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陳經(jīng)

相關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益都人,字敬夫,號來山。弘治三年進士,授行人,升南京戶部員外郎,出為紹興知府。歸田后,家居三十余年,惟以課子耕讀為務,性不樂治生產(chǎn),欲以清白遺子孫。與友人結詩社于北郭禪林后。有《海岱會集》。
明詩紀事·丁簽·卷十四
存禮字敬夫,益都人。
弘治庚戌進士,官紹興知府。
(《四庫總目》:《海岱會集》十二卷,明石存禮、藍田、馮裕,劉澄甫、陳經(jīng)、黃卿、劉淵甫、楊應奎八人唱和之詩也。
嘉靖乙未、丙申間,經(jīng)以禮部侍郎丁憂京居,田除名閑住,淵甫未仕,存禮等五人并致仕,乃結詩社于北郭禪林,后編輯所作成帙,冠以社約。
八人皆不以詩名,而其詩皆清雅可觀,無三楊臺閣之習,亦無七子摹擬之弊。
觀其社約中有「不許將會內(nèi)詩詞傳播,違者有罰」一條,蓋山間林下自適性情,不復以文壇名譽為事,故不隨風氣為轉移。
而八人皆閑散之身,自吟詠外別無馀事,故互相推敲,自少疵頡,其斐然可誦,良亦有由矣。
《古夫于亭雜靈》:吾鄉(xiāng)六郡,青州冠蓋最盛。
世宗時,林下諸老為海岱持社,倡和尤盛。
其人則馮閭山、黃海亭、石來山、劉山泉、范泉、楊澠谷、陳東渚,而即墨藍北山亦以僑居與焉。
倡和詩凡十二卷,無刊本。
馀近訪得鈔本,詩各體皆入格,非浪作者。
閭山即四馮之父、文敏琦之曾祖,山泉、范泉則文和翊之孫也。
田按:敬夫五言古詩,有柴桑遺韻。)
維基
石存禮(1471年—?
),字敬夫,號來山,山東益都縣城里人。
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山東鄉(xiāng)試第七十三名。
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進士。
授行人司行人,升南京戶部員外郎。
官至紹興府知府。
致仕歸鄉(xiāng)后,家居三十馀年,唯耕讀課子。
與劉珝之孫劉淵甫、劉澄甫,以及馮裕、黃卿、陳經(jīng)、楊應奎等八人結“海岱詩社”,其詩由馮琦集為《海岱會集》十二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臨朐人,字伯順,號閭山。以戍籍生于遼東,從賀欽學,有學行。正德三年進士。授華亭知縣,歷遷戶部郎中。官至云南按察副使。歸田后,與石存禮結詩社。輯所作為《海岱會集》。卒年六十七。
明詩紀事·丁簽·卷十四
裕字伯順,臨朐人。正德戊辰進士,累官云南按察副使。有集。
維基
馮裕(1479年—1545年),字伯順,號閭山,遼東廣寧左衛(wèi)軍籍,山東臨朐縣人。
詩人。
正德戊辰進士,累官貴州副使。
晚年回鄉(xiāng),吟詠不輟。
為“海岱八子”之一。
成化十五年(1479年)七月十五日出生,治《詩經(jīng)》,弘治十七年(1504年)中山東鄉(xiāng)試第十二名舉人,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二十七名,三甲一百五十一名進士,任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qū))知縣,調(diào)蕭縣。
正德六年(1511年)升晉州(今河北晉縣)知州,當?shù)劁镢痈牡滥厢?,造成城北的農(nóng)地貧瘠,而賦稅如故,馮裕設法調(diào)整,百姓得以減輕負擔。
正德元年(1515年)遷南京戶部員外郎,升郎中。
嘉靖六年(1527年)調(diào)往甘肅平?jīng)龈?div id="dk1iory" class='inline' id='people_42675_2_8_comment'>
嘉靖七年(1528年)出任貴州石阡府知府,長住六年,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貴州按察司副使,所到之處皆有惠政,“凜凜自守,非義一毫不染”。
嘉靖十三年(1534年),馮裕辭官歸里。
居家講學,與石存禮、劉澄甫、陳經(jīng)、黃卿、劉淵甫、楊應奎等成立“海岱詩社”。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二十四日,病逝于青州。
葬于青州城西北堯王山下。
其四世孫馮琦編有《海岱會集》12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壽光人,字子靜,號山泉。劉珝孫。正德三年進士,授行人,擢御史,累官山西布政司參議,以謗致仕歸卒。有《山泉集》。
明詩紀事·丁簽·卷十四
澄甫字子靜,壽光人。大學士翔孫。正德戊辰進士,官山西參議。有《山泉集》。 (《漁洋詩話》:花林瞳在云門山南,益都山水佳處也。山泉翁持云:「山藏柳市無車馬,水隔桃源有子孫。」馮宗伯北海、鐘司空龍淵皆屬和。)
維基
劉澄甫(1482年—?
),字子靜,號山泉,山東壽光縣人。
明代官員、詩人。
治《書經(jīng)》,行一,由國子生中式山東鄉(xiāng)試第四十三名舉人,年二十七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三十三名,第三甲第六十四名進士。
授行人,五年四月充副使,冊封沈府沁水王。
七年五月擢拔為廣西道御史。
以監(jiān)察御史巡視兩淮鹽政,十一年巡按山西宣大,本年十月升山西按察司僉事,又錄大同打魚王山及鎮(zhèn)西南山莊坪等處功,升一級,十二年五月官至山西右參議,皆有善政。
十三年十月被論劾,坐不謹冠帶閑住。
辭歸后,加入海岱詩社,與馮裕、石存禮、陳經(jīng)、藍田、劉淵甫、黃卿、楊應奎等有唱和,時稱海岱八子。
更與藍田結親家,長子劉士云娶藍田之女為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壽光人,字子深,號范泉。
劉澄甫弟。
正德舉人。
累官漢陽知府。
善詩,嘉靖中與澄甫及石存禮、藍田、馮裕、陳經(jīng)、黃卿、楊應奎等人結詩社,互相唱和。
后輯所作名《海岱會集》。
明詩紀事·丁簽·卷十四
淵甫字子宏,澄甫弟。正德庚午舉人,官漢陽知府。有《海岱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8—1552 【介紹】: 明廣東揭陽人,字仁夫,號東涯。嘉靖五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出為梧州知府,擢廣西副使,累遷右僉都御史,總督宣大山西保定軍務。修筑邊墻八百余里,明斥候,禁殺降,薦用良將,以御俺答。以丁父憂去。后俺答逼京師,朝廷起萬達為兵部尚書。路遠不能即至,為嚴嵩所讒,降為侍郎。旋又被黜為民。三十一年再起為兵部尚書,未聞命卒。謚襄毅。
全粵詩·卷二四五
翁萬達(一四九八——一五二二),字仁夫,號東涯。揭陽人。明世宗嘉靖五年(一五二六)進士。授戶部主事,遷郎中,歷任梧州知府、四川按察使、陜西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終兵部尚書。萬達通曉邊事,好談性命之學,為人剛介,勇于任事,尤善御將士。著有《東涯集》、《稽衍集》。明郭棐《粵大記》卷一七、清張廷玉等《明史》卷一九八、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九三等有傳。翁萬達詩,以民國十六年版、翁輝東編《唐明二翁詩集》卷二《稽愆詩》為底本點校。
維基
翁萬達(1498年—1552年),字仁夫,號東涯、東厓,謚襄毅,亦作襄敏,廣東承宣布政使司潮州府揭陽縣(今廣東省揭陽市)人。
明朝中葉重臣。
進士出身,官至兵部尚書、宣大總督。
嘉靖四年(1526年)舉廣東鄉(xiāng)試,嘉靖五年(1526年)聯(lián)捷丙戌科二甲進士,次年授戶部主事,管理河西務鈔關,九年升署員外郎,督通州漕儲,十年升署郎中。
十二年(1533年)出為廣西梧州府知府。
當時咸寧侯仇鸞鎮(zhèn)守兩廣,縱容部下士兵為虐。
翁萬達逮捕其中尤橫者并施加杖刑。
居官四年,其聲聞顯著。
朝廷商議討伐安南,推薦翁萬達擔任廣西副使,專門處理安南事務。
萬達即進言出兵戰(zhàn)略,并以兩廣部隊討伐叛亂,升任浙江右參政。
因總督張經(jīng)舉薦留用,任廣西參政。
其進言毛伯溫以招降為上策,并得到采納,于是最終評定獲勝。
升任四川按察使,歷陜西左、右布政使。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翁萬達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陜西。
不久再進兵部右侍郎,兼任右僉都御史,代替翟鵬擔任宣大總督。
彈劾罷免宣府總兵官郤永、副總兵姜奭,薦何卿、趙卿、沈希儀代任。
其在任期間,賞罰分明,防禦得當。
其率眾抵禦蒙古數(shù)萬部隊進犯,總兵官張達力戰(zhàn)退敵。
又上疏增加防備,并請求皇帝發(fā)帑銀二十九萬。
明世宗批準,但兵部稱大同防備已經(jīng)得到,不應當在邊疆內(nèi)筑墻,世宗不聽,于是從大同東路天城、陽和、開山口諸處為墻百二十八里,堡七,墩臺百五十四;宣府西路西陽河、洗馬林、張家口諸處為墻六十四里等地設立防禦設備。
此后晉升為右都御史,檢舉揭發(fā)代府宗室朱充灼謀反,晉升為左都御史。
翁萬達因為在邊疆做事很久,深得世宗倚重,其進言均得到聽從,唯獨俺答汗稱臣之事與世宗想法不一致。
嘉靖二十一年,俺答汗阿不孩派遣使者石天爵等求貢,但明朝廷并不采納。
石天爵等人再次抵達,巡撫龍大有等逮捕。
石天爵后被磔殺。
蒙古大怒,于是大舉進犯、屠殺村堡,絕信使五年。
恰逢玉林衛(wèi)百戶楊威被掠奪,楊威詭稱可以能夠互市而得以釋放。
俺答汗于是再派使者同款大同左衛(wèi),邊帥家丁董寶等逮捕使者并斬殺,以報首功。
翁萬達再次上疏請和議,而沒有得到使者贊同。
不久,俺答阿不孩復奉印信番文請求合議。
兵部尚書陳經(jīng)稱難以相信蒙古,請求邊疆核實,并責令翁萬達十天內(nèi)回奏。
翁萬達歸還其使者,并與其約定,但在期限內(nèi)使者沒有抵達。
他擔心世宗追究責任,從而以好言相勸使者挽留。
但世宗仍然不予批準,并指責其瀆奏。
此后,俺答汗與小王子達延汗有矛盾,小王子欲進攻遼東,俺答汗密謀告訴明朝,請求中國夾擊進攻以建立信任。
翁萬達不敢上報,使者再次抵達后,才向朝廷上奏,但世宗不予批準。
嘉靖二十七年三月,翁萬達再次稱蒙古因求貢不得,而大舉進犯邊界,請求給予邊疆大臣便宜從事的權力。
世宗大怒,激切指責他,此后通貢的議論結束。
同年八月,俺答汗進攻大同無果后,退而進攻五堡,明軍在彌陀山擊退。
之后蒙古部隊轉移山西,再次大敗而退。
次月,再次進攻宣府,掠奪永寧、隆慶、懷來等地,軍民死傷數(shù)萬人。
翁萬達連坐停俸二級。
后因彌陀山戰(zhàn)功而恢復俸祿。
俺答汗再次進攻宣府,總兵官趙卿怯戰(zhàn),翁萬達上奏以周尚文代替。
周尚文未抵達,蒙古已經(jīng)進犯滴水崖,而指揮董抃、江瀚、唐臣、張淮等戰(zhàn)死,并南下駐隆慶石河營。
游擊王鑰、大同游擊袁正抵達抵禦。
恰逢周尚文的數(shù)萬騎兵、參將田琦數(shù)千騎兵會合,在曹家莊連續(xù)作戰(zhàn)。
這時翁萬達率領參將姜應熊等馳援,明朝大軍順風鼓噪,揚沙蔽天,蒙古大驚于是當夜車隊。
諸將追擊,蒙古連敗。
世宗偵得其事戰(zhàn)情,大喜,立即升溫萬達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之后召回處理兵部事務。
后因父喪丁憂。
次年,大同因戰(zhàn)事失利,總督郭宗皋、巡撫陳耀下獄。
世宗起用翁萬達任總督。
他恰逢生病疽,且守墓中,乞求致仕終制。
不久,俺答汗進攻京師。
兵部尚書丁汝夔得罪,而起用翁萬達代任。
他家居嶺南,距京師八千里,行走四十日方才抵達京師。
當時蒙古氣焰非常強,世宗每日夜都在期待翁萬達抵達。
因為遲赴的事,其詢問嚴嵩。
嚴嵩因為很早就不喜歡翁萬達,于是他說敵寇現(xiàn)在就在肘腋處,諸位大臣仍然觀望,這并非是君臣之義。
于是世宗起用王邦瑞為兵部尚書。
幾天后,翁萬達抵達,并具疏自明。
世宗責怪其欺慢,念其守喪之事,姑且奪職別用。
當時仇鸞為大將軍,受到世宗寵信,從而在世宗面前詆毀翁萬達。
翁萬達于是降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經(jīng)略紫荊關等。
嘉靖三十年(1551年)二月,自陳致仕。
得到批準,因瀕行疏謝中被摘出有不敬的字,被罷免為民。
次年十月,兵部尚書趙錦因依附仇鸞而戍邊,再次請求翁萬達起用代替。
但詔書未抵達,他已經(jīng)去世,享年五十五歲。
隆慶改元,追謚襄敏,贈太子少保。
翁萬達為人孝順。
其亦喜好談性命學,與歐陽德、羅洪先、唐順之、王畿、魏良政為友。
為人通古今、剛介坦直,勇于任事。
并能夠身先士卒、善于保護鼓勵將士。
隆慶年間,追謚襄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安徽宣城人,字子翔。
有《石軒集》、《東游草》、《東渚詩集》。
晚晴簃詩匯·卷五十二
梅枝鳳,字子翔,宣城人。
有《石軒集》、《東游草》、《東渚詩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湖北潛江人,字悔人。官石泉知縣,有循聲。有《東浦集》。
晚晴簃詩匯·卷三十八
朱載震,字悔人,潛江人。
諸生,官石泉知縣。
有《和山堂詩集》、《東渚詩鈔》。
清詩別裁集
字悔人,湖廣潛江人。選貢,官石泉知縣。著有《東浦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