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441—1512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朝宗,號丹山。成化二年進士。授御史。巡按四川湖廣,所至有政績。累遷吏部尚書。愛惜人才,斥抑僥幸。弘治十二年,重建清寧宮成,詔許烏斯藏僧入宮慶祝。滽再疏諫止。武宗即位,加太子太傅,兼掌都察院事。后以忤劉瑾,致仕。卒謚襄惠。甬上耆舊詩·卷六
維基字朝宗,號丹山。少才氣銳發(fā)。為文下筆千馀言,折其同輩。中進士試監(jiān)察御史,王襄敏公鉞重公才,使總諸道章奏,且薦公可大用。即擢僉都御史歷右都御史。時占城國為安南所侵,其王子來奔。公受敕處分,定其國難,使人護王子歸國。因以金寶器異香為報,公不受。其國人至以疏請,上命公受之,再辭乃止。會吏部尚書闕,上手書公名付內(nèi)閣,公黜陟至慎。值考察,見以憂去官者,非大過不黜。注選至瘴遠地,多濡筆不下,務(wù)以土俗稍宜者補之,奏著為令。復(fù)請起王端毅公恕與之共事,以班在馬忠肅公文升上,奏請后之。時多內(nèi)降官,公疏言天下士竭其心力,有積數(shù)十年不得官,而白身之人,緣借蒙幸如拾芥,不可以為訓,因得稍減。有請開納馬例者,公疏言內(nèi)藏與太仆見積尚多,忽開此例,是使人疑國用大耗也,恐不可以示遠,議遂格。戶、禮、刑、工諸部尚書,俱為言官所論去位,公面陳諸大臣,不宜輕遂其去,執(zhí)對甚力,遂并致仕歸里。正德改元,敕召公以吏部尚書掌院。時逆瑾盜政,將大起羅織之獄,公執(zhí)不可。瑾必欲置劉忠宣公大夏死,公曲為保,護得減論。當軸二年,度勢終不可回,堅請致仕。公達治體,論事俱得機要。生平耑以愛護人才為重,處心遜厚,自謂手持此筆,論獄生死,惟恐誤殺一人。掌銓衡,進退惟恐誤黜一人。嘗坐部堂,令辦事官奉硯。公初衣白綾甚澤,其人誤傾墨汁衣上,匍伏請罪。公笑揮曰:去,去,吾方惡其太白,亦何罪?人以方韓魏公。有鄉(xiāng)人冒稱屠公子于道,請謁郡縣,其怨家發(fā)之。公呼至,但相戒曰:汝甘為吾子置而翁何地耶?國法可畏,后慎勿為此。諸居鄉(xiāng)盛德事甚多,不能具載。
屠滽(1440年10月20日—1512年11月6日),字朝宗,號西峰,又號丹山,浙江寧波府鄞縣人,祖籍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今江蘇無錫市),同進士出身。成化元年(1465年)舉乙酉科浙江鄉(xiāng)試,成化二年(1466年)聯(lián)登丙戌科進士,任監(jiān)察御史,巡按四川、湖廣,為官有清名,勤于政事。歷任右僉都御史、右都御史、左都御史。弘治十年(1497年),進兵部尚書,后調(diào)任吏部尚書,兼都察院御史,封太子太保。明武宗時,加封太子太傅,兼掌院事,繼加封柱國。謚襄惠。鄉(xiāng)人稱“屠天官”。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江西貴溪人,字于順,號午坡。嘉靖五年進士。授刑部郎中,遷福建僉事、湖廣提學副使。廉介方剛,不避權(quán)勢,為楚藩所構(gòu),削籍。論詩專推何景明、李獻吉,且謂獻吉之文在蘇軾、歐陽修之上。有《江午坡集》。維基
江以達(1502年—1550年),字于順,號午坡,江西廣信府貴溪縣(今江西省貴溪縣泗瀝鎮(zhèn))人。詩人。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科舉人,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進士。當時四方名士唐順之、陳束、李開先、趙時春、任瀚、熊過、屠應(yīng)埈、華察、陸銓、曾忭等人和江以達,都在各部司曹任職。江以達原為刑部主事,嘉靖七年(1528年)與兵部員外郎陸銓主持福建鄉(xiāng)試。累官兵部武選司署員外郎,十四年(1535年)二月官至福建提學僉事,十七年十月升湖廣提學副使。楚王欲提前往承天府祭拜皇太后梓宮,被以達阻止,遂被彈劾而入獄,后來被革職為民,因病逝世。
人物簡介
【生卒】:1507—1560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yīng)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xié)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御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nèi)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于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shù)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為“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荊川武進人官都御史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應(yīng)德,一字義修,武進人。嘉靖己丑會試第一,除兵部主事,改吏部,擢翰林編修,進右春坊司諫,奪職。以薦起兵部郎中,歷僉都御史,巡撫淮楊。天啟中追謚襄文。有荊川集。明詩紀事·戊簽·卷九
維基順之字應(yīng)德,武進人。嘉靖己丑進士,授兵部主事。改吏部,尋改編修,歷右春坊司諫,上疏請朝東宮,奪職為民。起兵部郎中,視師浙直,超拜僉都御史,巡撫淮陽。天啟中追謚襄文。有《荊川先生集》十二卷。(《中麓閑居集》:荊川素愛空同時文,篇篇成誦,且一一效仿之,及遇王遵巖,告以自有正法妙意,何必雄豪亢硬也。故癸巳以后之作,別是一機軸。有高出今人者,有可比古人者。未嘗不多遵巖之功也。《藝苑卮言》:近時毗陵一士大夫始刻意初唐,精華之語,亦既斐然。中年忽自竄入惡道,至有「味為補虛一拭肉,事求如意屢生嘆」,又「若過顏氏十四歲,便了王孫一裸身」,又詠疾則「幾月囊疣是雨淫」,《閱箭》則「箭箭齊奔月兒襄」,角力則「一撒滿身都是手」,食物則「別換人間蒜蜜腸」等語。遂不減定山「沙邊鳥共天機語,擔上梅挑太極行」,為詞林笑端。《國雅》:唐中丞應(yīng)德詩稱名家。蚤居翰苑,便躋貞觀、武德華躅。及還毗陵,宜造開元、大歷妙處。并足流響詞林。《詩藪》:嘉靖初,為初唐者:唐應(yīng)德、袁永之、屠文升、王汝化、任少海、陳約之、田叔禾等。為中唐者:皇甫子安、華子潛、吳純叔、陳鳴野、施子羽、蔡子木等。俱有集行世。就中古詩沖澹,嘗首子潛,律體精嚴,必推應(yīng)德。《國琛集》:應(yīng)德初務(wù)清華,晚趨險怪,考其所撰,若出二轍。故譽有所自,毀亦隨之。《明詩選》:陳臥子曰:「應(yīng)德氣象爽邁,才情駿發(fā),使能深造,當有超乘。其后馳騖功名,詭托講學,遂頹然自放。《國史唯疑》:翁萬達親執(zhí)小卒手輿論心,幕客常數(shù)十人,至躬拜參、游之母,士因感奮。即周尚文健斗,亦賴翁駕馭有法。清水巖之役,既嚴檄之,復(fù)趣援之,思威具得。宜唐荊川詩「得一降胡如愛子,用三敗將立奇功」,極力寫出。吳錫麒《有正味齋日記》:慈仁寺殿左穹碑聳立,乃成化二年御制持,但稱為太后祝籃而建。孫國枚燕都游覽志云:「寺本為周太后弟吉祥建,當時蓋諱之也。」唐應(yīng)德詩云「同行更說前朝事,繾蟒銀魚打故僧」是也。田按:嘉靖初學初唐者,如薛君采、皇甫子安,七古詩便不能佳,無論馀子。蓋其調(diào)圓轉(zhuǎn)流利,須擇題而施。惟何大復(fù)明月篇最為杰出,以其才自度越尋常也。五律一體,人握隋珠,君采、子安兄弟、高蘇門、袁永之、唐應(yīng)德、陳約之輩,不可勝數(shù)。應(yīng)德古文自是明一代大家。詩學初唐,律體自有佳篇。厥后談兵講學,不復(fù)能唱渭城,潦倒頹放。龠州、臥子之論具在,不必為之諱也。)
唐順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應(yīng)德,一字義修,號荊川,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官至右僉都御史。唐宋派文學家,“嘉靖八才子”之一,與歸有光、王慎中兩人合稱“嘉靖三大家”。亦善武,通兵法,曉武術(shù)。謚襄文。嘉靖七年(1528年),唐順之以《書經(jīng)》中式戊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聯(lián)捷己丑科會試第一(會元),殿試位列二甲第一名(傳臚),賜進士出身。大禮議以來,權(quán)臣張璁厭惡翰林,庶吉士都外放為官,僅唐順之得以留在翰林院。但唐順之堅決推辭,于是調(diào)任兵部主事,稱病歸里。后改官吏部。嘉靖十二年(1533年),詔選朝官為翰林,順之改任編修,校對歷朝實錄。工作接近完成,順之又復(fù)以疾告退,張璁將其奏疏擱置。有人告訴張璁,順之想要遠離,張璁大怒,擬旨將順之以吏部主事罷歸,永不敘用。因倭寇屢犯沿海,方起用為南京兵部主事。又遇父喪,免守制,召為員外郎,升郎中,督師浙江,破倭寇于崇明島。后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至南通州病卒。崇禎年間追謚“襄文”。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浙江秀水人。萬歷五年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有《建文朝野匯編》二十卷。槜李詩系·卷十五
維基叔方,字宗直,號瞻山,應(yīng)埈子,萬歷丁丑進士,授鄱陽知縣。先是遜國諸臣疏屬,一丁一地,分戌劇邊,一遇絕丁,輒行勾補,飛符所到,冤結(jié)二百馀年。方之令鄱也,適有符勾鄱人胡閏絕丁者,方憤然擲符于地曰:彼死忠何罪?其親屬又何罪?使吾有言責,必碎首爭之矣。擢御史,即為具疏請謚請祠,請修治冢墓。恤錄子孫,及交游姻黨之株累編戍者,一體赦宥。神宗感動,蒙宥者千六百馀人。京師張赦榜時,忽風發(fā)榜飛,轉(zhuǎn)展天際,觀者如市,自午至未,仍還故所。鄱陽張榜亦然。事見顧憲成英風紀異錄中。轉(zhuǎn)山東副使,乞歸。著建文朝野匯編行世。
屠叔方(1545年—?),字宗直,浙江嘉興府秀水縣籍平湖縣人。萬歷丁丑進士,官至山東副使。有《建文朝野匯編》。順天北闈第二十一名,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會試第二百六十三名,登三甲第一百一十八名進士。初為宿松知縣,七年改任江西鄱陽縣知縣。萬歷十一年(1583年),擢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建議平反建文帝忠臣卓敬,旌表其墳?zāi)?,建祠奉祀。十二年巡按陜西甘肅,十七年十一月復(fù)除江西道御史,十八年八月出為山東兵備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