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楊寧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78—1460 【介紹】: 明保定府束鹿人,字尚德。剛毅有膽,曉暢戎略。永樂四年進士。為兵科給事中,遷山西副使。宣德間累官為兵部尚書。正統(tǒng)初以回奏邊務遲緩下獄,旋得釋。出督甘肅邊務,大破河臺汗等。久之,麓川之役起,得宦官王振支持,總督軍務,自六年至十四年,三次大舉遠征,進至金沙江西,逾孟養(yǎng)至孟??海,勞師糜餉。還至武昌,復奉命鎮(zhèn)壓貴州苗軍。景泰初擒獲刬平王蟲富。還京后復出總督南京機務。曾參預英宗復辟之謀。天順初,仍兵部尚書,請老卒。謚忠毅。
維基
王驥(1378年—1460年),字尚德,直隸束鹿縣(今辛集市位伯鎮(zhèn)西呂村)人,官至兵部尚書。
王驥于永樂四年(1406年)中進士,任山西兵科給事中。
遷山西按察司副使。
洪熙元年,入為順天府尹。
宣德初,擢兵部右侍郎。
宣德九年(1434年)升任兵部尚書。
正統(tǒng)二年(1437年),王驥受明英宗之命,整飭甘肅一帶邊備。
次年,王任督軍,率任禮、蔣貴等軍出擊韃靼,擊潰朵兒只伯,后奉召還任兵部尚書。
正統(tǒng)六年(1441年),王被任命為總督軍務,率蔣貴、楊寧在麓川之戰(zhàn)火攻擊敗麓川(今云南省瑞麗)首領思任發(fā),凱旋后被封為靖遠伯。
正統(tǒng)八年(1443年),再攻麓川后還任兵部,奉命巡視延綏(今陜西榆林)、夏、甘肅諸邊。
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率宮聚三征麓川,兵鋒遠至緬甸境內的孟養(yǎng),回師途中奉命率軍平定湘西和貴州一帶的苗族起事。
土木堡之變后,明英宗被瓦剌俘獲,明景帝即位,王受王振之案牽連,被閑置于南京總督機務。
景泰三年(1453年),王被去職,后奉命在南內監(jiān)視被放還的明英宗。
景泰八年(1457年),王參與發(fā)動奪門之變,擁明英宗復位,仍任兵部尚書,不久以老告退。
三年后病逝。
贈靖遠侯,謚忠毅。
侯琎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98—1450 【介紹】: 明山西澤州人,字廷玉。宣德二年進士,授行人,諭解烏撒、烏蒙土官之爭。使交阯,不受饋贈。遷兵部主事。正統(tǒng)初,從御阿臺,又從王驥攻麓川,拜禮部右侍郎,參贊云南軍務。景泰初,總督貴州軍務,鎮(zhèn)壓苗人韋同烈起事,進兵部尚書,旋卒。
維基
侯琎(1398年—1450年),字廷玉,山西澤州人。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癸卯科山西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
宣德二年(1427年)丁未科進士,授行人司行人。
當時云南土官烏撒、烏蒙相爭,明宣宗命侯琎與同官章聰調解,后成功解決歸還。
跟隨副侍郎章敞出使交趾,不辱使命,歸還升為兵部主事。
正統(tǒng)年間,跟從尚書柴車等出鐵門關禦阿臺,后晉升為郎中。
之后跟隨王驥征麓川,抵達金齒,王驥率大軍進攻思任發(fā),侯琎則協(xié)助大侯州土官,擊退麓川三萬部隊進攻。
之后由高黎貢山兼程夜行,平定麓川。
隨后升為禮部右侍郎,參贊云南軍務。
隨后再次跟從王驥出征,因功升禮部左侍郎。
宣德九年(1434年),母喪丁憂,除服后調用兵部侍郎。
宣德十一年(1436年),代替楊寧鎮(zhèn)云南。
之后再次攻破叛亂。
景泰元年(1450年),貴州苗韋同烈叛變,其率軍攻下紫塘、彌勒等十余寨。
之后打通所有興隆抵鎮(zhèn)遠道路。
隨后,晉升為兵部尚書,并再次攻克苗族叛變。
同年八月,因勞病卒于普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22—1478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永熙。正統(tǒng)七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貪墨吏數(shù)十人。景泰時擢廣東副使,巡撫江西。劾奏寧王朱奠培不法狀,后被寧王誣劾,奪官。后再起為大理少卿,遷兵部右侍郎。憲宗立,以牽累貶官。會大藤峽徭、僮等族民眾起事,乃改以左僉都御史,參贊軍務,督兵鎮(zhèn)壓。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有才略,治軍嚴,而謗議亦易起。為中官所傾軋,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明詩紀事·乙簽·卷十七
雍字永熙,長洲人。正統(tǒng)壬戌進士,除御史。擢廣東副使,進右僉都御史,巡撫江西,改山西副使。以事下獄,奪官。尋超大理少卿,復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大同,入為兵部侍郎。坐累眨浙江參政,擢左僉都御史,進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再進右都御史。正德中,謚襄毅。有集十五卷。 (田按:襄毅素為武功伯徐有貞所輕。有貞自金齒赦還,時仰觀天象,謂將星在吳,益自負,常以鐵鞭自隨,數(shù)起舞。及聞襄毅征兩廣有功,乃擲鞭太息曰:「孺子亦應天象耶?」初賊蔓延兩廣,議者謂當分兵撲滅。襄毅決計全師直搗大藤峽,始至峽口,儒生里老數(shù)十人伏謁道左,愿為向導。襄毅叱左右縛斬之,果賊也。賊大驚曰:「韓公天神也!」麾兵奪橫石塘及九層樓諸險。丘文莊?!秳P歌》所謂「一夜山靈驚失險,回頭不見九層樓」也。大藤峽延廣六百里,中有大藤如虹,橫互兩崖間。襄顏先后破賊三百二十四砦,斧大藤斷之,易名斷藤峽,勒石紀功而還,自作《平斷藤峽長歌》以紀事,所謂「大藤根株悉已斷,五嶺封疆真再造」也。)
維基
韓雍(1422年—1478年),字永熙,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
正統(tǒng)七年(1442年)壬戌科進士,授御史,出巡河道,后巡按江西。
景泰二年(1451年),升廣東副使。
景泰三年(1452年),經華蓋殿大學士陳循推薦,任右僉都御史,代楊寧巡撫江西。
重建滕王閣,“堂高逾二十尺,而樓又逾其半,宏深富麗”。
又彈劾寧王朱奠培不法之事,得罪寧王府。
天順元年(1457年),撤銷天下巡撫,改任山西副使。
朱奠培因前事懷恨在心,趁機彈劾,被下獄奪官。
后起用為大理寺少卿,不久復任右僉都御史,輔佐左都御史寇深理都察院事。
天順四年(1460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大同。
天順七年(1463年),入覲議事,留用為兵部右侍郎。
明憲宗即位,受翰林院侍讀學士錢溥連累,貶為浙江左參政。
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因廣西大藤峽(廣西桂平市西北約8公里的黔江下游)瑤、僮各族動亂,兵部尚書王竑力薦韓雍為左僉都御史,贊理軍務,與趙輔等率軍16萬前往鎮(zhèn)壓,多所殺伐。
五月,叛軍殺瀧水主簿陳衍。
十一月,明軍長驅至大藤峽口,叛軍近7000人被殺,擒殺叛軍首領侯大茍,改地名為斷藤峽,韓雍任兩廣總督,駐梧州。
最終因下屬及同僚攻訐致仕。
兩廣人念其功績,立祠祭祀。
家居五年后卒,享年五十七歲。
正德年間,追謚襄毅。
著有《襄毅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