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郝錦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五
南嵩者,不知何許人。
依印光出家,習(xí)杜多行。
雞足檀花箐素為盜藪,嵩獨坐結(jié)茅路旁,晝夜經(jīng)行,三十馀年,盜多感化,勉為善人。
近鄉(xiāng)檀越,欲為建寺,嵩拈香祝曰:“若此地當(dāng)興,神示靈異。
”須臾金光照徹,林野皆黃,久之始散。
因建金華庵,復(fù)于庵東石洞中禮佛十三年。
由是大圣、翔龍等九剎,相繼創(chuàng)立,皆感金華之異,遐邇信仰,故法會日興,道侶云從。
將寂之日,命門人具饌邀諸二眾,沐浴盆中,趺而化,超然來去,眾皆嗟嘆。
荼毗時,人皆覺有異香云。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三
靜明尊者,名真定。
姓諸氏,越人。
少孤貧,無所依。
為人質(zhì)直,寡言語。
過錢塘,傭于戴居士交吾家,積貲十五年,交吾謂之曰:“汝物足以昏配成家業(yè)矣。
”真定不答,謂人曰:“戴翁勸吾成家,何為?
吾意欲出家,但不遇明師耳。
”一日見無塵,欣然自慶,曰:“是吾師矣。
”瓣香歸禮,無麈示以一切捐舍,苦行念佛,求生凈土。
嘗慕《華嚴(yán)》、《法華》諸經(jīng),不能展誦。
無塵云:“不能口誦,當(dāng)以身誦。
精勤禮拜,能所性空,即身心誦經(jīng)也。
”因空所有,造像齋僧,施姜茗以利行者,躬親樵汲二十馀年。
已而入山結(jié)茆,一心禮念,日夜無間,恒伐薪易米,供諸靜室。
時云棲創(chuàng)筑,值大雪,真定負(fù)米送之,往還百馀里,旦去暮歸,不沾粒水。
蓮師嘆曰:“大菩薩來送供,眾中恐難消受。
”真定曰:“富貴贈百斛,此一粥之需,何足言?
”蓮師曰:“苦行得米,沖雪擔(dān)來,勝富貴百斛多矣。
”開荒種蔬,不問僧俗,悉施與之。
有盜其樹者,引避不及,倉卒墜樹,真定反撫慰之,負(fù)所伐樹。
至其家,且曰:“欲用薪木,可告我,當(dāng)為致之。
”萬歷戊子,大饑疫,民死載道,真定痛如骨肉。
有過其門者,推食與之。
嘗拾金五兩,坐守十日,無問者。
乃益已金,為之誦經(jīng)施食,以祐失金者。
生平所蓄,盡助善緣。
隱德密行,人所罕知。
身無完布,伏臘一衲,弟子或慮其寒,則曰:“吾畫寒掘地,夜寒拜經(jīng),唯苦汗出,寧畏泠邪?
”年七十二,忽有微疾,延至洞中。
有客送夾纊,不肯受,苦勸乃披之,已而笑曰:“可見世人喜穿綿,比衲衣之暖不同。
”病愈。
問眾曰:“今日何日?
”曰:“十二月四日。
”曰:“明日午時,我將行。
”至夜半喚人扶起,面西而坐。
問:“何時?
”曰:“子時。
”“五日也,我去矣。
”眾徒曰:“師既言午時,何不如期?
”曰:“我龕與柴俱在江干,轉(zhuǎn)回三四十里,天寒雨雪往返不及,未得入龕,恐累汝耳。
”俄而高聲誦佛,佛聲漸微而化。
真定積薪三載,遺命荼毗,經(jīng)十日火滅,牙齒、頂骨、手足、指節(jié),悉皆不壞,色如車渠。
于庵前山頂,弟子如嵩為理安重開山祖,自有傳。

人物簡介

維基
馮明玠(16世紀(jì)—17世紀(jì)),字五玉,號忝生,松江府華亭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馮明玠是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成進(jìn)士,獲授澄海知縣,用文治理當(dāng)?shù)兀?dāng)?shù)厝遂朐诿蚂簟?div id="dt7d57r" class='inline' id='people_124078_0_1_comment'>
不久升任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彈劾監(jiān)軍郎中張若麒貪功而戰(zhàn)敗,應(yīng)治理其罪行;巡按山西時因清兵攻入而遭削籍。
弘光帝繼位,起用他為廣西道御史,和劉呈瑞、畢十臣、郝錦、姚士恒都有正直名聲,后事不詳。
姚士恒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姚士恒(16世紀(jì)—17世紀(jì)),字叔永,號振南,又號澹楠,松江府華亭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姚士恒是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31年)成進(jìn)士,通政司觀政,獲授福建浦城知縣,三年丁憂,崇禎二年補任羅山知縣,四年調(diào)繁汝陽縣,在兩地都有顯著功績。
舉卓異,崇禎七年行取考選福建道御史,巡視東城。
九年管廠庫,管十庫,十年巡視西城,本年巡按茶馬,十二年巡青,帶管東城、南城,十三年巡視東城、南京畿道。
弘光帝在位期間和劉呈瑞、畢十臣、郝錦、馮明玠都有正直名聲,南京淪陷后回鄉(xiāng)直到去世。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靈感篇第六之二
釋至明,字無暗。
姓袁氏,介休人。
出家千佛庵,稟具五臺顯通寺。
參遍融、憨山、達(dá)觀,于言下各有所得。
居盤山五盆溝者十有五年。
苦心堅忍,了然生死。
嘗絕糧五日,掩關(guān)獨坐。
王孝廉邦均者,夙懷善念,雅好施與。
夜夢神人,告之曰:“盤山五盆溝,有修行人絕糧,是汝師也。
”質(zhì)明孝廉問之薪者,蹤跡之。
境幽路險,寂無人聲,扣門見之,曰:“師絕糧耶?
”曰:“何以知之?
”以夢告,因請為弟子,再拜,乞一言。
明曰:“平常心是道。
”由是相知,后應(yīng)孝廉請,出住靜業(yè),闡毗尼,演修多羅教。
會歲饑,人多求度,明見輒許之,老稚剃度者幾千人。
雖寺無儲蓄,而廚中供具無缺。
學(xué)侶請益者,譬引曲喻,必解悟而后已。
崇禎末示寂,留偈曰:“幻身本無實,真如本自然。
昆崙成粉碎,生死不相關(guān)。
”塔于庵左,智樸為之銘,具山志。
德意頌以詩曰:“白云深處結(jié)精藍(lán),無限幽情祗自耽。
魔懾真風(fēng)消幻障,龍欽高蹈徙澄潭。
清操不讓巖松古,妙義猶如水月涵。
我欲詢師師已邈,臨風(fēng)空對薛蘿龕。
”舊傳五盆多魔魅,故云。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八
普聯(lián),字?jǐn)嗳?,劍川向湖村趙氏子。
幼從楚石披剃,嘗稱其慧心苦行,必光佛土,使至雞山受戒于非相。
寂定之主寶巖,亦深器之。
寂定沒,其徒頗惎之,普聯(lián)不與校,從楚石講授如故。
楚石創(chuàng)海云居,躬庀材木,普聯(lián)芒屨草笠,朝出暮入。
檀施麇至,相與有成。
寂定寂后,函骨二十馀年未葬,普聯(lián)于海云居左卜地,立普同塔院,始瘞焉,并以寶巖同學(xué)諸釋子骨祔之。
晚歲退院,別于庵后構(gòu)精舍曰“梅溪室”。
每于春秋佳日,與文土勝流,揮麈譚道,以終其身。
生平勤于學(xué),嚴(yán)于戒,果于任事,而存心至厚,人以為有古德遺風(fēng)。
寂后,其弟子歸骨普同,更立浮圖于上,以表異焉。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八
釋仁里,字尊美。
姓王氏,邵陽人也。
生性淳樸,幼失恃怙,早歲祝發(fā)青云山。
年二十,受具于岐山恒志。
志宗規(guī)嚴(yán)厲,不稍寬假仁乘戒俱,急冤親等,慈杜多行,成道譽漸著。
光緒初,邵北緇素于白云巖辟創(chuàng)毗盧寺,迎仁主之。
此地林壑幽險,風(fēng)氣渾噩,未幾禪侶蒸蒸竟成叢席。
邵城東有點石庵者,自顓愚禪師開化后已,百有馀年,風(fēng)雨剝落,棟宇將傾。
庵眾乞仁主持,再弘悲愿,不數(shù)稔殿閣巍巍,照耀山谷。
丁未冬傳戒于毗盧,得新學(xué)一百九十馀人,誘掖孜孜不倦津梁。
獨以寺無大藏,學(xué)子雖勤,莫窺秘要。
庚戌夏,詣闕請經(jīng),繞道名山,再經(jīng)霜雪,始達(dá)京都。
時寄禪敬安主天童,邀之入山度夏,及其行也。
并勖以詩,多敘其平生懿行,有可采者,略云“多生忍辱運悲深,刀割香涂不動心。
蚤虱紛紛來乞食,舍身為彼立叢林。
”蓋仁嘗蚤蛩滿衣,或為去之。
仁笑謝曰:“我已舍身,為彼立叢林,奈何遷去,違我本愿。
”又,“錫杖繩床手自將,廣行方便作津梁。
欲知德被?蟲細(xì),看取隨身漉水囊。
”仁恐水中有蟲,先以紗囊漉之,始飲故云。
又,“聞師行腳宿山庵,饑吃拳頭味亦甘。
月出窺園猶拔草,令人思念每生慚。
”仁嘗行腳至一庵投宿,拒而不納,棒喝隨之。
仁竟怡然順受,月出猶為之除草。
庵主感悟向之禮謝。
其居點石也,每苦乏絕,而仁四來不拒一粒同餐,禪誦自若,故詩又云:“點石庵中苦異常,平居十日九無糧。
唯將一滴??溪水,散作醍醐上味嘗。
”寄禪贈詩十四章,多不備錄,錄其紀(jì)實者。
仁雖專心持念,而禪景清超,亦時動吟興。
《除夕》云:“清間佳趣在林泉,淡薄風(fēng)光不世緣。
瓦灶通燒松火煖,砂鐺爛煮菜根鮮。
從來處富爭濃艷,自古居貧淡爨煙,輸我山僧忘歲月,不知明日又新年。
”癸丑臘初,偶有不適靜坐,二十日,沐浴更衣,合掌西向,一聲佛號,遽辭塵世。
癸丑歲十有二月二十三日巳時也,壽七十有五,臘五十有五,塔于庵左。
仁堅忍精進(jìn),形容枯寂,口期期若不能言,而筆下灑灑千言立就,長坐不臥者,五十馀年。
冬夏一衲,不蓄私財。
參父母未生前句得悟后,即翹心凈土,四十年不二心力,故說法示眾以念佛為指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