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鏊

相關(guān)人物:共 18 位。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劉少逸(九七七~?
),蘇州(今屬江蘇)人。
幼敏。
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御試詩賦,授校書郎,時年十三(《澠水燕談錄》卷四)。
淳化二年(九九一)進士(明王鏊姑蘇志》卷五)。
官至尚書員外郎(《詩話總龜》前集卷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周沔,字朝宗,蘇州(今屬江蘇)人。
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進士(明王鏊姑蘇志》卷五)。
官溧水丞(宋《景定建康志》卷二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31—1395 【介紹】: 元明間蘇州府吳縣人,字止仲,號淡如居士,又號半軒,亦號楮園。淹貫經(jīng)史百家,議論踔厲。元末授徒齊門,與高啟、徐賁、張羽等號為十友,又稱十才子。富人沈萬三延為家塾師。明洪武初,有司延為學(xué)官。旋謝去,隱于石湖。赴京探二子,涼國公藍玉聘于家館。藍玉黨案發(fā),行父子坐死。能書畫,善潑墨山水,有《二王法書辨》,另有《楮園集》、《半軒集》等。
明詩紀事·甲簽·卷八
行字止仲,長洲人。
洪武末,坐藍玉黨死。
有《半軒》,《楮園》二集。
(《四庫簡明目錄》:王行詩格清剛駿爽,在「北郭十子」內(nèi),與高啟亦稱敵。
《筆精》:吳郡王止仲,國初布衣也。
王文恪筆記稱其才敏,嘗識姚廣孝于未遇。
余嘗得楊文敏公遺書,中有王行《半軒文集》十二卷,寫本也。
其詩不甚多,如:「高館疏簾晚乍開,讀書聲里故人來。
山中本自無塵土,催得家僮掃綠苔。
」清逸可誦。
田按:「北郭十子」,能畫者五人。
幼文畫跡流傳最多,孟載、來儀、仲溫、止仲今罕傳者。
止仲喜潑墨成山水,時人謂之王潑墨。
自題所作畫詩云:「高館良宵睡思遲,葛巾重著半曛時。
都將滿抱林泉興,付與閑窗墨半池。
」可想見盤礴之趣矣。)
賓繼學(xué)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潯州府平南人。
正統(tǒng)舉人。
歷官吏部文選主事。
廉介不阿,受尚書王鏊器重。

人物簡介

明詩紀事·乙簽·卷二十一
升字景東,吳人。
有《西巖集》、《具區(qū)百詠》。
(吳定璋《七十二峰足徵集》:景東輯《太湖志》,王文恪采掇為《震澤編》。
著述甚富,梓行者有《西巖集》、《具區(qū)百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孟仁,號天樂道人。永樂二十二年進士。授行人。使占城,海行遇颶,神色不變。升桂林知府,在郡十年,有政績?,幟衿鹗?,惠入山勸告,事即平息。升廣東參政。性慷慨,疏財篤義,居官三十年,田廬不改其舊。
明詩紀事·乙簽·卷十六
惠字孟仁,吳人。
宣德丁未進士,除行人,歷官桂林知府、廣西參政。
田按:孟仁有《投洋》詩云:「使臣雖渺軀,威靈挾玉冊。
煌煌大明詔,海君敢失職。
告爾應(yīng)有知,安瀾送飛驛。
王鏊《震澤編》云:「孟仁使占城時,海風(fēng)暴作,操筆為文,投洋水中,風(fēng)濤頓息。
」當即指此詩也。
孟仁《入義寧峒》一篇,具體昌黎,毋謂永、宣間無作家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27—1509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啟南,號石田,又號白石翁。少時從學(xué)于陳孟賢,博覽群書。文章得力于《左傳》,詩宗白居易、蘇軾、陸游,字仿黃庭堅。畫取法宋元諸家,自成一家,為一代大師,又與唐寅、文徵明、仇英并稱明吳門四大家,而文、唐均其后輩。終身未仕。興至對客揮灑,煙云盈紙。畫成自題詩或作題記,亦多精采。詩畫傳布天下。有《客坐新聞》、《石田集》、《江南春詞》、《石田詩鈔》、《石田雜記》。
詞學(xué)圖錄
沈周(1427-1509) 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吳門人。明畫壇四家之一, "吳門畫派"班首,影響深遠。曾祖父為王蒙好友,父恒吉是杜瓊學(xué)生,書畫乃家學(xué)。詩學(xué)白、蘇、陸。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啟南長洲人有石田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啟南,恒吉子。景泰中,郡守以賢良應(yīng)召,辭不赴。有石田集。
明詩紀事·丁簽·卷十一(上)
周字啟南,長洲人。
景泰中,以賢良薦,辭不赴。
有《石田集》十卷。
(《四庫總目》:周以畫名一代,詩非其所留意。
晚年畫境彌高,頹然天放,方圓自造,惟意所為。
詩亦揮灑淋漓,自寫天趣。
蓋不以字句取工,徒以棲心丘壑,名利兩忘。
風(fēng)月往還,煙云供養(yǎng)。
其胸次本無塵累,故所作亦不周不琢,自然拔俗。
寄興于町畦之外,可以意會而不可加之以繩削。
其于詩也,亦可謂教外別傳。
《懷麓堂后槁》:石田寄意林壑,博涉古今圖籍。
以毫素自名,筆勢橫絕,夐出蹊徑,片楮疋練,流傳遍天下。
情興所到,或形為歌詩,互以相發(fā)。
《匏翁家藏集》:石田古今諸體,各臻其妙。
溪風(fēng)渚月,谷靄岫云,形跡若空,姿態(tài)倏變,玩之而愈佳,攬之而無盡。
所謂清婉和平,高亢超絕者兼有之。
王鏊震澤集》:石田作繪事,峰巒煙云,波濤花卉,烏獸蟲魚,莫不各極其態(tài)。
或草草點綴,而意已足,成輒自題共上,時稱二絕。
懷星堂集》:公壯歲詩純唐格,后更自不足,卒老于宋,悉索舊編毀去,后學(xué)者皆不知此,馀為惜之。
甫田集》:先生詩初學(xué)唐人,雅意白傅。
既而師眉山為長句,已又為放翁近律,所作莫不合作。
然其緣情隨事,因物賦形,開闔變化,縱橫百出,初不拘拘乎一體之長。
南濠詩話》:沈先生啟南以詩豪名海內(nèi),而其詠物尤妙。
予少嘗學(xué)詩先生,如《詠門神》云:「檢爾功名惟故紙,傍誰門戶有長情?
」楊花云:「借風(fēng)為力終無賴,與水何緣卻托生。
」又嘗作落花詩云:「美人天遠無家別,逐客春深盡族行。
」不拘拘題目,而亦不離乎題目,茲其所以為妙也。
四友齋叢說》:馀至姑蘇,在衡山齋中,論及石田之詩,曰:「先生詩但不經(jīng)意寫出,意象俱新,可謂妙絕,一經(jīng)改削,便不能佳。
今有刻集,往往不滿人意。
」因口誦其率意者二三十首。
即馀所見石田題畫詩甚多,皆可傳詠,與集中者如出二手,乃知衡山之論不虛也。
《丹青志》:沈周繪事為當代第一,山水人物、花卉禽魚、悉入神品。
其畫自唐、宋名流,及勝國諸賢,上下千載,縱橫百輩,兼總條貫,莫不攬其精微。
每營一障,則長林巨壑,小市寒墟,高明委曲,風(fēng)趣洽然,使夫鑒者若云霧生于屋中,山川集于幾上,視眾作真培填耳。
一時名士,如唐寅、文壁之流,咸出龍門,往往致于風(fēng)云之表。
信平國朝畫苑不知誰當并驅(qū)也!
《六硯齋筆記》:沈啟南才情灑落,見于所作畫上題語,想其一時滿志,氣酣神縱,不知其工也。
如《賦簾影》云:「誰放春云下曲瓊,一重薄隔萬重情。
珠光蕩日花無語,疏影通風(fēng)笑有聲。
外面令人倍惆悵,里邊容眼自分明。
知無緣分難輕入,敢當楊花燕子爭。
」情思駘宕,如少年不自持者。
夷考公生平篤行,乃知是廣平《梅花》耳。
《六硯齋二筆》:沈石田小幀四時山水,仿北苑筆,在鳥戍人家,題句亦甚豪邁。
中原七子輩談詩,謂啟南本富詩才,而以題畫取辦倉猝,故遂入別調(diào)。
此猶咎張旭縱酒,吳生涂鬼,致筆蹤狼藉也,可笑。
沈詩曰:「紅滿枝頭綠滿湖,水邊人影夕陽孤。
春波消雪三千頃,賒與溪翁作酒壺。
」「雪壓高居玉樹中,曉來寒栗不禁風(fēng)。
村沽急辦雙罌碧,卯飲聊充兩頰紅。
」「長竿不屬忙人弄,要自閑人管領(lǐng)之。
釣月哦風(fēng)一般趣,黃塵沒馬是何時。
」「湖上新晴宿雨收,平頭肪子貼天游。
癭尊容得三千斛,大醉去題黃鶴樓。
」又,十年前馀購得石翁奇畫一軸,幅闊二尺有咫,高六尺,作翠峰攢天,僅分兩聚,下略露陂麓,列樹五株,四直一偃,對岸兩松亭,亭中虛三尺馀,盡是云氣涌郁,掛之屏幾間,蒸然欲浮屋也。
神來之妙如此。
翁亦極滿志,題句云:「翠倚高天玉出奇,淋漓元氣太陰垂。
匡廬嵩少憑君指,醉裹狂揮醒不知。
」 《扣舷憑軾錄》:姑蘇沈啟南嘗有詩題趙子昂畫馬云:「隅目晶熒耳竹披,江南流落乘黃姿。
千金千里無人識,笑看胡兒買去騎。
」李文正公亦有一絕云:「宋家龍種墮燕山,猶在秋風(fēng)十二閑。
千載畫圖非舊價,任他評品落人間。
」二詩之意,皆惜子昂事元之非也。
夷白齋詩話》:王文恪公鍪自內(nèi)閣歸時,石田先生病,亟遣人間之。
答詩云:「勇退歸來說宰公,此機超出萬人中。
門前車馬多如許,那有心情問病翁。
」字墨慘淡難識,遂為絕筆。
后二日而卒。
今集中不載。
畫禪室隨筆》:石田先生于勝國諸賢名跡無不摹寫,亦絕相似,或出其上。
獨倪迂一種澹墨,自謂難學(xué)。
蓋先生老筆密思,于元鎮(zhèn)若淡若疏者異趣耳。
《筆精》:沈啟南畫入神品,而詩亦清真可詠,不必觀丹青水墨,詩亦可當生綃粉本也。
曹履吉《博望山人稿》:石田翁畫多用退筆,中鋒作小斧劈,當是以意少變北苑,而其源則實出巨然僧、梅道人,蒼郁秀潤,并極出藍之妙。
張丑《清河書畫舫》:明畫學(xué),自劉廷美開山之后,嘗推沈啟南為廣大教化主。
如唐子畏之清真,文徵仲之古雅,足可南宗北派也。
孫承澤《庚子消夏記》:嘗見石翁題畫有絕佳之詩,而集中俱不載,安得有心人,肯大為搜羅以成快編也。
田按:明四家畫稱沈、文、唐、仇。
白石翁畫、詩均是蒼堅一派,惟畫神明模范,深入董、巨之室,詩則不受拘束,吐詞天撥而頹然自放,俚詞諫言亦時攔入,然其奇警之處,亦非拘拘繩墨者所能夢見也。
畫家有粗文細沈之目。
馀見翁《和香亭圖》,工細絕倫,洵稱合作。
獨借十洲不能詩,未免有彭淵材之恨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1—1502 【介紹】: 明贛州府寧都人,字尚矩。成化五年進士。授編修。孝宗即位,遷右庶子。曾出使朝鮮。官至南京工部尚書。謚文僖。有《圭峰文集》、《使東日錄》、《朝鮮賦》。
明詩紀事·丙簽·卷六
越字尚矩,寧都人。成化己丑第三人及第,授編修。歷侍讀、庶子,太常少卿,擢南禮部侍郎,進南工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謚文禧。有集四十二卷。 (《四庫總目》:《朝鮮賦》一卷,明董越撰。孝宗即位。越以庶子同刑科給事中王敞使朝鮮,因述所見聞以作此賦。又用謝靈運《山居賦》例自為之注,所言與《明史朝鮮傳》合,知其信而有徵,非鑿空也。)
維基
董越(1430年—1502年),字尚矩,號圭峰,江西寧都人。
探花及第。
官至南京工部尚書,謚文僖。
天順三年(1459年)舉己卯科江西鄉(xiāng)試。
成化五年(1469年),登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成化十一年、十四年兩次奉旨出任科舉主考官,選中王鏊、梁儲等一代名臣。
成化十八年,升翰林院侍讀,直經(jīng)筵,為孝宗講學(xué)九年。
孝宗即位后,董越升右庶子兼侍講,奉命出使朝鮮,并撰寫《朝鮮賦》。
弘治四年,參與纂修《憲宗實錄》成,升太常寺少卿,兼侍講學(xué)士,充日講官。
不久,升為南京禮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書。
弘治十五年去世,贈太子少保,謚文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40—1506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玉汝,號成齋。成化十四年進士,授庶吉士,出為給事中,官至南京左副都御史。博學(xué)工詩,為古文,不屑尋常爛熟語,嘗與杜瓊、陳頎等合纂府志。有《成齋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玉汝,長洲人。成化戊戌進士,改庶吉士授戶科給事中歷南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有成齋集
維基
陳璚(1440年—1506年),字玉汝,號成齋,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屬江蘇蘇州市)人。
成化十四年進士,累官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正統(tǒng)五年(1440年)出生。
早年出身國子生。
與同郡王鏊、吳寬及沈周等過從甚密,并頗多書畫收藏。
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十二名。
成化十四年(1478年)登戊戌科進士。
選翰林院庶吉士,授戶科給事中,升都給事中。
累官南京左副都御史。
為人善諫,曾上言彈劾寧陽侯陳輔諸多不法之事。
弘治十七年,七月十五日,海賊施天泰行率12舟至太倉縱火搶劫,西至明子橋。
朝廷命令陳氏與巡撫魏紳共剿之。
魏紳命令知府林世遠將施天泰招降,免死,流放滇南。
一年后,其馀黨施安等復(fù)猖獗。
因此遭抨擊,遂致仕。
正德元年(1506年)卒,年六十七。
張黼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字仕欽,直隸松江府上??h(今屬上海市)人。
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六名舉人。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三甲第六十一名進士。
授南刑部主事,官至應(yīng)天府丞致仕。
王鏊為作墓志銘。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