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孫祖壽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8 首
祠堂詩五章 明 · 霍韜
四言詩
穆穆我祖,鞠我后人。
視我后人,支由體分。
我子若孫,我弟若昆。
念爾所生,勿替爾祖之心。(一章)

凡人之生,均出父母。
我為父母,乃有孫祖。
何今之人,自有弟兄。
無念所生,而利之爭。
兄弟利爭,肉骨戈兵。(二章)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聚鬩,如商如參。
兄弟商參,不念爾父母,矧念爾祖。
穆穆我祖,念我孫子。
同屬于毛,同離于里。(三章)

兄弟離矣,妻子肥矣。
我之孫子,亦我儀矣。
教誨我子,善我?guī)熤?div class="fksk7tq" id='poem_sentence_16_620195_comment'>
昆弟利爭,勿我似之。(四章)

穆穆我祖,有儼其臨。
我弟及兄,而子及孫。
皇皇駿奔,式念祖心。
匪也潔牲,庶也臨歆(祖考享我之祭,非以我能潔牲也,由我兄弟式念祖心也。曰“庶也臨歆”,希冀而不敢必之辭。然則不念祖心者,雖祭,神不享也。不孝孰甚焉?至是,則詞愈婉而情愈切矣。)。(五章)
按:《渭厓文集》卷一○。
⑴ 子孫兄弟,嘗體祖考之心。雖欲相薄且爭,亦自不忍矣。
⑵ 知兄弟同出父母,自能體父母之心;又知同族兄弟同出于祖,自能體祖考之心;雖欲爭,自不忍矣。肉骨戈兵,由不體父祖之心之故也。誦此詩,良心有不感發(fā)興起者乎!
⑶ 妻子兄弟,其親一也。乃厚于妻子,薄于兄弟,由不體父祖之心之故也。至是,天理滅矣,人而禽獸矣!故又極言祖考之情,以感諷之。
⑷ 我厚于妻子,薄于兄弟;再世子孫,亦厚其妻子,薄其兄弟而已矣!我為祖考,則不愿子孫如此;我為子孫,乃不體祖考之心乎?不思甚也!
癸丑秋,邑侯吳公餞余于聽梧軒,招集秦太史對巖、陳進士椒峰暨詞客殳山夫、余淡心諸子同拈《踏莎行》詞,末以“憔悴”二字限韻。詞中有“孤城殘角夢家山,亂帆影里人憔悴”之句。余心怦怦動。歸述之老父,欲不果行。老父曰:“相國舊誼,其忍負之?”遂促余行。至幕府日,輒病脅,痛號欲絕,恐屆不祿之辰,歸念頗切。舉顛末告之蒙谷,蒙谷為余解“憔悴”之意,亦和一詞。詞內(nèi)有云:“城郭無光,村煙失翠。瞥然一見心如醉。停驂暫緩入山期,哀鴻待爾離憔悴?!庇嘧x之驚愕,私謂許子九日曰:“言者,必之聲也,何為作此不祥語?”許子亦悚惕,相對咨嗟,知將不免,因決情而去,卒脫于難。余緣情勉留,遂逮于禍。非知幾之暗也,情所感激不忍去也。不忍去而去,非但薄情,抑并悖義。嗟乎,嗟乎!禍患有因,端倪先兆,今日憔悴至于此極,余固久知之矣。
余本抱犢人,東皋有荒田。
荷鋤將經(jīng)營,課仆耕云煙。
天南節(jié)度不肯放,聘書早到薜蘿邊。
薜蘿閒掛處士墻,處士一去令君傷。
招攜賓客置餞觴,吐詞制調(diào)魂飛揚。
有心負米戀草堂,堂上念舊催治裝,可憐離別九回腸。
陟嶺逾灘躋險峻,一步一望吳天長。
羈棲伏枕藥壚間,海濱倦鳥思飛還。
好音慰藉情凄婉,勸我停驂遲入山。
好友掉臂行,病夫銜淚住。
張羅設網(wǎng)日月昏,冥冥翔鴻去無路。
雨雪從來霰集成,蓍龜四體先分明。
自是愚忠被束縛,休嗤野客迷歸程。
吟來憔悴看雙鬢,只恐秋添宋玉情。
天聰繼天命,創(chuàng)業(yè)肇基皆。
筑室惡謀道,升堂必歷階
薄城還弗取,和眾以為佳(宗率太諸貝勒及護軍環(huán)閱燕京城招男女之逃竄者縱之入城乃進兵距關廂二里而營時明寧遠巡撫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等來援營于城東南隅立柵堅守所獲太宗往視即還營因授計副將高鴻中等于明兩太監(jiān)前故作耳語云今日撤兵乃袁巡上計頃見敵有二人來見上語艮久而去意撫有密約事可立就矣楊太監(jiān)佯臥竊聞其語旋縱之歸以所聞告明帝遂磔袁崇煥于市祖大壽大驚卒所部奔錦州我軍既圍困燕京諸貝勒大臣俱請攻城將勁太宗曰攻城固可必得倘堅城之下失我一二良卒即得百城亦不足喜遂止弗攻十二月大兵經(jīng)海子而南且獵三且行遂趨良鄉(xiāng)克其城復克固安縣時房山縣有生員人來降陵還賞而遣之令貝勒阿已泰等以文祭金太祖世宗至盧溝橋明副將沈某率兵六千來禦進擊盡殲之復營于京城西南隅明總兵滿桂黑云龍麻登云孫祖壽四人領馬步兵四萬結柵列鎗炮以拒我兵毀柵而入斬滿桂孫祖壽及副將參游等凡三十馀人生擒黑云龍麻登云我軍無一傷者乃遣巴克什達海赍書與明國議和遂旋軍)。
臨得乃旋轡,鴻圖有永懷。
⑴ 繼太宗文皇帝既嗣位創(chuàng)造規(guī)模善太祖之志以七大恨未雪屢議征討天聰三年十月親統(tǒng)大軍伐明
⑵ 師次喀喇沁之青城大貝勒代善莽古爾泰晚謁御幄密議班師既退岳托濟爾哈朗等眾貝勒入見已定太宗默坐意不懌岳托奏請其故匱太宗曰我策而兩貝勒不從謂我兵深入糧馬乏且恐明兵襲我歸路伊等既見及此初何緘默不言耶岳托濟爾哈朗等勸太宗決計進取于是會令八固山額真詣兩大貝勒所議至夜分議定遂統(tǒng)大軍前進
⑶ 大軍次老河右太宗命眾貝勒分兵前進濟爾哈朗等率右四旗及翼蒙古兵進攻大安口阿巴泰等率左四旗及左翼蒙古兵攻龍井關化眾太宗親督大軍入邊攻克洪山口城十一月至遵貝勒率兩翼兵來會因派兵八面攻圍樹云梯城下正白旗小卒薩木哈圖先登大軍相繼而上遂克其城巡撫王元雅自經(jīng)命厚殮之順義親酌金卮勞薩木哈圖并予優(yōu)錄阿巴泰等進擊縣敗明總兵滿桂侯世祿兵順義知縣率眾降大軍薄燕京城關駐營城北之土
過錦州詠祖大壽事(乾隆戊戌)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伐大木應先去枝,燕京垂得更班師(天聰三年征明太宗親統(tǒng)大軍薄燕京令入率諸貝勒及護軍環(huán)城閱視招男女之逃竄者縱城乃自土城關進兵距關廂二里而營我軍既圍困燕京諸貝勒大臣俱請攻城將勁太宗曰攻城固可必得倘堅城之下失我一二良卒即得百城亦不足喜遂止弗攻尋經(jīng)海子而南且獵且行隨克良鄉(xiāng)固安至房山祭金太祖世宗陵還次燕京營于城西南隅擊破明四總兵守拒之柵斬滿桂孫祖壽及副將以下三十馀人生擒黑云龍麻登云巧遣巴克什達海與明議和遂班師)。
勤王巡撫旋遭紲,同事總?cè)肿苑灯?sup class='reference inlineComment2'>⑵。
我縱用兵不厭詐,彼誠中(去聲)計太云癡。
守城援絕方降順,意欲何為難忖知。
⑴ 征之太祖親征烏喇時嘗豈能諭從諸貝勒曰譬伐大木遷摧必以斧斤斲而小之然后可折今以勢均力敵之大國欲一舉而取之能盡滅乎乃率師毀其所屬六城逾三月而滅烏喇伐樹太宗敬守而參太祖圣訓于征明一事亦有剪枝之諭政祖可法等以為去其手足不如攻心就滅太宗不從蓋深知明國雖已積弱而大勢尚未遽亡意若留以有待大圣人卓識誠非眾人所能仰窺也
⑵ 我軍既至燕京明寧遠巡撫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赴援營于京城東南隅立柵堅守太宗往視即還因授計副將高鴻中等于所獲明兩太監(jiān)前故作耳語云今日撤兵乃上計頃見敵有二人來見上語良久而去意袁巡撫有密約事可立就矣楊太監(jiān)佯臥竊聞其言旋縱之歸以所聞告明帝遂磔袁崇煥于市我太宗行軍用計所謂兵不厭詐乃明帝一聞逃歸內(nèi)豎之言不加省察遽誅勤王之人愚亦甚矣
⑶ 祖大壽因袁崇煥被誅驚懼率師而返是有叛志也乃明帝竟置之不問而大壽亦仍為明守錦州其故殆不可解然大壽自降順縱歸而后猶屢懷觀望反覆無定直至食盡援絕始誠心出降更不知其初意欲何為也
上元鐙詞 其七 (乾隆乙卯) 清 · 弘歷
七言絕句
始詠于申卯蕆功,史經(jīng)集子庫相同。
受終齊七逮未濟,四圣扶陽萬古通。
按:歷年上元鐙詞冊識語之作乃識過非識佳也夫清平之世上元佳節(jié)為君者幾暇之馀摛詞以紀乃事之宜何過之有而予以為過者非遜語實誠言也總計予六十年之中得詞四百一十二首已涉杜甫之譏然予自以為過者尚不啻此蓋詞冊之書共成三十二冊始于于敏中手蠅頭小楷以進者辛未以前章之數(shù)原不論然其時尚有奉懿歡事巡方撫新降諸盛典至敏中不能書命董誥繼書以后(在辛丑)則外歸者益眾而侈節(jié)者增繁是非予過其誰之過哉為人君者一偏于喜事好功增華飾盛之念未有不黷武事而詡升平者予雖慎未至此而不得其志幸災樂禍之人保無為此論者乎思及此而予之過更不待人言且自以為甚矣且伏羲六十四卦分詠八章以為成數(shù)則始自戊申為予七十八歲之時七十八歲可謂老矣要(平聲)以八年于可必不可必之間茲竟與廿五歲期滿六十年之在位同荷天春以成符望則予之感恩敕已懔懔危懼豈言語所能盡者哉則此識語所云識過者允出于誠而識過即所以識佳且即所以識幸觀此文者庶有以諒予乎
⑴ 予自癸巳始命纂輯經(jīng)史子集四庫全書時已六旬方謂卷帙浩繁不易成功閱十年竟得次第完竣茲鐙詞嵌六十四卦之作始事于申竣功于卯輿四庫全書之舉事遲而功得全蕆者大略相同總沐天眷于無極也
問津處口號(嘉慶戊午) 清 · 弘歷
七言絕句
四十年前問津處,知還出岫寓心書
長春園建斯無用,日引月長過在予。
按:假山上三間樸屋額以問津乃皇考御書也其聯(lián)用歸去來辭語則予有意所題下小嶺有匯芳書院在內(nèi)蓋其時即有歸政來居于此之意因循四十馀年其間復建長春園于圓明園之東茲偶過此因思予二十五歲登極至乾隆二十一年書此聯(lián)時已四十六歲矣而望六十年則壽當八十五歲在可必不可必之間今蒙上天垂佑竟符初愿傳位子皇帝予仍日勤訓政康健如常實千古僅有之事回憶書聯(lián)時歲月堂堂舊題如昨爰笑而識之
⑴ 乾隆二十一年予書陶淵明歸去來辭內(nèi)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一聯(lián)于此
進山海關(乾隆癸卯) 清 · 弘歷
并山連海真雄關,一夫當之萬過難。
雖然我祖開創(chuàng)際,鼓眾靴趯亦豈艱(一解)。
我祖惜眾恐冒險,傷人得地失不掩。
以此屢諭莫沖鋒,諸臣群下心倍感(二解)。
萬里長城守豈易,何處無可入之地。
直至燕京略山左(天聰三年十月燕京太宗親統(tǒng)大軍征明入大安口圍困十二月大軍經(jīng)海子而南且獵且行遂趨良鄉(xiāng)克其城復克固安還至盧溝橋明副將沈某率兵六千來禦進擊盡殲之列營于京城西南明總兵滿桂黑云龍麻登云孫祖壽等四人領馬步兵四萬結柵列鎗炮以禦我軍毀柵而入斬滿桂孫祖壽生擒黑云龍麻登云我軍無一傷者乃遣巴克什達海赍書與明國議和遂旋軍八年七月太宗親統(tǒng)大軍入張家口宣府大同至山西應州朔州旋師崇德元年六月命武英郡王阿濟格等統(tǒng)軍入長城越保定至安州旋師三年八月略山命睿親王多爾袞等統(tǒng)師征明入墻子嶺至燕京西界復由臨清渡運河四年正月攻破山東濟南府執(zhí)明德王由樞還至天津共克城三十四降城六敗敵十七陣三月凱旋七年十月崖口命饒馀貝勒阿巴泰等統(tǒng)兵征明分道入界嶺黃直扺兗州府山東州縣相繼下凡攻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縣六月師還如入無人之境),無人境恣入與出(三解)
得之誠易慮守之,天時敬待因回師。
大智大仁兼大勇,惟恐窮武傷黔黎(四解)。
自成西入燕京亂,朱家宗社失一旦。
亡明者賊實非我,閏位為(去聲)我驅(qū)除難(五解)。
三桂獻關因一女,賢王率入堂堂旅。
定京迎駕靖中原,有周公德功更巨(六解)。
陪京來往茲必經(jīng),即境撫古感昊靈。
保泰持盈慎守器,赤心語告后人聽(七解)。
⑴ 我命效太宗凡遇征討軍中將士有先登賜號巴圖魯者屢諭諸大臣以此等忘軀勵勇之人宜加護惜勿再令首先登城致或傷損仁心仁言體恤備至眾益感激思奮爭先效用前恭閱永久實錄曾命特書諭旨恭述也圣謨以志且以貽示子孫凜遵法守
⑵ 太宗太宗圍燕京時諸貝勒大臣請進攻終能諭曰朕視將卒如子子賢雖無積蓄成立子不肖雖有積蓄不能守也此時正當善撫我軍蓄養(yǎng)精銳因遂止弗攻蓋亦審時度勢固有所待耳
⑶ 吳三桂為明統(tǒng)兵守山海關有寵姬陳沅留其父吳襄所及李自成陷燕京襄家被劫陳沅亦為所掠三桂在關聞燕京失守父為賊縶尚觀望不赴及聞陳沅陷賊中乃決計詣睿親王軍前獻關請大兵剿賊吳偉業(yè)有詩云不為君親來故國只因女子下雄關正指此也先是我六日世祖命睿親王統(tǒng)兵定中原授奉天大將軍印行三桂遣將出關來迎愿率所部前驅(qū)王得書即整旅入關直趨燕京擊破流賊捷書馳奏傳檄安撫畿輔郡縣恭迎世祖定鼎京師
游山不厭深,不深山不靜。
有時兩山遇,一水當其盡。
合為一空明,何異隔人境。
岳游愿已償,岳魂秋未醒。
壓頭萬丈翠,倒作埼潭影。
恍行天姥間,只少哀猿警。
照溪女畫眉,傍楓漁系艇。
峽中天地少,世外煙霞冷。
宜乎讓王客,尚傳巢父飲。
⑴ 箕山上有許由冢及洗耳泉、巢父飲牛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