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嘯父

相關(guān)人物:共 38 位。
共 3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僧光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冀州人。
常山淵公弟子也。
少與道安相遇于逆旅。
時俱未受具。
因悉披陳志慕。
臨別謂曰。
茍長大毋相忘。
后厲行。
精通經(jīng)論。
石氏之亂。
隱飛龍山。
道安從之論議。
安曰。
古所立義多違佛意。
光曰。
顧當(dāng)自盡。
何敢于前輩置優(yōu)劣邪。
安曰不然。
弘贊理教。
宜令允愜。
法鼓競鳴。
何先何后。
既南游。
復(fù)還襄陽。
遇疾而卒。
道護(hù)冀州人
有氣節(jié)。
學(xué)解通達(dá)。
亦隱飛龍山。

人物簡介

高僧傳·卷第五 義解二
釋僧先。
冀州人。
常山淵公弟子。
性純素有貞操。
為沙彌時與道安相遇于逆旅。
安時亦未受具戒。
因共披陳志慕神氣慷慨。
臨別相謂曰。
若俱長大勿忘同游。
先受戒已后勵行精苦。
學(xué)通經(jīng)論值石氏之亂隱于飛龍山。
游想巖壑得志禪慧。
道安后復(fù)從之。
相會欣喜。
謂昔誓始從。
因共披文屬思。
新悟尤多。
安曰。
先舊格義于理多違先曰。
且當(dāng)分折逍遙。
何容是非先達(dá)。
安曰。
弘贊理教宜令允愜。
法鼓競鳴何先何后。
先乃與汰等。
南游晉平講道弘化。
后還襄陽遇疾而卒。
又有沙門道護(hù)。
冀州人。
貞節(jié)有慧解。
亦隱飛龍山。
與安等相遇。
乃共言曰。
居靖離俗每欲匡正大法。
豈可獨步山門使法輪輟軫。
宜各隨力所被以報佛恩。
眾僉曰善。
遂各行化。
后不知所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晉僧。
冀州人
少游汧隴,長歷荊雍。
妙通大乘,兼善數(shù)論。
撰有《人物始義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前秦僧。京兆人。少事佛圖澄,碩學(xué)淵通,尤明氣緯。隱于泰山西北金輿谷之昆侖山,大起殿舍,聞而造者百有余人。前秦主苻堅、南燕主慕容德、后秦主姚興等并皆致禮。年八十五,卒于山中。
全晉文
僧朗,京兆人。后趙末居太山,尋移山西北之金輿谷。世稱朗公谷,前燕慕容雋、慕容煒、秦苻堅、后燕慕容垂、南燕慕容德、魏道武、晉孝武皆尊禮之,卒年八十五。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京兆人。少游方。往來關(guān)中。以講演自任。嘗與同輩赴請。至中途忽曰。君等衣物留寺中今被竊矣。急歸逐之可免也。眾如其言果免。居太山與隱士張忠游。忠卒徙太山西北之金輿谷昆崙山。學(xué)者造焉。符堅每致?施。其后汰僧。獨以朗道行著稱不入??括之例。山素多虎害。自此亦屏絕云。客至多寡。貴賤皆前知之。輒使弟子豫治具。壽八十五歿。 時有支僧敦者。善經(jīng)論。通大乘。著人物始義論行世。
神僧傳·卷第二
釋僧朗。未詳其氏族。京兆人也。少而游方。問道長安還關(guān)中。專當(dāng)講說嘗與數(shù)人。同共赴請。行至中途忽告同輩。曰君等寺中衣物似有竊者。如言即返。果有盜焉。后于金輿谷昆崙山中別立精舍。創(chuàng)筑房室。內(nèi)外屋宇數(shù)十馀區(qū)。聞風(fēng)而造者百有馀人。朗孜孜訓(xùn)誘勞不告倦。秦王符堅欽其德素遣。使?遺。堅后沙汰眾僧。乃別詔曰。朗法師戒德冰霜學(xué)徒清秀。昆崙一山不在杖例。谷中舊有虎災(zāi)。人常執(zhí)杖結(jié)群而行。及朗居之猛獸歸伏。晨行夜往道俗無滯。百姓咨嗟稱善無極。故至今呼為朗公谷。凡有來詣朗者人數(shù)多少。未至一日輒已逆知。使弟子為具飲食。必如言果至。咸嘆有預(yù)見之明矣。后卒于山中。春秋八十有五。
高僧傳·卷第五 義解二
竺僧朗。
京兆人也。
少而游方問道。
長還關(guān)中專當(dāng)講說。
嘗與數(shù)人同共赴請。
行至中途忽告同輩曰。
君等寺中衣物似有竊者。
如言即反果有盜焉。
由其相語故得無失。
朗常蔬食布衣。
志耽人外。
以偽秦苻健皇始元年。
移卜泰山。
與隱士張忠為林下之契。
每共游處。
忠后為符堅所徵。
行至華陰山而卒。
朗乃于金輿谷昆崙山中。
別立精舍。
猶是泰山西北之一巖也。
峰岫高險水石宏壯。
朗創(chuàng)筑房室制窮山美。
內(nèi)外屋宇數(shù)十馀區(qū)聞風(fēng)而造者百有馀人。
朗孜孜訓(xùn)誘勞不告倦。
秦主符堅欽其德素遣使徵請。
朗同辭老疾乃止。
于是月月修書。
?遺。
堅后沙汰眾僧。
乃別詔曰。
朗法師戒德冰霜學(xué)徒清秀。
昆崙一山不在搜例。
及后秦姚興亦佳嘆重。
燕主慕容德欽朗名行。
假號東齊王。
給以二縣租稅。
朗讓王而取租稅為興福業(yè)。
晉孝武致書遺。
魏主拓跋圭亦送書致物。
其為時人所敬如此。
此谷中舊多虎災(zāi)。
常執(zhí)仗結(jié)群而行。
及朗居之猛獸歸伏。
晨行夜往道俗無滯。
百姓咨嗟稱善無極。
故奉高人至今。
猶呼金輿谷為朗公谷也。
凡有來詣朗者。
人數(shù)多少未至一日輒以逆知。
使弟子為具飲食。
必如言果至。
莫不嘆其有預(yù)見之明矣。
后卒于山中。
春秋八十有五。
時泰山復(fù)有支僧敦者。
冀州人。
少游汧隴長歷荊雍。
妙通大乘兼善數(shù)論。
著人物始義論。
亦行于世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出姚氏。羌人也。年十六。師事安公。以精律有名。而三藏皆究其要。一時流輩推尊之。游蜀。刺史毛璩設(shè)中食。翼得谷于食中先啖之。璩以不辜信施加敬。后餉米千石。翼為分遺諸剎焉。安公在檀溪。長沙太守滕含方。于江陵舍宅為寺。從安乞僧領(lǐng)住持事。安曰。非翼不可。即今長沙寺是也。后又避難上明立寺。還江陵。復(fù)脩長沙寺。遂感金剛舍利于齋座。伐木洞庭之君山。而夢神隨喜。太元十九年二月八日。忽光發(fā)城北。白馬寺僧馳至見像。不能舉。翼因得舁之以歸。蓋翼平昔之所懇求而致之也。視其旁有梵書曰。某年月日。阿怒王造。翼年八十。于像前泊然而化。同時有僧衛(wèi)。學(xué)業(yè)甚著。為殷仲堪所重。
神僧傳·卷第二
釋曇翼。姓姚氏。羌人也。年十六出家。事安公為師。在檀溪寺。晉長沙太守滕舍之于江陵舍宅為寺。告安求一僧為總領(lǐng)。安謂翼曰。荊楚士庶始欲師宗。成其化者非爾而誰。翼遂杖錫南征締搆寺宇。后至賊越逸侵掠漢南。江陵闔境避難上明。翼又于彼立寺。群寇既蕩。復(fù)還江陵。修復(fù)長沙寺。丹誠祈請遂感舍利。盛以金瓶置于齋座。翼乃頂禮立誓曰。若必是金剛馀陰愿放光明。至乎中夜有五色光彩從。瓶漸出照滿一堂。舉眾驚嗟莫不挹翼神感后。入巴陵君山伐木。值白蛇數(shù)十臥遮行轍。翼退還所住。乃謂山神曰。吾造寺伐材幸愿共為功德。夜即夢見神人。告翼曰。法師既為三寶須用特相隨喜。但莫令馀人妄有所伐。明日更往路甚清夷。于是伐木沿流而下。其中伐人不免私竊。還至寺上翼材已畢。馀人所私之者悉為官所取。其誠感如此。翼常嘆寺立僧足而形像尚少。阿育王所造容儀神瑞。皆多布在諸方。何其無感不能招致。乃專精懇惻請求誠應(yīng)。晉太元十九年甲午之歲二月八日。忽有一像現(xiàn)于城北。光相沖天。時白馬寺僧眾先往迎接。不能令動。翼乃往祇禮。謂眾人曰。當(dāng)時阿育王像降我長沙寺焉。即令弟子三人捧接。飄然而起。迎還本寺。道俗奔赴車馬轟填。后罽賓禪師僧伽難陀。從蜀下入寺禮拜。見像光上有梵字。便曰。是阿育王像。何時來此。時人聞?wù)叻街碇恢?。年八十二而終。終日像圓光奄然靈化。莫知所之。道俗咸謂翼之通感焉。
高僧傳·卷第五 義解二
釋曇翼。
姓姚。
羌人也。
或云冀州人
年十六出家。
事安公為師。
少以律行見稱。
學(xué)通三藏為門人所推。
經(jīng)游蜀郡。
刺史毛璩深重之為設(shè)中食躬自瞻奉。
見翼于飯中得一粒谷先取食之。
璩密以敬異。
知必不孤信施。
得后餉米千斛。
翼受而分施。
翼嘗隨安在檀溪寺。
晉長沙太守騰含。
于江陵舍宅為寺。
告安求一僧為綱領(lǐng)。
安謂翼曰。
荊楚士庶始欲師宗。
成其化者非爾而誰。
翼遂杖錫南征締構(gòu)寺宇。
即長沙寺是也。
后互賊越逸侵掠漢南。
江陵闔境避難上明。
翼又于彼立寺。
群寇既蕩復(fù)還江陵。
修復(fù)長沙寺。
丹誠祈請遂感舍利。
盛以金瓶置于齋座。
翼乃頂禮立誓曰。
若必是金剛馀蔭愿放光明。
至乎中夜有五色光。
彩從瓶漸出照滿一堂。
舉眾驚嗟莫不以翼神感。
當(dāng)于爾時雖復(fù)富蘭等見亦回偽歸真也。
后入巴陵君山伐木。
山海經(jīng)所謂洞庭山也。
山上有穴通吳之苞山。
山既靈異人甚憚之。
翼率人入山。
路值白蛇數(shù)十臥遮行轍。
翼退還所住。
遙請山靈為其禮懺。
乃謂神曰。
吾造寺伐材幸愿共為功德。
夜即夢見神人告翼曰。
法師既為三寶須用。
特相隨喜。
但莫令馀人妄有所伐。
明日更往路甚清夷。
于是伐木沿流而下。
其中伐人不免私竊。
還至寺上翼材已畢。
馀人所私之者悉為官所取。
其誠感如此。
翼常嘆。
寺立僧足。
而形像尚少。
阿育王所造容儀神瑞皆多布在諸方。
何其無感不能招致。
乃專精懇惻請求誠應(yīng)。
以晉太元十九年甲午之歲二月八日。
忽有一像現(xiàn)于城北。
光相沖天。
時白馬寺僧眾先往迎接不能令動。
翼乃往祇禮。
謂眾人曰。
當(dāng)是阿育王像降我長沙寺焉。
即令弟子三人捧接。
飄然而起迎還本寺。
道俗奔赴車馬轟填。
后罽賓禪師僧伽難陀。
從蜀下入寺禮拜。
見像光上有梵字。
便曰。
是阿育王像。
何時來此。
時人聞?wù)叻街碇恢嚹臧耸K。
終日像圓光奄然靈化。
莫知所之。
道俗咸謂翼之通感焉。
時長沙寺復(fù)有僧衛(wèi)沙門。
學(xué)業(yè)甚著為殷仲堪所重。
尤善十住。
乃為之注解。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姚。羌人。年十六出家。事安公為師。少以律行見稱。學(xué)通三藏。經(jīng)游蜀郡。刺史毛璩深重之。為設(shè)中食。躬自瞻奉。見翼于飯中得谷一粒。先取食之。璩密以敬異。知必不辜信施。后餉千斛。翼受而分施。翼嘗杖錫南征。締構(gòu)寺宇。后互賊越逸。侵掠漢南。江陵闔境。避難上明。翼還江陵。修復(fù)長沙寺。丹誠祈請。遂感舍利。盛以金瓶。置于齋座。至乎中夜。有五色光彩。從瓶漸出。照滿一堂。舉眾驚嗟。莫不挹翼神感。后入巴陵君山伐木。山上有穴。通吳之苞山。山既靈異。人甚憚之。翼率人入出。路值白蛇數(shù)十。臥遮行轍。翼退還所住。遙請山靈。為其禮懺。乃謂神曰。吾造寺伐材。愿共為功德。夜即夢見神人告翼曰。法師既為三寶須用。特相隨喜。但莫令馀人妄有所伐。明日更往。路甚清夷。于是伐木。沿流而下。翼常嘆。寺立僧足。而形像尚少。阿育王所造。容儀神瑞。皆布在諸方。何其無感。不能招致。乃專精懇惻。請求誠應(yīng)。以晉太元十九年甲午之歲。二月八日。忽有一像?,F(xiàn)于城北。光相沖天。時白馬寺僧眾。先往迎接。不能令動。翼乃往祗禮謂曰。當(dāng)是阿育王像。降我長沙寺焉。即令弟子三人捧接。飄然而起。迎還本寺。道俗奔赴。車馬轟填。后罽賓禪師僧伽難陀。從蜀下入寺禮拜。見像光上有梵字。便曰。是阿育王像。翼年八十二而終。終日。像圓光。奄然靈化。莫知所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十二
慧睿,冀州人,游歷諸國,還憩盧山。
入關(guān),受什公咨稟,后適京師,住烏衣寺,元嘉中卒。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一 弘法科
冀州人
史失其氏。
少出家。
以精苦稱。
游方至蜀。
為盜所略。
使牧羊野。
中有商客。
見而異焉。
問三藏義。
無不綜達(dá)。
于是為出金。
贖法服還著之。
西游至南天竺。
凡音譯訓(xùn)詁。
無不通。
還館廬山。
聞什公在關(guān)中。
摳衣往受業(yè)焉。
晚居建鄴烏衣寺講授。
學(xué)者如云。
彭城王義康。
請以為師。
??噢o三返。
然后許。
王要睿至其第。
授戒法。
睿曰。
禮聞來學(xué)。
未聞往教。
王大愧服。
詣座下。
施之貂裘。
直三十萬。
睿以坐而未嘗御。
謝靈運每從睿問經(jīng)奇字。
為著十四音訓(xùn)。
序以條列梵漢旨義。
元嘉中沒。
壽八十五。
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四
釋慧睿。
冀州人。
少出家執(zhí)節(jié)精峻。
常游方而學(xué)經(jīng)。
行蜀之西界為人所抄掠。
常使牧羊。
有商客信敬者。
見而異之。
疑是沙門。
請問經(jīng)義無不綜達(dá)。
商人即以金贖之。
既還襲染衣。
篤學(xué)彌至。
游歷諸國。
乃至南天竺界。
音譯誥訓(xùn)殊方異義無不必曉。
后還憩廬山。
俄又入關(guān)從什公咨稟。
后適京師止烏衣寺講說眾經(jīng)。
皆思徹言表理契環(huán)中。
宋大將軍彭城王義康請以為師。
再三乃許。
王請入第受戒。
睿曰。
禮聞來學(xué)不聞往教。
康大以為愧。
乃入寺虔禮祇奉戒法。
后以貂裘奉睿。
睿不著常坐之。
王密令左右求買酬三十萬。
睿曰。
雖非所服既大王所施。
聊為從用耳。
陳郡謝靈運篤好佛理。
殊俗之音多所達(dá)解。
乃咨睿以經(jīng)中諸字并眾音異旨。
于是著十四音訓(xùn)敘。
條列梵漢。
昭然可了。
使文字有據(jù)焉。
睿以宋元嘉中卒。
春秋八十有五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九 遺身科
冀州人。
年十五。
為沙門慧始童子。
始刻苦于道。
羽落發(fā)能嗣其行。
慕法華經(jīng)藥王菩薩樊身之施。
于是自蒲坂以白晉王姚緒。
緒曰入道多門。
何必自焚。
對曰。
吾愿如是。
即服香油。
以布纏其身。
誦經(jīng)坐火柵中。
聲至眉額焦?fàn)€。
而后絕。
時年四十五。
高僧傳·卷第十二 亡身
釋法羽。
冀州人。
十五出家。
為慧始弟子。
始立行精苦修頭陀之業(yè)。
羽操心勇猛深達(dá)其道。
常欲仰軌藥王燒身供養(yǎng)。
時偽晉王姚緒鎮(zhèn)蒱坂。
羽以事白緒。
緒曰入道多方何必?zé)怼?div id="bdp4wt8" class='inline' id='people_101659_1_9_comment'>
不敢固違。
幸愿三思。
羽誓志既重。
即服香屑以布纏體。
誦舍身品。
竟以火自燎。
道俗觀視莫不悲慕焉。
時年四十有五。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出趙氏。
冀州人也。
師事竺道祖。
以解律稱。
詣關(guān)中。
從羅什受學(xué)。
什曰。
子真一聞持者也。
住江陵新寺。
厲志求生安養(yǎng)。
臨終果見奇祥。
方斂目有異香。
壽七十。
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四
釋曇鑒。
姓趙。
冀州人
少出家事竺道祖為師。
蔬食布衣律行精苦。
學(xué)究群經(jīng)兼善數(shù)論聞什公在關(guān)。
杖策從學(xué)。
什常謂鑒為一聞持人。
后游方宣化。
達(dá)自荊州止江陵辛寺。
年登耳順勵行彌潔。
常愿生安養(yǎng)瞻覲彌陀。
后弟子僧濟(jì)辭往上明。
鑒云。
汝去乃佳恐不復(fù)相見。
因委曲疏受付囑。
至夜與諸耆老共敘無常。
言甚切至。
既夜各各還房。
鑒獨留步廊下至三更。
沙彌僧愿請還房。
鑒曰。
汝但眠不須復(fù)來。
至明旦弟子慧嚴(yán)依常問訊。
見合掌平坐而口不言。
迫就察之實乃已卒。
身體柔軟香潔倍常。
因申而殮焉。
春秋七十。
吳郡張辯作傳并贊。
贊曰。
披荔逞芬。
握瑾表潔。
渾渾法師。
弗淄弗涅。
煒曄初辰。
條蔚暮節(jié)。
神游智往。
豈伊實訣。
時江陵又有釋道海北州釋慧龕東州釋慧恭淮南釋曇泓東轅山釋道廣弘農(nóng)釋道光等。
并愿生安養(yǎng)臨終祥瑞焉。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尹氏。
冀州人。
少師事沙門志欽得度。
時以徐州沙門法遷有重望。
經(jīng)論精練。
欽由以次托焉。
遷公南游。
隨止京口竹林寺。
年十五。
隨還彭城。
以成實三論馳譽講肆。
入京師止謝寺。
沙門智藏僧旻法云。
皆當(dāng)時俊杰。
然所學(xué)亦依次折中。
文惠文宣二王。
師事之。
永明八年。
講百法論。
至破塵品微笑而化。
壽五十七矣。
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五
釋慧次。
姓尹。
冀州人
初出家為志欽弟子。
后遇徐州釋法遷解貫當(dāng)世。
欽乃以次付囑。
仍隨遷。
南至京口止竹林寺。
至年十五隨遷還彭城。
雖復(fù)年在息慈。
而志學(xué)無勌。
清鑒倫通。
超然孤拔。
至年十八解通經(jīng)論名貫徐土。
迄稟具戒業(yè)操彌深。
頻講成實及三論大明中出都止于謝寺。
迄宋季齊初歸德稍廣。
每講席一鋪輒道俗奔赴。
沙門智藏僧旻法云等。
皆幼年俊朗慧悟天發(fā)。
并就次請業(yè)焉。
文慧文宣悉敬以師禮四事供給。
永明八年講百論。
至破塵品忽然從化。
春秋五十七矣。
時謝寺又有僧寶僧智。
長樂寺法珍僧向僧猛法寶慧調(diào)。
并一代英哲。
為時論所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15 【介紹】: 北魏時僧。
冀州人
時朝廷倡佛教,寺院擁有大量土地,當(dāng)權(quán)僧人成為僧侶地主。
廣大農(nóng)民及下層僧人受到殘酷剝削和壓迫,法慶乃于延昌四年以“大乘教”組織農(nóng)民起事,宣稱“新佛出世,除去眾魔”,被推為首領(lǐng),并以渤海人士李歸伯為十住菩薩,聚眾五萬余,所過處,焚寺院經(jīng)像,殺僧侶地主。
北魏派元遙率步騎十萬鎮(zhèn)壓。
慶等戰(zhàn)敗,被俘死。
共 3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