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三國魏河?xùn)|聞喜人,字文季。裴潛弟。才理清明,善言玄理。精《老》、《莊》、及《易》。時傅嘏與荀粲玄談,宗旨雖同,時有捍格,每共語,輒相爭,徽為通二家之意,常使兩情皆得。歷仕吏部郎、冀州刺史。
人物簡介
【介紹】: 三國魏潁川潁陰人,字奉倩。荀彧子。好道家之言。嘗與傅嘏談,嘏尚名理,而粲尚玄遠(yuǎn),宗旨雖同而時有所格。裴徽為通二人之意。婦有美色,病亡,痛悼不能已,歲余亦卒,時年二十九。
人物簡介
【生卒】:224—271 【介紹】: 西晉河?xùn)|聞喜人,字季彥。少好學(xué),有聲名,時稱“后進(jìn)領(lǐng)袖”。曹爽辟為掾。爽被殺,以故吏免。轉(zhuǎn)附司馬氏。魏末遷散騎常侍、尚書仆射,改定官制,議五等之爵。入晉,加光祿大夫,封鉅鹿郡公。官至司空。作《禹貢地域圖》,藏于秘府,開創(chuàng)我國古代地圖繪制學(xué)。創(chuàng)制朝儀,廣陳刑政,朝廷多遵用之。卒謚元。全晉文·卷三十三
秀字季彥,河?xùn)|聞喜人,魏尚書令潛子。大將軍曹爽辟為掾,襲父爵清陽亭侯,遷黃門侍郎,爽誅坐免。尋為廷尉正,歷文帝安東及衛(wèi)將軍司馬,遷散騎常侍,轉(zhuǎn)尚書,進(jìn)封魯,陽鄉(xiāng)侯。陳留王即位,進(jìn)封縣侯,延熙初遷尚書仆射,封濟(jì)川侯。武帝即王位,拜尚書令右光祿大夫,加給事中。及受禪,加左光祿大夫,封鉅鹿郡公,尋為司空。泰始七年卒,謚曰元。有集三卷。
人物簡介
【生卒】:279—331 【介紹】: 東晉汝南南頓人,字思遠(yuǎn)。應(yīng)璩孫。初辟公府,為太子舍人。后為鎮(zhèn)南大將軍劉弘長史。王澄為荊州,假詹督南平、天門、武陵三郡軍事。天門、武陵溪少數(shù)民數(shù)起事,詹討降之,并與其酋為盟,數(shù)郡無虞。與陶侃擊破杜韜。晉元帝時假建武將軍,遷益州刺史。累遷光祿勛。王敦反,為都督前鋒軍事、護(hù)軍將軍,拒戰(zhàn)有功,封觀陽縣侯,遷平南將軍、江州刺史。卒謚烈。全晉文·卷三十五
詹字思遠(yuǎn),貞弟秀之子,初辟公府,遷太子舍人,趙王倫以為征東長史。倫誅坐免,成都王穎辟為椽,劉弘請為鎮(zhèn)南長史,遷南平太守。王澄為荊州,假督南平、天門、武陵三郡軍事。山簡為鎮(zhèn)南,假督五郡軍事。元帝承制,以為建武將軍,尋監(jiān)巴東五郡軍事,賜爵潁陽鄉(xiāng)侯,遷益州刺史,尋拜后軍將軍,出補(bǔ)吳國內(nèi)史,免。劉隗請為鎮(zhèn)北軍司,加散騎常侍,累遷光祿勛,明帝以為都督前鋒軍事、護(hù)軍將軍假節(jié)。王敦平,封觀陽縣侯,遷使持節(jié)、都督江州諸軍事、平南將軍、江州刺史。咸和六年卒,贈鎮(zhèn)南大將軍、儀同三司,謚曰烈。有集五卷。
人物簡介
法道(一○八六——一一四七),初名永道,俗姓毛,潁州沈丘(今安徽臨泉)人。初依真戒大師安恭出家,繼趨京師業(yè)唯識百法。政和三年,選補(bǔ)右街香積院住持。五年,賜號寶覺大師。宣和元年改佛法,以佛為金仙、僧為德士、寺為宮觀,法道上疏力爭,其言直甚。帝怒,黥流舂陵。建炎中,召赴臨安。紹興元年,高宗召見,嘉其強(qiáng)直,改名法道,特賜號寶覺圓通法濟(jì)大師,俾住大中祥符寺。次年,遷住廬山東林寺。紹興十七年卒,年六十二。見《佛祖歷代通載》卷一九,《人天寶鑒》。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法道。舊名永道。順昌毛氏。出家宗唯識百法二論。又受要天總持三藏密咒軌。及傳圓頓戒法于圓照師。咸得其要。政和中賜椹衣。主左街香積院。賜號寶覺。林靈素以左道罔上。宣和初詔改僧為德士。服冠巾。天下從之無敢后。師獨(dú)毅然抗詔。黥流道州。后七年還僧。建炎三年賜圓通法濟(jì)號。紹興間賜對。上面命欲為之去其涅跡。師曰。雖感圣恩。然先皇之墨不忍除也。上曰。這僧到老倔強(qiáng)。計自便。故事。道場僧左道右。崇觀以來遂易舊制。師不能平。詣朝廷。與道士劉若謙論辨。卒獲改正。十七年秋。說偈端坐而化。茶毗。舍利無數(shù)。建塔九里松。 贊曰。 維古至人 為法亡身 身既亡矣 涅奚足云 蠻鄉(xiāng)瘴重 黼座恩新 等視無礙 太虛浮云補(bǔ)續(xù)高僧傳·護(hù)法篇
永道。順昌毛氏子也。出家。宗唯識百法二論。又受西天總持三藏密法。及傳圓頓戒法于元照師。咸得其要。政和中。賜椹衣。主左街香積院。賜號寶覺大師。林靈素以左道罔上。宣和初。詔改僧為德士服冠巾。天下從之無敢后。師獨(dú)毅然抗詔。上書曰。自古佛法。未嘗不與國運(yùn)同為盛衰。魏太武崔浩。滅佛法。未三四年。浩竟赤族。文成大興之。周武衛(wèi)元嵩。滅佛法。不五六年。元嵩貶死。隋文帝大興之。唐武宗。趙歸真。李德裕。滅佛法。不一年。歸真誅。德裕竄死。宣宗。大興之。我國家太祖太宗列圣相承。譯經(jīng)試僧。大興佛法。成憲具在。雖萬世可守也。陛下。何忍一旦用奸人之言。為驚世之舉。陛下。不思太武見弒于閹人之手乎。周武為鐵獄之囚乎。唐武受奪壽去位之報乎。此皆前監(jiān)可觀者。陛下何為蹈惡君之禍。而違祖宗之法乎。書奏。上大怒。命下黥流道州。蔡京。從容為上言曰。天下佛像。非諸僧自為之。皆子為其父。臣為其君。以祈福報恩耳。今大毀之。適足以動人心。恐非社稷之利也。上意。為之少回。未幾。靈素事敗。放歸賜死于道。復(fù)教。師量移近郡。尋得旨放回。敕住昭先禪院。賜名法道。以旌護(hù)法。師之謫道州也。郡守僚屬。皆先夢佛像荷枷入城。既而師至。皆善待之。時軍民多病。師咒水飲之。無不愈者。求者益多。乃為沼于營中以咒之。師既還。道人如失恃怙。及二帝北狩。康王即位。東京留守宗澤承制。命師住左街天清寺。補(bǔ)宣教郎總管司。參謀軍事。為國行法。護(hù)佑軍旅。師往淮穎。勸化豪右。出糧助國。軍賴以濟(jì)。后奉詔隨駕。陪議軍國事。上欲加以冠冕。師力辭。詔加圓通法濟(jì)大師。一日上從容謂師曰。上皇為妖人所惑。毀師形服。朕為師去此黥涅。師對曰。上皇御墨不忍毀除。上笑曰。此僧到老倔強(qiáng)。乃敕住廬山太平禪寺。故事道場僧左道右。崇觀以來。遂易舊制。師不能平。詣朝廷論辯。卒獲改正。紹興五年。大旱。詔師入內(nèi)祈雨。結(jié)壇作法。以四金瓶。各盛鮮鯽。噀水默祝。遣四急足投諸江。使未回而雨已洽。上大悅。賜金缽。上以國用不足。敕天下僧道。納清閒錢。師致書于省部。極論其非。傷大體而阻善化。言雖不行。勢亦少戢。紹興十七年秋。說偈。端坐而化。阇維。舍利無數(shù)。塔于九山九里松。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三十【介紹】: 元僧。海鹽當(dāng)湖人,俗姓李,字仲儒,號月澗。善畫蘭石墨竹。
道隱,字仲儒,號月澗,海鹽當(dāng)湖鎮(zhèn)人,俗姓李。其蘭石師趙子固,墨竹宗王翠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