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九五八釋惟一(一二○二~一二八一),號環(huán)溪,俗姓賈,資州(今四川資中)人。少習舉業(yè),弱冠棄所學祝發(fā),受具戒于成都甘露寺。年二十二游大慈講筵,繼謁晦庵光于正法寺、訥堂辨于六祖寺、土庵圭于東林寺。后出峽,首抵公安二圣,又游南岳、廬山,經(jīng)蘇、湖至杭。謁佛鑒禪師于育王寺,被命侍香。佛鑒遷徑山,復命知藏。尋游金陵,依癡絕沖于鐘山二年。復歸徑山,被命首眾。理宗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初住建寧府瑞巖禪寺。后歷住臨江軍瑞篁山惠力禪寺、隆興府泐潭山寶峰禪寺、黃龍山崇恩禪寺、建昌軍資圣禪寺、瑞州黃檗山報恩光孝禪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入住袁州仰山太平興國禪寺。五年,入住福州雪峰崇圣禪寺。九年,入住慶元府太白名山天童景德禪寺。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卒,年八十。有參學編《環(huán)溪惟一禪師語錄》二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語錄》及所附覺此撰《行狀》。 釋惟一詩,以輯自《語錄》的偈頌及其中單編之詩編為二卷。
惟一(一二○二——一二八一),號環(huán)溪,資州(治今四川資中)人。墨池賈氏子。少年入道,以敏慧聞,長受具于成都甘露寺,入大慈講筵。歷主建寧瑞巖、仰山、雪峰、天童,焦山等剎。宋亡,抗節(jié)不屈。至元十八年九月卒,年八十。今存《環(huán)溪惟一禪師語錄》二卷。見該書所附《行狀》,參《釋氏疑年錄》。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四川彭縣人,字伯儒。正德六年進士,官御史,巡按畿輔。十三年,諫武宗欲在古北口招朵顏衛(wèi)花當、把兒孫等燕勞事,為嬖幸所譖,受笞幾死,下詔獄,謫麟山驛丞。世宗立,復故官,歷湖廣副使。嘉靖九年遷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十一年劾免。維基
劉士元,字伯儒,四川成都府彭縣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三甲154名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巡按京畿等地。正德十三年(1518年),明武宗在古北口行獵,講招朵顏衛(wèi)花當、把兒孫等設宴,劉士元上疏勸阻。武宗抵達河西務,指揮黃勛假意供奉而行擾民,劉士元負責按察。黃勛恐懼,于是逃到皇帝行在處,通過太監(jiān)等關系向武宗詆毀劉士元,稱其聽聞皇帝駕到,而命民間盡嫁其女,藏匿婦人。武宗聽后大怒,命其裸背捆綁面訊。當時在野外沒有廷杖,所以取生柳束痛笞四十下,幾乎死去,放置于檻車馳入京,并一同逮捕知縣曹俊等十馀人,一同下詔獄。都御史王璟及科道陳沾、牛天麟等交章論救,不予批報。隨后貶為麟山驛丞。明世宗繼位后,恢復官職,出任浙江湖州府知府,遷湖廣副使。在任期間,他修荒政,積粟至百萬馀石。嘉靖九年(1530年),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三年后被罷免。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二二四【介紹】: 明廣東揭陽人,字唯夫。黃勛子。正德十六年進士。嘉靖中,由戶部郎中出知福建興化府。筑海堤、救旱災,多利民之舉。十四年,被劾受賄脫死囚,落職。
黃一道,字唯夫,號月溪。揭陽(今屬豐順)人。明武宗正德十五年(一五二〇年)進士,授戶部郎中,擢興化知府。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傳。維基
黃一道(1484年—?),字唯夫,號月溪,廣東揭陽人,進士出身。正德十六年(1521年)登二甲進士。授戶部主事,升郎中,嘉靖六年(1527年)六月同巡倉御史吳仲督運漕糧十五萬石至宣府邊衛(wèi)。曾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接替葉觀任興化府知府一職,嘉靖十四年(1535年)由許琯接任。
人物簡介
如幻。閩人也。林氏子。少為儒。以事忤督學使者。拂衣而出。之廬山。從遍融和尚落發(fā)。時遍融晦跡眾中。為常住斫柴?;靡囗讲瘛:蟊槿谥閲鴰??;脧闹?。名起諸公卿間籍甚。后散去。之姑蘇南海楚蘄黃間。所到說法。從之者如云。萬歷己卯。來九峰講涅槃經(jīng)。楚藩臬大夫往詢之。時弟子有私賣田數(shù)畝。為常住者。以所置券。請印于當?shù)?。幻聞之曰。非我法也。一夜遁去。諸弟子莫知所之。當?shù)缆勚?。益重?;脼槿恕I綗o嗜好。人有所施。輒以施人。每行手持一缽。肩擔一袈裟。赤腳麻鞋。不厭艱苦。與人言佛法。滾滾如大海水不可竭。又善談名理皇極經(jīng)世性理諸書。一生不見喜怒之色。復來九峰。講楞嚴。郭祭酒正域。從之問道。言甚相得。后入廬山。講法華經(jīng)。一日端坐示疾。弟子請偈?;迷?。浮生本無偈。癡人迷夢蹤。虛空無面目。面目問虛空。弟子曰。靈骨可更之蘄乎?;迷?。愛重娑婆苦。無情極樂仙。何須懷舊影。寂照滿三千。言畢而逝。時年五十九。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二
釋如幻,字勉庵,姓林氏,蒲田人也。父環(huán),家世儒術,望崇鄉(xiāng)里。幻生而倜儻,負奇氣。幼習帖括,善屬文詞。年十四,即列諸生,有聲庠序。里有夏生治時者,通內(nèi)典。幻與游從最善,一日謂幻曰:“君唇掀齒露,非壽者相。”幻驚問:“何為而可?”生曰:“聞之誦觀音大士,禱無不應,持其號久,自當驗。”幻遂依持,勤懇三載,而容貌改觀,威儀簡重。未幾,倭夷寇閩,父母俱喪于兵。幻大泣曰:“人命固如是乎,何戀戀鄉(xiāng)井為?”遂拂衣,遨游江湖間二載,入廬山參遍融,融問曰:“大德何處人?來欲何為?”幻曰:“小子閩人,為求長生。”融曰:“有長必有短,何不學無生?”曰:“何為無生?”曰:“汝試剃除須發(fā),屏息諸緣,咬嚼一句無義味話,久久自得下落,乃可為爾道無生。”幻即染剃,因名如幻,相與依棲,時年已逾冠矣。頃之,乃之蘄水馬牙山參無為藏主,居三載,退而隱處斗方山中,五易寒暑。遂荷策北游上都,依暹理兩宿,聽諸經(jīng)奧義,皆深器之。已而有田將軍者,蘄人也。見其雅量,因漫之以世諦,幻笑謝曰:“海龍肯入溝渠。”遂拽杖歸九峰,衲子駢集,每以《楞嚴》為眾發(fā)明心要。翰林郭公正域以居母憂,謁幻于九峰,甚相得。因進而請曰:“竊見當世譚禪者,動以棒喝機鋒為向上自多,及察其操存,則猶有未盡者,又不若守教乘,精戒律,離欲苦行,以慈利物之為得耳。”幻曰:“然非禪之過,乃學禪之過也。奈何去圣愈遠,法門日衰,誠若公言,可為流涕。”幻律身清苦,生平無嗜好,人有所施,輒以施人,每有所往,唯一缽三衣。楚藩沈君與幻交最密,弟子欲置香火地,以券白沈公。幻聞,乃大斥之曰:“方寸福田不力耨,區(qū)區(qū)安向沈官人乞請耶?”乃拽杖去九峰,走武曲,憩吉陽寺,閉關誦《華嚴經(jīng)》三載。往潭州三角山,為馬祖門人總印所辟,不數(shù)年煥然一新,法席大振。一日謂眾曰:“趙州八十尚行腳,我豈乏草屩一具邪。”遂拂袖之匡廬,入黃龍寺,留講《楞嚴》至二卷終,幻謂眾曰:”姑舍是無論,且有末后與大眾商量。”即示恙,六日告終。眾請留偈,幻曰:”辭世本無偈,癡人覓夢蹤。虛空無面目,面目問虛空。”弟子又問: ”靈骨可更之蘄乎?”幻曰:”愛重娑婆苦,無情極樂天。何須懷舊影,寂照滿三千。”言訖遂逝,壽五十有九,臘三十。門人火浴,以骨瘞于黃龍山,釋德清為之銘。
人物簡介
維基【介紹】: 明蘇州府常熟人,字兆隆。萬歷二十年進士。授鄞縣知縣,考課為最,入為禮科給事中。抗直敢言。嘗論中旨黜陟不經(jīng)廷議之弊,彈劾不法中官黃勛、趙祿等。官至太常少卿。
翁憲祥(1554年4月25日—1617年3月10日),字兆隆,號完虛,直隸常熟縣人。萬歷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聯(lián)捷壬辰科進士。授浙江鄞縣知縣。入為禮科給事中。以丁憂去官。守喪期滿,補吏科給事中。累遷刑科都給事中。吏部尚書孫丕揚、副都御史許弘綱因考察被言官攻訐,請求去職,翁憲祥為二人辯解。不久,調(diào)吏科。累官擢太常寺少卿。居數(shù)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