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吾慶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泰定丁卯,予自河南,考滿歸于所居雞山之陽。辟五畝園,植花、竹、茶、橘之屬,筑室三楹,置圖書,設枕簟,以為讀書之所。賓至,則相與飲酒賦詩,投壺雅歌以終日?;蚍傧阕x書,登山臨水以自樂。翛然物表,直欲輕世而肆志焉。因竊取吾夫子富貴于我如浮云之語,扁之曰浮云道院。嗚呼!吾豈真外富貴、薄功名、果于忘世者哉?誠以承祖父之訓,讀圣人書,所學何事,眾人之所以為眾人,要皆不可以不察茍此。不力則凝冰焦火,淵淪天飛,人欲熾、天理亡,三綱淪、九法斁,命義之不知,廉恥之道喪,沈陷沒溺,顛倒眩瞀。此心不存斯,有不能踐其形者矣。孟子曰:君子之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蓋必存心而后可以踐形,必視富貴如浮云而后可以存心。風雩之詠歸,鳶魚之飛躍,簞瓢陋巷之無憂,衣缊袍而不恥,以至于風月無邊,庭草交翠,風輕云淡,花柳皆春。其所以流動充滿,極天人之樂者,是皆有得于夫子之意,在我重、在物輕也。仆竊慕而愿學焉,但有志向道,而萍蹤靡定,日涉風塵,歧路興悲,則棲棲者將何所底焉?因創(chuàng)道院,為藏修之所。朝夕于斯,惕焉知懼,庶幾乎薰陶漸染,歲改月化,冀有以窺圣賢之萬一,使不至離道之遠,為名教之罪人幸也。且崎嶇更嘗之馀,人情世故,末理薄俗,翻云覆雨,其可歌可感、可驚可痛者。傾耳洞目,世味固以澹然,矧旦暮見聞事,又何限于是?浮云之思愈深矣,因成數(shù)語,以寫予懷。
讀書冀聞道,何必競榮名?
主賓辨內(nèi)外,物我孰重輕?
崎嶇更嘗馀,愈覺茲理明。
浮云視富貴,悠然悟深情。
臣季良伏睹主上殿下命題以盆池貯寒泉之句。吟詠以還。有以見圣上命題之義。精深廣大。殆難以言語形容者矣。蓋池比則心也。泉比則心所具之理。性之謂也。既曰貯之。則其盈科而進。終必至于海者。固已溢于言表矣。夫心之虛靈而天下萬物之理。統(tǒng)于其中者。即池之澄明。而上之天日。下之松竹花卉。輝映其間者也。池既盈矣。流動不息。放乎四海。灌溉萬物者。即心之感而遂通。宰制萬事。統(tǒng)理萬國。其效至于參天地贊化育而后已焉者也。心之體用。固如此矣。不以私欲汨之。以全其德者。貯之之謂也。此其析理之精。取比之切。雖螢窗雪榻。皓首窮經(jīng)者。未易至焉。而殿下于萬機之馀。清宴之暇。偶然命題。乃及乎此。蓋由天縱之資。首出庶物。而加以緝熙性理之學。以極體用之全。故其溥博淵泉時出之妙。自見于外。而有不可掩者矣。視彼漢唐人主?;蜥鹩诠堂s。或事于句讀詞章之末。而不知身心性命之學者。不可同日語矣。且其源源而來。則孟子有本之謂也。積小成大。則子思子一勺不測之說也。不舍晝夜。則孔子稱水之微旨。而漢唐諸儒所不識者也。貯而止之。則蒙卦之象。育德之義也。五字而包體用。一言而該眾理。伊尹所謂大哉王言。子夏所謂富哉言乎者。其此之謂歟。伏惟殿下存其所已得。而勉其所未至。由孟氏之有本。至子思之不測。馴致乎吾夫子純亦不已之地焉。則育德之義。盡矣。直與成湯之廣淵。大舜之浚哲。同一揆。而位育之至。可以與天地參矣。臣之至愿也。臣以不才。叨蒙知待。沐浴膏澤。優(yōu)游圣化。為日久矣。歌詠命題。所宜當先。第以圣上致中致和。潤身之德。淵微之極。致有非掘井不及泉如臣者所可得窺其涯涘之萬一也。雖然。位備翰苑。凡所以形容盛德。賁飾太平者。臣之職也。況承命題。其何敢辭。且書長句四韻二篇。謹拜手稽首以獻。詞曰。
禁苑盆池碧玉圓,五云深處引寒泉。
靈源定自三山出,流派應將四海連。
洗滌煙氛消酷熱,沾濡稼穡致豐年。
恭惟圣學曾觀象,育德端知邁古先。
客有以龍鳳龜麟四畫。求予言者。乃作四辭贈之。嗚呼。四靈之不見于世。久矣。吾夫子有已矣之嘆。楚狂有殆而之歌。至于西狩而泣麟。則圣人憂世之意。深矣。悲夫。
圖于河兮,卦于乾。
時潛時躍兮,于淵于天。
云之從兮,雨霈然。
茫洋變化兮,莫測其神。
若歲大旱兮,夫澤施于人。
吾慶南湖子,汪汪似南湖。
不以澄而清,而況澄定乎。
袖有雙龍劍,身佩明月珠。
珠以明寶善,劍以斷奸諛。
清以濯群溷,定以懷永圖。
君行有遺則,鄒魯圣賢都。
往謁孔林,取道汶上。汶上乃古中都,吾夫子所嘗為宰于此者也。縣中有思圣堂,縣堂有古石準坎其中,書大“準”字,游魚在四隅,取平政之義,或曰蓋孔子遺物也。
沿流及汶上,問是古中都。
宣尼有流化,男女別行途。
有堂表思圣,遺準存圣模
治者平偏黨,學以平卑高。
擴之遂相魯,東周其庶乎。
水也未升堂,入室安可圖。
寄語都人士,希圣無自誣。
⑴ 汶上縣有二石準于中堂,亦古人平政之義也。
序曰。弘文館者。右集賢殿也。猶漢之有天祿,石渠。唐之崇文,丕顯。宋之翰林,金鑾也。三代以上。圣人之道行。至春秋寖衰。吾夫子懼其失也。書之六藝。以垂于后。后之瞽者。因得以有目。其聾者。因得以有聞。不為異端所害者。猶綿綿數(shù)千載間。為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書以得其言。因言以求其實。其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雖不及圣人。然圣人。亦人也。人與圣人。初未嘗有異。故因其所為而求之不已。則亦庶幾焉。此典籍之官所由設也。昔楊雄,司馬相如。善于賦。然未聞有天祿,石渠之作。以贊揚斯文。而徒務為長楊,上林荒亂之詞。以?;笃渚?。李白,杜甫。雖不追二子。然亦唐之作者也。未聞有崇文,丕顯之述。以羽翼當時之世教。而虛誇明堂郊廟之文。其為詞靡而不正。宋以賦取士。然以拙俗為程文。該博為支離。雖有作者。奚足玩焉。且賦者。古詩之流也。諷之者含意。言之者無罪。所以揄揚德業(yè)。褒贊成功也。穆以海外固陋。何敢竊喻于揚馬諸君子哉。若言順而義切。避邪而慕德。則亦所不讓。乃作弘文館賦。其詞曰。
若稽古昔我先王之偃武修文也。
握乾符闡坤,珍。
薄漢唐之造。
接湯,武之仁。
塵清于外。
獸還于農(nóng)。
爰定鼎于華陽兮。
郁瑞氣之蔥蘢。
樹金城之萬雉兮。
屹左右乎社稷。
雙闕崨嶪以造天。
千門磢磕而敞豁。
于時子來之萬姓欣戴。
般輸之巧手未訖。
搢紳先生有若周召之羽翼乎姬室者。
乃昌言曰。
易云天垂象。
圣人則之。
制作之謂也。
天有紫微上帝之宅。
惟奎及璧。
是近是側(cè)。
是謂文星。
委精則晉有良相。
增彩則周用再平。
所以輔理乎天文者也。
故有天祿,石渠之府。
崇文,金鑾之作。
嵥峛乎正寢之南隅。
崒嵂乎未央之左掖。
講六藝百家之書。
考二帝三王之術。
此隆代之所設。
而為治之上法也。
而況圣上。
體元創(chuàng)始。
誕敷文德。
將使論兵之口。
宣禮讓之風。
彎弓之手。
秉游夏之筆者乎。
請先立所以主乎人文者以則天。
王曰俞哉。
宏儒碩生。
聞之踴躍。
莫不明目張膽。
從有司卜。
于是。
素靈射彩乎正位。
坤母不秘其所寶。
爰構豐宇。
廓我大道。
其為狀也崙菌蔥翠。
瑰瑋噏倏。
霮?瞟眇。
爽朗昭廓。
翔若鳥跂。
滯若峰矯。
虹梁偃騫兮龍驤。
云窗窈窕兮電繞。
夜月紗欞。
春風珠箔。
若乃溫房面陽而南牖。
涼室納飔而西辟。
三冬而秋衣猶暖。
六月而香燈可親。
銀屏吐霞。
玉階生春。
接天語之軋軋。
淪余骨兮鴻恩。
薦珍羞于七寶。
若星羅乎晴旻。
和氣吞吐乎流蘇。
瑞靄繚縟乎金杯。
可令巢父不敢洗其耳。
顏闔不敢鑿其壞。
伯夷,子陵之徒。
亦相與謀曰。
盍歸乎來。
是以懷瑾握瑜之士。
釋來莘野。
收綸渭濱。
元元本本。
駢闐云屯。
朝夕論思。
日月獻納者也。
嗟夫。
滄海宜龍鯤之游。
太山非蚊蜹之托。
盛恩不可以虛受。
特位豈為乎凡材。
茍非其器。
終纏厥災。
故千選而百揀。
經(jīng)累世而靡怠。
雖金,張之勢胄。
許,史之豪貴。
族聯(lián)三后。
權傾四海。
千窺百覬。
曾不得躡其一足。
況世之齷齪者哉。
其謂之天上然也。
先王以之而遺后。
列圣由是而作式。
蓋自宇宙以來。
禮樂,文物,天經(jīng),地志,陰陽,性命之說。
萬匱千架。
于是乎積焉。
自秘書之所未嘗有。
鄴侯之所未嘗聞。
秦火以后。
此焉具存。
徒觀其繽紛云委。
狼藉土積。
玉軸牙簽。
縹襄緗帙。
殘編只字。
價直百璧。
蕓香辟蠹。
木天穹隆。
雖蒼梧之野曬。
不可一日而終也。
于是管輅之聰明。
世南之善讀。
史遷之普覽。
楊修之博識。
自青春而黃發(fā)。
亙兀兀而不輟。
徒唇腐而齒豁。
曾何記于百一。
宜其陋瀛洲之彥。
鄙云臺之寵。
鬼薦青藜者。
非劉向耶。
拭吐龍巾者。
非李白耶。
金蓮以游者。
非蘇軾耶。
悅主以義者。
非君實耶。
累代之英。
于焉咸集。
何謀不遂。
曷愿難獲。
萬理無所礙其懷。
千古莫能逃其口。
棲青云之縹緲。
攜天香兮滿袖。
紉椒蘭以為佩兮。
聆舜弦于南薰。
呈瑯玕以披腹兮。
非堯舜其焉陳。
風文化于草上兮。
作耳目乎王室。
落清眺于白屋兮。
叫九天之閶闔。
豈厥寵之無緣兮。
默有補乎缺失。
時或風雨凄凄。
哦新詩也。
冰釋泉涌。
攄清思也。
鳳飄龍起。
縱妙筆也。
周情孔思。
待詔策也。
岳海溟濛。
奏上林也。
峨峨洋洋。
誰患乎無知音也。
時或金殿宴罷。
玉堂更深。
骨冷魂清。
那得有夢。
玉漏已罷于人間。
先生猶臥于天上。
或有進而問曰。
古語有之。
文必由賢。
賢必有文。
文者。
賢之枝葉。
賢者。
文之本源。
今改集賢之號。
而為弘文者。
豈有說乎。
得無舍本而就末者耶。
先生聽言若驚。
搢笏而咍曰。
子以今之文。
為文翰之文乎哉。
果如是。
白面少年。
雕蟲弄文墨者皆是。
可乎。
夫文者。
天以日月星辰。
地以山川草木。
人于其間。
參三而立。
以忠信為體。
而刑政為用。
以三綱為本。
而四維為末。
五帝由體而務本。
其發(fā)也沖漠。
三王開用而示末。
其光也翕赫。
自文王之沒。
文喪于天下。
惟天獨付之一人。
曰仲尼。
宜其嘆文不在茲乎。
嗟梁木之既頹。
斯道寓于文詞。
托命蠱簡。
不絕如縷。
端木。
僅得其一聞。
濂溪。
溯流而焉究。
然其源在于人心兮。
歷萬古如一日。
緊我后之明圣兮。
驅(qū)庶物于壽域。
窮洙泗之淵淵兮。
履三五之玄轍。
散皇明以燭幽兮。
鑄唐虞于至誠。
慮圣德之或愆兮。
日親近乎老成。
鑒得失于前車兮。
戒金馬之荒跡。
孰不焦思而竭力兮。
誓殫節(jié)于今夕。
方將有事乎無事之地。
有為乎無為之天。
沕穆坱圠。
與天地同文兮。
通淳化于自然。
此其所以名弘文者也。
遂頌曰。
于皇我后。
冥符太上。
吾道盛兮。
營之不日。
守我駿寶。
勛無競兮。
虎殿龍樓。
左之右之。
神攸敬兮。
蜷??巋?。
洞寘礧磈。
吁可畏兮。
準則八方。
玄化洋洋。
彌億載兮。
名雖自唐。
大道之行。
由我始兮。
文必有質(zhì)。
所謂彬彬。
惟圣指兮。
萬古斯文。
復形人心于胥樂兮。
樂只君子。
夙興夜寐。
彰圣德兮。
大人所處。
小人所視。
天其臨兮。
大學生某。
恭贊鴻業(yè)。
示來今兮。
富莫富于常知足,貴莫貴于能脫俗。
貧莫貧于無見識,賤莫賤于無骨力。
身無一賢曰窮,朋來四方曰達。
百歲榮華曰夭,萬世永賴曰壽。
按:解者曰常知足則常足古富能脫俗則不俗故貴無見識則是非莫曉賢否不分黑漆漆之人耳欲往何適大類貧兒非貧而何無骨力則待人而行倚勢乃立東西恃賴耳依門傍戶真同仆妾非賤而何身無一賢緩急何以窮之極也朋來四方聲應氣求達之至也吾夫子之謂矣舊以不知恥為賤亦好以得志一時為夭尤好然以流芳百世為壽只可稱前后烈烈諸名士耳必如吾夫子始可稱萬世永賴無疆上壽也
余不識釋家津筏。故平生不喜談釋。非故有意于排釋也。顧以文字竊虛聲。主盟騷壇三十馀年矣。釋子之逐名求詩者日踵門。如遇開僧韻釋。輒欣然應之。亦非故有意于耽釋也。余年尚少。已聞休靜師之名。其詩多傳誦人間。恒愿一見而不可得。松云惟正。即師之傳法沙門也。其渡日本也。數(shù)訪我于京城。我之赴燕山也。贈詩于清川江上。亹亹說師。窮日夜不倦。是時師之亡。已數(shù)年矣。緬挹清芬。時往來于懷。一日公退獨坐。聞有三僧拱立于外。呼使之前。乃師之弟子葆真、彥機、■仡也。出示笈中書云。是清虛堂遺稿。仍叉手而拜曰。吾師道業(yè)。有足傳后。而云山深寂??志靡驺?。敢以門徒所記載者為狀。宿齋緘封。千里來獻。愿得相公一言。镵之于石。以不朽吾師。余曰。爾師之道。以無為有。以虛為實。不待存而存。不待滅而滅。誰得而朽。誰得而不朽。吾夫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于師之道。吾何言哉。三僧起而對曰。道本不同。非敢茍同。然有同而異者。異而同者。伽葉正傳。獨闡宗風者。是固同而異者矣。居家為孝。出世為忠。豈非異而同者乎。唯相公之異其異而同其同者焉。吾師常慕相公之風。蓋有默契而冥感者。愿相公之終惠也。仆仆跽拜。經(jīng)歲不去。余嘉其誠而嘆曰。釋教之專心所事。乃如是夫。按狀。師法名休靜。字玄應。自號清虛子。以多在香山。故又號西山。俗姓完山崔氏。名汝信。外祖縣尹金禹。得罪燕山朝。謫居安陵。遂為安州人。父世昌。鄉(xiāng)舉為箕子殿參奉。不就。詩酒自娛。母金氏。老無子。一日夢一婆來曰。胚胎丈夫子。故為娿?來賀云。明年庚辰三月。果誕師。三歲。父于燈夕醉臥。有老翁來謂曰。委訪少沙門耳。遂以兩手舉兒?數(shù)聲。摩其頂曰。以云鶴名此兒。言訖出門。莫知所之。以故小字稱云鶴。與群兒游戲?;蛄⑹癁榉??;蚓凵吵伤I蚤L。風神英秀。力學不懈。事親至孝。主倅愛之。九歲母亡。十歲父歿。伶仃無所依。主倅攜至京。就學于泮齋。郁郁不適意。與同學數(shù)人。南游智異山。窮覽形勝。探賾諸經(jīng)。每愴早失怙恃。益感死生之義。忽得禪家頓悟法。遂聽法于靈觀大師。剃發(fā)于崇仁長老。七八年間。遍踏名山。年三十。中禪科。自大選升至禪教兩宗判事。一日嘆曰。吾出家本意。豈在此乎。即解綬。以一筇還金剛。作三夢詞曰。主人夢說客??蛪粽f主人。今說二夢客。亦是夢中人。登香爐峰作詩曰。萬國都城如垤蟻。千家豪杰若醯雞。一窗明月清虛枕。無限松風韻不齊。自此韜光鏟彩。不出山門。問道者日益眾。己丑之獄。妖僧無業(yè)。誣引師被逮。供辭明剴。宣廟知其冤。立釋之。徵詩稿覽之。嘉嘆。御畫墨竹賜之。命賦詩以進。師即進絕句。宣廟亦賜御制一絕。賞賚甚厚。慰遣還山。壬辰。大駕西幸龍灣。師即仗劍進謁。宣廟教曰。世亂如此。爾可弘濟耶。師泣而拜命。請曰。國內(nèi)緇徒之老病不任行伍者。臣令在地焚修。以祈神助。其馀臣皆統(tǒng)率。悉赴軍前。以效忠赤。宣廟義之。命為八道十六宗都總攝。諭方岳禮遇之。于是。松云率七百馀僧起關東。處英率一千馀僧起湖南。師率門徒及自募僧一千五百。合五千馀名。會于順安法興寺。與天兵為后先。以助聲勢。戰(zhàn)牧丹峰。斬獲甚多。天兵遂克平壤。復松都。京城賊宵遁。師以勇士百人。迎大駕還京都。天朝提督李如松。送帖嘉獎。有為國討賊。忠誠貫日。不勝敬仰之語。又題詩贈之曰。無意圖功利。專心學道仙。今聞王事急??倲z下山巔。諸將官爭先送帖贈遺。賊退。師啟曰。臣年垂八十。筋力盡矣。請以軍事屬于弟子惟政及處英。臣愿納總攝印。還香山舊棲。宣廟嘉其志憫其老。賜號國一都大禪師禪教都總攝扶宗樹教普濟登階尊者。自是義益高名益重道益尊。往來于頭流、楓岳、妙香諸山。弟子千馀人。出世者七十馀人。甲辰正月二十三日。會弟子于妙香圓寂庵。焚香說法。取自家影幀。書于其背曰。八十年前渠是我。八十年后我是渠。作書付松云、處英訖。趺坐而逝。年八十五。法臘六十七。異香滿室。三七日后始歇。弟子圓峻、印英等阇維奉靈骨一片。舍利三枚。樹浮圖于普賢安心寺。又一片。弟子惟政、自休等奉來蓬山。得神珠數(shù)枚。窆石于崳岾之北。吾東方太古和尚。入中國霞霧山。嗣石屋而傳之幻庵?;免謧髦敼?。龜谷傳之正心。正心傳之智嚴。智嚴傳之靈觀。靈觀傳之西山。此實臨濟之正派。而惟西山獨得其宗云。所著禪家龜鑒、禪教釋云水壇各一卷。清虛堂集八卷行于世。噫。師之道。余雖未詳其淺深。師之稿。余既玩繹而卒業(yè)矣。觀乎詩。足以知師自得之趣。觀乎文。足以知師造詣之高。雖其語或不雅馴。言言皆活。句句飛動。有似古劍出匣。霜風颯然。往往酷似開元大歷。渠家惠休、道林不論也。況也遇患難不失其守。乃能結主知于縲紲之中。徵稿命制之榮。御筆詩畫之錫。誠前古所未有之殊眷。而逮乎國難。糾義旅助天兵。收復三都。迎還大駕。便納賜印。拂衣還山。其出處之節(jié)。無愧古人。夫士生斯世。孰不欲遇知于時君。立功名以自顯。然而抱才不售。沒世無聞者何恨。今以山中一緇衣。乃能名達九重。聲施后世。孰謂禪門能辦此功業(yè)歟。銘如是。不愧吾筆歟。其銘曰。
金天之西,薩水之濱。
淑氣亭毒,乃降真人。
仙婆抱送,釋老提攜。
天開寶光,帝借金鎞。
靈符妙契,秀骨超凡。
蚌珠出海,龍鏡發(fā)函。
失怙無依,千里負笈。
淹貫諸家,卓然自立。
乃超覺路,遂登法席。
祖月重輝,群昏一廓。
馀事詩聲,上徹楓宸。
殊恩異渥,榮耀千春。
身雖巖穴,忠不忘君。
遇難一呼,義旅如云。
協(xié)助天戈,憑仗靈祐。
驅(qū)除腥穢,福我寰宇。
出而濟世,名動華夷。
入而修定,法闡宗師。
在掌靈珠,虛明自玩。
倘來榮辱,如夢一幻。
瞻彼妙香,與夫金剛。
寔唯凈界,宜我法王。
來往諸天,百靈護持。
乘化返真,去又何之。
功紀人間,道在山中。
一片貞珉,萬古英風。
宣宗大王即位之十一年。菊齋李公判兵曹。時皆稱得人曰。賢宰相用矣。不三歲而公遽卒。后十二年。公之子參議晬光氏錄平難從勛。又后十五年。復錄扈圣從勛。累贈公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領議政兼領經(jīng)筵弘文館藝文館春秋館觀象監(jiān)事世子師。于是人益知公不食之報。有以為遺馀云。參議公既顯。大公以上公崇秩。而重懼夫德烈之或有所闇?而不章于后。乃樹石神道。命銘于欽而謀所以不朽者。噫。如欽者。安得以不朽公哉。顧公之行自不朽。而況有參議君為之子乎。然欽從參議君游久矣。其得于家庭者。竊嘗記之矣。何敢辭。按狀公諱希儉。字景質(zhì)。系分璿源。有諱裶。以太宗大王子。封敬寧君。謚齊簡。貴人金氏出也。于公為高祖。敬寧生牟陽君植。牟陽生仙槎君承孫。仙槎有子曰裕。河東君。曰禎。神堂君。河東娶直長柳坤元女為配。正德丙子生公。而及長。神堂無子。取以后之。仙槎,河東,神堂。俱以公貴推恩。封贈至二品。公幼聰明絕人。而沈默寡交游。唯與兄弟相師友。不出戶而有麗澤之益。嘉靖丙午。選登上庠。是年釋褐。而公兄弟三人亦繼鑠科第。世多榮之。初補成均學諭。轉(zhuǎn)至博士,典籍。遷禮兵兩曹佐郎。慶尚都事,禮曹正郎,司憲府持平。自是連踐臺憲。為掌令者八。獻納司諫執(zhí)義者一。而兼帶制教。入玉堂為副校理校理。歷司藝司成繕工濟用監(jiān)司贍司導寺正。庚申。以弼善再授司諫。尋升通政同副承旨。轉(zhuǎn)至右承旨。遞為五衛(wèi)將。其在司諫也。李梁以戚里張甚。驟得峻擢。公欲舉正之。遂被其?撼。滯散秩累年。竟出為長湍府使。能自治簡素。而平易近民。民安而政舉。有古循吏風。癸亥。明宗大王用言者竄梁。召公以右承旨。湍民至遮留不得。則豎碑頌德以思之。秋。遭河東公喪。執(zhí)制以禮。制除。拜禮曹參議,右左承旨,兵曹參議。己巳。觀察黃海道。秋。河東夫人卒。庚午。神堂夫人姜氏又卒。薦丁齊慘。誠孝俱至。持衰廬墓。不以年邁而少懈也。服闋。復為禮曹。以尊號使如京師。雖書籍。亦不購買。暨歸行橐蕭然。括所馀盡與其下。隨身者衣衾而已。癸酉。由判決事進都承旨。仁圣王后疾瘳。論侍藥功。公以內(nèi)醫(yī)院提調(diào)加嘉善。俄拜大司憲禮曹參判。乙亥。仁順王后升遐。公為守陵官。八月。宣祖大王躬祭寢園。加嘉義。既練。加資憲。知敦寧府事。冬。特命工曹判書。丁丑。判刑曹。戊寅。連判兵刑兩曹。知經(jīng)筵事。蓋將大用公也翌年己卯。卒于位。享年六十有四。宣祖大王震驚不已。謂侍臣曰。兵判卒逝。予甚慟悼。輟朝二日。遣禮官吊祭。賻賚有加。宣賜黃柑祭需。以異其數(shù)焉。公稟于天者甚高。德量恢弘。器度宏厚。平生無疾言遽色。聲色勢利。泊然無所動于中。持以清慎。而未嘗變節(jié)。任真推衷。剝?nèi)ダD?。官序漸隆。而自同布素。公馀輒卻掃。足不跡權勢之途。日與里闬親黨相對。及門者無不意得而心服。嘗以承旨侍明宗大王。宴宰執(zhí)于內(nèi)苑。上問左右飲孰多。公對曰。臣亦頗長于此。上命以巨觥至大醉。上使中官秉燭扶出。其白直無隱類此。出入諷議。務操其大者不摘抉瑣細為許。臨事決疑。有確乎不可動者。仁圣王后之喪。喪制未定。論者紛然。公以為繼體之服當行三年。異議者遂寢。朝論攜貳。公恒憂之?;騿柟沃鳌9υ?。吾何主乎。吾豈為偏黨哉。教子弟亦然。事父母色而無違。遇兄弟愛而能敬。一弟貧不能家。公為之割隙地。立宅以與之。諸侄之少孤者。皆養(yǎng)育而婚娶之。且建家廟畀主祀者。歲受俸祿。太半歸于親族。茲固人之所難。而在公則馀事也。晚居東門外。仍號東皋。即夏亭柳相公寬故宅也。夏亭以清白聞。屋壞不理。雨則持傘。談者美之。公因其舊而略葺之。客嗤其陋。公曰。比雨傘則侈矣。自少至老。手不釋卷。衣取蔽體。食取充腹。屢空不以介意。身歿之后。無衣服以殮。無粟帛以襄。至假貸于親戚。世之自好者或不保晚節(jié)。而公能有始有卒。令聞令望。庶幾大雅。若公其不為全德君子也哉。萬歷癸巳。宣祖大王回蹕而東也。駐駕長湍東坡驛。見公碑立路左。命錄其姓名而進。參議君方以執(zhí)義在班。聞者嘖嘖稱嘆。公先后娶。先曰姜氏。學生好德女。追封貞敬夫人。生一男曰謙光。先夭。謙光生二女。長適李師德。次適直長沈淀。后曰柳氏。亦封貞敬夫人。文化望姓。高麗左丞車達之裔。夏亭之五代孫也。曾祖諱眷。兵曹參判。祖諱從孫。司仆寺正。贈左贊成??荚粔]。軍器寺僉正。妣曰權氏。忠義衛(wèi)淑之女。嘉靖癸巳生夫人。淑懿純靜。通曉義理。事舅姑奉祀享。待宗黨鄰里。逮夫下賤。罔不以其道。撫育姜夫人諸孫猶己出。至輟奉祀家與之曰。吾兒則自可存活。豈患無舍。人有干以私者。正色折之曰。吾家清白。吾不可以累之。周人窮乏。施與不吝。無間戚疏。以是內(nèi)外修睦。仰戴如父母。常語諸子女以力行陰德。引孫叔敖事以戒之。參議君妙年拜承宣。夫人不樂曰。無乃驟耶。爾宜慎之。壬辰之變。奔避嶺北。參議君以從事官在南方。不聞存沒者半歲。家人或悲泣。則夫人輒寬譬之曰。吾先世及吾夫子。未嘗為不善。吾兒必無患矣。其高見遠識有士君子之所不逮者。乙未卒。年六十三。葬于楊州長興里巽坐之原。與公同塋。生一男四女。男參議君也。女長李仁可。次參奉柳錫俊。次幼學閔守慶。次早夭。參議生男二人女一人。男曰圣求。文科承文院正字。曰敏求。進士狀元。女曰權儆。進士。仁可生男二人女一人。男曰言訥,言詻。女曰元海寬。參奉生三男。曰大朋,真朋,有朋。守慶生女曰宋夢寅。內(nèi)外曾孫男女合十九人。皆幼。參議君早有譽于當世。人方仰其需用。而其子姓繩繩鸞停鵠峙。則未艾之祚迨在此乎。系以銘。銘曰。
嫻飾鮮樸,合同流污。
混混其涂,孰貞厥趨。
質(zhì)不近俚,文惡其史。
唯公有之,大人之履。
喋喋其口,踐之者誰。
翕翕其熱,匪安伊危。
持衷體素,令聞克終。
胡不大施,慰我民恫。
瞻彼老洫,亦耋而期。
不年與公,疇實尸之。
食報啟慶,有繼不匱。
為善者福,公舉其契。
睪如其丘,衣冠所藏。
惟昧之貽,篆此銘章(宣宗大王后進祖號)。
楓岳行(辛卯) 明末清初 · 李景奭
此特偶吟耳。景象殆非拙語所可寫出也。先正前輩游楓岳而錄之者多矣。尚何更容架疊為哉。且余之此行。非如專為游賞者也。三宿而出山。足目之所未到者尚多。峰臺寺剎。亦多問僧而記之。則宜乎未悉而難免其聽瑩也。然猶未已者。倘或須臾得存。年齡益暮。思仙山而不見。見此錄于幾席之間。則峰巒洞壑。如更見之矣。此所以略紀其梗槩者也。且余于此有所感焉。夫君子茍能靈臺清凈。無一毫塵世之累。則又何假于山水而以洗其胸襟哉。然簡編琴瑟。皆可為君子之助。則山水之清絕者。獨可少之哉。吾夫子不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乎。樂山水者。未必皆為仁智。而仁智者之樂山水。亦其自然之理也。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在川上而嘆逝者。夫圣人不下堂而知天下。不下帶而觀萬理。知天下之小。奚待泰山之登。識逝者之不舍。奚待川上之在哉。然則泰山之見。川上之嘆。亦莫非自然之理。豈如游賞之輩。徒以升高極望。取快于目。傍水臨流。求愜于意者之為哉。如余者亦一游賞之人也。何敢與論于仁智之樂哉。然而君子之觀山水者。必有自得于山光水聲之外者。浩浩然潑潑然。有以見其上下流通之境。則其為樂也。宜如何哉。噫曩余陷不測之地。生還者圣恩也。生還而閑放江湖。得以自在者。圣恩也。自在而今日之作此行者。亦圣恩也。自此以往。優(yōu)哉游哉。以終馀生。時復以濁酒數(shù)杯枯桐三尺。為奏感君恩一曲。以答吾圣主。則不亦樂乎。于是為之錄。足之以五言楓岳行一篇。
萬古共相傳,三山在海東。
金剛即蓬萊,削立撐蒼穹。
吾聞海內(nèi)人,皆愿生此中。
況在我東土,孰不思一游。
去京五百里,嶺路阻且脩。
世故既多端,復被簪組留。
觀者固無多,幾嘆空白頭。
伊余自少時,欲賞久未諧。
每臨送人行,悵然增我懷。
時時夢寐中,恍惚尋真區(qū)。
邇來廿載間,家國遭艱虞。
??骤教靸A,敢望蓬萊行。
適屬投散地,江湖濯我纓。
復聞楓巖郡,湯泉病可痊。
飄然物外興,遙入關東天。
余曾忝臺鼎,行色銀臺知。
圣主命乘驲,寵賚又隨之。
拜疏惶且感,擁傳終未辭。
恩光溢道途,鼓吹雙雙馳。
金城縣北境,乃與淮陽連。
杳杳一線徑,正向仙山懸。
所過饒勝景,處處可停鞭。
初登斷發(fā)嶺,群峰露半邊。
依俙太始雪,積在蔥嶺巔。
行到新院川,宛如昔夢見。
高低度層巒,水回巖谷轉(zhuǎn)。
夕到長安寺,屹起大雄殿。
山如畫屏圍,泉作寒雨聲。
無眠夜拓窗,蒼蒼松月明。
東指十王洞,諸庵細路縈。
詰朝凌棧道,有潭名以鳴。
云門吼丈瀑,大石峙復平。
北望三佛庵,特立何崢嶸。
白華新結搆,瀟灑蒼林間。
浮圖映豐碑,詞筆俱生顏。
大小兩松蘿,指點迥離塵。
羅季故世子,麻衣此隱淪。
岧峣望高臺,上云緣天梯。
鐵鎖垂絕壁,幾人費攀躋。
青蓮與神林,亦有天襯鄰。
圓覺復相近,未往望徒頻。
過溪入表訓,精麗丹碧新。
仰觀曇無竭,儼然立金身。
窟聞普賢邃,庵稱隱寂幽。
吾行甚悤悤,安得恣冥搜。
拂衣正陽前,先上天逸臺。
千峰及萬壑,盡入雙眼來。
寺中尋古跡,石像有藥士。
六面粉壁滑,畫稱吳道子。
東憑歇惺樓,毗盧檐外浮。
飄緲眾香城,秀出天燈峰。
五賢接永郎,國望僧床重。
名難一一記,狀即峰峰殊。
鴻蒙剖判初,流峙方異途。
盡將東海水,洗出良勤劬。
不使點氛著,次第羅天衢。
崚嶒削玉骨,皎潔形貌癯。
初疑白芙蓉,浮出錢塘秋。
又疑新粉籜,爭向渭川抽。
或如月中娥,瑤臺竦輕軀。
或如姑射仙,綽約耀雪膚。
或如陽臺女,束素呈纖腰。
或如王子晉,吹簫向紫霄。
或如雪山頂,老禪被衲立。
或如潛岳峰,赤腳層冰踏。
或如孤竹子,絕粒登首陽。
或如圣周公,負幼臨明堂。
或如賢程嬰,抱孤存一塊。
或如謝家子,玉樹滿庭內(nèi)。
或如蘭亭會,少長咸來集。
或如細柳營,介冑長身揖。
或如越五千,水犀棲會稽。
或如唐萬國,衣冠齊執(zhí)圭。
或如鸞鶴飛,或如瓊瑤積。
或如剖下璞,或如完趙璧。
或如擎碧天,或如赴清都。
或如醒獨吟,或如醉半扶。
朝曦照億丈,燦燦光更鮮。
細雨雜陰晴,出沒增嬋娟。
倏見夕陽橫,淡妝明鏡前。
須臾千變化,畫手亦難傳。
皆言山中景,春花秋即楓。
我言見真面,實在霜葉空。
欲去不能去,依然下樓遲。
三藏俯奇奇,澗谷越險巇。
處高爽可喜,居奧靜更宜。
玉洞閱萬瀑,韻釋四五隨。
翠壁夾左右,飛泉走層壑。
天然好盤石,胡被楊公虐。
大字肆雕镵,造物無乃愕。
最惜鶴飛去,臺空松子落。
攜杯欲一喚,碧空何寥廓。
圓通在洞左,蘭若星相錯。
縱未窮我履,形勝領大略。
旁瞻香爐翠,溯過青龍?zhí)丁?div class="dhttli3" id='poem_sentence_94_1443725_comment'>
巖凹號手巾,佛家空傳談。
黑龍又臥龍,懸流輒成泓。
危哉普德窟,憑虛架三楹。
銅建伏波柱,天通箭箁門。
風至搖檐桷,客登眩神魂。
深深潭有五,步步足須側(cè)。
船龜俱取形,珠碧應比色。
攀崖躡霞背,火龍亦何雄。
激湍動晴雷,白日亙長虹。
峰起似獅子,石積如城郭。
古剎依峰影,禪窗閉寂寞。
摩訶衍且久,金色半已渝。
穴望當戶前,石立現(xiàn)相孤。
剪燈坐深夜,僧輩爭求詩。
揮毫不曾停,意惜相別離。
山靈似相留,風定仍飄霰。
佳境雖可愛,何敢事游衍。
擁蓑出洞門,恐或滯郵傳。
老宿共相送,向我頗戀戀。
夙聞妙吉祥,今也成空廢。
危橋?qū)医?jīng)壑,飛沫銀亂碎。
翠樹帶雪花,深淺非一態(tài)。
水岾登陟艱,穿流復歷坂。
日出對月出,天陰望難遠。
隱仙近佛頂,見瀑真不隔。
天垂十二紳,不啻三千尺。
云霞蔽未開,一筇無由擲。
神鱗潛九淵,真境秘百塔。
乘危素所戒,只費閑問答。
榆岾巨且雄,金榜揭能仁。
云是昏朝時,購筆中華人。
畢竟何利益,后世宜為鑒。
暫入曹溪口,觀盡列岫蘸。
落日山映樓,長吟傾大白。
襄高兩使君,半酣交鳧舄。
徐下百川橋,騁目海山亭。
七星點鰲背,曉日出東溟。
浴泉晞我發(fā),便是恩波沐。
沈痾覺去體,春風生兩腋。
欲喚魚龍起,共舞滄洲夕。
宇宙極壯觀,云夢不足吞。
偉哉造化功,此焉闖其藩。
高者入重霄,深者失厚坤。
磅礴鐘淑氣,浩杳接混元。
我愿眾正士,玉立如彼岳。
屹然作柱石,節(jié)操堅而確。
坐令強寇懾,永使邦家安。
又愿圣君澤,汪汪如海寬。
均沾八方遠,浹骨萬姓歡。
一夫無不獲,三韓開壽域。
山河數(shù)千里,妥帖扶國脈。
如吾薄劣者,位已布衣極。
功名復何望,蕭散甘屏跡。
優(yōu)游亦君恩,圣壽祝無疆。
時和南薰琴,賡歌詠明良。
林泉好煙月,庶幾樂治平。
將以做臥游,作此楓岳行。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