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海會(huì)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歐冶铦鋒價(jià)最高,海中收得用吹毛。
龍鳳繞,鬼神號,不見全??上碌?。
按:(以上三十九首,均見嘉慶間刻本《機(jī)緣集》,原為宋大觀四年風(fēng)涇海會(huì)寺石刻。轉(zhuǎn)錄自《詞學(xué)》第二期刊施蟄存先生《船子和尚撥棹歌》。宋明間收錄船子和尚詩偈的著作,筆者所見有: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五、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六收第一首,宋釋慧明《五燈會(huì)元》卷五收其一、其二、其三、其七、其八、其九,共六首,宋吳聿《觀林詩話》收第三十九首,元至元《嘉禾志》卷三二收其一至其六,共六首,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三收第三首,楊慎《藝林伐山》卷十七收第一至第三首,今即據(jù)諸書所引出校。mment>(〖1〗《機(jī)緣集》附石刻后呂益柔跋云:「云間船子和尚嗣法藥山,飄然一舟,泛于華亭吳江洙涇之間。夾山一見悟道。嘗為《撥棹歌》,其傳播人口者才一二首。益柔于先子遺篇中得三十九首,屬詞寄意,脫然迥出塵網(wǎng)之外。篇篇可觀,決非庸常學(xué)道輩所能亂真者。因書以遺風(fēng)涇海會(huì)卿者,俾镵之石,以資禪客玩味云?!埂?〗吳聿《觀林詩話》:「華亭船子和尚詩,少見于世,呂益柔刻三十九首于楓涇寺,云得其父遺編中?!⑽虒矣闷湔Z。」)。
丁清風(fēng) 元末明初 · 王逢
余作衛(wèi)女引之明日于宋樂府復(fù)得一婦人焉曰蜀士大夫妻丁氏美姿色善詩文自號清風(fēng)居士宣和間夫浮家赴閩求調(diào)王黼薦丁姓名于禁中時(shí)尚文女郎才慧者多得選(一作進(jìn))于是有旨召見丁曰吾夫庶官吾非命婦安有入內(nèi)見君之理不敢拜命且謂夫曰君素非貪冒富貴者何苦自辱題詩汴邸竟不知所往詩曰西嶺雌雄鳥雙雙覽德輝陽臺(tái)遲雨散滄海會(huì)塵飛夜月參差玉春云窈窕衣君王宴阿母卻寄碧桃歸是日客有談都城事者有感并補(bǔ)一章
河洲冰膠云塞野,林棲雎鳩歸牝馬。
收書驚見雙青鸞,蕭郎弄玉風(fēng)斯下。
金水暗侵燕地氛,明月長掛真珠裙。
靚桃花碧宴紫府,雙星在天靈夜語,宣和皇帝何如主。
海會(huì)僧房 元末明初 · 張羽
七言絕句
床頭書卷綠牙簽,病起名家手自拈。
氣息未回禪誦少,猶能彈舌講楞嚴(yán)。
隔水應(yīng)霜鐘,尋聲入寶宮。
剎那依燄慧,六萬繞神通。
歡喜來侯白,清真遇葛洪。
獨(dú)慚文字累,未得此緣空。
外上:丹書一紙。御口親宣。
黃金千鎰賜英賢。福降廣無邊。
福降廣無邊。四海姓名傳。
龍眠居士還癡絕,不羨吳生老擅場。
幻出如來金粟影,移將龍樹水晶房。
衣裳下拂天人石,草木同沾佛國香。
京洛風(fēng)塵空對畫,豈知禪客倦津梁。
細(xì)草平沙白鷺前,驪珠長照水中天。
何人曾解懸陳榻,此日初移訪戴船。
萬壑寒云山似畫,五湖明月夜如年。
不知范蠡今何在,欲向滄波問計(jì)然。
朝雨仍留榆岾寺雙彥呈詩次其韻(辛卯) 明末清初 · 李景奭
七言絕句
踰中水岾嶺。有一川自西南洞中出流。下于隱仙臺(tái)之下。溯以上之則有百塔洞云。踰三水岾而下。有赤木亭。中火之所也。高城人及祥云驛人等。來候于內(nèi)水岾之上。自赤木下七八里。由東北而入三里許。則有隱仙庵而頹廢。庵之東南。有隱仙臺(tái)。登臺(tái)而東北望之。則有十二瀑層層而懸流。瀑布之上。由山麓而登之。則有寂滅庵南庵而皆廢。又有開心庵,白云庵。白云則廢。又有云棲窟,深寂庵而皆廢。其上有九井峰。九井東北。乃所謂九龍淵也。自赤木亭行可十里馀。向西而登。則有上靈臺(tái),中靈臺(tái),下靈臺(tái)。皆小庵而上靈廢。又有靈隱庵。庵之西北。乃萬景臺(tái)也。登臺(tái)則北望毗盧。西見白馬。南眺五臺(tái)。東俯瀛渤日出之處。自靈隱庵緣崖而西一里許。有九淵洞。真見性庵在焉。庵之西北踰一小嶺。則有香爐,香積庵而俱廢。由香積而北登。則有下內(nèi)院,中內(nèi)院,上內(nèi)院三庵而上內(nèi)院廢。又有養(yǎng)真窟。自養(yǎng)真而下十里。有云水庵而無僧。自云水由小洞下則有船潭。潭上有小懸瀑。潭東有船庵。又有曹溪庵而俱廢。西有青蓮,寂照,明寂,白蓮,正崙,興德等庵。赤木亭去榆岾寺二十里馀。重重踰嶺。嶺上始見綿竹叢生。去榆岾一里許。有西山,自休,法堅(jiān),應(yīng)祥,寶云等浮屠。祥師有碑。鄭君斗卿所撰。吳尚書竣書之者也。夕到榆岾寺。處于西僧堂塵寂寮。襄陽府使鄭君基豐,高城郡守樸君日省迎于路。寺之僧智什。則往迎于摩訶衍而從來。榆岾寺已向殿曰能仁寶殿。給事中周祚所書。廢中宮時(shí)。以百金求于中朝而施舍云。古所謂梁武齊襄足為明鏡者。豈虛語也哉。東有御室及羅漢殿,侍史房,十王殿,大權(quán)堂,禪堂,興福寮,駝臥寮,海會(huì)堂,涅般堂,養(yǎng)老房,興盛庵,內(nèi)香積殿。殿后有烏啄井。所謂大權(quán)者。為盧偆也。有塑像。西有大藏殿,慈蔭堂,寂默堂,尋劍堂,掛猿寮,金堂,塵靜寮,擇木寮,圓寂寮,云翠堂,外香積室。室中有大甑,大釜。南有山映樓,解脫門,回轉(zhuǎn)門,泛鐘樓,真如門。庭中有十二層青石塔。鐘則世祖大王臨幸時(shí)所命鑄者也。金乖崖守溫撰其銘。寺傍庵子?xùn)|有種蓮庵,逗云庵,下見圣,上見圣,大祖庵,兜率庵,隱神窟,栗巖,成佛庵,佛頂臺(tái),佛頂庵皆廢。聲聞洞下有松林窟,松林新庵,外圓通庵,安心庵,三圣庵。安心三圣亦皆廢。西有內(nèi)院洞。水石佳好。自山映樓東南行。有白云橋,三峽橋,明月橋,三印峰,丹楓橋,歡喜嶺,獐頂,見巖,狗嶺。自狗嶺而下。有盧偆井,上臺(tái),中臺(tái),尼巖,下臺(tái),盤川石,龜巖,百川橋。百川去榆岾三十里。內(nèi)水岾水與中內(nèi)院洞水合流。由山映樓前而下五里許。與外水岾水合流入于南江。山映樓下。又有小澗之流。老僧雙彥。來謁同宿。所謂百塔洞。余嘗竊聞其勝絕。問諸雙彥。彥能歷歷言之。由洞口溯流而上。踰一嶺則百塔也。初入洞門。絕壁夾立。中有深潭。從潭上東南緣崖而上。緣崖西下。則白石平鋪。川流其上。西與十王百川洞水合流。洞中有多寶塔,世尊塔。積石層層。自成塔形。故謂之塔。高可五六丈許。絕壁亦有積石如塔之狀。沿川行可三四里。又有一長川自南流北。有一塔形。贅寄絕壁之上。兩小金佛。立在石間。洞壑開豁。峰巒白而秀出。不可歷數(shù)。諸峰之內(nèi)。有香爐二峰皆白。比諸萬瀑洞則如麒麟之于白鹿云。噫地之勝。常在于險(xiǎn)。險(xiǎn)則人不能至固也。今玆百塔之洞。如彼其絕勝。而危磴難攀。僧亦罕睹。蓋天慳而地秘之。與人世隔絕者也。游賞之人。得而耳之者尚鮮。況得而目之乎。吾所以紀(jì)之者。將使后之人。知有此境。非欲其往見之。以犯夫萬有一危之道也。二十七日。朝雨仍留。雙彥呈詩。次其韻曰。
倚遍金剛寺寺樓,此生那得更來游。
青山亦有相離恨,一夜峰巒盡白頭。
游高宮之海會(huì) 明末清初 · 李確
五言律詩
彼岸真孤絕,何年筑數(shù)椽。
白浮云不斷,紅得日猶先。
佛冷鄰山鬼,僧貧種海田。
乘桴吾亦喜,秋色正蒼然。
川長塔迥費(fèi)躋攀,路轉(zhuǎn)溪云杳靄間。
石鏡泉鳴寒夜月,翠屏鳥拂曉春山。
上方色界諸天靜,雙樹香林萬象閒。
除卻山僧與樵叟,松門無客不須關(guān)。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