
廷臣交章劾光抃,謂列城被攻不救,退回高陽,坐視淪覆。
明年復(fù)論光抃及范志完。
四月,清兵北旋,光抃、唐通、白廣恩等八鎮(zhèn)兵邀于螺山,命放大將軍炮,無敢應(yīng)者,光抃下馬自執(zhí)炬放之,敵相顧指曰:好漢!
好漢!
終不敵敗走。
帝聞,大怒。
清軍退兵后,京城解嚴(yán),遂與范志完并獲罪免職。
帝召見雷演祚演祚詆志完,而稱贊光抃。
帝曰:「志完、光抃逗遛河間,獨罪志完,渠服其心乎?
」遂并逮光抃。
光抃嘗薦廣恩,廣恩抗不赴召,帝以是益惡光抃,卒與志完同日斬西市,人咸以為冤。
有《木筆齋集》 。
福王時,太仆少卿萬元吉言光抃受事破軍之馀,身先被創(chuàng),與誤國志完駢首西市,迄今文武貴賤咸為抱冤。
給事中熊維典亦以為言,乃復(fù)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