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朱廷立
相關人物:
共 3 位
。
共 8 首
甘泉山詩
明 ·
湛若水
嘉靖己丑秋,予被召入京,過廣陵。廣陵有葛生澗兄弟所為行窩,迤邐甘泉山三十里,而近甘泉。之名若預為我設者。七月二十日,予與巡鹽
朱侍御子禮
、毛黃門式之、周紀善道通、陸廷評伯載、蕭督學子鳴及志學之士呂鄭諸君數十人同往觀焉。酌其泉,甘而冽;登其巔,四顧灑然,特出一方。朱侍御為置酒,盡樂而返,詩以紀之。
是山皆我樂,何必吾家山。
此山非我有,胡乃名甘泉。
而我有行窩,適在泉山前。
始知天所作,意或遺斯人。
我來陟山巘,翕然集群賢。
誰為引天瓢,誰為酌天泉。
一歃塵慮散,再歃澄心魂。
豈止澄心魂,毛骨皆通神。
安得將此澤,普為天下春。
答侍御朱君詩
(有序,名廷立)
其一
明 ·
湛若水
四言詩
予過維揚,巡鹽
朱侍御子禮
拜予,求言。共登甘泉山,酌其泉而甘之。既別,遣人持卷,請予書所言,以為離索進修之資,遠及沛上,求之切矣。予雖欲無言,恐孤其來意,其能已乎。為作二詩,章十有二句,且托興于登山酌泉,即事以明,理切近也。然而所以相期于無窮者,心則遠矣。
陟彼泉山,其山崇崇。
其崇曷以,坯土之叢。
坯土之受,坯土之積。
于千萬仞,維以崇德。
崇德曷以,忠信其址。
誰學此山,子
朱子禮
。
答侍御朱君詩
(有序,名廷立)
其二
明 ·
湛若水
四言詩
予過維揚,巡鹽
朱侍御子禮
拜予求言,共登甘泉山,酌其泉而甘之。既別,遣人持卷請予書所言,以為離索進修之資。遠及沛上,求之切矣。予雖欲無言,恐孤其來意,其能已乎?為作二詩,章十有二句。且記興于登山酌泉,即事以明,切近也。然而所以相期于無窮者,心則遠矣。
酌彼泉水,其泉泚泚。
其泚維何,有源其涘。
其源維何,眾卑之歸。
卑以受善,維天下溪。
其善其察,涓涓始達。
漙博淵泉,淵深天闊。
徐錦衣西園陪宴
朱子禮太仆
明 ·
李舜臣
五言律詩
尚憶觀魚戲,重來送馬蹄。
故人江漢客,賢主薜蘿棲。
煖日榮芳樹,晴煙小碧溪。
春風二三月,定有好禽啼。
恥齋洪先生神道碑銘
明 ·
洪可臣
四言詩
某少時。即聞洪恥齋先生學問志行之懿。為一時諸賢所推服。而未得其詳。及今衰病。屏伏湖鄉(xiāng)。先生胤子唐興相公。辱許某有相知之義。連家之分。一日。乃以先生遺藁。遠投窮山樵牧之社。而屬以先生神道之銘。辭意懇勤。有大感動人者。某極知不敢當此責。顧惟當世之典文鉅公彬彬然也。相公不求于彼。而屬之某。其意或有在也。使人一味惶恐。不敢以不文辭。乃拜受其先藁。而盥手敬讀之。瞿然起而嘆曰。生長東南。未知有程伯淳。此陳忠肅責沈文所以作也。今以淺見弱筆。模寫先生德業(yè)之萬一。以贖某孤陋寡聞之罪。抑或一道也。謹按南陽洪氏。為國大姓。而先生之系。乃出唐朝八學士之一。遂有唐城之別。自后達官偉人。世不乏出。至五代祖諱師錫。功名聲聞。尤卓卓不群。贈謚莊襄。高祖諱李涓。進武司勇。曾祖諱貴孫。禦侮上護軍。祖諱以平。成均司成。贈吏曹判書??贾M德演。文科僉知中樞府事。贈左贊成。妣龍仁李氏。虞候思良之女。生五男。先生其長。而諱曰仁祐。應吉其字也。生有美質。溫良莊重。未弱冠而能振拔流俗。脫然有守死善道之志。律身制行。一遵小學。雞鳴而起。盥櫛危坐。竟日夜嗒然。幾案間。無雜書。常目在之者。惟心經,近思錄。而于中庸首章。大學誠正修三章。益自力焉。究索體驗。為一生施功之地。言行一致。表里無間。以至旁置白黑豆。驗其一念之所發(fā)。隱微幽獨之地。工夫嚴密。無愧于息有養(yǎng)瞬有存之訓。要之其學。實見得千差萬別。都自一本中出來分明。故其一言一行。無非截然整整齊齊。觀其答史官尹殷輔書卒之問。與程伊川答溫公給事中之問相類。此等語默之節(jié)。在大賢。猶或難之。而先生從容焉。其與一時泮宮諸生論事。不激不渝。動有經據。便有為國以禮底氣像。所與游皆當世名賢。如蘇齋盧先生,草堂許先生。最為道義麗澤之益。當仁廟在儲。圣學日就。蘇齋為宮僚。書筵講說?;蛴幸闪x。輒就先生正之。先生辨釋精明。資益甚多。徐花潭先生嘗云。多閱志學之人??膳c進步者。惟洪某一人。先生最后師友退溪老先生。其所論難。多是操戈入室。故老先生有云。每與接語。深覺洗去蒙滯。又曰。古人雖在服中。講學往來書簡未嘗廢。此后雖在廬所。望勿廢書問。老先生有望于先生之警益如此。羅整庵欽順分人心道心為性情體用之別。士之過于高明者。又從而為之說而立赤幟焉。先生獨辨羅見之非。以為作兩般者。最是錯認。羅公之學。未可謂盡出正。老先生深以為是。靜庵趙先生逢時不幸。未得究其設施。其志行之述。人皆指以為禍門而闕于編次。先生懼其逾久而遂泯其傳。據事摭實。撰次行狀。使他日秉筆者。有所考據。游關東。有錄文章贍詳。使見之者一覽了然。退溪跋而贊之。士類傳誦。為親之故。雖屈意舉業(yè)。而亦不屑屑焉。中丁酉生員。其終不遇。命也。乙巳仁廟賓天。飲漿迄成服。疏食終其月。方喪盡禮。古未有如先生者。先生齋號初用敬字。后易以恥。草堂問其故。答曰。點檢從前歲月。了無一得。將恐未免為流俗中人。以故易之。庶有所勉其后。又作居室箴以自警曰。爾得甚么。其提省日進之功。皆此類也。其尤所難者。己卯之后。奸兇馀孽。繼構仇善之禍。世之端人正士。流放竄殛。極其酷烈。門生知舊。號以道義相講劘者。改頭換面。做若平生所昧者然。過其門而不顧者滔滔。先生特立其間。不懾不撓。雖海島絕塞之遠。因人寄問。切磋勸勉。意極繾綣。有何可不信一命字。不紓遠懷等語。其他名卿善士之喪。吊死問生。禮所當為者。不避時忌。曲盡情禮。人亦不得以此而餉禍于先生。信乎
朱夫子
所謂人品相越。真不啻九牛毛。而如先生者。求之今古。絕無而僅有者也。先生天性至孝。癸丑。遭贊成公之憂。歠粥泣血。羸毀不起。時嘉靖甲寅十一月丁未也。明年二月。葬于驪州治北大松里丙坐壬向之原。享年四十。老先生為文以祭之。歷舉先生孝友之實。樂善之誠。才華之美。學問之明。賦德之厚。稟壽之嗇而痛惜之。豈無所實見而云然也。天若假之以年。至于養(yǎng)深積厚。矜持者純熟。嚴厲者和平。水到船浮。左右逢原。則其成己成物之功。豈止于此而已乎。嗚呼惜哉。夫人金氏。平陽府院君承霔之后??な叵p⒅?。敬事君子。而孝奉舅姑。姑氏性嚴少假借。而夫人每得其歡心。賢孝之稱。內外無間。先生之歿。子幼女弱。夫人左提右挈。納于義方。終能使之成立。不賢而能如是乎。后先生十有四年而卒。祔葬于先生之左。噫。天果不可必乎。先生雖不得仁者之壽。畢竟不匱于錫類。聯珠疊璧。承家繼業(yè)。有以益大先生門戶之傳。曰進。曰迪。早擢巍科。俱登顯仕。進今為忠勤貞亮效節(jié)協策扈圣功臣,輔國崇祿大夫唐興府院君,兼知經筵事。迪以文學顯。賜暇湖堂。將大用于世。而不幸早歿。官至司憲府執(zhí)義。以唐興之貴。推恩先生。贈純忠積德補祚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領議政兼領經筵,觀象監(jiān)事,唐陽府院君。妣贈貞敬夫人。長女適濟用正李景?。次適司評李文會。唐興先娶坡平尹氏敦寧僉正贈吏曹判書應奎之女。生男汝栗??な?。先亡。后娶蔚山樸氏司醞署令宜男之女。執(zhí)義先娶士人韓說之女。后娶鏡城判官贈左贊成韓孝胤之女。生二男一女。長汝翼??h監(jiān)。次汝亮。刑曹佐郎。女適生員姜弘績。監(jiān)正生三男一女。長愖。司憲府執(zhí)義。次??革。女適郡守尹觥。司評生一男一女。男曰奇男。女適監(jiān)察趙弘瑞。汝栗娶退溪李先生之孫直長安道之女。生三男。曰有煥??h監(jiān)。曰有烱。曰有燦。有燦早夭。先生側室子述生一男曰汝恪。何其子孫之賢而多也。此殆天意也。銘曰。
君子之學,為己而已。
己之不為,是乃為利。
嗟惟先生,學純而正。
求之日用,本之心性。
惟幾惟微,更審于行。
日親有道,激昂奮發(fā)。
有聞斯行,勇進不輟。
一棒條痕,一摑掌血。
入孝出悌,馀力學文。
堅志苦節(jié),富貴浮云。
出門承事,如賓如祭。
伊洛的源,鄒魯遺緒。
五谷將秋,未穫而隕。
世道衰日,儒林厄運。
天不復矣,憂將曷極。
立石琢辭,弟子是則。
敬次
朱夫子
梅溪館韻
其二
明末清初 ·
黃宗海
七言絕句
碧溪云淡午風輕,朗詠新詩戒七情。
千古何人傳妙旨,海東惟有李先生
(退溪也)
。
奉贈嶺南伯壺谷南令公
(丁未)
明末清初 ·
李景奭
七言絕句
曩者歲弊時。有客傳說。行過嶺南村巷。二三婦女。率其婢輩。登后山摘橡實。而相與痛哭曰。今賴此物延命。而此物盡時。吾命盡矣。汝輩行且乞食。死必后矣。號哭之聲。上徹云霄云。聞來自不覺其涕淫淫也。嗚呼。此特見而傳之。不見而如此者何限。雖非饑歲。鰥寡孤獨。乃仁政之所必先。況當饑荒之孔慘乎。今幸朝家得公而為嶺南之使相。為嶺南賀之。且為公憂之。蓋嶺南。幅員甲于他道。仁政必勤。若如
朱夫子
之于南康。則勞必甚矣。不勞則無以盡其仁矣。吾知亞使詳。其慈祥英敏??芍?。且遴守令之可為差員者。使之詢問。則庶得其虛實。其一吾嘗薦于朝者。禮安倅是已。噫窮村深谷。無論士庶。男女老幼之無筋力無顧見。而饑餓不能出門戶者。若不細察而別有乾糧之饋。則免死難矣。其可不益加矜念乎。老人病且多淚。言及此等事。涕淚先流。故為贈二十八字。而寫其實情。惟令公勉之。造次毋忘贈涕之意幸甚。嗚呼。我公勉之勉之。
建節(jié)蘇民屬我公,福星應復帶仁風。
臨分贈以無從涕,灑向窮村白屋中。
紫陽書院歌
明末清初 ·
施閏章
九月十五,
朱夫子
生日,太守曹公同郡僚邑侯戾止,集諸生講學,賜飲饌,歌以志盛事。
尼山嶧山回光铓,伊洛南來歙浦長。
折衷諸儒誰獨苦,羽翼六經朱紫陽。
紫陽山有韋齋館,回峰環(huán)侍如堵墻。
夜闌風雨獨燈火,書翻周孔堆繩床。
作尉尤溪生仲晦,新安故土無時忘。
考亭武夷著書處,并以紫陽稱草堂。
外家祝叟墓猶在,舊時山月縈中腸
⑴
。
共知魂魄良眷此,連云杰構綿烝嘗。
御書祠額冠巖壑
(宋理宗御書「紫陽書院」額。)
,釋菜講業(yè)歌洋洋。
兵興萬事如流水,漸仁摩義等秕糠。
百年耆舊掃蕪穢,窮秋跋涉裹糇糧。
生徒習禮氣肅穆,官師坐論聲琳瑯。
當涂豁達略軒冕,布衣揖讓承酒漿。
俎豆敢言遺緒在,山川已覺靈旂翔。
二程遠祖亦歙產,厥里篁墩湖嶺旁。
豐祠偉碣著譜系,程朱闕里聲煌煌
⑵
。
天生哲賢如擇地,萃異鐘英接混茫。
孔壇顏巷猶咫尺,濂溪鹿洞森相望。
于乎百家路充塞,圣遠忍令吾道荒。
明明日星未墜地,愿剪荊棘還周行。
⑴ 文公自閩還歙,省祝公墓,講學紫陽,書「舊時山月」四字。
⑵ 二程夫子之先,歙篁墩人。有三夫子祠。詳見《程朱闕里志》。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